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又名茯灵、白茯苓,是一种兼性腐生真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卧孔菌属.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南岛的多孔菌资源及其生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报道了海南岛的多孔菌312种,隶属13科,54属。其中新种2个,中国新记录种15个,海南岛新纪录属24个,海南岛新纪录种162个。同时,对海南岛的多孔菌资源及其环境作了简要论述,分析得出多孔菌在不同的生态类型中,其种类的组成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伊春林区属于小兴安岭山系,森林类型属于以红松为主的原始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由于树种多样,地形复杂,雨量完沛,树龄高,枯立木、倒木交错横生,为多孔菌种群提供了优越的生育条件,这些多孔菌广泛地腐生或兼性寄生在活立木、枯立木、倒木、伐根上,以及楞场的原木上,导致树木的心材或边材腐朽,故把多孔菌也称为木材腐朽菌,给木材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然而许多多孔菌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近几年,在药用真菌开发利用方面,药用多孔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笔者20年来,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深入伊春林区进行真菌资源调查,鉴定整理出药用多孔菌42种,现报道如下,供开发利用参考。1 淡黄木层孔菌 phellinus gilvus (Schw.)Pat.,生于柞、桦倒木上,导致白腐。2 哈尔蒂木层孔菌 phellinus hartigii (Allesch.: Schnabl)Imaz., 生于冷杉活立木上,导致沟状白腐。3 火木层孔菌 phellinus igniarius(L.:Fr.)Quel., 生于杨 、桦、槭等活立木上,导致心材白腐。  相似文献   

4.
在东北地区森林中,腐朽的立木、倒木及木桩上,生长着很多蹄状、帽状、片状等各种形状的大型真菌,俗称老牛肝、树基子,它们在真菌分类上,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子实体上有许多针头大小的小孔叫菌管,是产生担子和担孢子的场所。这些多孔菌多数是引起立木和木材腐朽的病原菌,但是也有一些是重  相似文献   

5.
茯苓(WolfiporiaCOCOS),别名:松茯苓、茯灵、茯菟、松柏芋、松腴、不死面等,隶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茯苓属(卧孔菌属)。茯苓为常用中药,性味甘淡平,人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脂肪、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坝王岭自然保护区的多孔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坝王岭是我国多孔菌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本文对坝王岭自然保护区的多孔菌资源及其环境作了简要论述。热带森林区的多孔菌可划分为4个生态类型,就种类和数量而言,山地雨林中的多孔菌最丰富,河谷雨林的多孔菌次之,山地苔藓林和山顶矮林中的多孔菌最少。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位于我国南海的北部,地处18°10′~20°10′N,108°37′~110°03′E之间,属于季风热带气候地区^[1]。这一较典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条件,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我国多孔菌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2-3]。2007年笔者到海南进行考察,采集到数个多孔菌标本,这些标本代表多孔菌属一种,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中国多孔菌一新记录种———西加薄孔菌Antrodiasitchensis(Baxter)Gilb .&Ryvarden ,该菌产自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丰林自然保护区。根据中国的材料对该菌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并与欧洲的标本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中国多孔菌一新记录,柽柳纤孔菌Inonotus tamaricis,采自北京中国林科院内柽柳树干上,引起白色腐朽。  相似文献   

10.
茯苓,又名松茯苓,为多孔菌科茯苓属寄生性植物,主产地在安徽、河南、湖北、广西、云南、福建等地。野生茯苓大多生长在松树根上,偶见于杉、柏、柳等根部,大山区腐朽的松木段上亦能生长,但是产量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