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内陆水产》1990,(3):9-9
一、投饵。围网培育大规格鱼种,人工投饵是关键。在围网区设8平方米的精料食台一个,草料框架一个。鱼种投放的前三天投喂菜籽饼和黄豆粉(比例1:1)每天投喂两次,每次2.5公斤;第四天增投浮萍,要求新鲜,干净,每天投10公斤,根据鱼种的摄食量和生长情况,在鱼种达7厘米左右对,精料每天增加7.5公斤,浮萍20公斤,一直到鱼种起捕。投饲做到“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使鱼吃饱、吃匀、吃好。  相似文献   

2.
化肥养鱼     
化肥养鱼是近年推广的一种养鱼新技术,具有施用简单、不污染水质、花工少、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同时还可减少鱼病的发生。一般成鱼池施用1公斤尿素可长鱼1.5公斤,施磷酸钙1公斤可长鱼0.5公斤以上,施氨水1.5公斤长鱼0.5公斤。  相似文献   

3.
《渔业经济研究》1990,(2):14-14
我县糖坊镇西河村大桥屯农民魏贤良,1989年利用5亩稻田养鱼:共投放鲤鱼种750尾,7.5公斤。合亩放养150尾,1.5公斤。经过90天的精心饲养管理,共产商品鱼270公斤,最大0.6公斤,最小0.25公斤,合亩产54公斤。平均每公斤卖出价5元,产值1350元,  相似文献   

4.
台湾省农业规划和发展委员会号召人民多吃鱼。根据委员会报道的统计数字来看,如以日本每人每年食鱼65公斤,南朝鲜每人每年食鱼50公斤作参照,我国台湾每人年食鱼量只是35公斤。  相似文献   

5.
耳东 《水利渔业》1986,(1):20-21
随着我国淡水养鱼业的迅速发展,有些地区因有机肥源欠缺而采用化肥养鱼,已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据有关资料,一般施用1公斤尿素可产鱼2~2.5公斤,1公斤碳酸氢铵可产鱼1~1.25公斤,1公斤氨水可产鱼0.5~0.7公斤。  相似文献   

6.
稻田养蟹是一种合理利用稻田生态环境增产增效的一种生产方式,利用稻田生态条件使当年仔蟹在一个生产周期内由0.7-1.0克达到65-100克商品规格,亩产稻谷417公斤,蟹27.2公斤,鱼33.5公斤,亩获纯利1527.73元,达到蟹鱼稻三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鲻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大力推荐的海淡水养殖良种,具生长快、适盐性广、食物链级次低等优点。根据鲻鱼摄食底栖硅藻、池底有机碎屑这一特点,1996年我们在福建省龙海市丰港特种水产养殖场进行罗氏沼虾与鲻鱼混养试验,共收获成虾46225公斤,产值23.11万元,平均亩产虾231.1公斤,亩产估1.16万元,亩利润0.46万元;在不增加投饵的条件下,并增收鲻鱼610公斤,平均亩增产鱼30.5公斤,亩增利润590元。现将结果介绍如下。一、池塘准备试验池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九龙江畔,共四口,面积分别为3.0、4.5、5.5、和7.0亩。每池排水闸一个,养殖…  相似文献   

8.
鸡粪是目前农村发展养鱼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一种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有机肥料。在它的风干物中含粗蛋白达15%.24%、粗脂肪占1.7%、粗纤维占20%、粗灰分占9.2%、无氮沉出物占26%。所含的各种必须氨基酸均超过玉米、大麦、高梁等谷物饲料,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铜、铁、锌和锰等微量元素。据有关部门试验,用鸡粪代替商品饲料养鱼,2公斤干鸡粪可养0.5.1公斤鱼。鸡粪既可作为肥料肥水养鱼,用于鱼苗发塘,养殖鲢、鳙鱼;还可经干燥杀菌添加在饲料中,投喂鲤鱼、草鱼、鲂鱼等吃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奉贤县海水养殖场,1981年进行了花、白鲢和对虾混养试验,经150天饲养,每亩获鱼7公斤,个体大的达1.5公斤,小的达1公斤,提高产值5.9%。  相似文献   

10.
谭平 《科学养鱼》1986,(2):10-10
利用山区水源充足,青饲料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家庭凼仔流水养鱼,是解决山区人民吃鱼难的好办法。广东省高州县马贵区大坑口村青年农民练常芬,用一个20平方米的凼仔,保持水深0.8米,放养16厘米(5寸)长的草鱼140尾,5.5厘米(1.7寸)长的鲮鱼200尾,6.5厘米(2寸)长的鲤鱼50尾,养殖一年后,总产量达127公斤,折合亩产4233.5公斤,取得了较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渔业现代化》1986,(3):15-16
高密度养鱼的主要原理是向水中增氧和去除水中的有毒物质,主要是氨和亚硝酸盐。水中非离子态氨对鱼的安全浓度是0.025毫克/升,亚硝酸盐是0.1毫克/升,超过浓度就会对鱼产生生理和组织上的影响,轻则抑制摄食与生长,重则致病致死。一般1公斤鲤科鱼类每天要排氨300毫克,加上饲料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水介氧化成氨,对水体的污染是严竣的,只有去除水中的氨,才能安全地高密度地养好鱼。  相似文献   

12.
龙藏瑞 《科学养鱼》1997,(10):14-14
几年来,我们在我市沿黄低洼盐碱地进行了藕塘养鱼综合技术的研究和生产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积累了一些经验。生产实践证明:利用藕塘养鱼每亩可以生产鱼150~200公斤,产藕1000~1200公斤。个别高产塘可达亩产鱼250公斤,产藕2000公斤。现将藕塘养鱼的几个主要技术环节总结如下,供参考。一、建造藕塘及开挖鱼区开挖藕塘应选择土质肥沃,保水力强,向阳,注排水方便的地点。面积不限,泥深0.5米,水深0.7~0.8米,塘埂高0.4~0.5米。然后沿塘边开挖养鱼无藕区,面积占藕塘的40%,水深可保持在1.5~2.0米。或沿塘的…  相似文献   

13.
1998年我们在4公顷双季稻田开展了稻萍鱼立体种养高产试验示范。10月下旬,平均每亩稻田收获鱼85.2公斤,其中商品鱼78.2公斤:0.45-0.9公斤的草鱼387公斤,0.2-.7公斤的鲤鱼贩5公斤,0.2-0.35公斤左右的彭泽鲫13公斤;收获鱼种433尾7公斤,其中13-22厘米草鱼253尾,6-10厘米鲤鱼180尾。早晚两季共收稻谷753公斤。现将稻萍鱼立体种养技术总结如下:一、养鱼稻田的准备:1、稻田选择:选择阳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旱涝影响的稻田。2、加高加宽田埂,开挖鱼坑、鱼沟:结合春季整地,分次将田埂加高加宽到0.3-0.4米,在…  相似文献   

14.
辽源市安石镇路河村一组农民吴跃平,1991年开始稻田养鱼,一亘采用平板式,产量低,效益差。1994年在2.2亩稻田中挖一条宽4米、深0.8米、长33米的边沟,亩投鱼种3.5公斤,产鱼20公斤,亩盈利94元。1995年将沟加宽到6米、深1米,6月10日投鱼种29.5公斤,投配合饲料25公斤,鸡粪750公斤,生产商品鱼168.5公斤,亩均76.5公斤,每亩纯收入加上省肥、省药达450元。水稻产量与挖沟占地前持平,并略有增加。1996年,投放鲤鱼种22.5公斤,321尾,平均尾重70克;鲢鱼l.5公斤,共48尾。共投鱼种24公斤,亩平均10.9公斤。亩投饲料31.8公斤(…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杭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瓜山分场,利用池塘鳖、鱼混养获得成功。利用2.46亩池塘,投放鳖种1559只重量263.3公斤,投放鱼种有草鱼、白鲢、鳊鱼等6个品种9650尾。放养期分别为139天、299天,捕捞商品鳖1363只重量544公斤收入81457.5元,商品鱼1766公斤收入6359元,二项费用支出51229元,盈利36587元,折每亩盈利14873元。开发鳖鱼混养是提高淡水资源的水体利用率,挖掘生产潜力和脱贫致富的一项新途径。一、鳖,鱼混养增产的原理。1、鳖、鱼同他混养从生物学观点看,既充分利用水体的生物循环,又能保持生态系的动态平衡。不仅有利…  相似文献   

16.
兴安县护城乡南沅村有526户2256人,水田2132亩,1985年稻田养鱼面积1310亩,产鱼2096公斤,平均亩产8公斤。1987年我们在该村进行大面积稻田养鱼提高单产的试验,稻田养鱼面积达1700亩,占总水田面积的79.7%。经130天双季稻鱼同作,共产鱼34000公斤,平均亩产20公斤,比1985年增产1.5倍,总收入163200元,  相似文献   

17.
上个月由于我的汉堡用完了,没有来得及做,因看不得鱼儿饿着,所以,我就买了1斤水蚯蚓,每次喂食都严格检疫,用“臭氧+高猛酸钾水”消毒20分钟。开始鱼吃的比较好,排便也正常,喂到第5天时发现有4条抢食较猛的鱼只是护食不吃食,开始看它的肚子微微的鼓着也没在意,到晚上时,鼓的比早晨更利害,也不排便了,这时我才意识到鱼病了,  相似文献   

18.
在饲养鱼投喂饲料前,要想鱼吃好饲料,先要对鱼进行驯化。用金属物进行同一频率、有节奏地敲打,发出均匀声响(或播放音乐),通过声响的感应召唤鱼来食台前上游水面争抢摄食。每次的声响要敲打5~6分钟,这样的驯化一般需用7~10天。对鱼驯化的好处是:1.便于管理在饲喂幼鱼时发出一种声音,经过一段时间后,每当听到这种声音,鱼都会游来吃饲料。利用鱼的这种能  相似文献   

19.
凡从事养殖的同志都深有体会。鱼池泛塘要比暴发鱼病厉害得多。轻者使鱼体质下降。前后七天不吃食。十天不长;重者能使养鱼户破产。1987、1988年,我场两次出现泛塘.损失鲜鱼5000公斤。直接减少纯利达2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20.
杨秋玲 《淡水渔业》1974,(11):26-27
当前,鱼类和鸭的混养方法引起人们的注意。鸭以摄食小野鱼、蜉蝣幼虫、蝌蚪、毛翅目、鞘翅目、蜻蜒幼虫为主,此外,鸭还食浮萍及其他水生植物。水中增加了鸭粪可促使鱼产量的提高。100公斤的鸭粪中含氮0.8公斤、磷酸盐1.5公斤、钾0.4公斤。鲤鱼与鸭的混养没有得到广泛地推广,因为这种方法使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增加以及使池塘氮的状况恶化,而这正是导致鱼类鳃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