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在衡东县三才村进行了稻田镉污染VIP+n修复技术模式标准化大面积示范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VIP+n技术能降低稻米镉含量,早稻稻米合格率94.0%,晚稻稻米合格率70.0%。比对试验中,VIP+n技术模式效果最显著,早、晚稻米镉含量分别降低0.330、0.191 mg/kg,降低92.4%和72.1%。在大面积示范中,施用生石灰和土壤调理剂降低稻田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不明显,但比对试验中可降低稻田土壤有效态镉含量27.3%,并提高土壤p H值11.0%~12.5.0%。因此,中、轻度镉污染稻田采用VIP+n修复技术,可有效降低稻米镉含量。  相似文献   

2.
综合降镉(VIP)技术对降低糙米镉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镉低积累型水稻品种湘晚籼1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3年在长沙、衡南、湘潭和湘阴的12个试验点,比较了以VIP技术(V,Variety,选用低镉型水稻品种;I,Irrigation,优化水分管理;P,土壤pH值,施用石灰以提高土壤pH值)为主的5种控制技术在不同成土母质和土壤污染程度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5种控制技术在各试验点的总效应中,以“VIP+Se”和“VIP+Se+Bi”的处理效果最为明显,其糙米镉含量均为0.15 mg/kg,与对照相比降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新型改良剂"良田宝"的降镉效果,明确其适宜用量,以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镉污染水稻土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其对土壤有效镉含量与水稻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改良剂"良田宝"可以显著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及水稻地上部Cd含量,较CK最高降幅分别为27.33%和78.26%。"良田宝"不同施用量对糙米Cd含量影响不同,施用0.6、1.2、1.5 g/kg土,其米镉含量分别比CK降低50.0%、33.3%、16.7%;施用0.3、0.9 g/kg土,其米镉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150%、50%,但各处理糙米Cd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限量值(0.2 mg/kg)。施用适量土壤改良剂能有效促进水稻干物质的积累,当改良剂施用量超过一定范围时水稻各部分生物量反而降低。考虑水稻产量、稻米镉含量和土壤修复效果,潮泥田镉污染土壤上施用"良田宝"1.2 g/kg土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重金属镉污染(5 mg/kg)下,2种锌源(硫酸锌、纳米氧化锌)与3种有机物料(蚕砂、菜籽饼、豆饼)配施对水稻吸收镉、锌及对土壤镉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料与锌配施可以提高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降低土壤DTPA提取态镉含量,增加DTPA提取态锌含量,改变镉赋存形态。与对照相比,配施处理均能降低糙米镉含量;当有机物料种类相同时,纳米氧化锌降镉效果优于硫酸锌,其中纳米氧化锌+菜籽饼处理使糙米镉含量降低至0.04 mg/kg,低于国家标准镉的安全限值。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糙米镉含量与锌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DTPA提取态镉含量与水稻各器官中的锌含量呈负相关。有机物料与锌配施通过改变土壤DTPA提取态镉和锌含量、水稻各器官锌含量及镉形态影响水稻吸收积累镉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湖南省东部某植烟区大范围采集了112个土壤样品和烟叶样品,测定并分析了土壤中镉的含量、土壤交换性钙含量、烟叶镉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植烟区土壤镉的含量范围0.08~0.82 mg/kg,平均值0.37 mg/kg,其超标率为58.13%;植烟区内烟叶镉含量范围1.06~20.15 mg/kg,平均值7.29 mg/kg;土壤总钙的平均含量为10 649 mg/kg,交换性钙平均含量为1301 mg/kg。烟叶中的镉含量与土壤中的镉含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土壤中的总钙含量及交换性钙含量呈负相关,伴随着土壤中钙含量的增加,烟叶镉的含量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重金属污染耕地达标生产区水稻土中连续2 a设置施用商品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和石灰的大田降镉定位试验,研究其对土壤缓冲能力和有效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石灰、商品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后,土壤pH提高0.1~0.4个单位,增幅在5.62%~8.67%之间,变化顺序为:石灰>商品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土壤中总镉和有效镉含量降幅分别在0.24%~19.24%和3.48%~11.01%之间,其处理效果为:商品有机肥>石灰>土壤调理剂。3种降镉处理中,水稻土酸碱缓冲容量都有所扩增,缓冲能力效果表现为:石灰>商品有机肥>土壤调理剂。不同降镉处理均能改善土壤肥力且显著增加有效磷含量(P<0.05)。研究区稻田土壤缓冲容量和能力与pH、交换性酸总量,及其他土壤养分等众因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选取海泡石、石灰、铁改性木本泥炭和弱碱性生物有机肥等4种钝化剂为材料,研究其对镉(Cd)污染稻田土壤原位修复效果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4种钝化剂均能提升土壤pH和水稻产量,降低土壤中Cd生物有效性和糙米Cd含量,且糙米Cd含量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限值(Cd≤0.2 mg/kg)。施用1 500 kg/hm2弱碱性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对土壤pH提升效果最好,从6.07提升至7.00,增幅为13.2%;施用2 500 kg/hm2铁改性木本泥炭的处理,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Cd含量降幅最大,分别从0.538 mg/kg和0.260 mg/kg下降至0.232 mg/kg和0.076 mg/kg,分别下降了56.8%和70.8%。施用1 500 kg/hm2弱碱性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增产水稻效果最好,增幅为6.4%。施用4种钝化剂后,土壤中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施用1 200 kg/hm2生石灰处理对土壤中蔗糖酶活性提升效果最好;施用2 500 kg/hm2  相似文献   

8.
石灰、硅酸钠和羟基磷灰石对烟草吸收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施用不同钝化剂对烟草吸收富集镉的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硅酸钠和羟基磷灰石对Pb-Cd复合污染土壤上的烟草镉吸收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值均随3种钝化剂用量的增大而升高,而土壤有效镉(DTPA-提取)含量则随之降低。土壤有效镉的最大降幅分别为:32 g/kg羟基磷灰石处理(52.4%)16 g/kg石灰处理(37.0%)12.5 g/kg硅酸钠处理(14.1%)。3种钝化剂都降低了烟株各部位镉的含量,其对烟叶镉含量的平均最大降幅分别为87%(16 g/kg石灰处理),74.7%(12.5 g/kg硅酸钠处理)和82.2%(32 g/kg羟基磷灰石处理)。石灰和羟基磷灰石对镉在根-茎之间的转移无显著影响,而硅酸钠则显著降低了镉在根-茎之间的转移。综上,镉污染的植烟土壤可以施用这些钝化剂以降低烟叶中镉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降镉措施对镉轻度污染农田土壤的治理及降低水稻糙米镉含量的效果,为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在浙江省桐庐县江南镇和瑶琳镇各选择镉轻度污染农田开展了不同用量石灰调控pH降低水稻镉积累、施用腐殖质型土壤调理剂+钙镁磷肥降低水稻镉积累、施用等量不同土壤改良剂降低水稻镉积累、石灰与叶面阻控剂配合施用降低水稻镉积累和...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适合镉(Cd)污染农田的种植模式,在浏阳市蕉溪镇某中度污染农田(pH为5.73,Cd总含量为0.86 mg/kg)开展大田试验,分析亚麻—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对Cd的累积能力和对农田土壤Cd污染的修复效率.结果表明,亚麻对Cd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其叶片Cd含量最高,为7.77 mg/kg,富集系数(BCF)达9.83...  相似文献   

11.
烯效唑浸种对大豆苗期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明确烯效唑对大豆苗期抗旱性的影响,以浙春3号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0、0.05、0.1、0.2和0.4mg/kg)烯效唑浸种,探讨不同水分胁迫(正常供水、轻度胁迫和中度胁迫)下烯效唑对大豆苗期的抗旱效应。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降低了苗高,提高了大豆出苗率,茎粗和根冠比;同时还提高了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Pro)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烯效唑处理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从而降低了脂质过氧化程度,提高了保护性酶的活性。正常供水下,SOD、POD和CAT酶活性均以0.1mg/kg处理最高,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8.75%、8.43%和37.4%;轻度水分胁迫下,SOD、POD和CAT酶活性均以0.2mg/kg处理最高,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3.53%、11.63%和47.5%;中度水分胁迫下,SOD、POD和CAT的酶活性均以0.4mg/kg处理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2.86%、11.2%和56.1%。可见,适宜浓度的烯效唑浸种可改善套作大豆苗期生长,提高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重金属胁迫下甘蔗地上部和地下部重金属的累积特征,用高、中、低浓度的镉、铅和铬处理土壤进行甘蔗盆栽试验,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甘蔗地下部重金属富集的量比地上富集的量大,此差异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在最高浓度时,8月份,镉(Cd)地上部为44.750mg/kg,地下部的为299.250 mg/kg;铅(Pb)地上部为96.250 mg/kg,地下部339.250 mg/kg;铬(Cr)地上部为94.325 mg/kg,地下部为4 148.750 mg/kg;9月份,Cd地上部为94.000 mg/kg,地下部为803.500mg/kg;Pb地上部为199.500 mg/kg,地下部为686.500 mg/kg;Cr地上部为138.625 mg/kg,地下部为10 282.750 mg/kg。由此可看出甘蔗的Cd、Pb、Cr在地下部富集量大,地上部富集量小,它们的转运系数都小于1 (转运系数=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地下部重金属含量),故甘蔗可在中轻度污染的土壤中种植,这样能够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利用率,还能对这些重金属土壤慢慢进行生物修复。另外,这样的土壤种植出的甘蔗可用于绿色能源——乙醇的生产,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为检验土壤调理剂(粉剂)对水稻的降镉效应,2017年开展了晚稻小区定位试验。用湖南博川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土壤调理剂(粉剂)为试验药剂,设置3个处理:常规施肥+供试土壤调理剂2250 kg/hm2基施;常规施肥+供试土壤调理剂4500 kg/hm2基施;常规施肥。结果表明,该产品能显著地提高土壤p H值,降低土壤有效镉含量和稻谷中全镉含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可以在石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硒内源调控剂对水稻吸收硒(Se)、镉(Cd)、砷(As)及土壤中Se、Cd、As形态的影响,将多种复合调理剂添加到富硒土壤中开展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1%或2%蒙脱复合调理剂(MT)均可获得水稻增Se降Cd的效果,2%添加量效果更佳;在高硒土(土壤Se含量1.99 mg/kg)条件下,添加钙镁磷肥+磷矿粉+活性硅(GLG)可获得水稻Se过量减毒和同时降As的双重效果;在中硒土(土壤Se含量0.83 mg/kg)条件下,添加钙镁磷肥+骨粉+活性硅(GGG),水稻的增Se降As效果最佳;而在低硒土壤(土壤Se含量0.46~0.47 mg/kg)条件下,添加钙镁磷肥+生物炭+有机菌肥+活性硅(GTJG)和添加钙镁磷肥+石灰+活性硅的增Se降As效果较好。研究表明,施加适量Se内源调控剂可实现水稻增Se、降Cd和As,同时减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盆栽试验初步研究甘蔗抗镉(Cd)污染性能。结果表明:当土壤Cd含量不超过0.53mg/kg时,对甘蔗产量影响不大;随着土壤Cd含量的提高,甘蔗受害程度加重,影响了糖分的合成及产量的构成,使甘蔗产量急剧下降,蔗糖分降低。甘蔗各部分对Cd的富集能力不同,根系的Cd含量最高,蔗汁中Cd含量最低,因此甘蔗适于在轻度Cd污染的农田种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信阳不同利用形式农业用地土壤的养分进行分析测试研究.[方法]取耕作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质地、pH、全量N、P、K含量和速效N、P、K含量.[结果]大部分土壤为壤质土,土壤pH均低于7.0,土壤呈偏酸性,有机质含量均低于20 g/kg,处于较低的水平.绿化带速效氮、磷、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4、18.6、136.9 mg/kg;旱地土壤和稻田土壤速效氮平均含量分别为90.6和104.6 mg/kg,速效磷的平均含量46.5和42.3 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90.6和104.8 mg/kg;茶园土壤速效氮、磷、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69.7、35.8、119.5mg/kg.[结论]可对信阳农业生产、土壤改良、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晚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完成的131个晚稻田间试验,归纳土壤基础肥力对晚稻产量的贡献率,完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丰缺指标体系,通过众多氮磷钾肥效试验,采用Monte Carlo法建立优化区域肥效模型。基础土壤肥力对晚稻稻谷的贡献率平均为71.7%,山区土壤的平均贡献率为70.8%;沿海的为73.3%;氮磷钾化肥增产效果是NKP;将土壤肥力水平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山区晚稻各肥力等级的相应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临界指标分别是242、242~123、123 mg/kg;21、21~9、9 mg/kg;106、106~18、18 mg/kg。沿海晚稻各等级的相应临界指标分别为206、206~72、72 mg/kg;20、20~8、8 mg/kg;85、85~22、22 mg/kg。山区晚稻的各临界指标都高于沿海地区;利用肥力等级建立区域肥效模型,进一步证实氮磷钾推荐施肥量与试验地基础土壤碱解氮、Olsen-P、速效钾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从而建立二者之间的回归关系式。结合肥力等级和区域分类等方法建立了晚稻土壤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区域肥效模型以及推荐施肥量与试验地基础土壤养分测试值回归关系,实现了肥料效应函数法同时具有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的全面功能。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福建省12个县(市、区)的3种蔬菜(上海青、豇豆和包菜)和相应土壤的汞含量状况,研究大田条件下上海青、豇豆和包菜对土壤汞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调查区菜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汞污染,有29.1%的土壤总汞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二级指标。调查区蔬菜汞含量范围为0.02~5.21 μg/kg,均低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中蔬菜汞的限量指标。调查区土壤有效汞含量与土壤总汞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土壤汞有效度平均值为9.98%,表明汞在土壤不容易转化、被作物吸收。上海青、豇豆、包菜汞含量与土壤有效汞含量均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且线性关系优于各蔬菜汞含量与土壤总汞含量的关系。依据拟合的回归方程推算出土壤有效汞的安全临界值分别为上海青0.31 mg/kg、豇豆0.65 mg/kg、包菜1.29 mg/kg。依据土壤总汞含量与有效汞含量的拟合回归方程推算出相应的土壤总汞安全临界值分别为:上海青9.85 mg/kg、豇豆21.18 mg/kg、包菜42.52 mg/kg,均远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以籽粒Cd积累能力不同的3个晚稻品种(天优华占、星2号和湘晚籼13号)为材料,分别在pH差异明显(4.86和6.75)但土壤总Cd含量相当(0.3812和0.3878 mg/kg)的两块稻田上开展大田试验,研究晚稻产量构成与稻穗镉累积分配对土壤pH的响应及其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1)在酸化稻田上,3个品种产量与有效穗数均显著下降,但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收获指数的变化在品种间表现不尽相同。(2)稻穗与籽粒各部分Cd含量分别表现枝梗空粒实粒、糙米精米谷壳的趋势。(3)品种间稻穗和籽粒各部分Cd含量与累积量差异明显,表现天优华占星2号湘晚籼13号趋势;稻穗和籽粒各部分Cd含量与稻穗各部分Cd累积量在酸化稻田上均显著提高,但品种间提高幅度差异明显,表现湘晚籼13号星2号天优华占趋势。可见土壤酸化显著提高水稻稻穗和籽粒Cd含量与累积量,但水稻品种间稻穗和籽粒Cd含量与累积量及其对土壤酸化的响应差异明显,这为选择适宜品种实现轻度镉污染稻田的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设置黑豆-油菜、大豆-油菜的轮作模式在湖南醴陵进行大田试验,结果发现黑豆表现出较强的镉富集能力,其根、茎、叶及果壳中镉含量分别为2.14、2.63、4.10及1.34 mg/kg,富集系数均在1以上。油菜各个部位镉含量较高的分别为叶与茎,达到了7.13和4.73 mg/kg。黑豆各部位镉转运系数均高于大豆,各油料作物提取的重金属主要集中在茎与叶。大豆叶的镉富集系数为2.06,茎的镉富集系数为0.86,明显低于黑豆同部位的富集能力。每公顷土地经过一轮黑豆-油菜、大豆-油菜轮作分别能够从土壤中提取73.52 g和51.68 g的镉,对土壤重金属镉的修复效率约为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