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甘肃省临夏县北塬灌区,研究施氮量对设施番茄植物学形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塬地黄麻土条件上,设施番茄随着氮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其产量也在增加,当施氮量超过900 kg/hm~2再继续增加时,番茄产量不再增加反而下降,施氮量纯氮900 kg/hm~2时产量为最高66 488.4 kg/hm~2,经济施肥量纯氮600~900 kg/hm~2。施氮水平直接影响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若氮肥用量超出一定的数量,导致产量下降,氮肥利用率降低,浪费肥料增加成本~([1])。  相似文献   

2.
2015年和2016年在滨海盐碱区旱作玉米上,研究了3种生物有机肥(微力高牌、施利康牌、和阳牌)不同施肥量(600、900和1 200 kg/hm~2)和施肥方式(撒施、沟施)对玉米产量及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撒施和沟施生物有机肥均可显著提高滨海盐碱旱作玉米的籽粒产量,其中,沟施效果优于撒施。采用撒施方式施肥时,微力高牌、施利康牌和和阳牌生物有机肥的适宜用量分别为900、1 200和900 kg/hm~2,其中,施用施利康牌生物有机肥1 200 kg/hm~2或和阳牌生物有机肥900 kg/hm~2处理的玉米产量明显较高。采用沟施方式施肥时,微力高牌、施利康牌和和阳牌生物有机肥的适宜用量分别为900、1 200和1 200 kg/hm~2,其中,施用和阳牌生物有机肥1 200 kg/hm~2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且与其他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施用微力高牌生物有机肥900 kg/hm~2、施利康牌生物有机肥1 200 kg/hm~2或和阳牌生物有机肥900 kg/hm~2处理的玉米产量较高。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增加玉米的地上部生物量,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沟施效果优于撒施。降水对旱作玉米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影响均较大,相同施肥条件下,平水年各施肥处理的玉米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均贫水年。  相似文献   

3.
针对彭阳县覆膜玉米氮肥施用量不明确、氮肥利用率低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开展地膜玉米氮肥效应研究,设不施任何肥料,施N肥0、105、210、315、420 kg/hm~26个处理。结果表明:6个处理中,施氮量为315 kg/hm~2,玉米产量最高,达15 038.1 kg/hm~2,净收益最高,达12 507.00元/hm~2。通过施肥量与产量相关性分析可知,施氮量为333 kg/hm~2,玉米产量最高为15 225.0 kg/hm~2;施氮量为306 kg/hm~2,玉米产量为经济产量,达15 186kg/hm~2。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平均为44.8%,每百公斤籽粒吸收氮量平均为1.879 kg。因此,在宁南山区地膜玉米生产中氮肥施用量的适宜范围为306~333 kg/hm~2。  相似文献   

4.
研究减氮配施有机肥对燕麦氮素积累量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探索减氮50%配施有机肥实现燕麦高产和品质提升的可行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7个处理。结果表明,减氮50%(氮肥45 kg/hm~2)配施等量氮的有机肥(7 500 kg/hm~2)处理,燕麦中后期茎鞘、叶片和穗氮积累量达到常规氮肥水平;配施有机肥达到15 000 kg/hm~2时,对燕麦地上部各器官氮积累量有促进作用;减氮50%(氮肥45 kg/hm~2)配施足够有机肥(15 000 kg/hm~2),燕麦产量才能达到常规氮肥效果;而减氮50%(氮肥45 kg/hm~2)配施等量氮的有机肥(7 500 kg/hm~2)有显著提高燕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β-葡聚糖含量的效果,比常规氮肥分别显著增加10.83%和6.17%。  相似文献   

5.
控释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对高海拔区夏莴笋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莴笋品种青美为指示品种,试验观察了控释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对高海拔夏季莴笋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P_2O_5 150 kg/hm~2、K_2O 210 kg/hm~2的条件下,施氮配比为40%有机肥氮(N 108 kg/hm~2)与60%控释尿素(N 162 kg/hm~2)时,较单施普通尿素处理(施N 270 kg/hm~2)株高增加5.50%,茎长增加13.39%,茎粗降低2.46%,单株重增加5.56%,折合产量增加5.67%;较单施控释尿素处理(施N 270 kg/hm~2)株高增加3.14%,茎长增加10.39%,茎粗增加6.74%,单株重增加8.50%,折合产量增加8.55%。  相似文献   

6.
活力健是一种新型水溶性有机肥,为探索其在川中平坝丘陵区旱地冬马铃薯生产中的适宜施用量,设置不同的施肥处理,测定马铃薯的植株性状、鲜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结果表明:只施活力健有机肥不能替代传统复合肥的生产效果。复合肥配施活力健有机肥后,可显著提高冬马铃薯的株高、茎粗,进而提高鲜薯产量,增产幅度为9.19%~16.60%,但对商品薯率的影响不显著。生产上适宜的施肥量为在基施复合肥1200kg/hm~2的基础上配施600kg/hm~2活力健有机肥。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究不同有机氮源和不同有机无机氮配比对丘陵旱地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方法】于2017—2018年在西南丘陵区仁寿县进行,以中筋冬小麦品种川农30为材料,在不同施氮量(120、180 kg/hm~2)和不同种类有机肥(T1生物有机肥,T2普通有机肥)下,设置有机无机氮不同配比(R0为100%尿素、R25为25%有机肥+75%尿素,R50为50%有机肥+50%尿素,R75为75%有机肥+25%尿素,R100为100%有机肥)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品质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两个施氮量(120 kg/hm~2到180 kg/hm~2)下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差异不显著,增施氮肥(180 kg/hm~2)导致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有机肥种类对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湿面筋含量无显著影响,但生物有机肥相较于普通有机肥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单施普通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或单施化肥均不利于产量提升,有机氮与无机氮1∶1比例可显著提高穗数、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但对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无显著影响。【结论】有机无机配施有利于丘陵旱地中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协同提升,提高氮肥偏生产力,推荐施肥量及配比为120 kg/hm~2水平下有机氮∶无机氮=1∶1,有机氮源推荐使用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崇信县马铃薯最佳施肥量、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数据和马铃薯氮肥施用总量及产量之间的关系,采用马铃薯"2+X"肥料效应试验,修正和完善马铃薯优化施氮技术。结果表明:在基施有机肥60 000 kg/hm~2的基础上,配施尿素480 kg/hm~2、12%普通过磷酸钙750 kg/hm~2、50%硫酸钾375 kg/hm~2比常规施肥增产,经济效益也更好。在一定施氮总量内,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也成正比提高,但超过最优施氮量,再增加施氮量,马铃薯增产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2016年在宁国市开展了不同施肥量对宁前胡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宁前胡品种在不同施肥条件下,其生理性状、产量、效益等存在明显不同。其中,根据当地推荐施肥量,氮、磷、钾单质肥料在分别施120kg/hm~2、60kg/hm~2、135kg/hm~2的基础上,增施商品有机肥9000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鲜重达到10755.0kg/hm~2。增施商品有机肥施6750kg/hm~2的处理效益最好,产投比达到6.69。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土壤污染、增加农民收入,开展了玉米生产中化肥减量、増施有机肥的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化肥减量15%、配施有机肥1 800 kg/hm~2玉米产量最高,为12 713.8 kg/hm~2,较常规施肥增产1.4%,净收益增加558.37元/hm~2。减施化肥、合理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11.
配施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生产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2016年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进行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配施生物有机肥显著增加了马铃薯产量,2015年、2016年产量分别达到27 900、29 850 kg/hm~2,分别较不施肥对照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提高了51.2%、136.9%和11.0%、16.4%;配施生物有机肥马铃薯VC、粗蛋白和淀粉含量最高,2年平均较不施肥对照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94.4%、38.2%、12.8%和12.9%、5.0%、3.3%;生物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不施肥对照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提高了61.4%和29.4%,土壤微生物量氮分别增加了39.5%和20.4%。总体来看,传统施肥量减少50%并配施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有利于当地马铃薯的可持续与优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对冬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冬马铃薯的合理施氮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0、80、160、240 kg/hm~2)对马铃薯费乌瑞它出苗率、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马铃薯出苗率总体降低;在块茎膨大期至收获期,马铃薯茎干物质积累量先升高后降低,以施氮160 kg/hm~2处理最高,马铃薯叶、块茎及总干物质积累量升高,均以施氮240 kg/hm~2处理最高;马铃薯商品薯比率、商品薯产量及鲜薯产量均总体提高,以施氮240 kg/hm~2处理最高,其中鲜薯产量较不施氮肥处理提高51.28%,施氮160 kg/hm~2处理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马铃薯可溶性糖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蛋白产量、淀粉产量均升高,以施氮240 kg/hm~2处理最高,施氮160 kg/hm~2处理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粗蛋白产量除外)。综上,费乌瑞它适宜施氮量为160 kg/hm~2。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济谷20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达到45 kg/hm2时,增施P2O560~90 kg/hm2、K2O 30~90 kg/hm2、有机肥450~900 kg/hm2可显著地提高谷子的产量,较不施有机肥处理谷子产量增加200~400 kg/hm2,增产率3.23%~6.45%;增施有机肥可提高蛋白质含量2.8~6.1 g/100 g,提高粗淀粉含量15~49 g/kg、粗脂肪含量6.5~9.2 g/kg、赖氨酸含量0.7~1.6 g/kg。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黄芩的最佳施肥量,通过对华亭县种植的两年生黄芩施用不同量的磷二铵,探讨不同磷二铵用量对两年生黄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黄芪的根长、根粗、干重及产量也随着增加;当施450 kg/hm~2时根长、根粗、干重及产量分别增加28.28%、60.00%、33.59%、33.51%;施600 kg/hm~2时黄芩的根长、根粗、干重及产量均达到最大,比对照分别增加28.88%、70.67%、37.09%和37.00%。研究表明,施600 kg/hm~2时获得的经济效益低于施450 kg/hm~2。因此,施450 kg/hm~2是黄芩的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15.
渭北旱地麦田配施有机肥减量施氮的作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陕西渭北旱地冬小麦有机无机配施的减氮效应及机理,于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进行了连续三年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探究不同氮肥用量(0、75、150、225、300 kg N·hm~(-2))与有机肥(猪粪30 t·hm~(-2))配施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NUE)、土壤硝态氮残留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明确当地最适宜的有机无机配施比例。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施处理的产量、地上部吸氮量和NUE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6.9%、29.3%和34.3%,且以有机肥与150 kg N·hm~(-2)氮肥配施处理效果最佳;有机无机配施显著改善0~20 cm土壤养分状况,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单施化肥处理提高6.1%、8.2%、90.4%和94.8%,但当施氮量大于150 kg N·hm~(-2)时,配施有机肥显著增加0~200 cm硝态氮残留量(43.7~188.8 kg·hm~(-2)),加大硝态氮淋溶风险;有机肥分别与75、150 kg N·hm~(-2)氮肥配施相比单独施用150、225 kg N·hm~(-2)氮肥处理在产量上无显著差异,却显著提高了NUE(27.4%和45.3%),并降低60 cm土层以下硝态氮含量。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在渭北旱地冬小麦生产中,在有机肥(猪粪)30 t·hm~(-2)的基础上配施75~150 kg N·hm~(-2)的氮肥(有机氮∶无机氮=1∶0.46~0.91),可以保证小麦高产优质,并降低氮素淋溶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水平下固氮菌肥对甘蔗的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固氮菌肥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对甘蔗产量和蔗糖品质的影响,明确固氮菌肥的最佳施氮范围,试验设5个处理, CK为常规尿素追量900kg/hm~2,固氮菌浸种的A、 B、 C、 D处理中,尿素追量分别为630、 540、450、 360kg/hm~2;调查各处理的甘蔗农艺性状、产量性状、蔗茎产量及蔗糖品质表现。与CK相比, A、 B、 C、D处理下,甘蔗分蘖率减少9.72%~16.61%、并随施氮量的减少而减少、差异显著。同时甘蔗产量增加0.58%~5.34%、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尿素追量540~630kg/hm~2内,固氮菌肥对甘蔗施用的综合效果最佳。固氮菌肥与适量氮肥配施,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延长肥料作用时间,促进甘蔗生长,增加和稳定产量,减少化肥施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收入,达到减肥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芹菜为供试材料,在呼和浩特农牧业科学院进行不同施氮量对芹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及亚硝酸盐含量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为0~480kg/hm~2时,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480kg/hm~2时产量为最高,但与360 kg/hm~2时的产量无明显差异,施氮量达到600 kg/hm~2时,产量反而出现下降趋势。芹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施氮量为0~360kg/hm~2时芹菜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均在安全食用范围内。当施氮量达到480kg/hm~2、600kg/hm~2时芹菜体内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出现超标现象。综合考虑经济合理产量和良好品质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温室大棚芹菜最佳合理施氮量为360kg/hm~2。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品种隆平20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不同器官氮素吸收积累量、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夏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不同器官氮含量、氮积累量和干物质量显著提高;施氮量高于30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不再显著增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显著增加,不同处理较对照产量提高30.7%~104.3%;施肥量达225 kg/hm~2后,产量无显著增加;氮肥施用量与产量存在线性加平台的关系。氮肥用量提高,氮素偏生产力显著下降,较对照下降34.7%~70.9%。  相似文献   

19.
以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N 0、86、124、161、248 kg/hm~2)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规律、氮素累积规律、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块茎膨大期和成熟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氮素累积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马铃薯最高产量在施氮量为124 kg/hm~2(N_2处理),与N_0处理相比,N_2处理块茎产量显著增加了19.8%。通过曲线回归分析得出,马铃薯的最佳施氮量为137.6 kg/hm~2。马铃薯氮素吸收利用率以施氮量124 kg/hm~2处理最高,为37.1%,其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均以施氮量86 kg/hm~2处理最高,分别为293.1、35.7、97.4 kg/kg。在安徽稻茬田马铃薯生长中适宜施氮量应控制在130~150 kg/hm~2。  相似文献   

20.
以多层覆盖塑料大棚越冬韭菜为试验材料,不施肥(CK)和常规施肥(CF)作为对照,设化肥减施20%配施生物有机肥3 000 kg/hm~2(T1)、化肥减施20%配施生物有机肥6 000 kg/hm~2(T2)、化肥减施30%配施生物有机肥3 000 kg/hm~2(T3)和化肥减施30%配施生物有机肥6 000 kg/hm~2(T4)4个配施处理,探究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韭菜生长、品质、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较CF处理显著促进韭菜株高及根系活力,同时产量增加7.30%~10.57%,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分别增加19.67%~39.34%、7.45%~22.98%、12.39%~33.19%,硝酸盐、粗纤维分别降低14.84%~27.26%、8.7%~18.52%;较CF处理,各配施处理促进韭菜根、茎、叶氮磷钾积累量,氮磷肥利用率分别增加61.30%~141.47%、312.63%~429.82%,且配施处理以T2为最优处理。在同一生物有机肥配施水平下,化肥减施量的增加不利于养分积累和产量的提高;在同一化肥减施水平下,增施生物有机肥可显著促进韭菜生长,同时产量及养分积累随生物有机肥的增施而提高。因此,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能够在提高韭菜产量的同时改善产品品质、增强肥料肥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