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绍基 《畜牧与兽医》1996,28(3):118-118
鸡疏螺旋体病的诊疗报告邓绍基(广西贺县畜牧局542800)鸡疏螺旋体病是一种以蜱和螨传播,由禽疏螺旋体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发病率可由10%到将近100%不等,病死率一般为1%~2%,但易感禽类(在有大量媒介吸血昆虫存在时)几乎达100%。本病最初...  相似文献   

2.
禽螺旋体病(Borrelia GallinarumDisease)是由鸡疏螺旋体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发热、厌食、腹泻和长期站立不卧等。早在1891年鹅疏螺旋体病暴发于苏联高加索,后世界各地陆续有一些禽疏螺旋体病的报道,我国也于1983年在新疆首次发现鸡疏螺旋体病。本病除感染家禽外,还可侵害  相似文献   

3.
禽螺旋体病是一种以波斯锐缘蜱(A.persicus)和鸡刺皮螨(D.gallinage)传播、由螺旋体科的鹅包柔氏螺旋体(Boneliaanserina)引起的鸡、火鸡、鸭、鹅败血性传染病,该病最初于1891年在前苏联外高加索地区的鸡群发现,接着迅速在世界各地发现此病。我国首次发现此病是1983年在新疆石河子地区,之后相继在甘肃、内蒙、山西、吉林等地有报道。鹅发生该病报道很少,2005年8月内蒙古通辽市一养鹅户暴发了疑似鹅螺旋体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鸡白冠病又称鸡住白细胞虫病,是由住白细胞原虫在鸡体内寄生而引起的.由吸血昆虫库蠓和蚋传播的,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雏鸡易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广西暴发鸡疏螺旋体病邓绍基(广西贺县畜牧局524800)1994年6月我县某自然村两养鸡户的鸡群爆发疏螺旋体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某养鸡户,1994年5月10日从外地购入石岐杂1日龄雏鸡1500只,10日龄用新城疫Ⅱ系苗滴鼻。35日龄...  相似文献   

6.
肉雏螺旋体病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螺旋体病是一种以波斯锐缘蜱(A·persicus)和鸡刺皮螨(D·gallinae)传播、由螺旋体科的鹅包柔氏螺旋体(Borrelia anserina)引起的鸡、火鸡、鹅、鸭败血性传染病。1994年8月山西省榆次市两肉鸡养殖户暴发了肉雏螺旋体病。 1 发病情况 某村两肉鸡养殖户1994年7月下旬从石家庄市引起艾维菌商品代苗鸡各2000羽。引进的雏鸡25日龄前网上平养,以后改地上平养,成活雏鸡3745只。39~40日龄时,两户鸡群先后有部分鸡发病,次日便有数量不等的病鸡死  相似文献   

7.
1传播途径 许多因素和因子在鸡病传播途径中有很大作用,传染性因子可在病鸡的粪便中,或在其感染器官、部位的排泄物中,通过吸血昆虫而脱离病鸡的身体之后,感染会从以下几种途径传给易感个体。  相似文献   

8.
鸡住白细胞虫病是由住白细胞虫属中的卡氏住白细胞虫和沙氏住白细胞虫寄生于鸡的单核白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原虫病,又称作鸡白冠病。该病由吸血昆虫传播,库蠓传播卡氏住白细胞虫病,蚋传播沙氏住白细胞病。其中以卡氏住白细胞虫最常见、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9.
《北方牧业》2013,(11):25
<正>(接上期)②肉鸡白冠病a.病因及发病症状冀东地区,如秦皇岛和唐山地区是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多发区。鸡白冠病又称鸡住白细胞虫病,是由住白细胞原虫在鸡体内寄生而引起的。本病由吸血昆虫库蠓和蚋传播,主要发生于秋冬季节,雏鸡易感性最高。病鸡精神沉郁,  相似文献   

10.
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又名白冠病,是由卡氏白细胞虫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本病是虫媒传播性疾病,吸血昆虫库蠓和蚋是其传播媒介,通过叮咬病鸡和健康鸡进行疾病传播。该病的典型病例常见于3~10周龄的小鸡和中鸡,死亡率高时可达50%左右。成鸡也可发病,轻者影响其生长发育,严重时也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这是一组以拉稀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症侯群,主要介绍4种病毒病(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鸭瘟、小鹅瘟)和6种细菌疾病(禽霍乱、鸡白痢、禽伤寒禽副伤寒、禽伪结核病、禽螺旋体病)还有一些临床症状中虽有拉稀表现,但不以拉稀为主要症状,本文不作介绍。在鉴别诊断方法上,这10种病中鸭瘟、小鹅瘟都是单独的病种,只要掌握其各自的诊断方法,即使是这两种病与禽流感之类病相混淆时也可作出确诊,必要时可结合实验室诊断来确诊。二、鉴别诊断1、从流行病学特点上进行区别(1)多发生于幼禽的有鸡白痢、禽副伤寒、禽螺旋体病。其中鸡白痢仅发生于雏鸡、成年鸡呈隐性感染,而禽副伤寒则不仅发生于幼鸡,而且幼鹅、鸭均可感染发病,而禽螺旋体病则多发生于环境中有蜱存在的地区,主要靠蜱和吸血昆虫进行机械性的叮咬而传播。(2)主要感染鸡的有禽伤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城疫;而禽流感、禽霍乱、禽伪结核病则多种家禽都可感染。其中发病急、死亡快,同时死亡率高的为传染性法氏囊病和新城疫。目前由于许多养鸡户和饲料厂家在配合饲料中使用药物添加剂,细菌性疾病大多得到控制。2、从临床症状上进行区别(1)拉稀是这10种病共同的也是主要的临床症状,但拉稀的颜色、剧烈程度依然...  相似文献   

12.
鸡住白细胞虫病又称为鸡白冠病,是住白细胞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内,由吸血昆虫传播引起的以贫血、下痢、咯血、全身器官与组织出血和粒状结节为特征的一种血液原虫病。该病呈地方性、季节性流行。  相似文献   

13.
一例鸡法氏囊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病,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本病往往突然暴发,传播迅速,发病率高达80%~100%,死亡率可高达70%,死亡曲线呈尖峰式.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本病在许多地区发生与流行,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疫病.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干扰素治疗鸡法氏囊病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猪附红细胞体病传入我省数年.据文献介绍,本病由吸血昆虫传播、患猪呈稽留热等,与笔者在临床中遇到的情况不尽相同.现将在实践中遇到的数10群发病猪和镜检确诊的近100头病猪的观察和诊治经验综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鸡住白细胞虫病又称为鸡白冠病、鸡出血性病,是住白细胞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内,由吸血昆虫传播引起的以贫血、下痢、咯血、全身器官与组织出血和粒状结节为特征的一种血液原虫病。该病呈地方性、季节性流行。在我国已发现寄生于鸡的卡氏和沙氏住白细胞虫,  相似文献   

16.
鸡疑似疏螺旋体病的诊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疑似疏螺旋体病的诊疗报告邓绍基广西贺县畜牧局(542800)鸡疏螺旋体病是一种以波斯锐喙蜱和鸡刺皮螨传播,由螺旋体科的鹅包柔氏螺旋体引起的鸡败血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发热、厌食、头下垂、贫血、排浆液性绿色稀粪和长期不卧,以及肝、脾明显肿大和内脏出血...  相似文献   

17.
禽螺旋体病     
Supe.  PG  宋清明 《中国畜牧兽医》1989,16(6):53-53
禽螺旋体病是能长期威胁家禽的一种重要传染病。此病是由禽蜱作媒介传播的,特别在禽蜱(波斯锐绿蜱)滋生的平养禽舍中更易流行。此病的病原是多型性,至今尚未制造出适合所有地区的疫苗。病原禽螺旋体病是由鹅包柔氏螺旋体(Borre-lia Anserina)引起的。鹅包柔氏螺旋体呈螺旋状,存在于病禽的血液中。血液抹片检查,可见到病原体在红细胞之外。传播此病通过波斯锐绿蜱(Argus Persicus)  相似文献   

18.
禽螺旋体病是一种以波斯锐缘蜱()和鸡刺皮螨()传播、由螺旋体科的鹅包柔氏螺旋体()引起的鸡、火鸡、鸭、鹅败血性传染病,该病最初于1891年在前苏联外高加索地区的鸡群发现,接着迅速在世界各地发现此病。我国首次发现此病是1983年在新疆石河子地区,之后相继在甘肃、内蒙、山西、吉林等地有报道。鹅发生该病报道很少,2005年8月内蒙古通辽市一养鹅户爆发了疑似鹅螺旋体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养殖户于2005年5月上旬从通辽市一种鹅场引进鹅苗3000只,八月初先后有部分鹅发病,次日便有数量不等的病鹅死亡,随着病情发展,死鹅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9.
猪钩端螺旋体病又称细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发热、黄疸、出血、血红蛋白尿、水肿,皮肤粘膜坏死和母猪流产等;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能感染,但以仔猪发病较为多见。本病流行特点是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炎热季节的6~9月份,呈散发性和地方性流行。主要经皮肤、粘膜和消化道感染,主要由带菌老鼠、带菌猪传播;也可通过交配、人工授精、吸血昆虫传播。  相似文献   

20.
蛋鸡细胞原虫病是由住白细胞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和红细胞而引起的血液原虫病。主要通过吸血昆虫(库蠓)传播。发病率低,但死亡率较高,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