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自2000年以来,泰兴市张桥乡西桥村陆续出现了一种新的桑树病害一桑枝枯菌核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春季,危害一年生枝条已萌发的桑芽及新枝梢,被侵染部桑芽周围的皮层腐烂,影响桑芽的正常生长,当病斑绕枝一周后,切断了水分和养分的输送,该病斑上部的芽叶迅速凋萎,枝条干枯死亡.张桥乡2000年春零星发生,以后逐渐扩展漫延.至2002年春季张桥乡西桥村23.3 hm2以及分界乡15 hm2育2号的桑园大面积发病,严重田块的株发病率达88.24%~91.18%,条发病率51.04~72.79%,芽发病率为7.99%~14.58%,影响春季蚕茧生产.为此,通过调查和试验,并及时采取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控制了危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泰兴市张桥乡西桥村发现一种新的桑树病害,该病主要发生于春季,为害桑芽及一年生枝条,被侵染部桑芽周围的皮层腐烂,影响桑芽的正常生长,当病斑绕枝一周,切断了水分和养分的输送,则病斑上部的芽叶迅速凋萎,枝条干枯死亡。据调查发病严重田块的株发病率达77%,条发病率为30.34-37.08%,严重影响春叶产量,经初步鉴定,该病为桑枝枯菌核病,由子囊菌亚门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ert)deBary]侵染所致,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症状本病主要发生于桑…  相似文献   

3.
桑枝枯菌核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桑枝枯菌核病是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 Scleratinia sclerotiorum(Libert)de Bary侵染引起的桑树枝干病害,主要为害春季一年生枝条已萌发的桑芽及新枝梢,当病斑扩展环绕枝条一周后,病芽上方的枝条即干枯死亡。据2000-2001年在江苏泰兴调查,严重田块株发病率达88.24-91.18%,条发病率51.04-72.79%,芽发病率为 7.99-14.58%,严重影响春季的蚕茧生产。为筛选有效的防治农药和确定防治适期,我们在室内农药筛选的基础上,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现将结…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1995年泰兴市首先在张桥镇西桥村建立了23.3 hm2桑园示范基地,尔后又在分界镇沈界村建立了21 hm2、赵庄村建立了16hm2示范基地.通过建设蚕桑示范基地,既提高了蚕茧产量和质量,提高了桑园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又达到了稳定、恢复和发展桑园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 桑枝枯菌核病是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Sclerotinia sclerctiorum(Libert)de Bary浸染引起的桑树枝干病害,主要危害春季一年生枝条已萌发的桑芽及新枝梢。发病初期,新梢基部出现病斑,病斑逐渐扩大,环绕枝条一周后,阻止树液流动,而使病斑部以上新叶突然萎缩、干枯。病斑部的皮层组织严重腐烂,易于剥离,散发酒精气味,干燥时表面收缩  相似文献   

6.
桑叶枯病是我国桑树主要真菌病害之一,在国内早有记载,我国大部分蚕区均有发生。2002~2003年春季该病在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桑园连续2年发生,株发病率分别高达80%和50%,桑叶损失达35%和20%。2001~2005年我们对该病的危害病状、病原菌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其流行规律开展了调查分析和实验研究并提出了防治技术措施。1发病症状通过多年田间观察,桑叶枯病在自然条件下只侵染危害叶片,大多发生在枝条先端4~5片嫩叶上。春夏季发病时,被害叶片初期叶尖及附近叶缘呈水渍状,并逐渐变褐,产生深褐色连片病斑,后扩大至前半张叶片。随着病组织的坏死,…  相似文献   

7.
浦江桃形李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推广发展 ,目前已形成面积超 1333hm2 ,果品超万 t的我国桃形李主产地。从 1995年开始 ,由于布朗 (李 )品种的大量引进 ,细菌性穿孔病开始蔓延 ,导致 90 %以上的桃形李果园发生细菌性穿孔病 ,严重影响桃形李的产量和品质。1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该病是由一种黄胞属细菌侵染引起。病原菌在枝条组织内越冬。枝条上春季溃疡病斑内的细菌是初次侵染的主要菌源。翌春随气温回升 ,潜伏的细菌开始活动 ,病菌从病斑中溢出 ,借风雨或昆虫传播。叶片一般于 4月中旬至 5月中旬发病 ,该病严重发生时 ,易引起枝梢枯死 ,早期…  相似文献   

8.
浅析桑赤锈病对桑树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赤锈病是危害桑树芽叶病害之一,在河池各地蚕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桑芽、嫩叶、嫩梢。发病时,芽叶上布满金黄色病斑,造成叶片畸形卷缩,黄化脱落。严重时,桑芽不能萌发,已萌发的桑芽盘曲变形,甚至导致整个桑园无一张完整叶,严重影响了桑叶产量和质量,影响到蚕茧的品质。桑赤锈病在河池以秋、冬季为害较重,蚕农在防治过程中存在用药不规...  相似文献   

9.
1银杏与桑树间作的模式 1995年春季,泰兴市张桥镇西桥村在23.3 hm2成年桑园中套栽了3 700株米径3.5 cm左右的实生银杏苗,栽植规格为8 m×8 m.栽植时每株银杏的周围均挖除了3~5株桑树,预留1 m2的营养生长面积.嫁接品种为泰兴大佛指,嫁接高度为1.5m~1.8 m.实行了上层长银杏、中层产桑叶、底层长蔬菜的立体种植新模式,按照银杏、桑树各自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管理,通过控肥、修剪,直至挖除部分影响银杏树生长的桑树,确保银杏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前5年主要收益于蚕茧和蔬菜,1998年部分银杏始花,1999年有30%的树始果,白果产量逐年增多,效益日超明显,达到了银杏、蚕茧、蔬菜远中近高效益互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镇部分桑园桑拟干枯病发生较多,此病常与芽枯病并发,使冬芽不能萌发,轻者造成春叶减产,影响春蚕饲养;重者全株枯死。针对该病发生与流行规律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对于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该病多发于早春桑树发芽前后,发病初,在冬芽附近的枝条表面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随病势扩展相互连接成大病斑。当病斑环绕枝条一周时,病斑上部枝条坏死,病部外皮平滑易剥离。 1 发生原因该病病原为真菌中的子囊菌,病原菌孢子在枝条  相似文献   

11.
栽桑养蚕是泰兴市东北部乡镇传统的骨干副业项目,1994年全市桑园面积曾达2000hm2,自1995年起本市蚕桑生产出现低谷,经济效益一直在低水平徘徊.银杏是泰兴市的重要产业,近几年效益较为平稳,种植成本低,其比较效益居种植业之首.应用银杏桑树复合套栽技术,既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又能实现长短结合,降低产业风险,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向加以推广应用.1995年至1999年我们对银杏桑树复合套栽技术进行了试验,2000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技术,取得丰硕的成果.张桥镇西桥村23.3hm2银桑套栽园每1hm2产值突破4.5万元,仅此一项当地每年就可增收45.2万元,同时银杏树增值达50万元.到目前全市已累计推广近267hm2,年增收230.94万元.泰州市及如皋等周边地区推广应用达1334hm2,每年增收达800万元以上.苏州大学农业科技学院和泰州市行管办的有关蚕桑专家多次对"银桑高效套栽技术"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低成本获取生产桑芽茶的原料,将冬季重剪的桑枝条(长2.7 m)作插条扦插于苗床中生产桑芽,调查桑品种、桑芽采摘期、插条扦插密度、苗床土壤含水率对桑芽产量和桑芽中DNJ含量的影响。桑品种对插条的鲜芽产量和桑芽中的DNJ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桑品种湘7920插条的桑芽产量最高,为12.68 g/根,川826插条的桑芽中DNJ含量最高,质量分数为0.145 5%;插条的扦插密度对桑芽产量、鲜芽含水率、DNJ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苗床土壤含水率对桑芽产量、鲜芽含水率和DNJ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壤相对含水率为19%±2%时桑芽的DNJ产量最高,为14.36 mg/根;不同时期采摘桑芽中的DNJ含量差异较大,随着桑芽的生长发育DNJ含量随之显著降低。根据试验结果,选用桑品种川826的枝条作插条,设置扦插株、行距均为10 cm,苗床土壤含水率为19%±2%,采摘初展期"一芽两叶"的桑芽,可以获得较高的桑芽产量,且桑芽中的DNJ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汉中市城固县老庄镇、汉台区汉王镇的部分桑园发生黄化型萎缩病,给当地蚕茧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为了防止该病蔓延,我们结合汉中栽桑和桑园管理现状,对发病因素进行了分析,及时采取了防治措施,使该病得到了有效控制。1为害症状及发病特点1.1为害症状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属全株性的病害。发病特征为:发病初期个别枝条顶端桑叶变小,叶缘稍向背卷缩,桑叶轻微黄化,随着病势加重,腋芽不断萌发,侧枝丛生,桑叶变黄脱落,全株发病2~3年内枯死。1.2发病特点调查表明:一是河滩沙地桑园发病率高于丘陵黄泥巴地桑园,城固县老庄镇吕王河村属河滩沙地桑园,黄化型萎缩病株发病率为43%,而汉台区汉王镇白庙村和七曲村的桑园属丘陵黄泥巴地,平均株发病率仅5.6%。二是桑园地势由低到高,病性由重到轻发生。白庙村丘陵梁顶上的桑园,桑树没有发病,丘陵中坡的桑园发病率为1.8%;丘陵沟底的桑园发病率为7.3%。三是该病流行快、为害重。七曲村5组王治贤1/15hm2桑园1998年发现有该病发生,由于不懂其为害特点和严重性,未采取防治措施,到2000年发病率达到60%以上,只好全部挖除。2病害发生与流行的原因分析2.1引进的桑苗带病根据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桑芽瘿蚊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正>桑瘿蚊根据其寄生桑树的部位,而分为根瘿蚊(又称黄瘿蚊)、叶瘿蚊、椹瘿蚊和芽瘿蚊等许多不同虫种,其中桑芽瘿蚊为害最为严重。桑芽瘿蚊以幼虫为害枝条顶芽、幼叶,用口器锉伤顶芽组织,吸食汁液,造成顶芽萎凋、变黑、脱落,枝条封顶,再生侧枝时,顶芽组织又遭为害,这样枝条连续受害,侧枝分层发生,枝条矮短。在枝条侧芽再生处被害部的皮部上可见多点状虫口斑(组织愈伤斑),  相似文献   

15.
桑树赤锈病发病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桑树赤锈病初次侵染源不仅来自枝条病斑,还有芽鳞病斑、叶痕病斑。这些病斑中的菌丝体在发病当年已侵入腋芽,潜伏其中,第二年萌发成病芽。根据春季温度对病芽出现时间的影响及对发病过程的调查,可以采用预测的方法来掌握采摘病芽和喷用农药的适期。本文报导了对桑树赤锈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并提出了进行综合防治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桑芽枯病的发生及发展情况1976年4月在我县杨府乡大路村桑园,发现幼林桑园中少数植株上部枝条不长芽叶而枯萎,有的病株枝条皮部粗纹绉起,成了光干.夏伐后,有的病株少数枝干伤口伤流不止.冬季剪稍后也不断出现伤流,甚至延长到翌春.1979年夏季至1980年早春,曾遇106天干旱,全县7200亩桑园有三分之一面积发生此病,重病区无叶可采,轻病区枝叶稀疏.大家对此病的发生从理论到实践都缺乏认  相似文献   

17.
该栽培模式综合考虑了短、中、长期效益的有机结合 ,充分利用了土壤、空间、光能和养分 ,提高了土地综合经济效益 ,经泰兴市张桥镇西桥村 2 1 4公顷银桑套栽六年的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夏志松 《中国蚕业》2005,26(3):71-72
桑瘿蚊属双翅目(Diptera)、长角亚目(Suborder Nematocera)、瘿蚊科(Cecidomylidae).我国发生的桑瘿蚊有为害桑苗、幼年桑树根颈部的根瘿蚊(又称黄瘿蚊)、为害桑叶的叶瘿蚊(又称黑瘿蚊)、为害桑椹的椹瘿蚊、为害桑树枝条的桑枝斑瘿蚊和为害桑树枝条顶芽幼叶的桑芽瘿蚊等许多种,其中以桑芽瘿蚊分布最广、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19.
1 桑树春季霜冻危害的表现 1.1 桑芽的危害 受害程度轻的发芽迟,萌发后叶芽不完全或呈畸形.重的不发芽,呈僵芽、干瘪状,鳞片脱落,内部组织褐变.中下部潜伏芽正常情况受冻害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0月份,在伊春市南岔区首次确诊仔猪水肿病的存在,以后在全市由南至北陆续发生.该病多发生在仔猪断奶后1~2周,发病率10%~30%,致死率90%以上,目前已成为伊春市危害仔猪的主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