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8号”是通过品种间有性复合杂交,经系谱法育成。该品种主要优点是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等。3年区试结果,平均产量7896.0kg/hm^2,比对照增产5.7%,2年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78979.5kg/hm^2,比对照增产7.6%^,为吉林省中熟品种。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播量加大25%,晚播21d的水地春小麦产量比适适播提高7.08%,但最大播量不能超过420kg/hm^2在相同播量条件下,化肥用量增加32%,比适播水地春小麦平均增产33.63%,但是大N,P2O5用量不能超过325kg/hm^2和218kg/hm62,在播量提高的39.8%,化肥用量增加73%时,晚播水地春小麦产量可达7561kg/hm^2,比适播水地春小麦增产  相似文献   

3.
6种刈割型热带禾本科牧草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5a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CIAT6901坚尼草的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居首位,分别为30100kg/hm^2和2312kg/hm^2,比对照青绿季分别增产30.6%和30.3%;CIAT604坚尼草的年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居第二位,分别为29250kg/hm^2和2.261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26.9%和27.4%。  相似文献   

4.
抗根腐病豌豆新品系8711—2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豌豆新品系87112是定西地区旱农中心以“77-441”作母本,“青64”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系高抗根腐病,全生育期91d平均株高79.8cm,千粒重207g,丰产及稳产性好,在1996年全区示范种植中的平均产量2166.0kg/hm^2,较对照品种豌豆增产10.3%,特大干旱的1997年在定西,通渭,临洮县3点示范种植平均产量378.0kg/hm^2较对照绿豌豆增产140.0%。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农科院育成的高粱杂交新品种晋杂16,具有高产,抗病,耐瘠,抗倒伏,抗旱生强等优良特性。在1996-1997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4611.0kg/hm^2,比对照品种晋杂2号增产22.2%,生育期135d左右,适宜在晋东高寒区,晋北春播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晋谷23是山西省农作物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用黄软谷×张纯一的杂种低代材料作母本,当地主栽品种晋谷9号作父本进行复合杂交育成一个谷子新品种,该品种经省内外年多点试验,示范,均表现高产,稳产,多抗,适应性强,在1993年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203.0kg/hm^2,较对照品种晋谷4号增产27.7%,1997年在山西省推广面积已达59066.7hm^2,是我国谷子春播早熟区有推广前景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谷子新品种大同14是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所用“宣农3号”作母本,“晋谷9号”作父本杂交育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经省内外多年多点试验,示范,均表现抗旱、耐瘠、抗病、抗例伏、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在1988 ̄1990年山西省谷子区域试验中的折合平均产量4482.0kg/hm^2,比对照品种晋谷4号增产5%,在1990 ̄1992年的生产示范中平均产量为3360.0 ̄5490.0kg/hm^2,比当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10是以“西峰16”为母亲本、“76-89-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良,抗寒、抗旱、抗倒伏,抗条现。在1996 ̄1999年全省陇东片区域试验中,3a平均折合产量3622.00kg/hm^2,居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较对照品种陇鉴196增产5.54%;在陇东旱塬区生产示范中一般产量为3750.00 ̄5250.00kg/hm^2,高的可达6750kg/h  相似文献   

9.
1999年乌盟地区4旗县(商都、兴和、后旗、凉城)1所(乌盟农科所)大面积利用梯度磁场处理马铃薯试验示范获得成功。其结果是:在上述4县1所的731户农户、732hm^2(其中处理408hm^2,对照324hm^2)的地块进行示范,平均每667m^2增产鲜薯161.1kg,增产幅度为15.7%,与此同时分别对紫花白、底西瑞、乌盟851、中心24等4个主栽品种进行梯度磁场处理试验,增产幅度为8.0%-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鱼立体开发效果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虞市大勤乡10hm^2连片稻田养鱼示范方的结果表明,年粮食平均产量13327.5kg/hm^2比对照增产0.4%,鱼产量397.5kg/hm^2,稻田养鱼比对照净收入增加1813.5元/hm^2,产出能力提高19%;具有控制田间杂草,减轻害虫为害,改善稻田土未环境的效果。提出稻田养鱼田间基本设施布局、鱼种放养、肥水管理、农药施用和合理投饲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超级稻丰产栽培试验示范简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杂交稻组合培敌64S/9311和培敌64S/E32进行了示范,全县15个点共10.1hm^2的平均产量达到了10288kg/hm^2,其中6.8hm^2的平均产量达到了10563kg/hm^2,比Ⅱ优58等当地推广品种增产38.9%~39.4%。对该两组合提出了主要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预备试验和杂种优势测定,参试的7个冬小麦杂交组合折合产是一1.995,5-13608.0kg/hm^2,比统一生产对照品种膛1号增产19.4-35.4%,比亲本平均增产6.1-46.6%,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3.
赤霉素CAU-2(GA4、GA7)对大豆增产效果及其喷施方法(适宜浓度,适用期)的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赤霉素CAU-2可达到使大豆增产的目的,其适宜浓度为30mg/kg,平均产量可达158.7kg/667m^2,较对照高13.4%,喷1次(盛花期)和喷2次(盛花期,花荚期各喷1次)者,亦均以30mg/kg的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55.8kg/667m^3和161.6kg/667m^2,比相应对照分别增  相似文献   

14.
小麦垄系高产配套技术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研究,小麦垄系高产配套技术体系已研究成功,采用此生产技术的小麦在1997、1998、1999年产量分别为4575kg/hm^2、4875kg/hm^2,对照产量分别为2446.5kg/hm^2、3000kg/hm^2、3315kg/hm^2,分别比常规栽培技术增产30%以上,是一项重大突破性的成果,具有重要理论与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平衡施肥配套技术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索平衡施肥配套技术的增产效应,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1994-1996年,在毕节地区6种作物上,采用目标产量法,开展了平衡施肥用量,种类,品种,方式和深度的多点试验研究。结果;优化平衡施肥配套技术的平均目标产量达标率为110.8%,比不施肥对照新增粮食204.9kg/667^2,增产71.7%,投入1kg养分增产粮食7.8kg;新增油菜58.kg/667m^2增产59.2%,投入1kg养分增产  相似文献   

16.
甜菜新品种陇糖2号在3a16点次的甘肃省区域试验中,平均块根产量为60991.0kg/hm^2,较对照品种甘糖1号增产8.9%;平均糖产量为10731.0kg/hm^2,轻对照增产5.3%;平均含糖率为17.7%;黄化病毒病发病程度平均为1.4级,白偻发病程度平均为1.3级,明显低于对照。该品种属标准型二倍体多粒品种,适宜在我省甜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晚粳新品种宣鉴90—1,一般单产6000kg/hm2左右,高产田块单产达7500kg/hm2。比鄂宜105增产6.9%~7.6%。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米质优良,适宜在我省双季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Ⅰ优4761在南方稻区的农艺性状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1997年全国区试资料,对Ⅰ优4761的产量,生育期,稻瘟病抗性及稻米品质4个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Ⅰ优4761在一季中稻的39个试点中,平均产量为8605.5kg/hm^2,比对照首,比对照组合汕优46增产14.9%,按参试点在计有57.5%的试点(23个)比对照组合增产。按省级地域计有66%的省(8个)比对照组合增产。Ⅰ优4761全生育期对照组合增产。按省级地域计有66%的省(8个)比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运用3因素5水平通过旋转组合设计,经3a多点试验研究,综合分析表明,在酒泉地区现有生产条件下,要同时获得甜菜块根产量52500~60000kg/hm^2,糖产量10000~12000kg/hm^2,应施N174.1~188.6kg/hm^2,P2O5126.8~158.8kg/hm^2,K2O97.1~120.0kg/hm^2。  相似文献   

20.
旱地谷子不同栽培方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旱地谷子覆膜穴和膜侧种植改善了土壤的水,热状况,有利于谷子的生长发育,表现出现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覆膜穴播和膜侧种植产量分别达到4894.1kg/hm^2和4387.4kg/hm^2,比对照露地条播分别增产70.6%和5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