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空间计量实证方法发现,工业比重和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负向显著关系,表明了产业结构对教育财政投入会形成挤出影响,当中国大多数县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需要把资源更多地配置到工业发展上,进而对教育投入产生了挤出效应。居民储蓄行为也会对教育财政产生挤出影响,人均储蓄额越高,那么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越低。这是因为存在预防性储蓄,导致了对教育投入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新农合制度实施十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十年以来,为农民解决医疗困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中,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对于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维护参保农民的切身利益,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项惠及数亿农民的好政策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要不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二是要建立必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三是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培训。四是加强参保档案和医疗档案核对,确保杜绝骗取和套取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和龙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和龙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和龙市新型农村合医疗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村开始大范围推行以来,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第一受益人——农户,对于他们在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的实际情况成为了学者们最为追捧的研究内容。通过描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现状以及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的因素两方面来阐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中2000、2004、2006及2009年共4期的县级面板数据,从农民医疗服务利用中就医决策角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覆盖的特征,借鉴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了农民患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的比例,使得农民患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占比提高了2.4%左右。时间趋势研究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就医决策的影响具有持续性的正效应,且对2009年农民就医决策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达到11.9%。  相似文献   

6.
促进农户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提高我国现代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年数据库,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状况和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决策的作用路径,利用中介效应分析模型和Tobit模型,借助健康状况这一中介变量,实证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东部8省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乡级住院补偿比对农地流转量和农地转入量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住院封顶线对农地流转量有正向影响;其他结构变量则都不具有统计显著性;(2)健康状况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方面对东部8省农户农地流转及农地转入的驱动过程中起到中介传导作用。本研究为更好地促进新农合制度与其他惠农政策的融合、改善农户的生活水平提供了进一步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沈华 《陕西农业科学》2011,57(1):180-182,191
主要讨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施中由于承保人对参保人“医疗习惯”的信息不完备而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医疗习惯”所指的是不同的人对不同医疗机构的“偏好”。这种由“定点医疗机构”制度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可能将导致不良后果——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群体萎缩.极端情况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因入不敷出而难以为继。因此。笔者认为,应当重新审视“定点医疗机构”及其相关制度的合理性并对其做适当的改进.如有必要,甚至可将这一不甚合理的制度取消。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被认为是促进农户消费结构升级的有效路径。本文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利用CFPS 2012年和2018年微观调研数据,运用PSM-DID模型,分析新农保政策对农户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讨新农保政策对农户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2年至2018年参保农户的恩格尔系数下降0.097个单位,未参保农户的恩格尔系数下降0.018个单位,差距显著小于参保农户,新农保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促进农户消费结构升级。预防性储蓄作为新农保政策影响农户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渠道,中介效应占比为15.3%。另外,相较于老年农户群体,新农保对于青壮年农户的消费结构升级效应更加显著,同时在地区差异上,新农保更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的农户消费结构升级。因此,建议持续推动农村新农保政策的覆盖广度和深度,科学合理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因地制宜实施新农保政策,继续探索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并轨,最终促进农户消费结构升级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胡进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265-6266,6324
阐述了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加强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改善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引进与培养专业卫生人才;改革现有报销制度,加强医药监管工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立法建设,提高医疗制度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审计调查后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宏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3):182-184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进行专题审计调查,摸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设置,基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和农村卫生机构医疗服务现状等,对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工作,提高农村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针对目前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X县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资料法收集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体——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满意状况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概括了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筹资、就医、报销等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尔后从农民医疗需求的角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初级形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现阶段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健康权益的重要形式。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金运行管理,自愿与逆向选择问题入手,提醒我们要重视医疗救助制度及宣传力度,建立完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使其实施更为有效,符合农民的意愿。  相似文献   

13.
郭创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30-2632
依据2008年四川省广安和达州市部分乡镇农民对新农合认知和参与意愿的问卷调查的数据,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半结构式访谈、小组访谈等方法对2地区部分村镇进行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知情况(包括农户的年龄和性别特征、农户户主的文化程度、农户的家庭状况、农户的经济收入、农户对新农合的认知和农户对新农合的参与意愿)。同时,运用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利用Logistic模型研究了影响农户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尽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在全国推行了6年之久,然而,在西部不发达地区,仅有57.75%的农户比较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家庭收入、费用因素、对新农合运作的了解程度和文化程度都是影响农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生产意愿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户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出了用3年时间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文从我国农村医疗制度现状出发,对农村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政策、环境、自身等问题进行剖析,就农村医疗工科的普及与实现提出若干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朱金伟 《现代农业》2007,(11):80-81
2003年下半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陆续在中国大地的各个县乡开展起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本文在对安徽省某县部分乡村调查的基础上,指出加大宣传力度在新农村合作医疗中所占的重要作用,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建议,使之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16.
对新农村建设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出了用3年时间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文从我国农村医疗制度现状出发,对农村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政策、环境、自身等问题进行剖析,就农村医疗工作的普及与实现提出若干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民对健康的一种预期投资,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卫生发展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体现了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型农村台作医疗制度可持续性性发展的内涵,然后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性发展的优越性出发,从新经济社会学中的嵌入性制度的这一角度提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8.
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减轻医疗负担,缓解农民看病难,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9.
政策     
《新农业》2012,(22)
今年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10周年。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广西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制度,六年多来其运行机制趋于成熟。着眼于广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整体实施情况,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