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马尾松天然林、杉木人工纯林、柏木和杉木人工混交林是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森林植物群落,乔木层可划分为3个亚层:第1亚层高15 ~ 18 m,第2亚层高9 ~ 15 m,第3亚层高3 ~ 9 m.灌木层中有许多物种经培育可成大材、良材的阔叶树萌蘖丛,其物种较丰富.组成天然马尾松林物种9种,杉木人工纯林11种,柏木和杉木人工混交林物种20种.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由檵木﹑映山红﹑白栎﹑乌饭﹑盐肤木﹑山柿、青冈栎、冬青、枫香﹑红楠﹑野桃﹑香港黄檀木等组成,草本层以芒萁﹑五节芒等组成.  相似文献   

2.
松、杉、柏森林植物群落外貌、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天然林、杉木人工纯林、柏木和杉木人工混交林是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森林植物群落,乔木层可划分为3个亚层:第1亚层高15—18m,第2亚层高9~15m,第3亚层高3~9m。灌木层中有许多物种经培育可成大材、良材的阔叶树萌蘖丛,其物种较丰富。组成天然马尾松林物种9种,杉木人工纯林11种,柏木和杉木人工混交林物种20种。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由橙木、映山红、白栎、乌饭、盐肤木、山柿、青冈栎、冬青、枫香、红楠、野桃、香港黄檀木等组成,草本层以芒萁五节芒等组成。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引栽日本冷杉、北美香柏、日本花柏、日本扁柏等外来树种对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原生植被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对以外来树种为优势种的百山祖主峰植物群落和原生的锅帽尖植物群落进行了野外调查,并对其植物群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作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百山祖主峰自引栽外来树种后,形成了以外来树种为优势种具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群落结构,其各层次物种多样性的次序是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与之相比的锅帽尖原生植物群落没有形成乔木层,其草本层的盖度较高,各层次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次序是灌木层>草本层.两者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比较是百山祖主峰>锅帽尖;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比较是锅帽尖>百山祖主峰.说明外来树种的引栽提高了引栽点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降低了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引种的外来树种树高的增长,林分的郁闭,对本土植物生长所造成的影响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植物群落学方法对梵净山的原生水青冈属Fagus植物群落木本植物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梵净山水青冈属植物群落并非单优势种群落,其物种组成丰富,共有木本植物47科,93属,178种,与温带地区单优势种的水青冈属植物群落具有显著区别。(2)从区系成分来看,该地水青冈属植物群落在地理分布上具有从热带分布向温带分布的过渡性,其木本植物物种组成具有偏热带性,其群落组成具有古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3)木本植物层片结构分析表明,层片结构较稳定,4类一级层片植物种均以常绿树种占优势,丰富了世界水青冈属植物群落的常绿物种成分。(4)从树高、胸径的分析显示,树高等级大致呈反"J"型分布,成层性明显;小胸径乔木占优势,但大乔木或超大乔木的相对显著度反而更高。研究认为,梵净山水青冈属植物群落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植物组成特征已具有世界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45个样地的物种组成、alpha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地乔、灌、草3个层次的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Jsw)以五岭坑保护站的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毛锥(Castanopsis fordii)林最高,茶木淤保护站的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林样地最低;各植物群落类型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以常绿阔叶林最高;灌木层以针阔叶混交林的物种数最多,草甸样地的灌木物种数最少;草本层则以竹林物种数最为丰富;乔木层各群落的 H和D均以常绿阔叶林最高;灌木层的H以针阔叶混交林最高,草本层中各植物群落类型的H、D、Jsw均以竹林最高;在百山祖自然保护区中,常绿阔叶林可以维持较高的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而竹林出现明显纯林化现象,应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6.
用3个特征指标数值综合为重要值的定量方法,分层测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各物种在群落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表明:经过顺向演替,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种类组成比较丰富,在1 000 m2左右的3个样地99个样方内有灌木11~14种,草本10~21种;按重要值的大小排位,灌木的优势种主要由山茶科、山矾科、紫金牛科的常绿种所组成,草本的优势种主要由蕨类、姜科、莎草科的种所组成;灌木和草本植物中有不少是涵养水源效益好和药用价值高的种;与乔木同样,灌木、草木2个层次中均含有常绿、半常绿、落叶3个层片,攀援或附生多种层间植物,已形成多层的立体群落结构,表现出向更高阶段演替的外貌特征.重要值较能客观地反映常绿阔叶林种类组成的数量综合特征.  相似文献   

7.
采用典型取样的方法,对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臭冷杉-红松林和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臭冷杉-红松林8块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66种,隶属34科56属,阔叶混交林6块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77种,隶属33科62属。从不同群落类型同一植被层看,臭冷杉-红松林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小于阔叶混交林,两种群落类型乔木层和灌木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而草本层差异明显,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较高,仅臭冷杉-红松林的Pielou均匀度指数略高。从同一群落类型不同植被层看,两种群落类型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Simpson指数均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其中臭冷杉-红松林草本层均匀度指数略高于乔木层,而阔叶混交林中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8.
通过样方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分布在浙江丽水太山山地的褐叶青冈林群落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山山地褐叶青冈林物种丰富;乔木层优势种群明显,树高分布主要以近似对称分布为主,群落乔木层个体高度的分布较为均匀;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上,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此降低,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在各样方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群落生活型以中、小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叶的性质以单叶、革质和全缘的小叶为主;群落优势种群年龄结构和群落类型属于衰退型.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人工构建群落与自然群落的差异,对南宁青秀山16类典型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与自然群落相比人工群落的的物种和个体数的变化明显。物种数最多的乔木层只有12种,灌木层15种和草本层14种;最少的物种数乔木层只有2种,灌木层0种和草本层0种。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的变化受植物种类、生长状况、观赏性及设计师的影响最大。与自然群落相比,人工群落的Glea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变化较大。Gleason指数最高的乔木层为桂花林群落2.091 8、灌木层为粉单竹群落3.257 2、草本层为粉单竹群落0.849 3;最低的是棕榈群落0.321 8、灌木层和草本层为0。Shannon–Weiner指数最高的乔木层为钝叶黄檀-大花紫薇群落2.119 3、灌木层为粉单竹群落2.105 9、草本层为粉单竹群落1.652 6;最低的是桃花植物群落0.182 2、灌木层和草本层为0。与自然群落相比,乔灌草的比例与变化较大,有的接近自然群落,有的与自然群落差异极大;群落中常绿种类偏多,落叶植物较少。  相似文献   

10.
根据64个植被样方调查资料,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不同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值H'、D和均匀度指数Jsi基本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常绿落叶阔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亚高山针叶林,而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在不同的植物群落中,由于地形地势、坡度、土壤、水热条件等原因,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但其多样性测度指标除物种丰富度外均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大熊猫栖息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变化先增加,然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坡度不是影响卧龙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不同的坡向其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西>北>东>南,物种多样性指数H'、D呈现西>南>北>东的递降格局,均匀度指数Jsi呈现南>西>东>北的递降格局.在不同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变化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且42.9%群落中乔木层大于灌木层、64.3%群落中乔木层大于草本层、92.9%群落中灌木层大于草本层,落叶针叶林乔木层树种丰富度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但其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大于草本层.在同一或不同生长型中,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典型样方调查法,对云南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水青冈群落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研究,共设置7个30 m×30 m的样方,从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种群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九龙山水青冈群落中共有维管束植物81种,隶属48科71属,其中蔷薇科为优势科;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在所有群落中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在水青冈种群年龄结构中,Ⅳ级和V级所占比例为21.4%、78.6%,未发现幼苗、幼树分布,表明种群自然更新不良,表现为衰退型。提出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促进群落自然更新,建立种群动态数据库,在保持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同时注重维持群落稳定性等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2.
藏东南嘎隆拉和墨脱河谷蚂蚁群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揭示藏东南地区蚂蚁群落的生态学规律,对藏东南嘎隆拉和墨脱河谷不同样地的蚂蚁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揭示藏东南地区蚂蚁多样性。[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手拣法进行调查;利用Estmaete S 9.1.0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抽样充分性;利用多样性分析法,分析了蚂蚁群落的组成、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群落均匀度及群落相似性等群落特征。[结果]合计发现蚁科Formicidae昆虫8亚科,45属,96种。分析发现,不同植被类型优势种和稀有种组成不同,稀有种较多。低海拔区域的沟谷雨林和常绿阔叶林蚂蚁优势种具有明显的热带和亚热带特征。多样性分析发现,各样地中的蚂蚁群落物种丰富度0 42种,个体密度0.0 1 805.6头·m-2,多样性指数02.285 5,均匀度指数0.251 0 0.873 6,优势度指数0.147 0 1.000 0。其中海拔1 200 m沟谷雨林的蚂蚁物种丰富度最高(42种);海拔1 450 m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多样性指数最高(2.285 5),优势度最低(0.147 0);海拔2 960m高山松林均匀度指数最高(0.873 6);高海拔的针叶林蚂蚁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最低,优势度最高。北坡分布的物种稀少,南坡物种丰富;群落相似性系数表明不同海拔和植被的蚂蚁群落间差异显著。[结论]嘎隆拉和墨脱河谷生境存在明显差异,蚂蚁群落的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呈现随海拔升高和植被的更替而降低的规律,但在南坡下部和中部出现2个峰值,分别为热带和温带物种的聚集群,表现出多域效应现象(Multi-Domain Effect)。植被、海拔和坡向对蚂蚁物种的分布和多样性影响深刻。  相似文献   

13.
粘木(Ixonanthes chinensis)为国家三级珍稀濒危植物,由于森林的砍伐和不合理开发利 用,其生存正受到严重威胁。对深圳马峦山发现的一片保存完好的粘木群落进行样方调查分析,结果表 明:(1)群落中共有植物33 科43 属47 种;(2)群落可明显分为3 层,第一层为乔木层,高8~10 m, 优势树种为粘木、岭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和降真香(Acronychia pedunculata);第二层为 灌木层,高2~3 m,树种主要有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余甘 子(Phyllanthus emblica)、变叶榕(Ficus variolosa)、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黄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簕欓(Zanthoxylum avicennae)、五列木(Pentaphylax euryoides) 和细齿叶 柃(Eurya nitida)等;第三层为草本层,主要以铁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为主,覆盖度约60%。 (3)根据群落重要值统计分析,该群落建群种为粘木(66.991),优势种为岭南山竹子(34.409)、降真香 (27.967)、桃金娘(27.607)等;(4)总体上看,群落物种多样性、均匀度较高。考虑到粘木的严峻生存 现状,进一步提出对粘木进行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14.
汪浩 《陕西林业科技》2012,(2):60-63,83
对西安高新区主要绿地的树种组成、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等进行调查。计算得出8个样地的树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R)值为1.674 3-2.670 5,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H)值为1.054 9-2.231 6,均匀度Pielou指数(J)值为0.693 1-0.968 8,和单调度Simpson指数(M)值为0.125-0.413 6。8个样地的群落密度在130-1 000株/hm2,聚集度指数值为0.4-1.72之间。覆盖度在0.124-1.32之间。8个样地的第一林层比例在14.20%-72.20%之间,第二林层比例在20%-45.50%之间,第三林层比例在0-50%之间。针对高新区园林绿地的结构特征,作者提出了绿地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贺兰山羽叶丁香分布区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踏查及样地调查的结果表明,在贺兰山羽叶丁香分布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23种,隶属于144属50科。其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复杂,包括变型一共有18个类型,以北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在植物的生活型谱中,地面芽植物远远多于其他类型,达108种,占48.43%。统计分析46个样地调查资料,表明羽叶丁香群落的垂直结构简单,分灌木及草本两层,其灌木层的植物种类较多,达32种,草本层很发达,有170种草本植物和7种半灌木。物种多样性测度结果表明,其植物群落的草本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最高;不同海拔高度(段)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海拔高度2100~2200 m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最高;按坡向,东北坡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16.
对元江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红花木莲群落进行研究,调查了群落物种组成、外貌、演替等,分析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间植物。共有维管束植物110种,隶属47科80属。(2)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高,草本层的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乔木层和灌木层。(3)群落未发展到稳定状态,演替过程中优势种会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7.
笔架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思玉  郑世群 《林业科学》2001,37(Z1):111-116
分析了福建省龙岩市笔架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种类组成、乔木种群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征.该群落共有植物186种,隶属于75个科132属,物种种类丰富,是由多个种群共建的群落.在水平空间上,8个可能的共建种群均服从聚集分布;在垂直空间上层次分化明显,在群落垂直结构的5个层次中,乔木层第2亚层除物种丰富度外,其他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标在各层次中是最大的;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分居第2位,群落均匀度则居第3位;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居第1位,但群落均匀度最小;乔木层第1亚层除群落均匀度居第2位外,其他指标均最小;藤本的物种多样性各项指标要么居第3位,要么居第4位.结果还表明群落的Simpson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PIE)的数值几乎相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样方调查,对东莞银瓶山森林公园三坑、石田和古坑 3 个天然森林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种群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在 3 个总面积 3 600 m2 的样地内共记 录维管束植物 61 科 104 属 137 种。三坑和古坑群落以茜草科、大戟科、芸香科和樟科为优势科,石田以 茜草科、大戟科和紫金牛科为优势科;其种子属分布类型均以热带分布型为主,它们分别占非世界分布 总属数的 91.80%、91.49% 和 88.64%。(2)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三坑群落的物 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以乔木层最高,石田和古坑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 指数和均匀度 均以灌木和草本层较高。(3)三坑鹅掌柴群落为间歇型,径级频率分布不连续,该种群结构为不连续生 长;石田和古坑群落为单峰型,随着天然森林群落的演替,鹅掌柴的优势地位将会被耐荫树种替代。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样线法调查研究区内林隙分布,共获得36个林隙,大小不同林隙内植物种类组成表现出一定差异,大林隙(300~400m2)乔木树种18种,灌木、草本植物28种;小林隙(<100m2)乔木树种13种,中林隙(100~200m2)11种,两者灌木及草本植物均21种。大、中林隙内乔木树种以江南桤木居多,小林隙中暖木和甜槠占优势;3个林隙中灌木均以青栲幼苗占绝对优势,表明青栲将有可能进入林冠层而逐渐成为优势树种。林隙内乔木树种种数、丰富度指数均大于非林隙,均匀度小于非林隙;灌木、草本植物具有同样规律。乔木树种物种多样性以大林隙最高、中林隙最低;不同面积林隙SW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依次为:大林隙>中林隙>小林隙;生态优势度为:中林隙>大林隙>小林隙。灌木、草本植物物种数、丰富度指数表现出300~400m2面积的大林隙内达最大值,并随林隙面积的减小而减小,灌、草层植物多样性最大值也出现在大林隙中;生态优势度指数中林隙最大,小林隙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