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在贡柑黑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对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Alternaria citri Ellis & Everhart)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佳。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1~30 ℃和18~30 ℃,适宜pH值分别为5~12和4~7。供试的6种碳源中,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较利于菌丝生长,蔗糖较利于孢子萌发;供试的6种氮源中,牛肉膏较利于菌丝生长,酵母膏较利于孢子萌发。光照条件对病原菌产孢影响不大,完全光照与光暗交替12 h较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1 ℃水浴10 min。  相似文献   

2.
对禾草云斑病病原菌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其病原菌菌落铺展,菌丝白色, 产孢细胞直接从菌丝生出,分生孢子梗缺,圆筒形,双孢10~20×2.5~5μm,孢子顶细胞具有锐角或直角向的喙状突起.菌丝生长温度范围6~39℃,最适温度24℃,孢子萌发温度范围6~36℃,最适温度24℃;菌丝和孢子在温度达70%以上均可萌发,并随湿度升高菌落铺展扩大,孢子萌发率升高,在水滴处理中孢子萌发率最大;不同光照处理均可促进菌丝生长,但差异不显著,光暗处理有利于孢子萌发,连续光照、黑暗均不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pH值范围为2.5~7.5,最适pH值3.5~4,孢子萌发pH值为2.5~7.5,最适pH值为4.  相似文献   

3.
Bipolaris sorokiniana能浸染草坪禾草叶片形成梭形病斑,并可导致芽腐、苗枯、根腐、茎基腐、鞘腐等症状;病原菌在10~40℃下能够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病原菌分生孢子在不同萌发条件中以水平萌发较好;分生孢子萌发需要空气条件,但对营养要求不严格;在20~35℃下分生孢子均可萌发,以28℃下萌发最好;八种不同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表明,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效果较好,其抑菌圈直径和抑制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为46.2mm和81.3%,其他几种药剂对孢子萌发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桑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BS-LX04为材料,测定其对桑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m orifoli-um)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BS-LX04对桑炭疸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能够使菌丝生长受阻且产生畸形;能够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培养24 h检查孢子萌发抑制率为73.22%;能够推迟分生孢子的萌发时间,并导致萌发孢子的芽管和菌丝畸形而不能继续生长。BS-LX04发酵培养滤液中可粗提到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的粉状物质,随着菌株培养时间的延长,粗提物对桑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也逐渐升高,即抗菌物质产生逐渐增多,培养48 h是适宜的发酵时间。菌株在28℃培养,获得的抗菌物质粗提物的抑菌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最高,28℃为菌株最适发酵温度。  相似文献   

5.
草坪草离蠕孢叶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ipolaris sorokiniana能浸染草坪禾草叶片形成梭形病斑,并可导致芽腐、苗枯、根腐、茎基腐、鞘腐等症状;病原菌在10~40℃下能够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病原菌分生孢子在不同萌发条件中以水平萌发较好;分生孢子萌发需要空气条件,但对营养要求不严格;在20~35℃下分生孢子均可萌发,以28℃下萌发最好;八种不同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表明,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从内蒙古赤峰巴雅尔草业基地紫花苜蓿根部分离到的菌株BYE27-2-5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r 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和28℃;p H值5.0~11.0均宜于菌丝生长,产孢最适p H 8.0,孢子萌发最适p H 7.0;光暗交替利于菌丝生长,光照利于产孢和孢子的萌发;孢子在相对湿度低于75%不萌发,高于95%萌发较快;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利于产孢;碳源中葡萄糖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蔗糖利于产孢;氮源中蛋白胨利于菌丝生长,酵母膏利于产孢和孢子萌发;菌丝致死温度为54℃(10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8℃(10 min);根据其形态特征和r DNA-ITS序列分析结果,鉴定其为拟枝孢镰刀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  相似文献   

7.
2014年5月,在海南省乐东、东方、三亚等芒果主要产区,发现一种芒果生长期的新型果实病害,主要为害果实,对叶片、果柄等也有影响,严重影响海南芒果品质,制约芒果产业发展。为明确致病菌,以期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保障芒果产业发展,观察其田间发病情况与症状,并依据科赫法则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和回接试验,结合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症状表现为芒果果实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表面开裂突起斑点,有时渗出透明的粘液,粘液流经斑点处出现黑色小点,严重时病斑合并呈不规则形,病斑未深入果肉。该菌培养菌落初期呈灰白色放射状圆形,后期产生黑褐色色素,菌丝变为黑色;培养皿背面颜色由蓝黑变为黑色。未成熟的孢子无色、单孢、近卵形,分生孢子大小为(1.7286~9.8785)μm?(1.5937~6.6502)μm;成熟的孢子暗褐色、双孢,分生孢子大小为(9.5235~14.4462)μm?(2.2137~6.1555)μm;分生孢子器扁圆形,产孢体褐色。将其rDNA-28S和rDNA-ITS序列经BLAST搜索比对,结合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该病害的病原菌为Botryosphaeriaceae科Lasiodiplodia sp.。该病原菌致芒果生长期病害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从内蒙古赤峰巴雅尔草业基地紫花苜蓿根部分离到的菌株 BYE27-2-5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rDNA-ITS 序列分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和28℃;pH 值5.0~11.0均宜于菌丝生长,产孢最适 pH 8.0,孢子萌发最适 pH 7.0;光暗交替利于菌丝生长,光照利于产孢和孢子的萌发;孢子在相对湿度低于75%不萌发,高于95%萌发较快;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利于产孢;碳源中葡萄糖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蔗糖利于产孢;氮源中蛋白胨利于菌丝生长,酵母膏利于产孢和孢子萌发;菌丝致死温度为54℃(10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8℃(10 min);根据其形态特征和 rDNA-ITS 序列分析结果,鉴定其为拟枝孢镰刀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 )。  相似文献   

9.
西藏秋播燕麦苗期褐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病原菌的分离、回接及病原菌形态学鉴定,将西藏秋播燕麦褐斑病的病原鉴定为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病菌菌丝在5~35℃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30℃;在10~30℃均可产孢,20℃时的产孢量最大。培养温度不同,孢子大小亦不同,20℃时孢子最大;15℃时孢子隔膜数最多。分生孢子在10%...  相似文献   

10.
桑卷叶枯病是桑树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采用常规的微生物学试验方法观察病原菌桑单胞枝霉菌(Hormodendrummori Yendo)的形态并研究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白色圆形凸状菌落,并能产生大量的暗蓝褐色分生孢子梗和淡灰色分生孢子;菌丝的生长温度为8~40℃,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为10~38℃,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55℃,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为25~30℃;适合菌丝生长的pH为4.5~11.0,最适pH为6~7;相对湿度大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产生与萌发;连续光照可促进产孢。以上结果信息可供研究桑卷叶枯病病原菌的危害特点和建立病害的有效防治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估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对两性霉素B和酮康唑的敏感性,本研究利用实验室保存的当地分离株(F447),通过孢子萌发抑制和菌丝生长抑制试验,使用线性回归评估了两种药物对该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和酮康唑对A. oligospora孢子萌发的EC50(半最大效应浓度)分别为3.3770μg/mL和0.3283μg/mL,对其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4.0206μg/mL和0.1005μg/mL。结果证明,不论是分生孢子还是菌丝,酮康唑对试验真菌比两性霉素B敏感。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宁夏地区玉米镰孢茎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优势病原菌,本研究于2020年采集宁夏地区玉米(Zea mays L.)茎腐病样品36份,对所采集样品进行组织学分离、纯化和单孢分离,参照Nelson等分类系统进行形态学鉴定,并结合镰孢菌特异性引物EF-1α进行序列分析。本研究共获得209株镰孢菌,包括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拟轮枝镰孢(F. verticillioides)、木贼镰孢(F. equiseti)、层出镰孢(F. proliferatum)、胶孢镰孢(F. subglutinans)、半裸镰孢(F. incarnatum)、锐顶镰孢(F.acuminatum.)、黄色镰孢(F.culmorum)和燕麦镰孢(F.avenaceum),其分离频率依次为28.2%,23.9%,20.1%,8.1%,7.2%,6.7%,2.9%,1.9%和1.0%。其中,禾谷镰孢复合种在宁夏5市均有分布,且致病性强,为宁夏地区玉米镰孢茎腐病优势致病菌。  相似文献   

13.
胶孢炭疽菌侵染柱花草叶片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胶孢炭疽菌在柱花草叶片上的侵染进程和植株接种病原菌后的反应,用胶孢炭疽菌孢子悬浮液接种生长6周的热研2号柱花草幼苗,显微观察接种后炭疽菌在柱花草叶片上的侵染过程,统计植株病情指数。结果表明,接种4h时孢子开始萌发、少量形成附着胞;6h孢子大量萌发,12h时大量附着胞形成并形成侵染钉;36h时开始产生菌丝;48h时菌丝大量产生纠结成网状;60h时开始形成分生孢子梗;72h时产生新的分生孢子。接种72h部分病原菌完成了一个侵染循环。同时柱花草发病症状为:叶片24h黄化,有侵染点细胞膜破裂,48h出现褐色病斑,72h病斑出现黑褐色坏死线、点状菌核、绒毛状菌丝,96h细胞崩解死亡,组织液外流。8d病情指数为54.52,11d有55%的接种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14.
苜蓿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主要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光照、营养对苜蓿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该病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20~28℃;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10~38℃,最适25℃;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25~32℃.在pH值5~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值5~9;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最适pH值6~7.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或水滴中萌发快,相对湿度低于85%时不能萌发.光照处理对该菌生长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 min或55℃,5 min,菌丝体的致死温度为60℃,30 min或65℃,5 min.  相似文献   

15.
对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 fera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组织分离、培养,确定其病原菌为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菌目暗色菌科弯孢霉属).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温度、pH值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存在着显著影响,光照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存在显著影响,对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其中最适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8~31 ℃,pH值为5~6.最适于孢子萌发的温度为31~34 ℃,pH值为5~6.12 h光照交替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深绿木霉对引起禾草腐霉病原菌瓜果腐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深绿木霉菌与瓜果腐霉对峙培养结果表明,深绿木霉菌可以包围、覆盖瓜果腐霉的菌落,同时产生大量孢子;当孢子悬浮液的浓度为4.65×106个/mL时,对瓜果腐霉菌的抑制率达53.56%。通过深绿木霉菌孢子悬浮液和3种药剂对草坪禾草腐霉病病原菌抑制效果的比较,深绿木霉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7个/mL时与25%甲霜.霜霉的抑菌效果接近,分别为77.37%和79.57%。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深绿木霉菌丝缠绕在瓜果腐霉菌菌丝上,穿透菌丝在其内生长;或与瓜果腐霉菌的菌丝平行生长,再侵入瓜果腐霉菌内寄生。深绿木霉菌对瓜果腐霉的主要作用机制为重寄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
桃褐腐病是桃树上的一种重要病害,给桃果生产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损失。本文对不同产区桃褐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来源不同产区的各桃褐腐病菌总体平均在PDA培养基、25℃、pH 6.0~7.0及12h光照12h黑暗交替条件下生长最好;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是淀粉,最适氮源是牛肉浸膏。各褐腐菌株分生孢子平均在25℃、pH 6.0~7.0及12h光照12h黑暗交替条件下萌发率最高。不同产区褐腐病菌菌株间存在生物学特性差异,表明桃褐腐病菌存在丰富的生理生化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温度、光照、pH等环境条件对各桃褐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深绿木霉对引起禾草腐霉病原菌瓜果腐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深绿木霉菌与瓜果腐霉对峙培养结果表明,深绿木霉菌可以包围、覆盖瓜果腐霉的菌落,同时产生大量孢子;当孢子悬浮液的浓度为4.65×106个/mL时,对瓜果腐霉菌的抑制率达53.56%。通过深绿木霉菌孢子悬浮液和3种药剂对草坪禾草腐霉病病原菌抑制效果的比较,深绿木霉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7个/mL时与25%甲霜·霜霉的抑菌效果接近,分别为77.37%和79.57%。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深绿木霉菌丝缠绕在瓜果腐霉菌菌丝上,穿透菌丝在其内生长;或与瓜果腐霉菌的菌丝平行生长,再侵入瓜果腐霉菌内寄生。深绿木霉菌对瓜果腐霉的主要作用机制为重寄生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是一种非寄主专化性毒素,能够伤害紫茎泽兰叶片,引起细胞电解质渗漏。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毒素粗提液对紫茎泽兰的伤害活性最强,LA-I次之,LA-II最弱。孢子萌发试验和菌丝生长试验显示,紫茎泽兰电解质对青霉菌、木霉菌、尖孢镰刀菌、链格孢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是对泽兰尾孢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毒素粗提液对供试真菌的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促进作用。分析认为将松针褐斑病菌毒素与泽兰尾孢菌混和将可能提高对紫茎泽兰的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冰草根际分离获得的蟋蟀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eleusinea J.H.Peng et J.Y.Lu)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了解牧草根部平脐蠕孢菌的生长发育特点,并为该菌引起的牧草根病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蟋蟀草平脐蠕孢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40℃,适宜温度20℃~30℃;在各酸度下均能萌发,最适为pH 6.47;其分生孢子的萌发需要液态水,在相对湿度100%时分生孢子萌发率仅为3.2%,而相对湿度低于100%时孢子不萌发;低稀释倍数的土壤悬液、麦根浸出液、羊粪浸出液和蔗糖溶液[0]及高稀释倍数的麦根液和羊粪液均抑制孢子萌发,但高稀释倍数的土壤液和蔗糖液能促进孢子萌发;且孢子萌发对光不敏感.蟋蟀草平脐蠕孢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40℃,最适25℃;碳源中D-木糖、氯醛糖对蟋蟀草平脐蠕孢菌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蔗糖、甘露糖和D-果糖对蟋蟀草平脐蠕孢菌丝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氮源中硝酸钠、亮氨酸对蟋蟀草平脐蠕孢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尿素等9种氮源均有抑制作用,并且此菌在含有各种碳、氮源的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有差异.在国内首次报道此菌侵染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为一新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