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玉溪市澄江尖山河小流域坡面产流产沙进行定点观测,分析降雨因子对不同植被类型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规律,初步建立了以降雨因子为主的预测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的回归方程,以及坡面径流量与侵蚀量之间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坡面产流与P、I、R、I60、H的关系显著;不同植被类型的坡耕地产沙量与I30关系密切,灌草丛与I10关系密切、其他地类与I60密切;不同植被类型的产流与产沙之间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合理布设水土保持坡面工程措施是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组成。研究了几种典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坡面产流产沙、土壤物理性质、养分迁移和水分分布的影响,阐述了几种措施规格体系的研究进展,并对坡面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研究方向进行了系统总结,为进一步提升坡面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金沙江水土流失问题,在金沙江头塘小流域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内,选择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典型生态恢复人工林类型(21年生云南松林、19年生旱冬瓜林、19年生银荆林和荒草地)的产流产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地坡面的产流量、产沙量和土壤侵蚀强度都表现出相同的大小规律,都为云南松林的最小,其次是银荆林和旱冬瓜林,荒草地的产流量、产沙量、土壤侵蚀强度都是最大的,分别为云南松林的3.05倍、6.23倍、6.29倍,说明云南松林的水土保持效果好。产流量、产沙量与降雨量都呈正相关关系,径流系数与产沙量呈正相关关系,即降雨在坡面产流时,径流系数增大,即产流量增大,产沙量也随之增大。由此可知,营造良好的人工林林分可以防止金沙江头塘小流域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4.
研究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等降雨因子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毯措施径流小区产流产沙的影响,为该区水土流失防治、水土保持规划、生态建设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降雨量与各植被毯措施的产流产沙的相关性较差;降雨历时与各植被毯措施的产流量相关性较好(P<0.05),降雨历时与各植被毯措施的产流量相关性较差;降雨强度与各植被毯措施的产流产沙相关性显著(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强度是影响各植被毯措施产流产沙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湘中丘陵区长江防护林生态效益的定位观测,分别对小流域小气候、坡面产流量、产沙量及输沙率的分析、对林地最大涵水能力及保土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部分地区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雷孝章 《林业科学》1995,31(1):35-43
通过调查,定位与半定位观测,研究了长江上游不同地貌类型区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各影响因子与土壤侵蚀间的关系。揭示了泥沙运行机制和水土流失规律,提出了小流域沙运输的输移比:流域面积小于5km^2用0.6-0.7作为泥沙输移比,流域面积小于30km^2用0.3作为泥沙输移比,推算流域水土流失量,并建立了坡面和小流域土壤流失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7.
湘西北山区“长防林”生态效益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西北山区长江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站,分别就“长防林”对小流域小气候、坡面产流量、产沙量、输沙率、林地最大涵水能力及保土效果进行了定位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长防林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兼顾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控制和供水安全,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小流域径流和产沙影响,以寻找节水、高效的流域综合管理技术。【方法】利用甘肃平凉纸坊沟典型小流域1955—2003年的水上保持措施与径流和输沙等监测数据,建立年径流系数和产沙模数与土地利用的线性关系,定量评价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和产沙的影响。【结果】1955—2003年,年降水量呈不显著降低趋势,年径流深和产沙模数显著减少;小流域降水产流能力随植被破坏而提高,随植被恢复而大幅降低;修建梯田和淤地坝等工程措施可增加小流域的径流拦蓄能力,但会因工程老化而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小流域单位径流深的侵蚀与携沙能力随林草面积增加而下降很大,但工程治理后未能明显降低;拟合小流域年径流深随年降水量和土地利用及年产沙模数随年径流深和土地利用的线性关系,发现林地和梯坝地可消减年径流,其中林地消减强度为梯坝地的1.48倍;径流主要来自草地与坡耕地和其他2个地类,其中草地径流率是坡耕地和其他的1.8倍;林地和草地可降低产沙模数,其中林地作用是草地的2.5倍;产沙来自梯坝地与坡耕地和其他2个地类,尤其梯坝地贡献为坡耕地和其他的2倍;将流域面积10%的坡耕地和其他地类转为林地、草地和梯坝地后,年径流变化量分别为-9.6,+4.2和-8.1 mm,产沙模数变化量分别为-6 367.0,-2 532.4和+300.5 t·km-2a-1。【结论】植被措施的治理效果寿命长于工程措施。林地减沙效果好,但耗水最多;草地减沙效果和用水效率虽低于林地,却能维持甚至促进小流域产流;梯坝地减少径流作用稍低于林地,其拦截泥沙能力会逐渐降低甚至丧失,且用水效率最低。综合来看,干旱缺水地区要满足节水、高效的水土保持治理要求,应以恢复草地为主,既能持久减沙,又能增加或维持产流,且生态用水减沙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以女儿寨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小流域系统的降雨和水沙变化特征,并对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总体减沙水平做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小流域年际降雨量差异较大;小流域降雨年内时间分布极为不均,集中性很大,主要集中在汛期(4-8月),但年内降雨量的月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②小流域迳流年际变化很大,迳流年内分配不均。迳流集中是该小流域迳流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小流域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对洪峰的出现和洪峰流量具有明显的延缓和削减作用。③径流(Qi)主要来源于降水(Pi),二者呈明显的一元线型关系:Pi=115.7678+2.7386Qi。④小流域的年输沙模数与年迳流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小流域年内产沙也高度集中,且与降水、迳流关系密切,小流域的土壤侵蚀主要由汛期的强降水引起。⑤随着小流域大面积、高标准的生态环境建设,1990年至2004年间小流域的输沙模数呈锐减之势,植被恢复与重建起到了显著的减沙效应。  相似文献   

10.
昆明松华坝水源区是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也是面源污染来源地。针对昆明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坡耕地磷素的流失,本研究在水源区迤者小流域内坡耕地布设等高反坡阶,通过1a的野外标准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研究等高反坡阶减缓土壤磷含量流失的规律。结果表明:(1)等高反坡阶通过减少径流泥沙输出从而降低坡耕地土壤磷素的减少速率,其对地表径流的调控率在6.08%~63.35%,产沙调控率在20.10%~66.46%;(2)等高反坡阶措施具有明显的保水保土效应,使其较原状坡面全磷含量提高了22.22%,磷素含量与侵蚀量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3)等高反坡阶处理对土壤速效磷的流失具有调控作用,雨季开始前两小区速效磷含量相差1.89%,至雨季结束速效磷含量相差33.65%,雨季结束后等高反坡阶相较于原状坡面,前者土壤速效磷含量减少率为83.26%,明显低于后者的72.27%。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植物纤维毯护坡措施在黄土沟壑区对沟道边坡产流产沙和土壤的影响,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和野外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在模拟降雨试验中,设计3个雨强,测定植物纤维毯的径流量和产沙量;在野外小区监测中,通过测定土壤物理及化学指标,评价植物纤维毯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植物纤维毯护坡措施在降雨强度为30 mm·h~(-1)、70 mm·h~(-1)和120 mm·h~(-1)时均能有效地抑制径流产沙,平均减流效益为63.33%,平均减沙效益为84.16%,减流效益和减沙效益均在降雨强度为30 mm·h~(-1)时最高。植物纤维毯护坡措施抑制径流产沙的效果受降雨强度影响,随着降雨强度不断增加,植物纤维毯边坡的径流量和产沙量不断增加,减流、减沙效益不同程度降低,平均径流量由降雨强度为30 mm·h~(-1)时的3.71 L增加到降雨强度为120 mm·h~(-1)时的4.22 L,平均产沙量由降雨强度为30 mm·h~(-1)时的10.99 g增加到降雨强度为120 mm·h~(-1)时的66.72 g;平均减流效益由降雨强度为30 mm·h~(-1)时的72.13%降到降雨强度为120 mm·h~(-1)时的47.76%,平均减沙效益由降雨强度为30 mm·h~(-1)时的88.77%降到降雨强度为120 mm·h~(-1)时的79.95%。植物纤维毯护坡措施可改良坡面表层土壤,植物纤维毯坡面表层土壤的土壤含水量和总孔隙度较裸坡显著提高,土壤含水率平均提高5.70%,总孔隙度平均提高13.07%,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也显著提升,全氮含量平均是裸坡的1.88倍,有机质含量平均是裸坡的2.22倍。植物纤维毯能够有效降低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边坡土壤侵蚀,减少产流,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沙效益优于减流效益。  相似文献   

12.
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风蚀积沙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光电子式积雪深度测定仪对毛乌素沙地的新月型流动沙丘风沙流动运移规律进行了长达7年的连续测定及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新月型沙丘迎风坡基本处于风蚀过程,落沙坡处于积沙过程,而沙丘顶部则因大风天气特征的变化具有风蚀和积沙过程,落沙坡和迎风坡的风蚀,积沙变化过程与大风发生的频率,风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板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林配置图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板桥河小流域现有的森林植被调查和乔、灌、草的最大持水率和各植被类型根量的调查,结合坡度和土层厚度划分了十六个坡类,采用综合评判法,结合具体的造林实际,提出各造林坡类上的相应造林图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5年的径流小区的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了油茶林不同水保措施的产流产沙特征。研究表明:产流降雨峰值和谷值出现的时间与自然降雨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表明降雨的季节动态是产流降雨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前埂后沟模式有最小的产流产少量和径流系数,其次为内斜式模式,正常小平台则最大;不同水保措施采用梯壁植草措施均能有效减少产流产沙量。前埂后沟和梯壁植草的水保措施适宜在红壤侵蚀区油植种植过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PLA纤维是一种新兴固沙材料,用它灌沙形成的筒状沙袋铺设于沙丘上形成沙障,可以改变近地表风沙流结构和地表粗糙度等因子。为了解该PLA沙障对沙丘地表土壤粒径的影响情况,在铺设沙障沙丘及对照沙丘分别取0~11 cm土样,用Rise-2008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土样平均粒径,对比研究不同规格、不同部位PLA沙障与对照沙丘表层平均粒径的差异。结果表明:1 m×1 m、2 m×2 m、3 m×3 m PLA沙障3种规格相比,规格越大其平均粒径反而越小,但是均显著高于对照沙丘(P〈0.005);铺设沙障沙丘的迎风坡、坡顶和背风坡平均粒径分别比对照沙丘高11.4%、26.8%和1.8%;并且坡顶平均粒径最大,迎风坡次之,背风坡最小,对照出现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PLA沙障防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新材料PLA沙障对近地表气流的影响,通过测定铺设PLA沙障沙丘距地表不同高度的风速,并以铺设麦草沙障沙丘及裸沙丘为对照,对比研究各种规格、迎风坡、坡顶及背风坡地表粗糙度、风速效能及风速廓线差异。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养分流失直接导致丰富表土流失、土地退化、生产力水平降低等问题。探讨了坡面产流产沙及坡耕地养分流失特征的研究现状及养分流失的控制技术,为坡地养分流失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榆林沙区唯一常绿灌木树种——沙地柏天然林更新恢复,选择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丘间地,进行了设置沙障和匍匐茎埋沙对沙地柏植株产生不定根、萌发新枝的效果观察研究,结果为在试验的3种环境和2种技术条件下,不管是迎风坡、流沙坡的中部及下部,还是丘顶或沙梁,沙地柏都会产生不定根、萌发新枝,且生长正常,沙障规格和压条长度、压沙厚度不同不定根及新枝的数量和长度不同。建议在半固定和流动沙地设置规格为1.5 m×1.5 m或为2.0 m×2.0 m的沙障,匍匐茎压条时,以埋沙厚20~30 cm、压条长10~3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丙烯酰胺(PAM)和苔藓为材料,利用径流小区试验,观测其对幼林锥栗园土壤侵蚀的影响,分析其在3种雨型下径流量与入渗量、含沙量与产沙量以及侵蚀泥沙机械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雨型顺坡和梯田的径流量关系为对照PAM与苔藓混合处理PAM处理苔藓处理,入渗量为苔藓处理的小区最大;PAM处理的产沙量最少,顺坡长历时降雨条件下苔藓处理降低含沙量的效果更加明显;梅雨产沙主要以粘粒和粉粒为主,雷阵雨和台风雨产沙沙粒比例明显增加,PAM与苔藓混合处理阻止园大颗粒土壤的流失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从日凡  陈国芝 《沙棘》2005,18(2):26-26
一个流域内,沟壑是集地表径流、连接坡面与河道的通道,小河道是千沟万壑汇集的地方,因此沟壑的治理是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当坡面的治理具有雏型时,就要治理沟壑,使其发挥调节地表径流不集中下泄,减轻河道负担的作用。沟壑既是泥沙运动的通道,又是径流破坏的结果,沟壑的年输沙量占总输沙量的65%,它是小流域冲刷侵蚀的集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