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草原辽阔,有13亿亩,为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农区又有丰富的农副产品,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解放后,尤其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畜牧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牲畜总头数发展到3488万头,比解放初增长3.1倍,畜牧产值由1亿多元增长到13亿多元,翻了3.3番。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出发,在今后的三十年我国的畜牧业要按胡耀邦同志的设想“实现大  相似文献   

2.
第四,围绕科学发展,着力解决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2008年,全区农牧业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粮食喜获丰收,粮食总产和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改革开放以来粮食总产首次连续五年增产。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畜牧业稳步发展,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10677万头只,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加入WTO,为我国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原畜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7.6亿亩可利用天然草场、新疆细毛羊、阿勒泰肉用细毛羊、伊犁马等丰富的畜牧业资源著称全国。农十师垦区位于阿勒泰山南麓,是新疆重要牧区之一,天然草场及荒草地约380万亩,改良及围栏草地3万亩,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草食家畜。全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2005,(3):4-5
2005年全区农牧业工作的主要目标:——粮食生产实现稳定增长。粮食产量确保达到300亿斤,力争创历史最高水产。——畜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6%。——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再创新水平。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以上。——农牧民收入实现继续增长。确保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穴一雪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基础。要在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的同时,及早做好抗灾春播的物资、资金、技术…  相似文献   

5.
发展草原畜牧业,天然草场是最主要的物质条件。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原面积13亿亩,占我国草原总面积的30%,其中可以利用的草场草原有10亿多亩,在我国居第一位,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发展基地。  相似文献   

6.
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原畜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7.6亿亩可利用天然草场、新疆细毛羊、阿勒泰肉用细毛羊、伊犁马等丰富的畜牧业资源著称全国。农十师垦区位于阿勒泰山南麓,是新疆重要牧区之一,天然草场及荒草地约380万亩,改良及围栏草地3万亩,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草食家畜。笔者对农十师一八一团养殖规模在50~200只的养羊户进行科  相似文献   

7.
肉牛饲料秸秆微生物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畜牧业迅速发展,因牧草匮乏,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出现了一些争粮争地的问题.但是,随着全国各地大力推广秸秆养牛技术,农区畜牧业取代牧区成为我国养牛业的主要方向.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达6亿吨以上,目前只有少部分通过青贮和氨化或直接作为牛羊的粗饲料,80%以上的秸秆没有被充分利用,不是腐烂在地里,就是用火烧掉还田,白白浪费了资源.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五大牧区之首,是我国庞大的"肉库"和"乳仓",其中巴彦淖尔市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已成为全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在全区农牧业经济发展乃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青贮玉米基本概况,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针对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提出巴彦淖尔地区青贮玉米发展对策,为开展粮改饲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产业体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研究总结了改革开放初期内蒙古牧区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并对畜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这一时期内蒙古牧区经济体制改革与畜牧业发展提供的史鉴价值:草原生态经济价值的重视与保护,牧区畜牧业发展模式的现实改良以及牧区经济政策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昭阳区是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区。2010年底全区农业总产值19.5亿元,畜牧业产值12.65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4.87%,生猪产值10.39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82.13%。2010年,全区生猪存栏37.2万头.2009年38.4万头,同比下降3.19%;出栏69.45万头,2009年60.24万头,同比增长15.29%;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世界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人畜争粮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的畜牧业在十几年来虽然保持着稳定的发展趋势,但仍然摆脱不了对粮食的依赖.饲料、饲草资源出现了明显的不足.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谷物增长开始低于人口的增长水平.饲料工业80%以上是粮食和粮食的副产品,难以为畜牧业提供足够的精料(粮食).加之牧区草原退化,产草量减少,我们必须寻求一条适合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减少对粮食的依赖.近十年来推广的秸秆氨化技术,对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节约粮食,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畜牧业生产,有着重大的意义.也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畜牧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辽市是我区的农业大市和粮食主产区.近年来,随着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不断深化,通辽市围绕实现"黄牛大市"、"畜牧产业大市"的奋斗目标,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作为粮食主产区,其发展畜牧业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宁夏是我国十大牧区之一,畜牧业产业化将会对宁夏社会经济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为宁夏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选取在宁夏引黄灌区畜牧业发展具有代表意义的吴忠市利通区,对其畜牧业发展条件、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动畜牧业产业化的建议,并试图为宁夏地区畜牧业走产业化道路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业关乎于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一个牧区的畜牧业是否发展良好直接关系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中国五大牧区之一,新疆在畜牧业资源条件上可谓是得天独厚,在改革开放之后,新疆进一步利用这份底蕴,使其自身的畜牧业得到更进一步发展。但就目前全国状况而言,新疆依然在畜牧业的发展上处于较为滞后的状态,本文试对新疆畜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总结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是全国六大牧区之一,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草业大省、畜牧强省的号召以后,全省畜牧业发展突飞猛进。各级兽医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强强联手,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推进改革,对甘肃的疫情严防死守,保障了甘肃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草原畜牧业作为乡村牧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整体健康均衡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研究首先明确了内蒙古乡村牧区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目标、主体、要素及其内在逻辑。其次,通过综合考量内蒙古乡村牧区草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要素条件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充分程度,揭示了制约内蒙古乡村牧区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最后,结合内蒙古乡村牧区现状选择有效的产业发展路径,并为加快乡村牧区草原畜牧业现代化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是全国六大牧区之一,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草业大省、畜牧强省的号召以后,全省畜牧业发展突飞猛进。各级兽医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强强联手,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推进改革,对甘肃的疫情严防死守,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区畜牧业发展及资源约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农区畜牧业发展的基本评价与展望依据饲料资源的不同 ,畜牧业有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的之分。饲料资源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种植业中的粮食及其各种副产品 ;二是存在于草地、草山、草坡的天然牧草。以地域划分 ,前者称农区畜牧业 ,后者称牧区畜牧业。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得益于丰厚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良好的市场、气候、交通条件 ,加上农业产业化的惯性驱动 ,农区畜牧业超常规发展 ,迅速壮大 ,在全国畜牧业及当地农村经济中逐步确立了主导及支柱产业地位 ,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南省畜牧业属于较典型的农区畜牧业。“九五”期间 ,全省畜…  相似文献   

19.
<正> 四川省洪雅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近两年来,农业连续丰收,粮食产量已达173774t,全县人均占有粮食512kg,比全国人均水平高出100多kg。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656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少400~500元。面对这种状况,该县在稳定生产粮食的同时,立足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大力种草养畜,实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999年该县畜牧业收入4.08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67%,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比1998年增加99.73元。笔者通过对该县的调查了解,对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塔城地区总面积10.5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36万亩,草场10550万亩,草场资源丰富,基于全区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差,牧区经济发展缓慢现状,深刻探究、全面分析塔城地区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快全区畜牧业发展和解决"三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