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在杏麦间作复合群体中,探讨杏麦间作系统的生态效应及小麦生理特性.[方法]以杏树为基点至2行杏树中间位置由近及远分为3个区:冠下区、近冠区和远冠区,对杏麦间作复合群体内风速、土壤地温、土壤水分含量、小麦植株养分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态指标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距离杏树越近,小麦生长空间的土壤水分含量越低;杏麦间作田的风速、植株养分均小于小麦单作田.在14:00之前,5cm土壤地温表现为杏麦间作田大于小麦单作田;在14:00以后,5 cm土壤地温表现为小麦单作田大于杏麦间作田.小麦孕穗期是杏麦争水矛盾突出时期,灌水需及时、量多.间作田不同冠区比较,远冠区小麦叶绿素含量比较大.间作田与单作田相比,间作田小麦存在与杏树争肥矛盾,小麦植株吸收的养分少,小麦植株养分含量也少.[结论]杏麦间作条件下,距离杏树越近,土壤水分含量、小麦叶绿素含量、小麦植株养分含量均越低.单作田小麦生理特性优于间作田.  相似文献   

2.
南疆杏麦复合系统条件下小麦灌浆期冠层的光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新冬22号小麦品种,研究了5种不同类型杏树带型下小麦冠层光特性和6m与4m两种带型下小麦的平均产量。结果表明:①宽幅小麦冠层光照强度、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积指数(LAI)优于窄幅小麦(即:6m×4m6m×3m4m×2m4m×1.5m),小麦冠层各光合指标在杏树带中从东到西呈现出由小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②小麦的光特性在幼年杏树带中优于在成年杏树带中(即:5年7年8年)。③6m和4m宽幅下,近树冠区小麦产量低于远离树冠区小麦产量,宽幅模式小麦产量高于窄幅模式小麦产量,表明光合特性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杏麦间作复合群体内主要农业气象因素变化特点初探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通过对杏麦间作复合群体内光照强度、气温、土壤地温等主要农业气象因素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距离杏树越近,小麦生长空间的光照强度、气温越低,冠下区光照强度明显低于远冠区光照强度;杏麦间作田的光照强度、气温、地温均小于小麦单作田.  相似文献   

4.
南疆杏麦复合群体中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品质性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南疆地区杏麦复合群体中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品质性状及基因型与杏麦复合栽培模式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麦复合模式下,间作小麦干物质积累呈"S"型曲线增长,可将灌浆期划分为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3个阶段;相关与回归分析表明,间作系统中小麦千粒质量受平均灌浆速率及整个灌浆持续时间的影响最大,且平均灌浆速率对千粒质量的作用远大于整个灌浆持续时间,回归方程中这2个参数的系数分别为41.149和1.057。间作麦区杏树对小麦蛋白质质量分数影响较小,对沉淀值影响最大,对硬度和体积质量的影响居中;间作麦区杏树对小麦品质性状影响的总趋势是:距离杏树越近,小麦品质越差,且杏树对东区间作小麦的影响大于西区。同时F值测验结果表明,蛋白质和沉淀值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基因型,体积质量受杏麦复合影响较大,品种×杏麦复合互作效应对硬度的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不同树龄杏麦间作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在杏麦间作模式下不同树龄杏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多样性时序动态,调查发现在幼龄的杏麦间作园有节肢动物13目61科189种,老龄杏麦间作园有节肢动物13目59科192种,老龄不间作杏园有节肢动物12目46科120种,同翅目昆虫为优势种,是主要的植食性类群,间作小麦的老龄杏园比幼龄杏园聚集着较为丰富的物种。杏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杏树的物候期有关,并受间作物和环境条件的影响,用Jaccard相似性系数和系统聚类法分析了各亚系统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杏园间作小麦可以增加杏园节肢动物的物种数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南疆枣-麦间作系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果粮间作生态系统土壤营养状况,为科学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南疆典型枣麦间作农田,对土壤养分进行定位监测和分析.[结果]下层(20~4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随着与枣树距离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土壤盐分和速效钾无规律性;而在垂直方向上0 ~20 cm土层有机质、氮素、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高于20 ~40 cm土层,但土壤pH值20~40 cm土层高于0~20 cm土层.[结论]南疆枣粮间作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速效磷含量等均存在明显垂直、水平方向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杏麦间作环境温湿度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间作系统内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EI-USB-2温湿度记录仪及StevensPOGO便携式土壤温湿度测定仪观测杏麦间作区与杏单作区内空气和地表温度、相对湿度的日变化。【结果】间作区与单作区的温、湿度变化具有相同的规律,气温和地温均随太阳辐射的升高而上升,随其下降而降低,呈正比关系;相对湿度变化则呈负相关。间作区内平均空气、地表温度分别较单作区低4.53和0.7℃;间作区内平均空气、地表相对湿度分别较单作区高4.90%和3.93%。【结论】间作在一定程度上对果园有降温增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套种蜜源植物对杏-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杏-麦间作果园分别套种油菜、芜菁和紫花苜蓿三种蜜源植物,并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参数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种植蜜源植物的果园天敌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对照果园,而害虫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对照果园.三种蜜源植物均能增加果园生物多样性,提高果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三种种植了蜜源植物的果园中,捕食性天敌草蛉的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34.8;、34.8;和103.7;;瓢虫类的数量分别增加了100;、161.8;和70.9;;并且新增了大眼长蝽、粉蛉和黑缘红瓢虫三种天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害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杏麦间作模式下杏树根系对小麦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杏麦间作模式下,采用隔断杏树根系的方法,研究杏树根系对小麦根系(长度、表面积、干重)分布、根冠比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水平方向上,扬花期和灌浆期小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均表现为距杏树距离的增大而增加.垂直方向上,隔根处理扬花期和灌浆期三个冠区小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在0~20 cm土层显著低于不隔根处理;扬花期近冠区和远冠区20~40 cm,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隔根处理低于不隔根处理,冠下区高于不隔根处理;灌浆期三个冠区20~100 cm土层,小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质量密度隔根处理显著高于不隔根处理.隔根处理0 ~40 cm根系占总根系88.7; ~ 91.4;,不隔根处理占95.7;~97.1;.隔根处理小麦根冠比低于不隔根处理,产量高于不隔根处理,冠下区达到显著差异.[结论]杏麦间作模式下杏树根系影响了小麦根系的生长和分布,从而对根冠间的物质分配和产量产生影响,尤其是对冠下区影响较大.间作小麦(不隔根处理)根系分布较隔根处理在土层中分布更浅.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选取和县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为研究对象来探究该地区土壤的温度特征。结果表明,浅层地温受气温的影响较大,气温与之决定系数高达0.9381,随着土壤深度加深,地温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响应减弱。受气温的影响,10月至次年2月份表现为土壤热力由深层补给浅层,3—9月份相反。相邻月际之间土壤温差的变化相对显著,且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差异。强降水后深层土壤温度有所升高,可能的原因是土壤水将表层土壤中的热量往深层迁移,从而增加了深层的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黑龙江春小麦不同生态类型品种对温度的反应特性,在严格人工控温、控光条件下,利用不同温度处理光温生态类型不同的黑龙江春小麦品种,比较分析温度对春小麦各发育阶段进程和主要产量因素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高温对光温生态类型不同的春小麦品种主要产量因素农艺性状的影响存在极显著的品种间差异。为春小麦生育期结构设计、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人工调控提供依据,进而丰富黑龙江春小麦育种理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一个春小麦重组自交系(RIL)冠层温度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为抗旱高产春小麦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于2014~2016年,对春小麦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的188个株系,在充分灌溉和有限灌溉条件下, 分析RIL群体的抽穗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的冠层温度与产量的关系。【结果】有限灌溉条件下,春小麦各个生育时期的冠层温度均极显著高于充分灌溉(P<0.01)。在同一灌溉条件下,不同生育期之间的冠层温度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冠层温度呈升高趋势。产量及大部分产量构成因素与各生育时期的冠层温度之间均呈负相关性。冠层温度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负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产量、千粒重、穗粒数、单株粒重。在有限灌溉条件下,产量与各个时期的冠层温度具有明显的线性递减关系,且与灌浆中期的冠层温度具有最明显的线性关系,而在充分灌溉条件下,这种线性递减关系不明显。【结论】有限灌溉条件下,春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与冠层温度具有明显负相关性,冠层温度可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用于指导春小麦育种、栽培等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疆春小麦主栽品种在4个不同生态区籽粒灌浆动态表现差异.[方法]在4个不同生态区域内,以新疆8个不同筋力春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基于灌浆期籽粒干物质量动态变化,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计算出一系列籽粒灌浆特征参数,分析新疆主栽春小麦品种不同生态条件下籽粒灌浆动态表现差异.[结果]8个参试品种理论最高籽粒...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西内陆灌区膜上灌春小麦苗期在不同宽度的地膜覆盖下土壤温度观测得出:裸地对照的地温比膜上灌处理的日平均地温低1.8℃;0.75m窄膜覆盖的地温比1.25m宽膜覆盖的日均地温低0.92℃.在8:00、14:00和18:00,膜上灌各处理在0~25cm内的地温高于裸地,并且1.25 m宽膜覆盖的高于0.75 m窄膜覆盖的地温.随着土层深度的递增,早上8:00土壤表层和25 cm处的土壤温度,裸地分别为1.9和5.0℃,膜上灌处理的分别为3.3和5.3℃;中午14:00,表层至20 cm处的升温较快,裸地变幅在14~1℃,膜上灌处理的变幅在15.6~2.1℃;据18:00的观测结果,10 cm以上较午间降低,裸地温度降低3.6℃,膜上灌处理地温降低4.0℃;10 cm以下较午间升高,膜上灌处理的平均地温比裸地高0.5℃.  相似文献   

15.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连续2 a小尺度的模拟增温,同步监测模拟增温对春小麦生长发育、根区土壤呼吸速率及酶活性的影响,以期揭示春小麦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为实现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春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成熟期春小麦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比叶重、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表现为模拟增温处理未增温处理,并且模拟增温提高了成熟期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含量。模拟增温增加了生长期春小麦根区土壤呼吸速率和酶活性,土壤呼吸速率和酶活性均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的指数关系。综上,模拟增温促进了小麦的生长发育,而且提高了根区土壤呼吸速率和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黄土旱塬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旱作春玉米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基于春玉米生长季土壤温度动态观测资料,研究黄土高原南部旱作区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春玉米(Zea mays)农田土壤温度动态变化和玉米生育期土壤积温(>10℃)的影响,其结果对理解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玉米生长影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方法】以沈单10为供试作物品种,水分管理模式2007年采用补充灌溉、雨养和地膜覆盖3种处理。在2007年基础上,2008年增加秸秆覆盖,试验采用完全方案,于2007年和2008年连续进行2年田间试验。【结果】地膜覆盖具有明显的增温效应,而秸秆覆盖具有明显降温效应;玉米不同生育阶段>10℃土壤积温,以出苗阶段(PT-VE)最低,生殖生长阶段(R1-R6)次之,营养生长阶段(VE-R1)最高。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不同生育期的土壤积温影响不同:地膜覆盖在PT-VE阶段较低,补充灌溉在VE-R1阶段较低,雨养处理在R1-R6阶段较低。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对大气温度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与大气温度变化最为紧密;而秸秆覆盖土壤温度对大气温度变化的反应最迟钝。补充灌溉和地膜覆盖处理籽粒产量显著高于雨养处理(P<0.05),与雨养相比,2007和2008年补充灌溉分别增产30.0%和25.7%,地膜覆盖分别增产18.1%和29.7%。【结论】在黄土旱塬地区,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不仅影响土壤温度动态变化,而且也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对土壤热量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17.
黄淮地区冬春季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黄淮地区冬春季自然低温条件下,以4个不同抗寒类型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4个时期的抗寒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期至抽穗期抗寒性强的品种根系活力一直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除抽穗期外的其他生育时期,抗寒性强的品种的SOD活性和Pro含量都明显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而抗寒性强的品种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都显著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越冬期,抗寒性强的品种的POD活性和WSS含量都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其含量变化与田间抗寒性关系不密切.由此可见,在小麦抗寒育种工作中,除注意田间直接鉴定外,还可以把根系活力、SOD酶活性和Pm含量作为室内间接鉴定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春小麦冠层温度分异特性的研究及其冷型基因型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BAU-1型红外线测温仪测定不同小麦品种(系)不同年份的冠层温度并测定具有代表性品种(系)的叶片输出功能期、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累积和麦谷蛋白大聚合体(LMP)的含量、叶面积和干重,比较其关系,初步确定了我省春小麦温型划分标准。通过两年的试验结果,将晚熟组的对照品种新克旱9号划为冷型小麦,把中熟组的对照品种垦红14划为暖型小麦,这就为我们从生理育种上育成优良的品种提供了更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北疆春小麦品质区划的研究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3个新疆春小麦主栽品种,在北疆3个代表地区种植,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其品质状况做出分析.认为石河子地区小麦筋力最强,应属于强筋小麦区;塔城、哈密地区小麦品质接近,应属于中筋小麦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