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姚玲 《甘肃农业》2012,(9):60-62
基础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以人力资源开发为理论基础,论述了基础教育对甘肃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推动作用,以及发展甘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主要途径。只有真正重视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才能克服民族地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同时更好的利用当地的各种优势资源。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以人力资源开发为理论基础,论述了基础教育对甘肃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推动作用,以及发展甘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主要途径.只有真正重视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才能克服民族地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同时更好的利用当地的各种优势资源.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82-184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为民族地区新农村道德建设提供精神资源、培养民族地区农民道德自觉、创建与完善民族地区新农村道德建设特色机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具有方式生活化、载体多样性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全面展开,四川民族地区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畜牧业是四川民族地区的主导产业,如何从理论上弄清楚主导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动力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畜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表明:牧业每增加1%,则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增加1.0446%、2.0452%、1.8279%。根据畜牧产业的经济学定性分析,提出了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导产业"带动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新形势,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尤其对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因此,加强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显得十分紧迫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在四川省占有很大比重,加强这些地区的科技实力对于推动四川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全社会统筹发展、和谐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四川民族地区科技发展的现状和不足,并结合当地新农村发展对科技的切实需求,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族节日体育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少数民族节日——诺鲁孜节节日体育进行重点分析,论述了民族节日体育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建深 《甘肃农业》2007,(11):29-30
新农村建设给民族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产生了新农村建设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对撞。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中进行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作者在分析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的特殊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实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与进行新农村建设双赢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再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它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全面的要求。“十一五”规划《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提出在实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注重体现分步走,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稳步扎实有效地推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美丽乡村是在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美丽乡村是幸福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建设西部民族地区的美丽乡村,对促进西部各民族经济、文化、民生,缩小东西贫富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通过对西藏昌都嘎玛沟内美丽乡村整体建设进行研究,意在指导类似地区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1.
詹磊 《河南农业》2012,(20):13-14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塔塔尔族聚居地新疆奇台县塔塔尔乡为例,分析了塔塔尔乡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推进该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进而为探索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口较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基于调查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运行机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讨论,指出有效的运行机制是使新农村建设得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尧玲  侯海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56-1157,1186
分析了民族地区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民族地区基层服务政府建设的出路:转变政府职能,在多元主体的推动下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基层政府的服务意识,为民族地区提供足量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投入力度,在社会主义法制下培养新型农民;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透明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调查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运行机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讨论,指出有效的运行机制是使新农村建设得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徐东海  吕暮瑾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134-135,137
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民族关系,对于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言而喻。文章分析了宁夏T村的民族关系现状,指出促进民族发展需要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与干部培养、民族关系预警和减压机制建设以及对村民的思想认识教育、权益保障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些年生态旅游发展的大热,旅游产业的发展从城镇走向了的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农村的建设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建设需要有这样的产业形势作为支撑,民族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有自身的发展优势,但是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以密切乡村生态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联系,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限制开发区既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区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汉中市为例,通过对新农村示范区的问卷调查和文献查阅等方法,研究了经济转型期限制开发区新农村建设。研究表明:农村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有所提高;农村医疗和养老有了改进;农村文化和基础教育仍然比较落后。针对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凉山州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斌  吴建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079-2080,2135
基于凉山州民族地区实际情况,从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出发,结合调研结果提出了凉山州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凉山州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235-237
培育农村唢呐促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若加以指导和支持,其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民俗活动和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利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契机更好地发展农村唢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梳理豫东地区农村唢呐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豫东地区农村唢呐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最后结合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促进豫东地区农村唢呐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国勤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2):117-123
中部地区在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推进中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分析了中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中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及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