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植酸是种子储存磷的一种方式,多以植酸盐蛋白体形式存在。大米和小麦中的植酸盐分别存在于糊粉层和糠麸中,玉米中的植酸盐主要在胚乳中。植物中60%~80%的磷以植酸形式存在,植酸是磷酸肌醇构成的  相似文献   

2.
肉鸡日粮中添加植酸酶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饲料中的植酸酶可提高氨基酸、蛋白质和能量的消化率 植酸盐,即植酸(肌醇六磷酸)的复合盐类物质,主要以植酸镁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所有植物性饲料原料中。植酸盐大约以10.0g/kg的浓度或以大约2.8g/kg的植酸磷浓度普遍存在于肉鸡日粮中。在家禽营养上,植酸盐很难被消化,所以植酸盐中的磷仅部分可被利用,并且植酸盐也有抗营养特性。植酸盐是一种多阴离子分子,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米糠粕中植酸体外降解的最适酶解条件,本试验以植酸降解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了植酸酶对米糠粕中植酸降解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3种植酸酶中,植酸酶3对米糠粕中植酸的降解效果最好,酶解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均是影响植酸降解率的极显著因素,酶添加量是影响植酸降解率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 植酸钙渣是制植酸钙的副产品。它是目前植酸钙工业生产中,过滤稀酸浸取物工段所得的滤渣。以干物质计算,每制取一吨植酸钙将产生11~12吨植酸钙渣。目前,植酸钙生产正在我省粮油工业部门逐步推广,因而,将会有大量的植酸钙渣产生。如,仅宜春地区就计划年产植酸钙800吨,所产植  相似文献   

5.
家禽植酸盐营养研究进展(上)V.Ravindran等著王楚端摘译李王利校1引言植酸盐普遍存在于植物体中,是植物种子及营养器官中磷的主要储存方式。在植物的成熟期,随着淀粉、脂肪的沉积,植酸盐也迅速积累。在成熟种子中,磷主要以植酸钙、植酸镁、植酸钠及其与...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植酸酶在体外条件下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酸存在于谷物的籽实中,是磷的贮库.种子中大约有2/3的磷是与肌醇结合成植酸,称为植酸磷.植酸酶能水解植酸释放出磷、钙等矿物质元素.单胃动物消化道内不含有植酸酶,因此无法或不能很好地利用植物性饲料中的植酸磷,所以需在饲料中添加无机磷来满足动物对磷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正>植酸的抗营养作用普遍存在于饲料中,它不仅与磷形成动物难于消化的植酸磷,也可与蛋白质和各种矿物质形成络合物,影响动物对饲料中磷、蛋白质和各种矿物质的利用。本文针对饲料中植酸的抗营养作用作一综述。1植酸的性质及分布植酸又称肌酸,化学名称环己六醇六磷酸酯,分子式C6H18O24P6,为淡黄色至淡褐色奖状液体。植酸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特别是禾谷类籽粒中,也集中存在于谷粒外层中,故麸皮、米糠中植酸含量较高。豆类、棉菜籽及其饼粕中也含有  相似文献   

8.
1植酸酶植酸盐又称肌醇-6磷酸盐,存在于谷物、豆类和油料作物中。植酸盐中的磷又称植酸磷。谷物、豆类和油料作物中约含有1%~2%的植酸磷,植酸磷约占饲料总含磷量的60%~80%。植酸盐非常稳定。由于单胃动物自身不分泌能分解植酸盐的植酸酶,故植酸磷基本上不能被单胃动物所利用。  相似文献   

9.
植酸酶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由于具有水解饲料中富磷及抗营养物质的植酸的独特功能而倍受瞩目。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研制并投入商业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植酸即肌醇六磷酸是植物中磷的主要储存形式,植物饲料原料中(谷物籽实及其副产品)的60% ̄80%的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家禽消化道缺乏水解植酸的酶,因而对植酸磷的利用率很低,不能被利用的植酸中的磷被直接排出体外,造成了土壤及水域的磷污染。另外,饲料中还必须添加无机磷(如磷酸氢钙)而增加饲料成本。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植酸酶能将植酸水解为肌醇和磷酸,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磷…  相似文献   

10.
国标法测定植酸酶活性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国标法测定植酸酶活性过程中发现,植酸钠底物溶液pH为6.48,高于酶活性单位定义中pH5.5。为进一步探讨植酸钠底物溶液pH对植酸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调节与不调节植酸钠底物溶液pH对样品空白的吸光值以及植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植酸钠溶液pH由6.48调至5.5对酶活测定中的样品空白无显著影响(P>0.05),但极显著影响植酸酶活性(P<0.01),未调节pH组植酸酶活性仅相当于调节pH组的66%,利用不同的酸调节植酸钠溶液pH,对植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
前言   植酸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大量存在于植物籽实中 (谷物、豆类和油料种子 ),是磷的主要存在方式。植酸中磷含量达 28.2%,因为家禽日粮以植物性饲料为主,所以植酸磷具有很重要的营养意义。典型的玉米-豆粕日粮中植酸磷含量为 0.22%- 0.25%,但在亚洲国家由于大量使用籽实加工副产品,致使家禽日粮中植酸磷很高,如家禽日粮中 10%的米糠可使日粮中植酸磷含量增至 0.35%- 0.4%,最近的研究表明米糠中的磷,家禽完全不能吸收。   由于缺乏内源性植酸酶,家禽对植酸磷的利用十分有限,这一缺点导致两个问题:   1.在日粮…  相似文献   

12.
动物常规植物性饲料中约有60%~70%的磷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于稳定的植酸盐复合物中,这些磷只有在植酸分解酶的作用下才能游离出来供动物吸收利用。单胃动物除成年禽外消化道中缺乏植酸酶,因而对植酸磷的利用率极低。许多研究证明,猪只能利用玉米中磷的10%~20%,豆饼中磷的25%~35%,家禽除成年禽外对植酸磷的利用率还略低于猪。饲料中大量的植酸磷不仅不能被利用而随粪便排入环境,造成  相似文献   

13.
植酸磷的可用性及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目前猪及家禽饲粮中谷实类、饼粕类等植物性饲料占很大比例,在我国其中尚含有相当比例的糠麸类饲料。这些饲料中的磷主要以植酸磷形式存在。长期以来,围绕猪和家禽对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利用及其中有效磷的评价,各国学者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但迄今尚未取得一致结论。本文简述了国内外植酸磷利用率的研究,着重评述饲粮钙含量对植酸磷利用的影响。植酸磷及其可利用性植酸磷指植物性饲料中以植酸盐形式存在的有机磷。植酸盐即肌醇六磷酸盐,是存在  相似文献   

14.
饲料添加剂植酸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常规植物性饲料中约有60% - 80%的磷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于稳定的植酸盐复合物之中,这些磷只有在植酸分解酶的作用下才能被游离出来供畜禽吸收利用。猪、鸡等非反刍动物消化道中缺乏植酸分解酶,对植酸磷的利用能力很低,绝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造成磷的环境污染。既要满足动物的磷营养需要,又要考虑世人日益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动物对植物性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中磷的排出量。  相似文献   

15.
植酸酶(phytases)是一种单磷水解酶.植酸酶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将植酸(盐)降解为肌醇和无机磷,同时释放出与植酸(盐)结合的其它营养物质,改善饲料中磷的利用率.早期研究表明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约70%的磷以植酸磷形式存在.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不仅可以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还能促进饲料中蛋白质的分解和利用,有效提升鸭的...  相似文献   

16.
在大口黑鲈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植酸酶(500、1000、1500U/kg),研究在不同反应时间、温度和pH值条件下饲料中植酸磷的降解率的变化。结果显示,植酸磷的降解率与植酸酶添加量的关系为1500U/kg>1000U/kg>500U/kg。饲料中添加500U/kg植酸酶可分解70%左右的植酸磷,添加1000U/kg植酸酶可分解85%左右的植酸磷,添加1500U/kg植酸酶可分解93%左右的植酸磷。1500和1000U/kg组植酸磷的降解率在催化3h后基本趋于平缓,500U/kg组植酸磷降解率在催化4h后趋于平缓。在20~40℃范围内,植酸磷的降解率随催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pH值1.5~6.5范围内,植酸磷降解率有两个高峰点,分别出现在pH值为2.5与5.5,在pH值为6.5时,各组饲料中植酸磷的降解率最低。在大口黑鲈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一直都假定植物性饲料中有1/3的磷对单胃动物具有生物学利用率。因为植物性饲料中有2/3的磷以植酸磷形式存在,而其余1/3是以非植酸磷形式存在。由于单胃动物消化道缺乏植酸  相似文献   

18.
易中华 《中国猪业》2008,3(12):50-53
多年来,一直都假定植物性饲料中有1/3的磷对单胃动物具有生物学利用率。因为植物性饲料中有2/3的磷以植酸磷形式存在,而其余1/3是以非植酸磷形式存在。由于单胃动物消化道缺乏植酸酶,通常假定植酸磷完全不能被单胃动物利用;反之,非植酸态磷则完全能被利用。  相似文献   

19.
谷物中的磷,大部分存在于植酸和植酸盐之中,这种形式的磷不可能作为单胃动物(特别是鸡)的磷源。植酸和植酸盐还是影响动物体内微量元素消化利用的螯合剂。目前,植酸和植酸盐经酶水解产生肌醇和磷酸盐,似乎是释放植酸中的磷和肌醇,以及与植酸盐形成络合物的其他营养素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植酸酶是一种水解酶,它能将植酸磷降解为肌醇和无机磷酸,对有效利用植物性饲料中的植酸磷有重要的意义。早在1907年,Suzuki等就在谷物中发现了具有植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