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本文从禅宗的角度阐述了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味,解读了禅诗的发展脉络,梳理了王维禅诗对王昌龄、皎然、严羽、司空图、王士祯的文论的影响;并运用他的画论《山水论》从禅画的角度探究了其对苏轼文论的影响。王维的禅宗画《雪中芭蕉》为王士祯的"神韵说"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禅宗的角度阐述了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味,解读了禅诗的发展脉络,梳理了王维禅诗对王昌龄、皎然、严羽、司空图、王士祯的文论的影响;并运用他的画论《山水论》从王维禅画的角度探究了其对苏轼文论的影响.王维的禅宗画《雪中芭蕉》为王士祯的“神韵说”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普遍认为王雏是中国绘画史上“禅画”这一画种的创始人。参禅的“诗佛”王雏将禅心与画意融合在其空灵清寂的“水墨渲淡”山水画中,再现了他修禅的艺术体验,开拓出极为优美深邃的美学境界,达到了诗画相融的最高境界,充分体现了空淡清幽的艺术风格。他的“禅境画”开启了唐代的水墨山水,并对后世文人画具有极为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王维与禅的论证,阐述了禅画的概念及其起源,分析了禅画鼻祖首推王雏的原因,简析了王雏与“禅”、王雏与“禅画”的关系,推断了王维的禅画风格,阐明了王雏开创的禅宗画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传统水墨元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最早的水墨理论构建起源于宋代诗人苏轼,它在评价王维的《山水决》时就说到"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这里就影射了王维的《山水决》有中国水墨画般的诗情画意,令人感叹唏嘘。在当代,传统水墨元素依然存在于,它作为一种传统中华文化可与现代设计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独具匠心、浑然天成的设计理念。本文就简要探索了传统水墨元素与现代广告设计的融合实践过程,希望为当代广告设计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5.
禅宗在盛唐已经发展成一种传播生存智慧的哲学,调节着众生心灵世界的平衡.作为盛唐山水诗的开创者,王维深度融合了南北禅宗的禅法精髓,并将其融入山水之中,创造出一种空明静秀的境界,他的山水诗常体现出心境与物境、物境和禅境的交相渗透,尤其在水云意象的运用上,直指禅学之"性"与"缘",佛性之空寂静净与佛境之自在自如在此得以打通,呈现出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之深层融合,具有深刻的审美特质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王维的哀悼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其中所反映的王维生死观的变化,可作为观照其思想信仰变化的补充材料。青年时重生轻死,中年时重死轻生,晚年时的看淡生、死,与之相对应的是王维一生由儒到庄、禅,再由庄、禅最终归向佛的复杂思想信仰变化历程。此外,王维的哀悼诗还具有独到的文学价值。这些哀悼诗具有情感真挚感人和语言典雅、蕴藉的艺术特点,这与其平淡、空灵的山水诗相异趣,是王维审美观中容易为人所忽视的异质部分,故而具有补充和扩展王维诗歌全体艺术风貌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类绘画史上的一枝奇葩,中国文人画受禅宗的影响极深,可谓息息相通。禅宗的"自性说"、"顿悟论"、"游戏三昧"与"物我同化"的践行观,促成了画坛南北二宗的分流和文人画的诞生。在创作题材上,使自然山水、花鸟木石等占据主导。在艺术思维及表现手法上,由"重色"而"水墨",造就了飘逸洒脱的"写意"风格。并在审美情趣上,呈现空灵淡远的禅道意境。文人画与禅,一脉同流。其禅宗美学,左右传统绘画的普遍价值取向,终成我国古典美学的三大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8.
向平淡靠近     
《饲料博览》2006,(9):38-38
学问最难是平淡。像齐白石的画,墨稀而意浓。深入浅出,大智若愚,当然是最难的了。把这个关于学问的理论拿到做人上来,就是要安于平淡。安于平淡,淡泊人生,向来是人生的高雅境界。  相似文献   

9.
今人多知王维的诗名 ,其实他在画坛上的地位几乎超过了诗歌。他以画家的慧眼 ,观察自然景物 ,用画理创作诗歌 ,把人物丰富的感情外化到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上。了解王维绘画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对于我们理解他的作品 ,学习他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 ,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晟  彭重华  秦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090-7091,7098
简述了禅宗的思想核心;分析了禅宗对文人士大夫思想及审美观念的影响是导致造园观念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论述了禅宗对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促成了城市私家宅园的兴盛,有限物质空间构建无限精神意趣,园中置石、赏石成为风尚,从"模山范水"的"意象"追求走向"心造其境"的禅意"意境"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