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数学方法对矮牵牛S4代13个自交系的花径、株高等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性状相关、方差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营养器官、生殖器官内部以及两者之间,均有部分性状的显著相关;对于差异分析的6个性状,除株幅外,其它5个性状在其各个自交系内的差异不显著,6个性状在自交系间的差异显著;以9个性状为基础,最小距离为0.6左右,13个自交系归为2大类.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文冠果优良单株选择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引进的24个文冠果种源为材料,在新疆石河子地区对文冠果生长结实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种源中,生长指标地径变异系数最大(21.9%),叶长变异系数最小(13.1%),结实性状中总果数变异最大(74.3%),种子纵径变异最小(14.3%)。单株产量与总果数、干果质量、种子横径、种子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鲜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小叶数呈显著正相关(P <0.05)。在主成分分析中,共提取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6.05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参试的24个种源分为5类。第1类为G-9种源,属于产量最高等级;第2类为坤156种源,处于较高产量水平;第3类为Q-2等种源,处于中等产量等级;第4类为G-23和建2种源,位于较低产量水平;第5类为BD-7等种源,位于最低产量水平。24个文冠果种源中以产量水平最低的第5类居多,产量水平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油桐主要经济性状与产油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油桐优良地方品种间杂交的子代林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表型性状与产油量的相关及其遗传力。结果是主干粗度和冠幅与产油量之间遗传相关较为紧密,而且遗传力亦高。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评价和鉴定古槐树资源、挖掘其优良性状,以2011年收集的山东省临沂、烟台、枣庄、淄博四地市72份古槐树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叶片的11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研究。结果显示:72份古槐树种质11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1.88%~39.10%,平均变异系数为23.26%,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1个性状有一定的相关性,叶宽与叶面积间的相关性系数为0.884,叶长与叶周长的相关性系数为0.832,叶面积与鲜质量的相关性系数为0.825;11个性状可以综合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5.70%;对72份古槐树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取阀值22.5时可分为3大类。本研究结果为古槐树种质资源保护及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44株日×兴杂种落叶松F1代个体的生长性状、木材性状调查结果进行变异分析发现,杂种群体中的生长指标、材性均存在较大变异,其中材积变异系数达25.69%,管胞长度、宽度变异系数为11.67%、17.5%,管胞长/宽变异系数为19.4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日×兴F1代群体树高与胸径显著相关,树高、胸径均与材积极显著相关,冠幅与材积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20个平菇菌株进行栽培出菇试验,调查记录17个农艺性状,探究不同平菇菌株农艺性状之间的联系及主要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得到产量与生育期(x7)、菌盖厚度(x12)、单菇数(x15)、整齐度(x16)等性状的最优回归模型Y=-33.32+7.78x7+100.64x12+1.91x15+26.18x16,为平菇的遗传育种及增产增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平菇各性状间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12个桉树无性系进行了生长、分枝、通直度、树皮厚度及抗风性进行研究,表明无性系间的性状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差异,E11和E7号无性系的单株材积分列第1、2位并显著高于其它10个参试无性系;用聚类分析方法将12个参试无性系分成6类,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选择.以产量、形质指标为选择目标,可选择E7、E11、E2、E8、E3号5个无性系;以抗风性强作为首选指标,则可选择抗风性强、产量中等至较好、形质中等的E12、E5、E1、E10、E6号无性系.  相似文献   

8.
湖南4个主要柚类品种果实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袖类果大芳香,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耐贮运。我国为抽原产地之一,至少有3000年的栽培历史。由于油为单胚,又长期实生繁殖,极易产生实生变异和天然杂种。湖南抽类品种较多,本文仅就江永香抽、祁东香袖、安江香袖、沙菊抽4个主要抽类品种的果实性状进行分析评价。1材料来源由中国农科院柑桔所、中南林学院、吉首大学采用江永、祁东、安江、吉首的抽果进行测试。2结果与分析1)果实大小。不同油品种,果实大小差异较大。本文分析的4个袖品种果实均属中果型品种,除沙菊袖较小外,其余3个品种单果平均重均在1]sg以上。2)果皮厚度。4个品…  相似文献   

9.
灯盏花主要数量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2份灯盏花种质资源的12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简单相关、偏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灯盏花的15对性状间存在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关系,其中灯盏乙素含量与单株干重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其他10个农艺性状间均无相关关系;单序种子数、单株分枝数和基生叶宽对单株干重有较大的直接正向效应,而种子千粒重、花序直径和单株花序数则对单株干重有较小的直接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以经过初选的31个5年生刺槐无性系为试验材料,1个一般生产品种作为对照,运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无性系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和评价,进一步选出优良品系,并为刺槐的遗传改良提供建议。结果表明:参试无性系在7个性状上差异显著,并受较强的遗传影响,说明有必要对各无性系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PP333对盆栽矮牵牛的矮化和促进开花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盆栽矮牵牛施用PP333能有效地抑制营养生长,矮化株型,枝叶紧凑,开花部位集中,防止倒伏,明显地提高了观赏价值,在营养生长期,植经15.3-36.1%,冠径缩小14.1-30.8%。在开花期。植株矮化32.9-64.5%,冠径缩小15.3-54.4%。PP333可明显延长开花期7-14天,增加开花数量。处理时间以营养生长期为宜,花蕾形成后处理效果不明显。处理浓度40mg/L-80mg/L为佳,10  相似文献   

12.
矮牵牛闭花瓣花型遗传规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引进的优良矮牵牛品种采用人工自交法分类筛选,发现李子色脉纹F2分离出闭花瓣型材料(花瓣闭合,不能自然结实),该材料耐热性强,丰花性状。通过对闭花瓣型材料自交、杂交、回交分离情况统计调查与分析,初步推断矮牵牛闭花瓣_型性状是由两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矮牵牛组培苗生根的条件进行筛选。试验表明1/2MS+BA 0.1 mg.L-1+IBA 0.8 mg.L-1+NAA 3.0 mg.L-1,蔗糖30 g.L-1的培养基对矮牵牛组培苗生根最有利。  相似文献   

14.
利用食用菌废弃物——蘑菇渣作为主要栽培基质,研究其对大花蕙兰与矮牵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腐熟的蘑菇渣基质在大花蕙兰的栽培中,没有常规树皮基质效果好,但对矮牵牛的冠幅和花朵数有明显的促进效果,可代替草炭作为矮牵牛栽培的常规基质。  相似文献   

15.
矮牵牛F1代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矮牵牛 F1 代的花蕾、叶片、基段为外植体 ,在 MS培养茎中分别加入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进行矮牵牛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以花蕾为外植体 ,在 MS ZT2 .5mg· L-1培养基上 ,不定芽发生早 ,数量多 ;继代增殖培养时 ,MS ZT1 .5mg· L-1效果较好 ,每 30 d继代一次 ,每代可增殖 6倍 ;诱导不定根时 ,以 1 / 2 MS IBA1 mg· L-1 生根率最高 ,且根系发达。试管苗移栽时 ,以腐殖土 河砂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矮牵牛茎段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Vilm的茎段接种在MS附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结果表明:在MS BA1.0 mol.L-1 NAA1.0 mol.L-1的培养基上可以形成愈伤组织,而且经过继代培养仍可形成愈伤组织;茎段或愈伤组织接种在MS BA1.0 mol.L-1 NAA0.1 mol.L-1的培养基上可以形成不定芽,且诱导率达100%;健壮的高1.5~2.0 cm的不定芽接种在1/2MS IBA0.5 mol.L-1 AC1.0 g.L-1的培养基上,其生长根状况良好,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7.
云南地方栽培木豆群体数量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云南省8个地方栽培木豆群体进行调查,对木豆株高、地径、冠幅、单株荚数、虫荚率、单株粒质量及百粒质量等数量性状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个性状不论是群体间还是群体内个体间均存在丰富变异。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粒质量与单株荚数呈高度正相关,与株高、地径呈弱正相关。单株荚数、虫荚百分率、百粒质量对产量构成贡献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8551、-0.2374、0.1799。若将三个性状相结合,选择单株荚数多、粒大、虫荚少的单株,则后代产量可望有明显增加,有可能育成高产高抗虫性品种。  相似文献   

18.
基于形态学性状的东北地区丁香属分支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淼  卓丽环 《林业科技》2007,32(2):60-64
通过对东北地区应用的丁香属植物的形态学性状的观察,采用分支系统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支分析,利用PHYLIP和MEGA软件,分别应用最大简约法和UPGMA法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经UPGMA聚类分析并不支持传统的分类方法(即将丁香属内划分两个组,即长花冠管组(Sect.Syringa)和短花冠管组(Sect.Ligustrina)),而认为,短花冠管组在分子系统树中位于长花冠管组内部,因此认为去除组的划分,将丁香属分为五系,即顶生花序系(Ser. Villosae)、欧丁香系(Ser. Syringa)、巧玲花系(Ser.Pubescentes)、羽叶丁香系(Ser.Pinnatifoliae)和短花冠系(Ser.Ligttstrina).  相似文献   

19.
以3个非洲菊品种的叶柄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激素及其浓度对非洲菊离体培养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叶柄在含单一细胞分裂素6-BA的培养基上培养时都不能被诱导出愈伤组织;而在仅含生长素NAA的培养基上培养时均可被诱导出愈伤组织,并且在其愈伤组织发生部位都有不定根发生,但只有品种6267能从不定根发生部位直接分化出不定芽;当在含NAA的培养基上再附加6-BA时也可被诱导出愈伤组织,但无不定根发生。所产生的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培养时只有由品种Ⅱ叶柄在同时含有NAA和6-BA的诱导培养基上产生的愈伤组织才可以分化出不定芽。表明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不定芽和不定根的发生与品种及培养基中的激素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