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温度管理5-10月上旬,在大棚上覆盖顶膜,及时补充水分,防止积水即可。10月中旬-11月,在没有严重霜冻的情况下,只要覆盖大棚顶膜并在最低气温低于10℃时  相似文献   

2.
林泉 《油气储运》2011,(1):27-28
(七)栽培管理1.促成栽培管理技术。(1)保温。棚膜覆盖,北方日光温室覆盖棚膜是在外界最低气温降到8~10℃的时候。南方塑料大棚覆盖棚膜是在平均气温降到17℃的时候,温度低时在大棚内搭小拱棚保温。地膜覆盖,顶花芽现蕾时覆盖黑色地膜。盖膜后,立即破膜提苗。  相似文献   

3.
俞丽红 《新农村》2023,(7):20-21
<正>芹菜是一类重要的绿叶蔬菜,主要以叶柄供食用。根据芹菜生长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及对环境的适应性,我国大多数地区以秋季播种栽培为主。露地越冬栽培方式随各地环境,特别是温度条件而异:冬季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5℃地区,可以露地越冬(必要时利用遮阳网、无纺布浮面覆盖);冬季最低气温通常在-5℃~-10℃的地区,应采用风障或畦面覆盖栽培;冬季最低气温低于-10℃的地区,不能越冬栽培,但可利用早秋的老根在保护地设施下越冬,并于春季定植。  相似文献   

4.
正冬天大棚种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温度的影响,大棚蔬菜在不加温的情况下,采取一些常用而又效果好的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蔬菜正常生长。多层膜覆盖一层棚膜的保温性能较差,当外界气温低时,棚内为0℃左右就会出现冻害。因此需要多层覆盖薄膜来保证棚内温度。做到"三膜一帘"覆盖,即覆盖大棚膜、小棚膜、地膜、大棚上再加盖草帘,当外界气温降到-5℃,棚内一般也不会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草莓受冻情况的调查,结合西安市长安区历史气象资料,分析归纳出西安市深冬草莓低温冻害的发生规律及冻害发生的温度指标,即外界气温0℃时是覆盖1层膜的临界温度,气温5℃度时是草莓生长的临界温度,外界气温-4℃(大棚四膜内温度0℃时且持续2 h)是大棚四膜覆盖下草莓发生严重冻害的临界温度。并分析冻害发生的因素,提出大棚四膜栽培的具体防冻措施。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四膜覆盖、三膜覆盖、二膜覆盖和地膜覆盖模式下保护地内的温湿度特征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二膜覆盖可抗-2.8℃低温,三膜覆盖可抗-6.8℃低温,四膜覆盖可抗-9.8℃低温。最低气温-11.3℃条件下,10 cm地温地膜覆盖为1.11℃、二膜覆盖4.61℃、三膜覆盖6.61℃、四膜覆盖达到7.11℃。因此,在山东地区,通过塑料薄膜多层覆盖,可以提高棚内的气温和地温,满足马铃薯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达到提早播种、提前上市的目的。但是四膜覆盖和三膜覆盖由于播种时间过早,大棚内气温、地温都较低,结薯过早,同时由于多层薄膜覆盖,光线弱,植株长势弱,薯块小,产量偏低。地膜覆盖,虽然地上部植株生长旺盛,但是由于生长后期温度高,地下块茎膨大受到抑制。二膜覆盖前期温度高有利于植株的快速生长,结薯后块茎膨大迅速,高温来临前完成干物质的积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1.温湿度管理定植初期气温较高,大棚两侧不需要盖膜,利于通风降温.9月下旬以后气温逐渐降低,夜间气温低于15℃时,要及时盖好两侧棚膜,晴天棚内温度高于30℃时,应及时放风,把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在85%以下.早霜前大棚内要加盖小拱棚并且覆盖草帘,可多层覆盖保温.在严寒的冬季,小拱棚内温度应不低于8℃,同时要防止灾害性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大棚草莓促成栽培保温适期(扣棚适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即外界夜间气温降至8℃左右时开始保温。保温过早,室内温度高,不利于腋花芽分化;过迟,植株休眠,造成植株矮化,不利正常结果。大棚膜以EVA膜和多功能无滴膜为宜。大棚夜间气温低于5℃时,实行多层覆盖保温。大棚膜覆盖后,一般在苗期追肥完成后(11月上中旬)进行地膜覆盖,先在畦面铺设微滴管或软管再覆地膜,地膜以0.03~0.05毫米黑色不透明聚乙烯膜为  相似文献   

9.
张庆兰 《吉林农业》2007,(12):17-17
保护地辣椒的栽培方式主要有日光温室冬春栽培和大棚春提前栽培。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一般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甸育苗,翌年2月上甸定植;大棚春提前栽培,定植时要求10cm地温稳定在12~15℃,定植时间单层覆盖大棚在3月中下旬,多层覆盖大棚在3月上甸左右,这两种栽培方式均以早熟为目的,生长前期低温弱光,生长后期是光照强,温度高的夏季,气候条件变化剧烈,应选择抗寒耐热,适应性强,保护地栽培早熟、抗病、植株整齐、结果期长、高产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张伟  宋莹一 《农家致富》2006,(18):36-36
一、温度管理 10月下旬,当室外平均气温下降到10℃时要覆膜保温。在覆盖薄膜到11月底时主要以通风降温为主。每天上午当室内气温超过18℃时,逐渐打开通风口。下午气温降到16℃时,逐渐关闭通风口。从12月初到翌年2月下旬,以保温为主,这期间草莓进入第一个结果盛期。当室外最低气温低于2℃时,每畦加设小棚;当室外最低气温低于-3℃时,加中棚,夜间温室外还要加盖草帘。进入3月份后,逐步拆除草帘、中棚和小棚,加强通风降温。  相似文献   

11.
PO高透光膜与普通PE膜的温光环境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相同结构大棚覆盖PO膜与PE膜后冬季室内温光环境的监测,比较研究了这2种膜对大棚冬季温光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PO膜覆盖的大棚透光率较PE膜高50%左右;PO膜覆盖的棚内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均比PE膜覆盖的高,且PO膜的保温性能更好;PO膜覆盖的大棚内地温较PE膜覆盖的高1℃左右。  相似文献   

12.
白枇杷设施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枇杷为材料,研究双膜大棚设施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白天双膜大棚内的气温在25℃左右,明显高于露地气温。棚内极端最低气温为-1.3℃,比露地极端最低气温-4.4℃提高了3.1℃,保温效果显著。双膜覆盖期间,棚内比露地积温增加了475.2℃。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明显高于露地,且棚内枇杷发病率相对较轻。棚内枇杷叶片大而薄,成熟叶片绿色度明显低于露地叶片。棚内枇杷的花未发生冻害,只有极少幼果发生冻害。露地枇杷的花和幼果冻害严重,且以前2批的花和幼果冻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地区夏季温度较高,大棚内温度常超过35℃,不利于蔬菜幼苗的生长。本研究通过采用遮阳网、棚膜、黑白双色膜、黑色地布和铝箔等不同材料对大棚内苗床进行组合覆盖降温。结果表明,7种试验处理均能降低苗床温度和提升苗床湿度,铝箔覆盖的苗床温度为28.18℃、湿度为98.14%,黑白双色膜覆盖的苗床温度为28.54℃、95.31%,遮阳网覆盖的苗床温度为30.63℃、湿度为78.10%,黑色地布覆盖的苗床温度为32.99℃、湿度为75.61%;其中,铝箔覆盖的苗床降温保湿效果最佳,其次为黑白双色膜覆盖。  相似文献   

14.
大棚改造对棚内环境因子及月季切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普通塑料大棚上增设自动通风和二道膜装置,结果表明:这种改造大棚月均(11月~翌年3月)最低气温比普通大棚内提高1.8℃,比露地提高4℃;改造大棚月均地温比普通大棚内高0.8~1.5℃,比露地高36~5.4℃;改造大棚的光照强度比普通大棚和露地分别均减少为17.2%~33.7%和48.0%~65.3%;改造大棚对温度的调节作用,提高了月季切花的产量和优质花率。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指导苏中沿海地区设施瓜菜生产,对双大棚四膜覆盖全封闭和正常揭膜通风条件下的棚内气温和地下10cm深地温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对双大棚四膜覆盖棚内外气温和地下10cm深地温的相关回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大棚四膜覆盖栽培不管是前期全封闭还是正常进入揭膜通风管理,晴天和阴天棚内气温与外界气温之间都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呈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在苏中沿海地区采用双大棚四膜覆盖栽培,在出现极端低温的情况下,只要加强调温管理,及时采取增加覆盖保温措施,可确保大棚蔬菜安全越冬。双大棚四膜覆盖无论是前期全封闭还是正常进入揭膜通风管理,当晴天上午外界气温达到18℃以上时,都要逐步开启内外蔬菜大棚的通风窗口,揭除小棚膜,增加光照,调节温度;当晴天下午外界气温低于18℃时,要逐步关闭小棚膜和内外大棚通风窗口,以保温防冻,促进蔬菜生长;阴雨天气要尽可能关闭大棚膜,保持棚内温度,防止大棚蔬菜发生冻害伤苗。  相似文献   

16.
1 设施构造与保温方式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 ,筛选出结构简单、成本低、防风保温、管理方便的拱圆形塑料棚。棚高1 .7~ 2m ,跨度 5m ,长 30~ 1 0 0m ,东西走向。建棚时 ,先在棚一边每隔 1m埋 1条长 7~ 8m ,直径 3~ 4cm的竹竿 ,然后把竹竿弯曲成拱形架 ,用农膜三幅二缝覆盖棚面 ,缝相交 2 0cm ,用压膜线压紧 ,大棚最好于定植前 2 0天建成。采用三膜一苫的覆盖保温方式。即大拱棚里套小拱棚 ,小拱棚里覆地膜 ,小拱棚外面覆盖草苫。据测定 ,这种保温方式在郑州地区 2月份 (最低气温 - 1 5℃左右 )棚内最高气温可达 2 9℃ ,最低气温…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水幕(将地下水喷洒在园艺设施透明覆盖物上形成的流动水膜)对单栋三层覆盖塑料大棚的温度变化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在塑料大棚第二层膜上应用水幕后,水幕大棚内夜晚温度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白天;与水幕直接接触的第二层膜温在夜间最高,其次是棚内地温,而且夜间水幕大棚地温垂直梯度明显减小;水幕大棚除第一层膜外其他各部分夜间温度变化平缓,尤其是第二层膜温。因此,水幕的保温作用可能在于夜间减少了通过大棚覆盖物向外散热和降低了棚内土壤散热。  相似文献   

18.
水稻育秧三膜覆盖技术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三膜覆盖技术是在水稻育秧过程中应用的一种大棚增温技术,主要技术要点是在3月中旬前扣好大棚棚膜的基础上,秧田播种后在置床上先盖地膜,然后在地膜上再扣40~50cm高的小棚,上、中、下共计三层保温膜,故称为三膜覆盖技术.采用三膜覆盖技术一般可使置床温度比外界温度增加10℃以上.  相似文献   

19.
蔬菜塑料大、中棚及棚内小拱棚的最低气温与棚外大气最低气温的关系均为指数函数曲线.当棚外大气最低气温降至-10.3℃及-12℃时,中棚内小拱棚及大棚内小拱棚的最低气温分别降至0℃.当天气预报中最低气温预报值为-10~-12℃时,就应提前采取防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采用蓄热墙、内保温及PO膜覆盖、EVA膜覆盖4种保温模式的大棚分别进行棚内温度、湿度的定时记录分析。结果表明:蓄热墙和内保温模式不仅对夜间最低温度有较大提升,而且对全天的温度也有较大的提升作用。在受冷空气影响的低温期,温度越低,这2种保温模式和对照的差异越大。在缺少太阳辐射的阴天条件下,钢架大棚增加蓄热墙或内保温对全天时段内的温度均有稳定的提升作用,PO膜覆盖和EVA膜覆盖的棚内温度基本一致,与之相比,蓄热墙的增温作用最明显,增加约6℃,内保温的增温作用次之,增加约3℃。4种保温模式的棚内相对湿度变化与温度变化相一致,蓄热墙大棚的相对湿度略低,在阴天条件下,蓄热墙大棚的相对湿度在白天可以下降到90%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