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在储层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核心是将地质模式与地震解释技术相互结合,以地质模式为指导,应用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对储层进行评价预测。红台地区的主力储层三间房组辫状河三角洲储集砂体厚度薄及横向变化快,给储层分布预测带来了较大困难,在地质研究基础上,采用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反演和神经网络3项地震解释技术对研究区储层进行了地震地质综合解释。通过分析,精细刻画了红台地区三间房组辫状河三角洲储集砂体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砂泥薄互储层是陆相断陷湖盆常见的沉积岩叠加模式。由于单砂层薄、岩性变化快,薄储层岩石物理参数不明显,并受到复杂断裂影响和地震资料纵向分辨率限制,使得纵向识别薄砂层及横向预测砂体展布规律难度加大。以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为例,基于层序地层学的多信息相控储层预测思路,采用高精度拟声波反演技术与频谱成像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融合测井高纵向分辨率及地震高横向分辨率来提高砂泥薄互储层地震预测的可信程度,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可靠依据。经过钻井验证,预测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为其他地区的砂泥薄互储层地震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海上井距大、地震资料品质差的条件下,亟需一套有效的薄储层油藏描述技术,为刻画河流相成因的薄层砂体展布、指导井位优化提供依据。该次研究采用"两点定性,两点定量"法,即在岩心-测井-地震初次定性判别储层成因类型后,对比河工参数与沿层切片二次定性确认成因,再结合针对薄层预测的反射系数反演、波形聚类分析等特色技术,进行薄储层展布的精细雕刻。研究结果表明:渤中34-X油田北块1井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N_1m_L)Ⅴ油组为典型的曲流河沉积,以两条河流相带(河道和点砂坝)及其夹持的决口扇沉积为主,河道宽142.2~336.6m,点砂坝宽度为1350.6~3197.4m。研究成果对下一步井位优化与潜力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庆油田开发中后期油田稳产要求,开采挖潜的主要对象由厚油层转向薄差油层,单纯依靠井资料对薄差储层描述仍存在井间砂体认识不清、井点微相平面组合多解等问题,尤其是井网控制不住的窄小河道在井间的规模、边界、走向等问题上成为薄差油层砂体刻画的一大难题。以萨中开发区北一区断东区块内前缘亚相为例,充分利用大庆长垣油田信息丰富的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在密井网精细合成记录标定及振幅属性切片优选方法的基础上,选取地震信息丰富、沉积特征清晰的高一油层组6+7油层(GⅠ6+7)进行研究,探讨内前缘亚相窄小河道砂体刻画的方法和优势。对GⅠ6+7进行了精细的井震结合储层精细刻画,提高了窄小河道的刻画精度,在油田开发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三肇凹陷扶余油层是松辽盆地北部重点的油气勘探领域,其沉积的河道砂体有单层厚度薄、侧向变化快的特点,因此亟需对该区域开展有利砂体预测方面的研究,以指导岩性油气藏勘探。以XS14区块为例,针对窄小河道砂体识别问题,开展了地质-地震综合研究。以地震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分析区块内目的层段的沉积相类型,运用地震属性和储层反演等手段,刻画区块内重点层段沉积相平面展布,预测区块内有利砂体分布。研究表明,研究区为一套浅水三角洲沉积,由下至上水体逐渐加深,其中FⅡ1小层沉积期河道砂体厚度大,分布较为连续,为良好的储集层,最终预测下一步勘探开发的目标区位于中部和西北部。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产气基地,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区内钻井显示存在致密砂岩地层,且有致密气产出。对研究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致密砂岩储层厚度进行预测,由于该储层较薄,地震上不易识别。在现有地震解释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精细刻画该储层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变化,反演结果与钻井结果符合率较高,说明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对薄砂岩有较好的识别功能。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川东北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气藏是目前埋藏最深的气藏,埋深超过6000m。二叠系长兴组台地边缘生物礁礁体规模小、分布散,纵向发育多期,平面组合方式不一,储层薄、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为实现水平井水平段长穿优质储层,提高开发效率,开展了生物礁精细刻画及储层预测:利用古地貌恢复和地震反射特征技术,结合三维可视化雕刻技术,刻画了生物礁及其内幕期次;运用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结果表明,元坝生物礁沿台缘呈条带展布,不同礁带内部礁体发育单期或多期礁;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礁盖部位,预测结果与钻井揭示结果符合度较高,为元坝气田开发方案的编制和井位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地震解释中薄储层的识别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地震资料频率更低的深层。通常采用高精度地震资料采集、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等技术识别薄储层及特殊岩性体,但上述技术非常昂贵、周期长、效率低。薄层反射率反演技术是以叠后地震剖面为基础、分频技术为约束,无需建模、井控的叠后谱反演技术。该技术在消除地震子波影响的同时压制了高频端的噪声,能够得到高分辨率的反射系数剖面,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能有效识别薄储层。在塔里木盆地先巴扎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薄储层识别中,薄层反射率反演技术效果显著,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古近系中深层(埋深大于2500m的古近系)油藏,储层埋藏深、沉积类型多样,储层预测问题已严重制约该地区中深层开发井的实施成效。以渤海湾盆地A油田为靶区,提出了一套适合该区古近系中深层储层预测的技术思路与方法,精细刻画了中深层沙河街组三段的储层展布特征,并成功用于指导油田开发井实施。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框架下,建立了油田靶区井震响应关系模板,依据多角度地震属性切片总结不同目标砂体时空配置关系;在目标砂体内部,开展了基于地震模型正演的储层精细描述,以垂向波形与岩性组合的耦合关系,建立了地震反射波形剖面与砂体内部波形平面分布特征关系,识别目标砂体的优势储层发育结构。在A油田的随钻过程中,应用该技术有效规避了储层风险,16口开发井实施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0.
某地区 C 油田钻井少、井距大,且具有储层砂体薄、横向连通差、砂体相变快的特点,仅依靠测井数据插值难以准确刻画砂体边界,建立的模型精度较低,直接影响到剩余油分布预测和油藏开发调整。基于地震资料的精细地质建模,应用地震解释的断层和层位数据,建立储层精细构造格架;通过地震反演建立测井解释岩相与地震数据之间的联系,建立相模型时,利用协克里金方法,将地震反演的波阻抗作为第2变量约束井间砂体预测。结果表明,井震结合研究断层更精确,地震解释面的约束使井间构造幅度保留了地震解释的相对趋势,更好地描述出井间微小构造;地震反演波阻抗的协同应用使模型在平面上融合了地震数据中观测到的大尺度结构和测井数据的地质特征,垂向上则在反演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趋于测井尺度,有效地降低了井间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岩相建模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搞清三肇地区油气富集规律及有利油气富集区,针对该区沉积体系类型、砂体分布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了沉积体系与储层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肇地区以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受多物源控制,形成错叠连片的分流河道砂,主要呈条带状,河道规模小,砂体薄,物性差,地层岩性横向变化快;河道砂体岩性圈闭发育,主要形成岩性、断层-岩性油气藏,储层的质量明显受控于油藏的沉积体系。不同沉积微相类型具有不同的粒度、分选及杂质含量组合,影响着砂体的孔渗性。有利的沉积相带,其储层质量好,储集能力和渗流能力强,开发效果好。因此,应在研究沉积体系和成藏规律的基础上,优选有利的沉积相带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头屯河组是该区重要的勘探层系,主要发育冲积平原相、三角洲相和湖泊相等沉积相类型,其中冲积平原相曲流河砂体、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支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是重要的优质储层类型。针对研究区中上述河道砂体埋藏深、多期叠置和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等因素造成薄储层描述困难的情况,根据砂体成因,建立了河道砂体叠置关系,分析河道砂体储层地球物理特征;通过地震模型正演并结合地震资料,明确了各类河道砂体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分频地震属性进行多砂体识别描述,利用地震切片技术进行薄层单砂体识别,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该区块寻找优质储层和隐蔽圈闭描述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地震属性技术等最为常用的叠后储层预测技术,由于受分辨率及多解性等因素的限制,很难获得较好的薄储层预测结果。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学、体系域和沉积相精细研究技术及多井砂层精细对比技术,从宏观上解决岩性体发育位置;在该基础上,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研究单元,应用基于层序界面、最大洪泛面及地震参考标准层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可以突破地震分辨率极限,对一个沉积旋回内储层的沉积演化进行地震属性解释,达到薄储层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冀中坳陷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发现和探明的古潜山油气藏储层为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碳酸盐岩,其储集空间以孔洞、裂缝为主,潜山内幕有效储层与致密层并存,非均质性强,物性横向变化较大,裂缝是影响储集性能的主导因素,因此裂缝预测对该区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讨了应用体曲率属性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进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预测和刻画了储层缝洞体系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了储层发育有利区带。研究结果为研究区油田生产提供了地质依据,同时也为类似地区的储层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大南洼陷在构造上属于伊通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是新生代的断陷盆地,主要圈闭类型有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和岩性圈闭。研究区储层薄、横向变化快,特殊岩性地质体多集中于边界断层附近,反射特征较为复杂。首先以层序地层学理论、断陷盆地沉积模式为指导,通过对全区各井多种岩性的波阻抗进行统计与比较,主要利用地震反演和相面法识别与解释特殊岩性地质体;再在等时地层格架基础上对大南洼陷整体开展储层、油气成藏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确立有利区带,优选钻探目标,提供钻探靶位。  相似文献   

16.
大庆长垣扶余油层致密油资源潜力大,以常规方式难以开发动用,近3年在扶余油层采用长井段水平井钻探以提高单井产能,而扶余油层储层主要以河流相沉积为主,砂体薄,连续性差,河道摆动快,水平井砂岩钻遇率低,为此开展了长井段水平井部署设计和精细地质导向研究。形成了扶余油层"三优两精"水平井部署设计及随钻跟踪调整技术,即优选靶区、优选靶层、优选靶向的"三优"水平井设计方法,精细分析准确入靶、精细跟踪防止脱靶的"两精"随钻地质导向调整技术。实践证明该方法大幅提高了水平井砂岩钻遇率,确保水平井在扶余油层致密油储层勘探中取得产能突破,致密油储层单井日产量大幅度提高,约为邻近直井20倍,为致密油储量有效动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储层描述与预测技术作为提高地震纵向分辨率、识别薄储层的技术手段,在华北油田复杂断块油气藏中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利用Jason软件对巴19断块做了测井约束地震反演,重点对砂体平面分布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有效砂体的分布范围,并结合生产提出了开发评价井和生产井的钻探建议。巴19断块有效砂岩厚度主要发育于巴19井区和巴18井区,其中巴21井、巴19-17井、巴19-1井和巴18-3井~18-5井区最发育;断块南端有利布井范围边界在巴22井~巴18-29井~巴19-33井~巴19-31井一线;巴20井断块巴20-3井以北井区砂岩发育,为主水道微相发育区,是下一步滚动开发的有利方向。从目前已完钻井情况分析,储层预测效果很好,与实钻情况符合,Jason软件能够较好的适用于该断块的地质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8.
频谱分解技术将目标地质体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在频率域内通过分析研究储层与调谐振幅的对应关系来预测储层横向变化规律。不同分频数据体中最大振幅谱所对应的厚度不同。低频最大振幅谱是对相对较厚层的调谐响应,高频最大振幅谱是对相对较薄层的调谐响应,故可在有效频带内分频解析地层时间厚度的变化来识别特殊地质体。以吉林油田乾安东地区青山口组三段地层为例,由于砂体储层较薄,采用提取常规振幅类属性的方法,作用不大。为此采用了频谱分解技术来识别河道,通过在叠前时间偏移的CRP(Common Reflection Point,共反射点)道集上,提取分频体,分频解释成果能够清晰指示出河道砂体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苏里格气田储层具有层位多、层薄、跨度大、隔层条件差、水层多等特点,常规的压裂工艺已无法满足生产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了该气田的增产增效。通过多年不断研究与实践,在苏里格气田逐步探索出"加砂-停泵-加砂"和"加砂-暂堵-加砂"两种二次加砂压裂工艺模式。选取了苏里格气田S区块的3口直井,这3口井目的层均为盒8段且砂体厚度及含气性相当,3口井的压裂工艺模式分别是常规模式、加砂-停泵-加砂模式、加砂-暂堵-加砂模式,在相同的施工参数及压裂液体系下,从最终的试气效果对比可以看出二次加砂压裂工艺明显优于常规压裂工艺,产量大幅度提高,为后续的储层改造探索出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东部大多数油田已经处于开发的中后期,含水高,产量下降快,滚动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对于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反二阶微商层位处理技术、构造模式分析技术、断层综合判别技术对研究区的构造进行精细解释,采用薄层分频解释技术、地震正反演联合预测边界技术对薄储层分布特征进行预测,形成了针对断块复杂、开发程度高的岩性油藏的滚动勘探开发组合技术,并首次将该技术组合应用于苏北盆地ZW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