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黄陂湖位于合肥市庐江县境内,为浅水草型湖泊,2007-2010年我们在黄陂湖相对独立的区域进行浅水草型湖泊河蟹健康养殖对比试验,在对比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标准,2010-2014年在黄陂湖实行河蟹生态养殖。并按照《浅水草型湖泊河蟹生态技术操作规程》(DB34/T1837-2013)等系列  相似文献   

2.
大鸣湖位于鄱阳县莲花乡,面积1×104×667m2.在大鸣湖养殖河蟹的生产实践基础上,概述了浅水草型湖泊无公害河蟹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3.
河蟹是一种生长快、味鲜美、养殖周期短、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名特水产品,目前已被广泛推广养殖,效益可观。为探索草型湖泊网栏养殖河蟹技术,笔者于 2000年在沅江市胭脂湖的荷叶坝进行了湖泊网栏养殖河蟹的试验,现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湖场条件 荷叶坝地处沅江市南部竹莲乡的胭脂湖,面积 13.33公顷,常年水深 1.5~ 2.0米,低水位时水深 0.8~ 1.2米。湖中轮叶黑藻、苦草等水生植物丰富,覆盖率达 95%,鲜草产量约 150千克 /667米 2;湖底螺、蚬、贝等底栖动物繁多,蕴藏量约 50千克 /667米 2。水质清爽,无污染, pH值 …  相似文献   

4.
湖泊围网养殖大规格河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峰  肖明松 《淡水渔业》2000,30(6):16-19
浅水型的草型湖泊是河蟹生长的理想环境场所,为了充分发挥草型湖泊的作用,从1988年开始进行围网养蟹的探讨,发现养殖河蟹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养殖普通鱼类,大规格河蟹的养成其经济效益尤为突出。自1997年有计划地投放长江蟹种以来,连年均获得大规格河蟹的丰收。雄蟹的大部分个体规格在200g以上,雌蟹的大部分个体规格在150g以上。大型围网河蟹的长成规格高于小型围网。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水域概况养蟹围网设置在花园湖内。花园湖位于安徽省淮河流域,位于凤阳、嘉山两县交界处,水面积51万亩,大部分位于凤阳县境内,本试验所设围网即在凤阳…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长江中游湖北地区4个浅水湖泊(鲁湖、花马湖、野潴湖、三山湖)沉积物中的有机碳(TOC)、总氮(TN)、碳氮比(C/N)、碳稳定同位素(δ13C)以及氮稳定同位素(δ15N),探究藻型湖泊和草型湖泊沉积物间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差异性,并进行了有机污染评价和有机质与氮素来源分析。结果表明,4个浅水湖泊的有机污染严重,鲁湖、花马湖、野潴湖、三山湖的平均有机指数分别为0.86、1.05、0.53和2.71,均达到了有机污染的程度,平均有机氮污染指数分别为0.34、0.36、0.21和0.54,均达到了有机氮污染程度;藻型湖泊(花马湖和鲁湖)沉积物中δ13C和δ15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126%~-2.260%和0.291%~0.731%,均值分别为(-2.885±0.275)%(n=10)和(0.486±0.168)%(n=10);草型湖泊的δ13C、δ15N变化范围分别为-3.048%~-2.494%和0.411%~0.830%,均值分别为(-2.766±0.213)% (n=10)和(0.617±0.183)%(n=10),藻型湖泊的δ13C要更加偏负,草型湖泊的δ15N更加偏正;利用C/N与δ13C对有机质来源进行定性分析,发现浮游植物的沉积构成了藻型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成分,而草型湖泊中浮游植物、土壤有机质和维管束植物均有贡献。利用C/N与δ15N对沉积物氮素来源进行半定量分析,发现本研究所选取湖泊的沉积物氮行为与湖泊的草藻形态没有显著相关关系,需更详细的物源信息才可确定氮素来源。  相似文献   

6.
鲢、鳙鱼是我国传统四大家鱼中的两种,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我国鲢、鳙鱼的养殖从唐代鲤鱼养殖的衰败开始兴盛,一直到现在仍然是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但根据鲢、鳙鱼的生理和生态习性一般在养殖生产中都把其作为混养而非主养种类.江苏滆湖是苏南地区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淡水湖泊,随着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滆湖近二十年来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监测结果表明,滆湖的总氮、总磷含量较20世纪80年代增长了近十倍,富营养化已导致滆湖从草型湖泊转变为现在的藻型湖泊,水生植被大量消失.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网围无公害培育一龄蟹种和成蟹养殖技术,检测了试验区水质、底泥和成蟹品质。结果表明,网围河蟹养殖达到无公害标准。投草型、种草型和轮牧型养殖方式分别适合15亩左右、50亩左右和100亩以上规模的网围养殖,平均亩产达41.34~52.09kg,平均亩效益为1780.77~1988.89元。无公害养殖技术提高了河蟹品质,对维护浅水草型湖泊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循环和河蟹产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草型浅水湖泊增放河蟹技术谭乐文,吴思平(江西省余干县水产局)江西省余干县水产局自1989年以来,与东源乡人民政府在东源乡云湖和黄家塘两面积共3000亩的中型湖泊进行了鱼蟹混养的技术试验。1992年两湖都获得了鱼蟹双丰收,仅河蟹一项就增收16万元。现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河蟹价格的攀高,湖泊网围养殖河蟹效益的提升,不少湖泊出现了生产单一、畸型发展的局面。加上不合理的操作方法及人为的酷渔滥捕,影响了湖泊渔业资源和湖区的生态平衡,严重破坏了湖泊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超密度网围养殖对湖泊渔业及环境影响:   1.超密度网围养殖造成湖区水草锐减,使湖区失去了净化水质的支柱   湖区水草不仅是鱼类饵料及水生动物栖息的场所,而且对湖区渔业及水环境的平衡起很大的调节作用。水生植物又能防浪消浪,减少湖区悬浮物,使湖水水质洁爽,增加水体透明度,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前,双山湖进行了多年的鱼蟹混养,河蟹产量低、规格小,养殖效益一直不好。2008年、2009年笔者作为技术指导与养殖户合作,在双山湖进行大规格河蟹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益。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养殖环境条件养殖地点位于安徽安庆市宜秀区双山湖,与通江湖泊破罡湖相连,中间用石头坝隔开,面积2000亩,  相似文献   

11.
为系统研究过水性湖泊网箱养殖草鳊鱼技术,笔者于2006年3月-2007年1月对高邮湖向阳闸外渔、世水域养殖户徐桂龙的网箱养殖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现对过水性湖泊网箱集约化养殖草鳊鱼技术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2.
<正>鲢鳙鱼是我国传统四大家鱼中的两种,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根据鲢鳙鱼的生理和生态习性一般在养殖生产中都把其作为混养而非主养种类。江苏滆湖是苏南地区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淡水湖泊,随着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滆湖近二十年来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监测结果表明,滆湖的总氮、总磷含量较上世纪80年代增长了近10倍,富营养化已导致滆湖从草型湖泊转变为现在的藻型湖泊,水生植被大量消失。为探索一种改善滆湖生态环境和控制藻类过度繁殖的生态渔业模式来替代传统网围养  相似文献   

13.
自1989年以来,余干县水产局便与东源乡人民政府一道在东源乡云湖、黄家塘两个面积共3000亩的湖泊中进行鱼蟹混养的技术探讨。几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成效:1992年两湖都获得了鱼蟹双丰收,仅河蟹一项就增收近20万元。现将1992年河蟹的放养等情况阐述如下: 1.湖泊条件:云湖、黄家塘两湖相邻,面积分别为2000亩和1000亩,都是鄱阳湖区封闭式中型内湖、草浅型湖泊的典型代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草丰盛,形成了以苦草、菹草为主的沉水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来,高邮市罗氏沼虾养殖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占江苏省产量的3/5、全国的1/4左右,罗氏沼虾已成为高邮市水产养殖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及富民产业。高邮湖为江苏第3大淡水湖泊,受过水性湖泊特点和近年来河蟹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等多方面的影响,高邮湖以河蟹为主的传统养殖模式面临新的压力和挑  相似文献   

15.
高邮湖位于淮河人江水道下游,总面积达到7.72万hm^2,属大型过水性湖泊,过水性特征显著。为了适应高邮湖水环境变化,提高水产养殖业的抗灾能力,探索过水性湖泊生态养殖模式,2007年至2008年试验网围河蟹、鳜鱼混养模式,这既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水体天然饲料生物资源,在不影响河蟹产量的前提下,每667m^2可增加10~20kg的鳜鱼产量。通过两年来对网围河蟹鳜鱼混养模式的调查,该模式具有养殖周期性短、  相似文献   

16.
目前河蟹养殖主要有池塘精养和大水面粗养,但是大水面具有产量低,效益不稳定的缺点,如何开发与利用大水面进行河蟹养殖、提高水面报酬是当前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利用湖区滩涂进行低坝高拦养蟹是一种有益的尝试,1998~1999年安徽省天长市多种经营管理局组织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湖滨乡水产站及市水利局在沂湖进行市科委项目“湖泊滩涂低坝高拦养蟹试验”,获得成功并通过验收。今年,我市高邮湖、沂湖低坝高拦养蟹发展迅猛,已开发18万亩,现将有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低坝高拦工程建设11 养殖优势:沂湖是过水性湖泊,在枯水季节,水位…  相似文献   

17.
金湖县的湖泊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水面41987hm^2,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湖和淮河入江水道穿越腹地,与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相贯通,是全国渔业生态旅游景区。为利用资源、探索网箱健康养殖草、鳊鱼的生产技术,从2006年2月-2008年12月,在宝应湖前锋镇进行了网箱健康养殖草、鳊鱼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江苏首家长江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日前在高淳全面启动。截止今年3月底,14.65万亩的固城湖内已投放长江幼蟹30万只,约合人民币70万元。固城湖紧靠长江,为草型浅水湖泊,水质清新,饵料丰富,具有发展河蟹养殖的独特优势,适宜中华绒螯蟹的生长、繁殖和遗传性状的保存。1995年底,江苏省政府立项批准固城湖按国家级规划,建设长江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以解决江苏及邻近地区的河蟹原种供应。 1995年12月26日,江苏省水产种苗审定委员会对该场建设项目的设计任务书及各项工程项目进行了全  相似文献   

19.
内陆天然水域生物调控措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操纵方法,通过在富营养化程度较低的温带非养殖性藻型水体放养凶猛鱼类,在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亚热带、温带养殖性藻型水体放养鲢、鳙鱼40~50g/m^2、控制底栖鱼类、移植适宜水生植物、严格限制草食性水生动物,在草型湖泊控制草食性水生动物、保护和恢复水下植被等措施,可有效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净化水质。  相似文献   

20.
河蟹人工放流是提高湖泊河蟹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安徽省花园湖最好年份河蟹人工放流投入产出比为1:102.8,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河解人工放流有两种方式,即蟹苗人工放流和幼蟹人工放流。 一、蟹苗人工放流 一般选择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草茂盛(以苦草、眼子菜、菹草、轮叶黑藻较多为最好)、饵料丰富、水位稳定、无工业污染、便于人工管理的浅水草型中小湖泊为好;如若水库水位不太深且水草丰富,大坝是混凝土或石块砌成的,也可以进行人工放流。 坡度较陡的土坝水库不宜进行人工放流,以免河蟹打洞穴居,破坏库坝,从而造成不利影响。 蟹苗放流时间一般在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放流的蟹苗以4~5日龄经过淡化的大眼幼体为佳,每公斤蟹苗(12~20万只)放流400~800亩水面,折合每亩水面放苗200~500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