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旱作马铃薯钾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铃薯各器官钾素浓度随生长发育进程均呈现递减变化,且地上茎中钾素浓度始终高于叶片和块茎,而块茎和叶片的钾素浓度差异较小。钾素(K2O)的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种植密度适宜、氮磷钾适量配施下,最高吸收速率可达130 81mg/(株·d),峰值出现在出苗后47d左右;钾素(K2O)积累量随生长发育进程呈三次曲线变化,在优化栽培条件下,每生产500kg块茎需吸收钾素(K2O)4 49kg;成熟期钾素在叶片、地上茎、块茎中的分配率分别为10%~20%、10%~20%、60%~70%。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硫素吸收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分析,研究了马铃薯硫素吸收规律。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各器官含硫量始终以叶片最高,茎秆其次,块茎最低;全株硫的累积吸收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二次曲线变化,在淀粉积累期硫素累积量达到最大值;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期是马铃薯一生中硫素吸收速率最快、吸收数量最多的时期;生育期间硫素在马铃薯各器官的分配随着生长中心的转移,发生相应的变化,块茎增长期之前叶片中分配最多,其次为茎秆,块茎中最少,之后则是块茎中最多,茎秆其次,叶片中最少;硫在叶片中的分配率随生育进程逐渐降低,块茎中硫的分配率则为直线增长,茎秆中硫的分配率变化表现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块茎形成期。本试验产量水平下,每生产500kg块茎需要吸收硫0.13kg。  相似文献   

3.
通过氮磷钾基肥、追肥比例田间试验,研究冬种马铃薯对钾素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叶片中钾素含量在齐苗后65 d左右出现一个峰值后降低;在茎中,在齐苗后15 d和45 d出现双峰曲线;块茎中,在齐苗后35 d左右达到最大,然后下降.湿冷年型,每生产1 000kg块茎需要吸收钾素(K)5.82 kg;干凉年型,每生产1 000kg块茎需要吸收钾素(K)7.28 kg.钾素在叶片中的分配率在齐苗后5d左右最高,70%以上的钾素分配到叶片,此后逐渐下降至10%左右;茎中的分配比率在齐苗后15d左右最高,达到30%左右,此后逐渐下降并保持在10%左右;块茎中,钾素分配比率逐渐增加,到生育末期,有80%左右的钾素分配到块茎中.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氮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植株体内氮素浓度的高低反映了其生长势的强弱,马铃薯生育期间各器官氮素浓度的变化始终表现为叶片>地上茎>块茎,叶片中的氮素浓度高低反映了叶片光合活性的大小。马铃薯对氮的吸收与营养生长和块茎的增长密切相关,植株对氮的需求量受其生长状况所控制。而且,氮在植物体内很容易流动,块茎形成后,大量的氮素转移到块茎中,用于块茎的建成和营养贮存。马铃薯植株在淀粉积累开始后,各器官中氮素加快了向块茎的转移,使叶片和地上茎的衰老进一步加剧。因此,在马铃薯高产栽培实践中,须注重氮、磷、钾的适量与配合施用,使之既能满足块茎的形成与生长的需要,又可防止植株生长过旺或后期发生早衰。本试验表明,在因素中量(适量)组合下,每生产500kg块茎需要纯N2 65kg。  相似文献   

5.
旱作马铃薯氮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植株体内氮素浓度的高低与其生长势的强弱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地上茎、块茎中氮素浓度的变化幅度分别为2%~5%、1%~4%、1%~3%;成熟期氮素在叶片、地上茎、块茎中的分配率分别为30%左右、10%~15%、50%~60%。马铃薯对氮素的吸收速率在整个生育期间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块茎快速增长期(出苗后51d左右),最高吸收速率平均可达99 96mg/(株·d),每生产500kg块茎需吸收氮素3 02kg。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磷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磷元素在马铃薯植株体内的流动性较大,磷营养水平与块茎膨大密切相关,块茎是磷素的最终贮存库。在块茎增长初期,叶片、地上茎和块茎中的磷素浓度均为一生中的最高值,此时是马铃薯对磷需求最多的时期,块茎形成后,则大量的磷(P2O5)向块茎转移。马铃薯对磷素(P2O5)吸收速率较低。在整个生育期内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块茎增长期。  相似文献   

7.
旱作马铃薯磷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磷元素在植株体内的流动性较大,磷营养水平与块茎膨大密切相关,块茎是磷素的最终贮存库。叶片、地上茎、块茎中磷素浓度的变化幅度分别为0 28%~0 51%、0 26%~0 58%、0 33%~0 49%,成熟期磷素在叶片、地上茎、块茎中的分配率分别为15%~20%、10%~15%、70%~75%。马铃薯对磷素的吸收速率在整个生育期间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块茎快速增长期(出苗后50d左右),最高吸收速率可达19 2mg/(株·d),每生产500kg块茎需吸收磷素0 80kg。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旱作栽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内蒙古呼盟与乌盟旱作马铃薯优化栽培下的干物质积累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马铃薯全生育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呈“S”型曲线变化 ,干物质积累速率呈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块茎快速增长期 ,干物质积累百分率以块茎增长后期至淀粉积累期较高 ;马铃薯生育期间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中心依次为叶片、地上茎、块茎 ;两地区不同品种优化栽培下的各项栽培生理指标均优于一般生产田和不施肥处理 ,其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施肥肥效及养分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对6年14项次的马铃薯氮磷钾肥肥效试验,研究了施用氮磷钾化肥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肥料利用率和施肥对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N)平均增产21.3%,每千克N增产马铃薯37.9kg;增施磷肥(P2O5)增产18.4%,每千克P2O5增产马铃薯51.8kg;增施钾肥(K2O)平均增产15.3%,每千克K2O增产马铃薯35.9kg。总的增产效果:氮肥>磷肥>钾肥。14项次试验中增施氮肥的肥料利用率(N)为24.3%~45.2%,平均32.9%;增施磷肥的肥料利用率(P2O5)为7.5%~20.9%,平均14.8%。增施钾肥的肥料利用率(K2O)为38.3%~92.6%,平均49.8%。平均生产1t马铃薯吸收N为6.15kg,吸收P2O5为1.36kg,吸收K2O为6.17kg。马铃薯淀粉含量旱地明显大于水浇地。减N处理马铃薯淀粉含量最高,其次是NPK配合处理。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在不同密度及施肥处理下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双峰曲线变化 ,峰值分别出现在块茎形成期和淀粉积累期 ;增施氮、磷、钾肥 ,尤其是氮、磷肥 ,可以提高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 ,防止叶片的早衰 ,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 ,使马铃薯群体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较高的光合活性 ,是获得马铃薯高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全生育期中,马铃薯丰产群体和一般群体植株叶片和茎秆的淀粉含量日变化趋势相同,呈昼高夜低的抛物线形的变化。两群体植株块茎淀粉含量的日变化,在生育前期和后期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夜高昼低,而块茎增长期,由于丰产群体块茎夜间增长非常迅速,而出现夜间低峰现象。整个生育期间两群体块茎淀粉含量高于叶片和茎秆,并均随生育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但丰产群体始终低于一般群体。前期叶片淀粉含量高于茎秆,后期茎秆和叶片含量相近。茎秆既是马铃薯的支撑和运输器官,也是光合作用的重要辅助器官。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高淀粉品种晋薯2号、中淀粉品种内薯3号和低淀粉品种紫花白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小区试验,在生育期间从植株茎叶生长及各器官氮、磷、钾的含量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其结果:(1)含生育期3个品种的叶、茎秆、块茎含氮的浓度均随生育期间的推移而呈逐渐下降趋势。各生育时期块茎淀粉含量始终与茎秆含氮浓度呈正相关,与块茎含氮浓度呈负相关,与苗期和淀粉积累期叶片含氮浓度呈正相关。苗期叶片和块茎形成期茎秆的含氮浓度,可做为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的重要生理指标,块茎含氮浓度可做为品质鉴定的重要依据;(2)全生育期3个品种叶、茎秆、块茎的含磷浓度的变化与氮相同,均随生育期推移而呈下降趋势。各生育时期块茎淀粉含量始终与叶片、茎秆含磷浓度呈正相关.与块茎的含磷浓度不相关。幼苗期叶片和块茎形成期茎秆含磷浓度可做为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的重要生理指标;(3) 全生育期3个品种叶、茎秆、块茎含钾浓度变化与氮、磷相同,均随生育期推移而呈逐渐下降趋势。块茎淀粉含量除生育后期与叶片含钾浓度呈正相关外,与茎秆、块茎各时期含钾浓度、叶片前中期含钾浓度不相关或相关不强。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不同施肥量下2个杂交水稻植株氮、磷、钾的吸收积累特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两个杂交稻品种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磷、钾吸收积累。结果表明,2个杂交水稻品种在不同施肥水平下,抽穗期和成熟期茎+叶鞘、叶、穗各器官内的氮、磷、钾的含量无显著差异;抽穗期,叶的氮含量最高,茎+叶鞘的磷、钾含量最高;成熟期,叶的氮含量、茎+叶鞘的磷含量、穗的钾含量均下降。抽穗期,氮、钾吸收量及干物质量红泰优996高于粤优589,磷吸收量粤优589高于红泰优996;成熟期,氮、钾吸收量及干物质量粤优589高于红泰优996,磷吸收量2品种差异不明显。2个杂交水稻品种地上部植株对氮、磷、钾积累量比例的变幅范围均在高产水稻积累变幅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田间条件下,通过布置氮磷钾肥料基追分配试验,探讨了冬作马铃薯对磷素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叶片内的磷素浓度逐渐递减;茎在齐苗后15 d左右出现一个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块茎磷素浓度呈单峰变化,峰值出现在齐苗后55 d左右,然后逐渐下降。非正常年型,每生产1 000 kg块茎需要吸收磷素(P)0.62 kg;正常年型,每生产1 000 kg块茎需要吸收磷素(P)1.02 kg。磷素在叶片中的分配率在齐苗后5 d左右最高,此后逐渐下降到5%左右;茎中的分配率在齐苗后5~25 d内分配率较高,随后逐渐下降;在块茎中的分配率随着生育进程迅速上升,说明块茎形成后有大量的磷素向块茎转移,块茎是磷素最终的贮存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