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04年4~7月,江苏省泗阳城厢某鹧鸪养殖场,部分鹧鸪发生眼炎、鼻炎,表现为眼分泌物增多、流鼻涕、打喷嚏、咳嗽,严重者呼吸困难、甩头以及双目失明,直至死亡。发病病程较长,发病率很高,雏鹧鸪死亡率约为10%。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诊断为鹧鸪传染性鼻炎。  相似文献   

2.
今春以来 ,某地雏鹅出现了一种以拉白色稀粪为主要症状、死亡率高的传染病 ,农民损失惨重。经诊断该病可能由鹅副粘病毒病引起 ,现将有关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某自然村 5户农民于 2 0 0 1年 1月 6日从外地同时购入太湖苗鹅 1 1 0 0只 ,分 5户不同地方饲喂 ,1月 2 0日其中一新养鹅户突然死亡雏鹅 4只 ,遂怀疑雏鹅因受凉引起而未作重视 ,次日后陆续有鹅拉白色稀粪、死亡 ,另外 4户的鹅群也于 2日后相继发病死亡 ,高峰期日死亡率达 1 2 %。农户曾先后使用土霉素、复方敌菌净拌料 ,环丙沙星饮水 ,氯霉素肌注 ,小鹅瘟血清肌注 ,仍死鹅不…  相似文献   

3.
1、育雏的适宜温度。雏鹧鸪1周龄适宜温度为37 ̄35!,以后每周下降2!左右,直至与自然温度相同。育雏时的温度可根据雏鹧鸪的活动、休息和觅食情况进行调节。2、及时开水。雏鹧鸪出壳后12 ̄24小时内供给饮水,水槽中放入色彩艳丽的石子能引诱鹧鸪饮水。要保证全天24小时供应清洁饮  相似文献   

4.
一、种用鹧鸪的选择 鹧鸪7日龄时进行第1次选择,淘汰弱雏、畸形雏,选留腹部无硬块、活泼、食欲旺盛的雏鹧鸪。16周龄进行第2次选择,这时,鹧鸪的公母已能分辨。区别鹧鸪公母的方法是肛门鉴别法,公鹧鸪泄殖腔皱裂中央位置有个圆形突出物,而母鹧鸪没有或只有一个小结节。公鹧鸪应选择身躯高大、骨架结实、胸脯宽大、喙脚桔红鲜艳的健康鹧鸪。  相似文献   

5.
<正> 1988年8月×旅行社养鸭场雏鸭突然大批死亡,损失严重,经笔者诊断确定为变质饲料引起暴发型雏鸭曲霉菌病,经积极治疗,效果满意。一、发病情况 1988年夏季该场引进雏鸭6000多只,饲养1个月后突然发现大批发病,死亡200多只,病状基本相同,发病急死亡快。经实地词查,该场为省事一次性购进大批饲料,由于贮存条件不善,库底饲料已结块变质,而  相似文献   

6.
1发病情况桦甸市公吉乡某养殖户饲养的210日龄1200只鹧鸪于2009年3月7日发病。表现为食欲下降,不愿走动,羽毛松乱,流鼻涕,排红褐色的稀粪。曾用恩诺沙星、头孢拉定治疗,效果甚微。随着时间的延长,拉稀的鹧鸪越来越多,产蛋率下降近40%,1周左右,死亡90多只。后将病死鹧鸪送到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附属动物医院进行诊治。经临床症状、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支原体与魏氏梭菌混合感染,经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7.
(二)种用鹧鸪的养殖技术1、种鸪选择和公母鉴别鹧鸪7日龄进行第1次选择,应淘汰弱雏、畸形雏,选留腹部无硬块、活泼、食欲旺盛的雏鸪。16周龄进行第2次的选择,此时,鹧鸪的雌雄已辨。鹧鸪雌雄两性羽毛颜色非常近似,难以区分。尽管如此,雌雄还是各具不同之处。体型上,公鸪比母鸪大  相似文献   

8.
吴川市黄坡镇某养鹅专业户于2005年2月10日购进雏鹅800只,3日龄时注射小鹅瘟疫苗,20日龄突然发病,次日开始有雏鹅死亡,第4天达到死亡高峰,4天共死亡雏鹅130只,死亡率达16.2%。曾用氨苄氰霉素、亚莫西林等药物饮水治疗,效果不理想。报我所后经派人诊断,用药3天后不再出现雏鹅死亡,鹅群健康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9.
育雏是鹧鸪生产的重要环节,如技术掌握不好,会导致雏鸪10~15日龄大量死亡.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育雏技术,现介绍给鹧鸪养殖户.  相似文献   

10.
一、种用鹧鸪的选择 鹧鸪7日龄时进行第1次选择,淘汰弱雏、畸形雏,选留腹部无硬块、活泼、食欲旺盛的雏鹧鸪。16周龄进行第2次选择,这时,鹧鸪的公母已能分辨。区别鹧鸪公母的方法是肛门鉴别法,公鹧鸪泄殖腔皱裂中央位置有个圆形突出物,而母鹧鸪没有或只有一个小结节。公鹧鸪应选择身躯高大、骨架结实、胸脯宽大、喙脚桔红鲜艳的健康鹧鸪。母鹧鸪的选择标准是脖子细长、体态匀称、眼睛明亮、毛色鲜艳、活泼好动。此阶段将鹧鸪公母分开上笼饲养。28周龄结合疫苗接种进行第3次严格选留。  相似文献   

11.
育雏是鹧鸪生产的重要环节,如技术掌握不好,会导致雏鸪10~15日龄大量死亡。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育雏技术,现介绍给鹧鸪养殖户。  相似文献   

12.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肿大并有出血点。本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2005年5~6月份,江苏省铜山县茅村镇先后发生了两起雏鸭病毒性肝炎,3日龄发病的一起,死亡雏鸭1600只(共养殖3000只);27日龄发病的一起,死亡800只(共养殖2000只)。给养殖场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某养殖场饲养800只鹧鸪于1999年11月初突然发病并出现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大肠埃希氏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6月以来,东丰县大阳镇、三合乡的两个养鹅户,饲养的460只鹅雏在28~42日龄相继发病,主要表现在精神萎靡,蹲地少动,有的单脚时时提起,少食或不食,但饮水量增加。病的后期表现扭颈、转圈、仰头等神经症状。1流行情况饲养的460只鹅雏在28~42日龄,有128只雏鹅发病,发病率为28%,死亡98只雏鹅,死亡率为76.6%。耐过的雏鹅,一般在发病后6~7d开始好转,11~13d逐渐康复,但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正1发病情况2017年3月4日,遂平县某养鹅场养殖的3000只6日龄扬州白鹅发病,开始出现个别雏鹅发病,第2天鹅群的发病数量增多,出现40~50只病鹅,之后每天都有150只左右的雏鹅发病,鹅群的病死率较高,可达70%~80%。鹅群发病后养殖人员采用了双黄连及环丙沙星饮水,鹅群的发病率有所控制,但发病鹅及死亡鹅的数量依然出现较多。养殖人员采集10只病死鹅病  相似文献   

16.
一、发病情况 江苏省盱眙县某养殖户2009年2月饲养雏鹅680只.到7日时开始发病并出现零星死亡,到第10日死亡率明显增加,累计已死亡100只。  相似文献   

17.
一、肉用鹧鸪的主要来源 一是初生蛋(初产1周内的蛋)所孵出的雏鸪,-般只作商品鸪饲养.二是13周龄及28周龄选择种鸪时选出的不合格母鸪及多余的公鸪.三是在种鸪供应要求量已饱和的情况下,多余的鹧鸪可作商品肉用雏鸪饲养.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1月份,诸暨市大唐镇一养鸭专业户8000只8日龄的雏鸭突然发病,部分雏鸭出现食欲下降和张口呼吸等症状,不到5d共死亡1900多只,造成一定的损失,根据问诊、临床剖解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曲霉菌病。1临床症状发病雏鸭精神萎靡,闭目昏睡,羽毛松乱,缩颈怕冷打堆,食欲减退及至废绝,饮欲增加,随着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3年8月22日,我县一农户从临县购回小鸭200只,25日发病,至9月7日共死亡小鸭160只。通过现场及实验室综合分析,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现将诊断过程介绍如下: 一、流行情况 雏鸭购回外观正常。第3天(25日)发现鸭群内有1只鸭突然死亡,以后死亡日趋增加,至病后的第16天共死亡小鸭160只。 二、临床表现 病初无任何前兆症状,在采食或放  相似文献   

20.
2009年9月,四川省达州一小型养鸭户养殖的400只雏鸭突然发病并有部分死亡,通过痛史调查、临床症状分析、病理解剖观察,结合饲料检测,确诊为雏鸭的黄曲霉毒素中毒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