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索贵州省黔西南州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条件下的最佳栽插密度。以湘优109为试验品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6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地膜覆盖栽培中,水稻的最佳栽插密度为12 000穴/667m2,单产可达到786.9kg/667m2。比当地常规栽培方法(不覆膜)、常规栽培密度(11 000穴/667m2)增产72.5kg/667m2,增幅10.1%;经济效益每667m2增净产值286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与穴播苗数对常规籼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出不同穗型品种的合理种植密度和每穴播种苗数以指导农民种植。【方法】采用大穗型常规籼稻材料N2和中穗型常规稻材料N4每667m~2不同栽培密度和穴播种苗数的比较试验。【结果】材料N2在种植密度为1.7万穴/667m~2时产量最高,单产达500.0kg/667m~2,在每穴播种3苗时产量最高,单产达557.6kg/667m~2;材料N4在种植密度2.0万穴/667m~2时产量最高,单产达433.2kg/667m~2,在每穴播种3苗时产量最高,单产达481.1kg/667m~2。【结论】大穗型常规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1.7万穴/667m~2与穴播3苗;中穗型常规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2.0万穴/667m~2与穴播3苗。  相似文献   

3.
夏大豆新品种山宁15号的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栽培密度为1.8万株/667 m2,底肥施复合肥15 kg/667 m2,出苗后42 d追施尿素10 kg/667 m2,每9 d浇1次水种植模式下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置1.43万穴/667m2、1.25万穴/667m2、1.11万穴/667m2、1.07万穴/667m2、0.83万穴/667m2等5种中稻栽插密度处理,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大,成穗率降低,结实率降低,病虫为害率增大;而稀植能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病虫为害减轻,但667m2穴数少,有效穗数少,未能获取较高产量。三期超级稻品种深两优5814在处理4(规格26.7cm×23.3cm、1.07万穴/667m2)栽插密度下,能获得680.6kg/667m2高产,建议推广深两优5814组合作中稻栽培时,以(1~1.25万穴)/667m2栽插密度为宜。  相似文献   

5.
安康市浅山丘陵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是安康市浅山丘陵区多年来一直种植的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4 666 hm2。目前大豆种植技术参差不齐,产量低而不稳,高产可达每667 m2产150 kg,低产667 m2产50 kg。通过近几年采用不同品种的播期试验、密度试验、轮作倒茬、垄作栽培等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安康浅丘种植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供广大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卫群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6):15-16212
通过对地膜栽培马铃薯品种早大白,密度,氯化钾施用量,及不同收获时期的单穴重、商品薯率、商品薯产量的研究分析,在密度达到5 300穴/667 m2,氯化钾施用量达15 kg/667 m2,在5月1日左右适时采收,可显著提高地膜栽培马铃薯的产值效益。  相似文献   

7.
高油大豆45 cm垄上双行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5 cm垄上双行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大豆品种、不同密度及播种方式与大豆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合丰42是最佳的窄行密植品种,密度在3.00万株/667m2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出最适宜适合黔西南中部土壤肥力,气候条件下水稻栽培密度,2014年根据农业部粮油高产创建水稻667hm2示范必须有3~5个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要求。安龙县德卧镇农业服务中心杨远志(高级农艺师)在德卧镇毛杉树村瓦厂组郑传云责任田开展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比试验,每个处理试验面积30m2,每小区处理随机排列,7个处理三次重复,每个处理播种期,栽培穴数,肥水及田间管理均一致。经过观察记载,测产验收,结果表明:在当地气候环境及栽培条件一致情况下,通过水稻不同密度栽培试验表明,在8 000~14 000穴/667m2密度范围内,水稻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增加到15 500穴/667m2的时候,水稻的产量反而下降。在黔西南相同条件及栽培技术地区,适宜推广水稻栽培密度为12 500穴/667m2。  相似文献   

9.
甬优1540在张家港地区超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甬优1540在张家港市地区不同栽培密度种植试验,得出采用常规6行高速插秧机机插,每667m2栽密度1.27万穴能获得较高的成穗数和产量,并总结了该品种适合本地区的超高产栽培技术和注意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施肥水平和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其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为12000穴/667m2、每667m2施肥量为N 12kg、P2O58kg、K2O 7kg,水稻产量达到最高553.5kg/667m2,可进一步验证推广。  相似文献   

11.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2种肥力土壤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氮、钾养分供应对西芹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及氮钾锌配方施肥与西芹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土壤条件下,西芹的最佳栽培处理组合是每667 m~2种植密度为5 211株,氮、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N 15 kg、K_2O 12 kg;在低肥力土壤条件下,西芹的最佳栽培处理组合是每667 m~2种植密度为5 211株,氮、钾、锌肥的施用量分别为N 25 kg,K_2O15 kg、ZnSO_42 kg.  相似文献   

12.
在双季晚稻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简比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N 10.5 kg、P2O5 3.0kg、K2 O 5.0 kg处理双季晚稻产量较高,达636.4 kg;效益最好,净收益达561.6元,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密度和氮、磷、钾肥对德新油18产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油菜新品种德新油18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的效应。结果表明:施尿素12 kg/667 m2比4 kg/667 m2的处理增产17.4 kg/667 m2,施用高氮肥处理的产量高于低氮肥,磷肥和钾肥对产量的影响不大;主花序长度随密度的增加而缩短,有效分枝高度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和单株理论产量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千粒重变化不大;德新油18油菜新品种在试验过程中有一定菌核病发生,但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南方水网平原稻区绿肥还田效果,于2010-2011年连续设以紫云英为绿肥进行还田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等肥料用量情况下,以1000kg/667m2的绿肥代替部分化学养分时,比单用化肥增产29.1~35.5kg/667m2,增幅6.0%~7.3%,增收64.08元/667m2,同时提高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3.1%。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吨田宝施用时期、施用量对杂交水稻品种科优21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吨田宝不同时期(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不同施用量(50 mL/667m~2、100mL/667m~2)对科优21产量和性状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不施用吨田宝对照相比,叶面喷施吨田宝能促进科优21增产增效,每穗粒数增加1.2~23.6粒,每穗实粒数增加0.1~6.4粒,群体有效穗增加616~1 548穗/667m~2。其中,以科优21分蘖期叶面喷施吨田宝100mL/667m~2的产量最高,达684.68kg/667m~2,极显著高于对照,增加纯收入71.3元/667m~2。株高与施用量呈负相关,每穗实粒数、群体有效穗、群体产量与施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对早酥梨采用不同密度进行栽植试验,结果表明:5年生前,各密度间单株产量差异不显著,而单位面积产量差异显著。每667m2定植166株,5年生单位面积产量可达3335kg,比定植42株提高1980kg。密植栽培,是早酥梨获得早期丰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不同玉米品种最佳播种期、密度与施肥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正交设计,选4个栽培因素,即品种(A)、播期(B)、密度(C)、施肥种类和数量(D),均采用3个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因素中,赤单202的最优组合是产量734.5kg/667m2,5月5日播种,密度3600株/667m2,追N肥30kg/667m2;赤早5号的最优组合是产量692.3kg/667m2,4月25日至5月10日播种,密度3600株/667m2,追N肥40kg//667m2;赤单661的最优组合是产量784.5kg//667m2,5月5日播种,密度3200株/667m2,追N肥40kg/667m2。  相似文献   

18.
通过正交设计,对大麦新品种"蒙啤麦2号"设置肥料与密度效应梯度,探索肥料与密度效应对"蒙啤麦2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确定"蒙啤麦2号"在内蒙古西部灌区适宜的肥料施用量及播种密度。结果表明:啤酒大麦"蒙啤麦2号"在内蒙古西部灌区生产潜力达406.5kg/667m2,与此适应的肥料与密度为,纯氮9.0kg/667m2,纯磷9.0kg/667m2,纯钾1.5kg/667m2,密度25.1万株/667m2时,蛋白质含量及千粒重能够符合国家标准(GB/T7416-2008)的酿造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淮山黑美人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播种期、种植密度和种薯段位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出苗期有所提前,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则相应缩短。播种期的早晚对产量有明显差异,其中以5/1种植的产量最高,平均小区产量57.02 kg,折合667 m2产量为2112.02 kg,商品薯率为88.74%。综合产量及商品薯率进行比较,最佳种植密度每667 m2为1900株,平均小区产量56.92 kg,折合667m2产量为2105.18kg,商品薯率达到87.93%。种薯选择以上、中段薯较佳,能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促进苗齐苗壮。研究结果对海南解决5~8月无鲜薯上市的野淮山淡季冶问题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中农大甜413的栽培种植技术,进行了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4500株/667m2的产量最高,其商品穗质量为749.5kg/667m2,鲜穗质量为830.5kg/667m2,鲜籽粒质量为538.1kg/667m2,产量居第2~3位的分别是密度为5000、5500株/667m2的处理,3个处理之间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产量居第4~6位的分别是密度为4000、3500、3000株/667m2,3个处理之间方差分析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产量居第4~6位的3个处理与第2~3位的3个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随着密度的增加秃尖长度加长、倒伏率提高。综合考虑,中农大甜413的种植密度以4000~4500株/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