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峰示范区杨树“小老树”及其改造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赤峰示范区内杨树“小老树”的实地调查,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造林密度、土壤水分、养分、树种选择及抚育措施不当等是“小老树”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模式,即更替树种、间伐、嫁接、建立混交林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们地区现有杨树人工林面积近500万亩,其中有35万亩是“小老树”林。多年来,我们同有关部门协作。对“小老树”的形成原因、改造措施和予防方法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小老树”形成原因全区35万亩杨树“小老树,多数分布在重盐碱土、白干土和过分干旱瘠薄的风积土上。如洮南林场靠山营林区328公顷小叶杨,其中小老树面积就占3/4。通过土壤剖面和生长量调  相似文献   

3.
晋西北“小老树”改造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如何使大面积的“小老树”尽快成材,在很短时期内为国家提供大量优质木材,是林业生产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现就五寨、右玉等县改造“小老树”经验和提高“小老树”林地生产力措施,略谈我们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和认识。一、引进杨树优良品种五寨县张家坪林场在山西省林科所指导下,1974年定植了110个杨树品种(组合、系号。以下同),定植后经十年观察生长量、抗性、物候期,选出了格尔里、合作杨~(07#)、群众杨~(38#)、小×美加~(60年后)、合作杨~(02#)五个品种,与小叶杨树高、胸径、材积差异显著(见表3)。选出的格尔里等五个杨树优良  相似文献   

4.
前言哲盟杨树“小老树”约100万亩,主要分布在各地的沙地上。这些沙地杨树“小老树”到成熟年龄时亩蓄积量仍不足2立方米,只能做薪材,亩收入不足10元,其经济价值极低,严重挫伤了农牧民造林积极性,影响了林业生产发展。所以对其进行改造是当前林业生产上一个很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辽宁省西北部风沙地区生长着很多成片的松杨混交林,大部分生长良好。这些混交林分的起源,多系改造杨树“小老树”加植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L.var.mongolica Litrin)后形成的。通过调查并对材料进行初步整理和分析,选出儿例撰成此文,供改造杨树“小老树”参考。1 调查地区概况  相似文献   

6.
“小老树”有的地方又称为“蹲山猴”,主要是人们对树木生长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违背“适地适树”的原则,或造林前不整地,土壤板结,造林后又不抚育和保护,使林地杂草丛生,牲畜破坏,久而久之即形成了“小老树”。小老树的形态特征:高生长仃滞,树冠大,主侧枝不明显,病虫害多,幼龄树呈现老龄树状态,影响树木成材。通常采用的几点改造小老树的方法是:一、培土:在行内挑沟,沟宽、深各40厘米,将挖出的土培在树木根际,促使小老树复壮。二、平茬:杨树小老树在早春土壤解冻前进行平茬更新,使之萌发出新  相似文献   

7.
杨树是山西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造林面积大、分布广、品种多。但在晋西北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等原因,林木生长不良,蓄积量很低。仅国营杨树丰产林实验局118万多亩人工林,大部分成为“小老树”。因此,如何防止形成“小老树”,建立速生丰产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选择优良杨树品种及其适宜区的研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五寨县张家坪林场的110个杨树品种及无性系  相似文献   

8.
青杨天牛是一种蛀干害虫。在呼和浩特地区,它对杨树为害极其严重。据调查,在青杨天牛为害猖獗的地方,杨树被害率高达100%(主干顶部枝条被害的占80%以上),致使大量的杨树成林不成材,长成“小老树”,甚至枯死。由于青杨天牛的幼虫在杨树枝干内蛀食木质部,用化学药剂防治效果差(杀虫率只30%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对低质林“小老树”形成原因的研究,一直被许多林业工作者所关注。现阶段对低质林“小老树”成因的论证,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方面,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结合林木生长和土壤化验分析,对低质林“小老树”的成因进行定量定性综合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10.
“小老树”的成因与改造平原绿化中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小老树”改造。“小老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树木密度过大。例如宅旁树密度大的行距仅3米、株距2米,每亩超过100株,又没有及时间伐,以致部分植株根系盘结,树冠窄小,生长发育不良;(2)...  相似文献   

11.
在风沙干旱地区,采用樟子松和杨树营造混交林,长势良好,是比较理想的混交类型。一、选地和整地营造松杨混交林,要选择沙荒地或杨树“小老树”林地进行改造。在沙荒地为防止风蚀,可采用带状整地,带距3米,带面宽1米,深0.3~0.4米。杨树“小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万全县林业局技术人员,遵照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狠批林彪、孔老二反动的“唯心论”、“天命论”,在县委领导下,同贫下中农一起,大搞科学实验,创造出用杨树优良品种嫁接改造小叶杨“小老树”的方法,成绩显著,已在全县普遍推广。该县过去多用小叶杨造林,生长缓慢,材质差,红心病十分严重,不少小叶杨幼林已成为“小老树”。他们五年来采用嫁接法改造小叶杨“小老树”,全县16个公社44个大队,共改造“小老树”24万株。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接活后,生长很快,干形直,树势旺盛。  相似文献   

13.
<正> 齐齐哈尔地区现有杨树人工林500多万亩,其中国营林场为96。7万亩,约占全区杨树人工林面积的五分之一。从全区的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资料推测,杨树“小老树”达200多万亩占40%。其中,国营林场占50%左右。到1987年杨树小老树改造面积为27万—28万亩,仅占应改造面积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14.
哲里沙地杨树“小老树”形成的原因是沙地土壤中水、肥严重不足,满足不了杨树正常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同时沙地土壤中缺少矿物质养分。另外造林密度过大是沙地杨树“小老树”形成的重要原因。要加强间伐稀疏和抚育。  相似文献   

15.
哲盟沙地杨树“小老树”形成的原因是沙地土壤中水、肥严重不足,满足不了杨树正常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同时沙地土壤中缺少矿物质养分。另外造林密度过大是沙地杨树“小老树”形成的重要原因。要加强间伐稀疏和抚育。  相似文献   

16.
杨树“小老树”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立地条件、气候特点、自然灾害、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使树木不能按其生物学特性正常生长,及时郁闭成林、成材,面形成形态各异的“小老树”。给木材生产、防护效益和生态平衡等带来损失。一、立地条件与“小老树”赤峰城郊林场,以人工小叶杨、小青杨为主的杨树“小老树”的形成,在该地气候条件下与立地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现根据地形地势、沙丘类型、土壤PH值、碳氮  相似文献   

17.
沙地“小老树”的开发与改造是当前林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提高出材率 ,可采用挖根采伐的方式 ,在改造中要使规划具备整体性 ,渠路一体化。渠路边单行栽植杨树。不营造片林采用大行距、密株距带状造林形成林农间作的混农林业 ,从而可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在柑桔生产中,时常产生“小老树”、“衰弱树”、“旺长树”、“实生树”和“烂脚树”等五种不良柑桔树,严重影响柑桔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四川仪陇县截止1989年底,总定植的650万株柑桔中,约有205万株的柑桔树属于五种不良柑桔树之列,尤以“小老树”、“衰弱树”和“烂脚树”为最多,阻碍着柑桔经济的健康发展。近两年来,该县广大果树科技干部与果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找出了五种不良柑桔树的成因和改造途径,现总结如下。 1 原因及症状 (1) 小老树:主要是由于柑桔苗木定植在未经改造的紫色石骨子土上,或定植在极其浅薄、十分粘重的土壤上,以致虽定植多年而结果极少。其症状为:树体生长迟缓,枝叶生长  相似文献   

19.
属高寒干旱山区的甘肃省定西县华家岭,光、热、水资源严重不足.年平均气温3.4℃,年降水量仅467.4毫米,而年蒸发量则高达1212.4毫米.当地1971年在高海拔地段及梁峁、风口处栽植的杨树林带,生长不良,树冠旗状,侧枝丛生,树体未老先衰.从1987年开始,华家岭林业站对这些“小老树”居多的低产林进行改造.他们以适合当地生长的云杉为主要树种,兼营油松、落叶松、沙棘、柠条等乔、灌木.在具体改造方式上,一是按株择伐“小老树”,保留较好的中、小径木、间种云杉、沙棘、柠条,逐渐诱导成乔灌混交林;二是隔行择伐,形成针、阔、灌行间混交林.这样,多树种、多层次的混交林带相继取代了原来的“小老树”林带,为高寒干旱区改造低产林闯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杨树造林事业有很大发展,这是应该肯定的成绩。但劣质、低产的“小老树”仍占很大比重,因此说杨树造林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急待解决。出现大面积杨树“小老树”的原因很多,据我们调查,认为除经营粗放之外,多数是由于违背适地适树的原则,密度过大及其它技术措施不当造成的。本文以潮白河林场为基础结合北京平原杨树人工林的调查、分析为例,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