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浅谈安溪乌龙茶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县是乌龙茶主产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名茶铁观音闻名遐迩,改革开放以来,安溪县制定和实施茶叶“优质、精品、名牌”发展策略,落实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建设基地搞改造,抓质量、创名牌,茶叶生产呈现前所未有的辉煌,2001年,全县茶园面积达22.5万亩,比1990年茶园面积14.2万亩,增长一倍多,茶叶总产量达1.5万t,比1990年总产7000t,增长二倍多,茶叶总产值达四亿多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1/4,年创税利3000多万元,占财政收入的18%,农民人均收入仅茶叶收入占20%,所以说“茶叶生产是我县支柱产业之一”,1995年3月国家农业部中国农业学会授予安溪县“中国乌龙茶之乡”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2.
肖楚 《中国茶叶》2009,31(12):42-42
一、优势 1.茶产业初具规模 贵州省印江县现有茶园9万多亩,茶树品种均为国家级良种,无性系茶园比率为95%以上,可采茶园面积5万余亩,年产茶叶超过2200t,产值1.5亿余元,种茶农户4万多户。有茶叶生产企业35家,标准化茶厂13家。  相似文献   

3.
<正>沙县现有茶园面积2.5万亩,总产0.42万吨。近年来,大力推广茶叶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械,茶叶生产效益逐年提高,涌现出一批优质、高效茶叶生产典型。沙县宏苑茶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娇娇者。该公司现有茶园面积500余亩,年产优质铁观音30吨,产值800多万元。其中24.5亩2004年定植的铁观音,2007年平均产量达80kg/亩,平均亩产值3.2万元  相似文献   

4.
郎继群 《中国茶叶》2003,25(4):33-33
1.历史与现状永昌镇地处浙江省富阳市中北部山区,为传统产茶区,地理条件非常适宜茶叶生产,历史上盛产条红茶,后改炒青绿茶,20世纪80年代开始炒制龙井茶,自然品质优异。长期以来,茶叶是永昌镇重要的传统经济作物,在1990年时茶园面积曾达3503亩,投产面积3401亩,产量88t,产值65万多元。现在全镇茶叶总面积为1515亩,实际采摘面积972亩,总产量44t,产值154万元。目前园相较好的茶园只有200多亩,多数为管理粗放的茶园,并且还有200多亩已长期抛荒。春茶以生产龙井茶为主,少数茶园夏秋茶卖鲜叶,大部分茶园夏秋茶不采,茶叶资源利用率较低,全镇的茶叶形…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离不开信息。信息是资本,信息是财源。如今茶叶行业从信息中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信息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1 1992年我国茶叶产销1.1 茶叶产量全国茶园面积1650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275万亩,比上年增加1.59%。茶叶生产总产量55.9万 t,比上年54.6万 t 增2.4%。其中,红茶10.4万 t,比上年减9.1%;绿茶33.6万 t,比上年增7.4%;乌龙茶3.7万 t,  相似文献   

6.
茶叶是我区经济作物的骨干项目。1975年以来,我区茶叶生产发展较快,总产由8.92万担增加到19.24万担,翻了一番多,平均年递增率为7.2%。据统计,目前全区拥有近20万亩茶园,2200多个乡、村茶场,71个红碎茶厂。1986年全区茶叶产值3500多万元,向国家交纳利税600多万元。毫无疑  相似文献   

7.
发展无公害茶叶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生产标准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对茶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由于无公害茶符合二十一世纪绿色消费的时代潮流,目前世界年销售量已超过6000t,并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价格也高出一般茶叶50%-80%,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1生产现状与主要存在问题永春地处亚热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山地资源丰富,是全国的三大乌龙茶生产基地。目前全县茶园面积3933hm2,投产茶园3600hm2,年产毛茶3940t,总产值5000多万元,年创税利500多万元,产品出口1600多t,创汇2600多万元。近…  相似文献   

8.
陈晓  朱丽燕 《中国茶叶》2008,30(6):26-26
浙江省磐安茶区属于国家批准的龙井茶原产地保护区范围。磐安双溪乡虽然为传统茶区,但2003年以前仅有茶园千余亩,且相当部分系沟坎茶园。2003年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驻双溪乡的省科技特派员与乡农技站技术人员及全乡干部群众一起,针对当地茶叶生产实际,推广茶叶生产实用技术,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茶农增收。全乡茶园面积从2003年以前的1000余亩,发展到目前的近4000亩;茶叶总产值从100万元增加到500余万元;茶叶年人均收入提高近500元。现将双溪乡在发展茶叶生产中的一些具体举措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茶业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福建茶业生产稳步发展。解放初期的1949年,全省茶园面积仅27.7万亩,茶叶产量也只有0.3843万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957年,茶园面积达53万亩,茶叶产量0.70万吨。1959~1961年连续三年遭自然灾害,1962年茶园面积降至46万亩,茶园产量下降至0.43万吨。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我省茶业生产生机勃勃,1979年全省茶叶产量突破2.2万吨大关,1989年全省茶叶总产又突破5.6万吨,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翻一番多。1992年全省茶园面积达187.83万亩,茶叶总产突破7.052万吨,比1991年增长7.99%,是1949年的18.35倍,是1979年的3.2倍。茶叶产量跃居全国第二位。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广大茶农的努力,我省茶叶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表现在:选育无性系茶树良种,审定国家级的茶树良种全国有52个,其中我省占14个,1993年推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70.41万亩,占全国良种茶园面积的三分之二,占我省茶园面积的85.2%,繁育无性系良种苗木6亿株。机械化采茶茶园面积达60000亩、乌龙茶产量达31585吨,92年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83.54%。全省茉莉花产量约2万吨。茶类品种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茉莉花茶五大类。 1993年,我省新发展茶园12万多亩,累计茶园总面积约200万  相似文献   

10.
吴仲友 《中国茶叶》2009,31(4):40-41
贵州省印江自治县现拥有茶园5.0万亩,其中成龄茶园3.5万亩,种茶农户3万户。茶园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128个村。拥有35家茶叶生产企业,1个茶叶专业交易市场。年产绿茶2100t,年产值8000万元。2007年开始,该县通过整合资源、统一规划、联片实施,至2008年春,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了7718亩生态茶园建设。  相似文献   

11.
调整茶叶生产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务院国发(84)75号文件精神,1985年开始,浙江省所有茶类都将实行议购议销,茶叶销售将为多渠道销售,茶叶市场将为开放式市场,茶叶的产销体制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为适应茶叶生产的新形势,开创茶叶生产的新局面,调整茶叶生产结构是非常必要的。一、调整茶园结构茶园结构包括树龄结构、品种结构和生态结构。树龄结构浙江省现有茶园275万亩,其中生产茶园215万亩,幼龄茶园60万亩,在生产茶园中,老茶园约70万亩。面对这种情况,应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保证质量的原则下,采取“发展、改造、淘汰”同步进行的措施,在生态条件优越的名茶、高山地区,  相似文献   

12.
茶叶是我区一项大宗作物。全区共有茶园面积36.36万亩,其中采摘面积27.97万亩,1981年产茶27万多担,产值2600多万元。和解放初期比较,面积和产量都增加了四倍多。但是由于茶园基础建设不好,土浅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1993年有茶园196.11万亩,开采茶园153.48万亩,茶叶总产量为7.699万t,亩产52kg。其中:红毛茶1793t,绿毛茶41905t,乌龙茶32024t,其它茶类1253t。福建省茶叶产量从全国第五位跃居第二位。《福建茶叶》1994,2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德宏州茶园总面积达35.4万亩,无性系茶园面积7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7.8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1.9万亩,有机茶园面积1万亩。茶叶总产量20983t,平均单产67.3kg。茶农人口28.7万人。按照云南省茶叶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界定,单产低于50kg/亩的投产茶园都归为低产茶园,现有低产茶园面积15.3万亩,占总面积的43%,占投产茶园面积31.2万亩的49%,主要分布于上世纪50年代和  相似文献   

15.
凤冈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勇  朱飞  张绍伦  赵天辉 《中国茶叶》2008,30(10):34-35
一、现状 1.茶园建设 贵州省凤冈县地处东经107.43°、北纬27.59°境内丘陵广布,森林覆盖率达53.7%,土壤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是优质绿茶生产区域。县内宜茶土地近28万余亩,现已建设茶园13.2万余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1万余亩),投产茶园4万亩(其中有机茶园8729亩)。2007年,实现茶叶总产量2400t,总产值1.08亿元。  相似文献   

16.
1.名优茶生产唱主角 浙江省常山县有近1万亩茶园,年产茶叶220t,总产值970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110t,产值849万元。茶叶生产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相似文献   

17.
凌云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是凌云白毫茶的原产地,素有“茶叶之乡”的美誉。全县现有茶园11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6.1万亩,有机茶园0.45万亩,通过有机转换认证茶园面积0.5万亩。2007年茶叶产量3080t,产值1.23亿元。茶业是凌云县“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对推进全县小康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凌云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是凌云白毫茶的原产地,素有“茶叶之乡”的美誉。全县现有茶园11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6.1万亩,有机茶园0.45万亩,通过有机转换认证茶园面积0.5万亩。2007年茶叶产量3080t,产值1.23亿元。茶业是凌云县“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对推进全县小康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巴东县位于川鄂交界的巫峡与西陵峡之间,境内三山盘踞,两江蜿蜒,茶叶生产历史悠久。2008年,全县茶园面积3.2万亩,采摘面积近3万亩,茶叶产量900t,其中名优茶产量占64%,总产值达到3040万元;金果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茶叶产量530t,其中名优茶产量达330t,产值达到2000万元。  相似文献   

20.
朱德顺 《中国茶叶》2006,28(6):23-23
高县地处四川省南缘,南有茶园7.42万亩,其中良种茶园2.72万亩,占36.66%。2005年生产各类茶叶3155吨,产值5659万元。茶业是高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茶园面积达2.35万亩,占31.67%,其中实施茶梨和茶林间作的无公害生态茶园2000亩,取得较好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有500亩,实践证明,实施茶果间作不仅能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还能显著提高茶园经济效益,是一项符合经济、环境、生态可持续的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