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已有标本采集记录和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已记载的18属370种7亚种虎天牛族昆虫进行初步区系分析,基本明确了中国虎天牛族生物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状况.在属的组成中,若按区系成分比较,北方区系成分4属,南方区系成分10属和南北区系成分不明的4属,属的比例各为22.22%,55.55%和22.22%.不论是从属的数量上还是从属的容量上来考虑,南方区系成分占优势;在种的组成中,北方区系成分81种3亚种,占总数的22.28%;南方区系成分258种3亚种,占总数的69.23%;南北区系特征不明的27种1亚种,占总数的7.43%;全国分布的4种,占总数的1.06%,南方区系成分几乎占了我国区系成分的2/3.  相似文献   

2.
截止2009年,我国已记栽锯天牛亚科6族、22属、103(亚)种.通过区系分析得出:在属的组成中.若按区系成分分析,北方区系成分3属,南方区系成分17属和南北区系成分不明的2属;属的比例各为13.64%,77.27%和9.09%.在种的组成中,北方区系成分17(亚)种,占总区系成分的16.50%;南方区系成分77(亚)种,占总区系成分的74.76%;南北区系特征不明的7种,占总区系成分的6.80%;全国分布的2种,占总区系成分的1.94%.该亚科属、种的分布均以南方区系成分占优势,并存在中国特有的区系成分.  相似文献   

3.
截止2009年,我国已记载锯天牛亚科6族、22属、103(亚)种.通过区系分析得出:在属的组成中,若按区系成分分析,北方区系成分3属,南方区系成分17属和南北区系成分不明的2属;属的比例各为13.64%,77.27%和9.09%.在种的组成中,北方区系成分17(亚)种,占总区系成分的16.50%;南方区系成分77(亚)种,占总区系成分的74.76%;南北区系特征不明的7种,占总区系成分的6.80%;全国分布的2种,占总区系成分的1.94%.该亚科属、种的分布均以南方区系成分占优势,并存在中国特有的区系成分.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已记载的30属336种28亚种楔天牛族昆虫进行了区系初步分析,明确了本族昆虫种类组成及地理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论是在属级阶元上还是在种级阶元上,本族昆虫均以东洋界分布为主体;楔天牛族在中国的种类数量分布趋势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依次减少;特有种丰富,有167种20亚种,占中国已知种类的51.37%,其中以华南区拥有的特有种最多;膏藏区分布的特有种虽然很少,但是特有种占本区分布种的比例却远远大干除华南区外的任何一个区,这与本区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东北区分布的特有种也比较丰富,这与楔天牛族部分属的起源中心为古北界有关。  相似文献   

5.
陇东子午岭林区天牛科昆虫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陇东子午岭林区天牛区系的研究,共编天牛标本870号,经鉴定为49种,隶属38属,天牛科的5个亚科,其中甘肃省新记录11种。区系分析表明:东洋界的种类4种,占总种数的8.2%;古北界的种类29种,占总种数的59.2%;跨古北、东洋两界的共有16种,占总种数的32.7%。显然古北界种类占优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系统调查,共记录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天牛总科昆虫121种(亚种),分别隶属于2科89属.对大明山天牛总科昆虫的种类组成和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和天牛亚科Cerambycinae为优势类群.大明山天牛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以"东洋界+中日界"成分占优势,在中国昆虫区划中华南区、华中区、西南区及华北区4区天牛种类的相互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沟胫天牛亚科昆虫不少种类是农林业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为明确该亚科昆虫种类组成及地理分布状况,对已记载的蒙古高原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31属128种(亚种)昆虫进行了区系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属级阶元上,以跨古北界和东洋界分布为主体,有17属,占总数的54.84%,但在种级阶元上,以古北界分布为主体,有86种,占总数的67.19%;从分布的不同国家来看,蒙古高原沟胫天牛亚科昆虫在俄罗斯、蒙古国、中国三国各属的组成既相似又有区别,在俄罗斯分布有23属78种,在蒙古国分布有22属64种,在中国分布有31属121种,但均以草天牛属(Eodorcadion)为优势属。在中国无分布记录的蒙古高原沟胫天牛亚科昆虫有7种,其中北亚楔天牛(Saperdasimiles Laich.)为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采自贵州省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279份苔藓植物标本整理鉴定,统计出该区共有苔藓植物35科,74属,131种(包括亚种、变种)。其中苔类植物9科,10属,18种;藓类植物26科,64属,113种。其区系基本特征是地理成分多样,区系联系广泛,兼有多种区系成分。该区以东亚分布为主,占总种数的32.8%;温带成分和热带成分所占比例也较高,反映该保护区具有南北过渡的特点;中国特有种比例仅次于东亚成分,占总数的19.3%。优势科分析表明该区苔藓植物以温带性质为主。  相似文献   

9.
对已记载的蒙古高原花天牛亚科昆虫26属63种昆虫的种类组成及区系进行初步分析。各属所包含的天牛种类数量差异很大,以缘花天牛属(Anoplodera)为优势属,花天牛属(Leptura)次之,且在俄、蒙、中3国,各属的种类组成既相似又有差异;区系分析表明,蒙古高原花天牛亚科昆虫以古北界种类占绝对优势,仅分布于古北界的种类有49种,占蒙古高原花天牛科昆虫总数的74.60%;在中国无分布记录的蒙古高原花天牛亚科昆虫有4种,分别是长毛眼花天牛(Acmaeops anthracina Mannerheim)、红柄短胸花天牛[Alosterna tabacicolor(De Geer)]、长缘花天牛[Anoplodera longipes(Gebler)]、东北伪花天牛(Leptura renardi Gebler)。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采自贵州安龙仙鹤坪自然保护区411份苔藓植物标本鉴定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共有苔藓植物41科73属140种(包括亚种、变种);该区苔藓植物地理成分复杂,区系联系广泛,共有12种区系类型;该区以东亚分布为主,占总种数的25.71%,热带亚洲成分次之,占15.71%,反映出该植物区系具有南北过渡的特点;该区苔藓植物区系中,各类温带性质的区系成分共计82种,占总种数的58.57%,表明该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11.
宁夏罗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蝶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09年对宁夏罗山进行了系统的蝶类标本采集,经分类鉴定出45种,隶属6科32属,其中以蛱蝶科种类最多,计8属14种,占总种数的28.13%,灰蝶科和眼蝶科次之,分别计9属10种和8属9种,各占总种数的25%.从世界动物区系的构成来看,组成以古北区和东洋区共有种及典型古北种为主体,占总种数的46.67%,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华北+东北+蒙新+青藏+西南+华中+华南型居多,占22.22%.罗山和贺兰山的蝶类相似性系数较高,为0.46,罗山和六盘山的蝶类相似性系数较低,为0.19,3个地区蝶类组成的相似性分析,符合宁夏昆虫地理区划特点.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仙居县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初步统计,浙江省仙居县约有种子植物有142科,616属,1 347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其中裸子植物约5科,10属,14种;被子植物约有137科,606属,1 333种。该区系中优势科明显,20种以上的科有18个,虽只占科总数12.68%,但占总属数的56.01%和总种数的59.76%。本区系植物成分较为复杂,5种以下的少型属和单型属有562个,占属总数的91.23%。仙居种子植物区系属的成分中,温带分布型占比例较高,占53.08%;热带分布类型也有相当的比重,占44.57%;中国特有属有13个,占2.36%。国家首批保护的植物14种。  相似文献   

13.
2000-2007年,采用系统调查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武定县的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调查,共统计到种子植物173科、774属、1737种(包括变种、亚种和多年栽培种)。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属的地理成分中,热带地理成分略高于温带地理成分,分别为364属和347属,分别占总非世界属数的51.2%和48.8%。热带地理成分中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所含属数最多,为154属,占总非世界属数的18.57%;温带地理成分中以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所含属数最多,为132属,占总非世界属数的21.66%,其次是东亚分布及其变型,为73属,占总非世界属数的10.27%。说明武定县植物区系不仅具有热带性质,而且具有温带性质,是二者兼容的地区,属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区、云南高原地区、滇中植物省,为古热带植物区系与泛北极植物区系的结合。分布区类型的组成也表明此区系古特有种丰富。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计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对江西所采白蚁种类,作一全面归纳,计得3科18属46种,每种的中名,学名及采集地点,均一一加以记述.第二部分对上述白蚁种类,进行了区系分析,特别指出其与其他昆虫类群在区系上的共性以及个性,并指出有7种是以江西为其模式产地,到目前止,尚只在江西采到.  相似文献   

15.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8科67属194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优势属为耳蕨属Polystichum、鳞毛蕨属Dryopteris、铁角蕨属Asplenium,它们构成了宽阔水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主体。对蕨类植物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分布种占绝大部分,共有98种,占到总种数的50.52%,属东亚植物区系;热带成分种35种,该地区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一定的联系;中国特有种55种,该地区具有地域特殊性;单种属多,具有地区过渡性。  相似文献   

16.
对采自陕西平河梁自然保护区蝶类标本进行鉴定,发现该保护区蝶类共8科44属68种,其中凤蝶科5属10种,粉蝶科5属15种,眼蝶科8属13种,灰蝶科2属2种,蛱蝶科19属23种,环蝶科2属2种,蚬蝶科1属1种,弄蝶科2属2种。分类统计表明,在属级阶元上,采集的44属中,蛱蝶科>眼蝶科>凤蝶科=粉蝶科>环蝶科=灰蝶科=弄蝶科>蚬蝶科,蛱蝶科居于优势地位,占总属数的43.18%;在种级阶元上,采集的68种蝴蝶中,蛱蝶科>粉蝶科>眼蝶科>凤蝶科>环蝶科=灰蝶科=弄蝶科>蚬蝶科,仍以蛱蝶科占优势,占总种数的33.82%;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单属种较多,有31属仅分布1种,占总属数的70.45%;从单属种分布来看,蛱蝶科>眼蝶科>凤蝶科>灰蝶科=弄蝶科=环蝶科>蚬蝶科>粉蝶科;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具有蝴蝶属级多样性较高的特点。区系分析表明,平河梁自然保护区的古北界蝶类有6属8种,分别占总数的13.64%、11.76%;东洋界蝶类有20属20种,分别占总数的45.45%、29.41%;广布种有27属40种,分别占总数的61.36%、58.82%;以广布种为优势成分。从世界动物地理区系看,平河梁自然保护区蝶类分布极不平衡,是以古北和东洋区共有种为主体构成的;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来看,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属华中区,共有种较多,具有较为丰富的蝶类资源。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太子山次生林区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太子山林区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蕴育了较为丰富的植物资源。通过实地调查和区系统计分析表明:1)该区分布有维管植物 89 科 306 属 847 种 12 变种 2 变型;其中蕨类植物 9 科16 属 29 种,占总种数的 3.42 %;种子植物 80 科 290 属 818 种,占总种数的 96.56 %;2)温带分布属占本区属数的75.1 %,占本区总种数的 81.4 %,热带分布属占本区总属数的 8.53 %,表现出明显的温带性质和一定的区系过渡性;3)高位芽植物和地面芽植物占本区总种数的 87.9 %,具有绝对优势;4)植物区系组成与马衔山林区相似性最高,其次是莲花山、洮河流域,较远是孟达保护区;5.本区应划归横断山脉植物地区、川西北甘西南青东南小区,并作为横断山脉植物地区与华北植物地区、黄土高原亚地区的分区界线。  相似文献   

18.
研究白龙江林区金龟总科的昆虫区系分布,是对该地区进行昆虫区划的重要依据。在白龙江林区内按不同海拔、林型定点采集金龟总科昆虫标本1 000余号,经鉴定,共有157种,隶属于9科,59属。该区系属的组成为:只属于古北界成分的占10.53%;只属于东洋界成分的占20.34%,二者共有种类占71.93%。该林区科的区系分布结果为,锹甲科中属于东洋界的种类占60.0%,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40.0%;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41.67%,东洋界种类占33.33%,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25.0%;花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16.67%,东洋界种类占37.5%,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45.83%;丽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22.22%,东洋界和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各占38.89%;鳃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26.32%,东洋界种类占8.77%,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64.91%。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可知,白龙江林区金龟总科属、科的区系分布特点为:东洋界成分相对较多,古北界成分最少,以古北、东洋界共有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