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茎腐病又称青枯病,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从始见病叶至全株显症一般7天,短的1—3天,长的可持续15天。一、发病症状茎部症状:开始在茎基节间产生纵向扩展的不规则状褐色病斑,随后缢缩,变软或变硬,后期茎内部空松。剖茎检  相似文献   

2.
关于防治玉米倒伏病因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的倒伏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根倒,即玉米植株自地表处连同根系一起倾斜不正倒。二是茎折,即玉米植株未发生根倒,而是从基部某节位折断,茎秆折断的部位有的是幼嫩的节、有的是节间。三是弯倒,植株上部弯曲、匍匐。由于倒伏发生的时期和轻重程度不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轻者减产5%~10%;重者减产30%~40%。因此,防止玉米倒伏是玉米栽培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玉米茎腐病危害损失及优势病原菌种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1982年以来吉林省玉米茎腐病发生、损失情况以及优势病原菌种类的研究结果。玉米茎腐病在吉林省玉米自交系、杂交种以及农家品种上均有发生,发生时期、发生程度不同,产量损失也不同,据此可估计某品种在当地的产量损失。在分离到的真菌中,以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crmat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和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的分离频率最高,致病作用最强,因此认为上述三种菌为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的优势病原菌。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青枯病是玉米生长后期发生的整株很快青干枯死的突发性病害,又名玉米茎腐病,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危害玉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分布广,危害大,一般发病率10%左右,重的20%~30%,更重的在60%以上,甚至全田枯死。一、症状玉米青枯病田间病害在玉米乳熟期前没有明显的症状,乳熟期后开始表现症状,乳熟期至蜡熟期达到发病高峰。病原菌主要侵害玉米根系及茎基1~3节,症状有急性型和普通型两类,急性型发病快,在1~2d内全株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广西玉米青枯病在生产上的发生情况及不同发病时期对玉米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为防控该病害提供理论指导依据。研究方法:在广西玉米主产区定点进行病害发生情况调查,计算各地的平均发病率;对不同发病时期的玉米在成熟后收获考种测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玉米青枯病在广西玉米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秋玉米发病较重,发病率3.5%~10.3%,春玉米发病较轻,发病率0.4%~9.8%;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差异性,抗病性最好品种是兆丰688,抗病性最差的品种是蠡玉16号,但同一品种在不同地方发病情况也不一样;发病时期对玉米产量构成因子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研究结论:广西玉米青枯病普遍存在,该病害发生流行规律是秋玉米病重于春玉米、南方玉米品种比北方玉米品种抗病;发病时期越早,对玉米产量构成因子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6.
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或青枯病,属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1、症状 茎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在我国茎腐病的症状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孢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为主。  相似文献   

7.
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或青枯病,在我国主要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1、症状茎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在我国茎腐病的症状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孢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为主。  相似文献   

8.
对玉米茎腐病病原菌侵染和发病始盛期与玉米生育期关系进行了5a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出苗后3d就已被茎腐病原菌侵染,根部呈褐色病斑,植株矮小,叶片变黄。播种期接种较常规期接种发病高。玉米茎腐病发病始、盛期都在玉米灌浆后出现。在调查玉米茎腐病和采集病株标本时,可根据玉米灌浆期预测茎腐病的显症期及发病盛期,确定调查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干旱是限制我国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研究干旱胁迫下茎节的生长变化及茎节与玉米产量的关系,为玉米抗旱性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控制浇水的方法,对严重干旱胁迫下玉米各节的节间长与节间干重进行调查;获得中度干旱胁迫下玉米单株产量数据,对玉米各节间变化与产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在干旱胁迫下玉米株高与生物量的减少主要由于前7节节间长与节间干重的减少.在严重干旱胁迫下玉米节间长与节间干重受到明显抑制,且各节间的营养生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分析发现严重干旱胁迫下第一节间长、第二节间长、第三节间长、第四节间长与中度干旱胁迫下单株粒重分别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严重干旱胁迫下第一节间干重、第二节间干重与中度干旱胁迫下单株粒重分别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干旱胁迫下玉米前期节的营养生长对后期节的生长存在持续的影响.严重干旱胁迫下玉米前四节的节间长与前二节的节间干重可以作为评价玉米抗旱性的参考性状.  相似文献   

10.
一、玉米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1.发生特点.玉米青枯病的病原菌为真菌鞭毛菌亚门腐霉菌和半知菌亚门禾谷镰孢菌,由两种菌混合侵染引起.该病原菌主要在土壤和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主要侵染来源,也可随病残体混入土杂肥中越冬.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21,(16)
正玉米为锦州市第一大农作物,年播种面积均在400万亩以上。近年来,玉米茎腐病时有发生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以上,严重时减产50%以上。因此,掌握玉米茎腐病的发病规律并进行科学防治十分必要。1病原菌玉米茎腐病,又叫青枯病、玉米茎基腐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根部和茎基。引起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有真菌类和细菌类两类,在锦州市以侵染性的真菌类为主,主要包括肿囊腐霉、禾生腐霉、瓜果腐霉、棘腐霉、强雄腐霉、链状腐霉、盐腐霉、群结腐霉等腐霉菌,以及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复合种、层出镰孢、尖孢镰孢、木贼镰孢等镰孢菌,有时点枝顶孢菌、禾顶囊壳玉米变种等真菌也能造成玉米茎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青枯病又叫玉米茎腐病,是影响衡水市玉米生产的一大病害。今年在衡水市桃城区、武邑县发病较重,一般病株率10%20%,严重的达30%以上。产量损失大,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症状表现玉米青枯病一种土传根病害,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叶片首先出现青灰色干枯(似开水烫过),进一步发展为叶片逐渐变黄,根和茎基部逐渐变褐色,茎基部320%,严重的达30%以上。产量损失大,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症状表现玉米青枯病一种土传根病害,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叶片首先出现青灰色干枯(似开水烫过),进一步发展为叶片逐渐变黄,根和茎基部逐渐变褐色,茎基部34节干缩腐烂,根部空心变软,皮层变红褐色,易剥离,严重时病株失水萎蔫枯死。  相似文献   

13.
一、症状玉米青枯病多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植株感病后,叶片自下而上迅速枯死,呈青灰色青枯,似霜冻危害;根系和茎基部,局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并逐渐变为褐色腐烂状;茎基部三、四节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对我省6个地区的玉米茎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在分离的107份标样中,镰月菌分离频率为65.4%,其中串珠镰刀菌分离频率为30.8%,致病力为62.5%;腐霉菌分离频率为30.8%,致病力达100%,重分离仍能得到原菌株。根据柯赫氏法则,串珠镰刀菌和腐霉菌为山西省玉米茎腐病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5.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玉米茎腐病的3种田间表现症状,区分了国内外不同区域的病原菌及其优势种,明确了不同病原菌的致病性及侵染规律.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影响发病的4个因素,以及抗病性的遗传持点,据此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并对玉米茎腐病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明确不同镰孢菌对玉米茎腐病、鞘腐病和穗腐病的致病性。【方法】采用土壤接菌、穿刺接菌和孢子悬浮液接菌的方法。【结果】证明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可引起玉米茎腐病,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可引起穗腐病、鞘腐病,而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则通过复合侵染引起病害。【结论】将各类镰孢菌分别接种不同生育期的玉米植株,观察株高、病斑大小、玉米发育程度和籽粒的形成情况,研究各镰孢菌菌株对玉米植株的影响程度,分析各菌株的致病力,最佳侵染时期及茎腐、鞘腐、穗腐之间的侵染关系,证明玉米茎腐、鞘腐、穗腐之间病原菌侵染部位没有特异性,不同时期侵染引起的茎腐、鞘腐及穗腐发病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正>玉米茎基腐病又被称为玉米青枯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出现,成为继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之后的主要病害。特别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农业上逐渐普及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将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菌带到农田中,导致病原菌不断增加,无形中提高了病害的危险性。河南省作为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连作生态区的主要区域,播种面积为300万hm2,8月高温高湿条件给玉米茎基腐病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常见的生理病害有秃尖、空秆、倒伏等,生产实践中常造成严重的损失。玉米生理病害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内部因素,即遗传因素的影响,如品种抗逆性不强,种子生活力弱,种子发育不健全。第二类是外界环境条件,如土壤、肥料、水分、空气与光照等条件不良,阻碍玉米的正常发育,形成生理病害。1.发病症状1.1倒伏症状玉米倒伏有茎倒、根倒和茎折3种类型。茎倒主要是因为茎秆节间细长,植株  相似文献   

19.
一、玉米青枯病的症状 玉米青枯病多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为显症高峰。植株感病后.叶片自下而上迅速枯死。呈青灰色青枯,似霜冻危害,根系和茎基部,局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并逐渐变为褐色腐烂状;茎基部三、四节间,明显失水,变软变空,及至干缩,后期植株易倒伏;根部空必变软,呈褐色或紫色,须根减少,易拔起;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离,穗心干缩,脱粒困难,子粒干瘪,无光泽,干粒重显著下降。青枯病一旦发生,全株很快枯死,一般只需5~8天,快的只需2~3天。  相似文献   

20.
玉米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或茎腐病,是世界性的玉米病害,但在我国近年来才有严重发生,甚至绝产。1.发病症状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于玉米乳熟期。发病初期,植株的叶片突起,出现青灰色干枯,似霜害;根系和茎基部呈现出水渍状腐烂。进一步发展为叶片逐渐变黄,根和茎基部逐渐变褐色,髓部维管束变色,茎基部中空并软化,致使整株倒伏。发病轻的也使果穗下垂,粒重下降。首先是根系发病,局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展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