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潘生丁内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地氯雷他定5mg,1次/d,每早8时口服,连服6周,同时口服潘生丁25mg,3次/d,连服6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地氯雷他定5mg,1次/d,每早8时口服,连服6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FⅦa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5.0%和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浆FⅦa水平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其中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为(8.79±1.35)ng·mL-1和(8.21±1.49)ng·mL-1(P>0.05),治疗后为(6.97±1.48)ng·mL-1和(7.11±1.53)ng·mL-1(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潘生丁内服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血浆FⅦa可能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肌肉注射联合地氯雷他定内服治疗慢性荨麻疹并发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地氯雷他定5mg,一日一次,每早8时口服,连服6周,同时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0.35mg,隔日一次,连续12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地氯雷他定5mg,一日一次,每早8时口服,连服6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2.5%,对照组有效率60.0%。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肌肉注射联合地氯雷他定内服治疗慢性荨麻疹并发过敏性鼻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0),治疗组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地氯雷他定片,两组均以治疗4周为1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有效率随着疗程的累加而增高,两组比较,治疗12周后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地氯雷他定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肌肉注射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内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5mg,1次/d,每早8时口服,连服4周,同时肌肉注射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0.35mg,隔日一次,连续18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5mg,1次/d,每早8时口服,连服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33%,对照组有效率65.00%。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肌肉注射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内服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自血穴位注射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并确诊、且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慢性荨麻疹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口服盐酸奥洛他定+自血穴位注射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奥洛他定+穴位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方案治疗,2次/周,连续12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皮肤瘙痒程度、风团大小、风团数量等症状体征总积分变化、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治疗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血穴位注射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能明显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疗程铋剂四联疗法与经典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 选择403 例符合条件的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 组138 例、B 组142 例、C 组123 例。A组采用果胶铋200 mg+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天,共10 d;B组采用果胶铋200 mg+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天,共14 d;C组采用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天,共14 d。观察三组患者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成本-效果比。结果 A、B、C三组患者Hp根除率分别为83.33%、83.80%、71.54%,A组与B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Hp根除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45%、2.11%、0.81%,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50、2.09、2.04。结论 三种治疗方案均未达到Hp根除率>90%的理想方案。但三种方案的比较中含铋剂10 d与14 d四联疗法Hp根除率较高,接近理想方案。含铋剂10 d四联疗法成本-效果比最好,建议临床使用。14 d三联疗法Hp根除率仅达71.54%,远低于理想标准,不建议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西替利嗪与薄芝片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联合治疗组35例给予盐酸西替利嗪10mg口服,次/d,同时口服薄芝片2片,次/d;西替利嗪组25例给予盐酸西替利嗪10mg口服,次/d.2组均连用4wk.结果:西替利嗪组临床显效率52.0%,联合治疗组临床显效率提高到80.0%,明显高于单用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组(P<005);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971%(P>005).结论: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尤其是联合使用免疫调节剂薄芝片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依匹斯汀、雷尼替丁和自血疗法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12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口服盐酸依匹斯汀10mg,1次/d,雷尼替丁150mg,2次/d,自血疗法,1次/3d,10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仅口服盐酸依匹斯汀10mg,1次/d,连用30d。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痊愈49例(81.7%),总有效率91.7%;对照组痊愈40例(66.7%),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那瓦斯坦与肝素、罂粟碱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0例)患者给予那瓦斯坦注射液20 mg/次,1次/d,连续给药10 d;B组(50例)患者给予罂粟碱注射液30 mg/次,以250 mL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2次/d;肝素5 000 U/次皮下注射,2次/d,给药10 d.观察患者用药后间歇性跛行、麻木等症状改善状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4%,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8%.两组患者都未出现心脑血管及胃肠道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两种治疗方法比较,A组更加有效,且起效迅速,A,B两种治疗方法均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观察观察孟鲁司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9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49例。对照组治疗儿子左卡西定,以对照组为基础。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3周治疗荨麻疹及不良反应在1、2周治疗。结果表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76%,明显高于试验组的71.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荨麻疹活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荨麻疹评分低于治疗,试验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8%明显低于对照组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鼻炎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3种漱口液在白血病患者口腔炎防治中的效果。方法将272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A(92例)、B(90例)、C(90例)3组,进行常规口腔护理后,加用不同的漱口液含漱,其中A组用益口漱口液,B组用硼酸,C组用双氧水稀释液,观察3组口腔炎的发生率、口腔炎愈合所需的时间及漱口过程中产生的不适感。结果A组口腔炎发生率为6.5%(6/92),B、C组则分别为33.3%(30/90)和25.6%(23/90),A组的口腔炎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两组(P<0.01);A、B、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53.3%、46.7%,以A组的总有效率最高(P<0.01);A组口腔炎愈合所需时间最短为(4.9±3.2)d;A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5.4%(5/92例),B组为66.7%(60/90例),C组为86.7%(78/90例),以A组的发生率最低(P<0.01)。结论益口漱口液含漱可有效预防白血病患者口腔炎的发生及治疗口腔炎症;且气味清新,使用过程中不引起恶心、呕吐,患者舒适;同时省却配制的麻烦,患者乐于接受,从而提高了患者漱口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酵母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400只健康的罗斯308雏鸡随机分为4个组(A、B、C、D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公母各半。试验A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B组基础日粮+500mg/kg酵母多糖,试验C组基础日粮+1000mg/kg酵母多糖,试验D组基础日+2000mg/kg酵母多糖。试验为期49d,分两个阶段:1-21天和22-49天。结果表明:在试验第一阶段,B、C、D组平均日增重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B组料肉比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C、D组料肉比比A组分别降低3.7%和4.3%,差异显著(P0.05);在试验第二阶段,B、C、D组与A组相比,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2.2%、8.8%和5.2%,差异显著(P0.05),B组平均日采食量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B组料重比与A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C、D组料肉比比A组分别降低3.55%和1.5%,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在试验第二阶段,C、D组与A组相比,屠宰率分别提高1.7%和1.8%,差异显著(P0.05)。B、C、D组半净膛率与A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6%、2.8%和3.0%,差异显著(P0.05)。与A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C、D组全净膛率与A组相比,分别提高2.48%和2.5%,差异显著(P0.05)。B、C、D组胸肌率与A组相比,分别提高4.1%、6.95%和5.05%,差异显著(P0.05)。B、C、D组腿肌率与A组比分别提高2.44%、7.09%和4.89%,差异显著(P0.05)。结论:基础日粮中添加酵母多糖,能提高罗斯308肉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适宜添加量为1000mg/k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与肝素联合治疗小儿激素耐药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激素耐药性肾病综合征随机分为2组,A组25例,采用环磷酰胺冲击(8~12mg/(kg.d),连续2日, 2次为1疗程,然后间隔2周重复1疗程,共6疗程)与肝素静脉滴注(每次1mg/kg,连续15~30d)联合治疗;B组20例,采用环磷酰胺口服法(2~3mg/(kg.d),晨服,12wk).2组强的松用法相同.结果:A组显效19例,有效3例,无效3例;B组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8例,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平均随访13.2±2.5个月,19例显效中4例复发,复发率为21.1%;B组平均随访14.5±4.2个月,6例显效中3例复发,复发率占50%.环磷酰胺累计剂量:A组120mg/kg,B组250mg/kg.结论:环磷酰胺冲击与肝素联合治疗小儿激素耐药性肾病综合征优于单纯口服环磷酰胺,副作用少,累积剂量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孟鲁司特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VA患儿10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观察组口服孟鲁司特钠和地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辅舒酮)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为90.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038,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对照组有6例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3例声嘶及咽喉不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孟鲁司特钠和地氯雷他定与吸入丙酸氟替卡松(辅舒酮)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相当,但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小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射频联合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CA患者随机分为A(n=23)、B(n=22)、C(n=21)3组,A组进行射频治疗彻底清除疣体,待患处愈合后按每周3次涂布5%咪喹莫特乳膏,连续12周为1疗程;B组单纯进行射频治疗;C组直接进行5%咪喹莫特乳膏,疗程同A组。各组患者于治疗的1、2周和1、3、6月后进行随诊,统计痊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痊愈率为82.6%,复发率17.4%,不良反应率43.5%;B组则分别为45.5%、54.5%、27.3%;C组分别为61.9%、38.1%、42.9%。3组痊愈率、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痊愈率最高复发率最低,C组次之,B组痊愈最低、复发率最高,但A、C组不良反应较B组高。结论射频联合咪喹莫特治疗CA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但要注意减少咪喹莫特外用时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中鼻甲成形术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术中不同处理方式将 5 0例 84侧伴有中鼻甲病变的 2型 2、3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分为中鼻甲成形术组 37侧 (A组 )、中鼻甲外侧半切除组 32侧 (B组 )、中鼻甲切除组 15侧 (C组 ) ,观察 3种处理方式术后鼻腔清理时间、鼻腔粘连发生率、筛窦术腔闭塞发生率及治愈有效率。结果 :术后鼻腔清理时间 :A组平均为 (7 0± 0 3)d与B组的 (9 5± 1 1)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鼻腔粘连发生率 :A、C组均为 0 ,B组为 18 8% ;筛窦术腔闭塞发生率 :A组为 5 4 % ,B组为 12 5 % ,C组为4 6 7% ,A、B组与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愈率及总有效率 :A组治愈率为 89 2 % ,总有效率为 10 0 % ;B组治愈率为 84 4 % ,总有效率为 96 8% ;C组治愈率为 6 6 7% ,总有效率为 73 3% ;A、B组与C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中 ,对病变中鼻甲进行成形术处理可以缩短术后鼻腔清理时间 ,促使术腔尽快上皮化 ,防止术后粘连及提高临床治愈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对8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格列美脲加二甲双胍(A组)、瑞格列奈加二甲双胍(B组)及单用二甲双胍(C组)治疗,起始剂量分别为2mg/d、1.5mg/d、750mg/d,服药后4周、8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结果治疗后3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BG)和指血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A、B两组治疗后FBG下降程序明显大于C组(P<0.01),但A、B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脂、血肌苷、血尿酸及24h尿微量白蛋定量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求慢性前列腺炎类综合征的治疗新方法.方法:6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康宁克通A加维生素B12、普鲁卡因混合直接注入腺体;对照组29例,口服高特灵2 mg/d,普鲁苯辛15 mg/次(每日2次);消炎痛15mg/d连服5周.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宁克通A加维生素B12、普鲁卡因混合直接注入腺体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绞股蓝总甙片调节血脂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甙片调节血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高甘油三脂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 45例 ,随机分为 A、B、C三组 ,A组予绞股蓝总甙片 80 mg每日 2次治疗 12 w(周 ) ;B组予绞股蓝总甙片 80 mg每日 2次 ,联用非诺贝特 2 0 0 mg每日 1次 ,治疗 12 w后停用非诺贝特 ,继续绞股蓝总甙片治疗 4w;C组予非诺贝特 2 0 0 mg每日 1次 ,治疗 12 w。各组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 4、12、16 w分别检测 TC、TG、HDL - C等指标 ,观察副反应。结果 :(1)治疗4w各组 TC、TG平均值明显降低 ,第 12 w TC、TG及 HDL - C均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2 )停药后 4w,A组各项检测指标稳定 ,C组明显反弹至治疗前水平 ;(3)治疗 4、12 w有效率 ,A组为 6 2 .2 %和 82 .2 % ,B组为 71.1%和 91.1% ,C组为 6 8.9%和 86 .6 % ;停药 4w的 A、C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 77.8%和 2 0 .0 % ,继续用药的 B组有效率为 84.4% ,A、B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C组却明显低于 A、B组 (P<0 .0 5 )。结论 :绞股蓝总甙片能有效降低 TC、TG和升高HDL - C,停药 4w疗效仍较稳定 ,无明显副作用 ,价格低廉 ,可作首选的调脂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荨麻疹患者76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玉屏风散加减(每日早、中、晚分服),并口服咪唑斯汀10mg,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片10mg,每日1次。连续服药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3.68%(28/38),与对照组(52.63%,20/3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