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荷木小径材薄板水煮软化工艺的研究 .结果表明该弯曲工艺可行 ,不使用金属钢板时弯曲性能可达 1 /1 7.最佳的工艺条件为 :水煮温度 80°C、水煮时间 1 5min/mm、初含水率2 5% ,并建立了软化工艺参数与试件弯曲质量的数学模型 ,作为实际生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白蜡木干缩和湿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木是一种坚硬有弹性的木材,可应用于制作家具、工具柄、运动器材等.本研究采用干燥及吸湿的方法对其干缩和湿胀性能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这种木材在3个方向的尺寸及体积上随着木材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并且将这个特性与其他树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蜡树的基本密度是0.73 g.cm-3,其干缩和湿胀性表现为:弦向>径向>纵向,当白蜡树木材的含水率小于FSP时,其干缩和湿胀性能非常明显,而当其含水率大于FSP时,其干缩和湿胀性趋于0.当木材含水率小于FSP时,在相同的含水率下,白蜡树木材比白松有更大的干缩和湿胀性.  相似文献   

3.
以木构件端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增强试验法对其端面增强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木构件端面复合粉状碳纤维可有效提高木构件端部的力学性能;采用非刚性施压方法可促使碳纤维与木构件端面的工艺复合;对木构件端面进行高温热处理可使木材端面获得200条·dm-2以上的分布较均匀的可见裂纹;内层0.5 mm、外层2 mm的碳纤维涂层的增强效果最好;水曲柳、落叶松、桦木木构件端部横向抗拉强度分别提高55%、46%和59%.  相似文献   

4.
利用速生杨木单板,采用高频加热层积弯曲胶合工艺生产弯曲构件,探讨速生杨木代替优质阔叶材生产曲木家具的可行性,并对影响弯曲构件性能指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速生杨木单板高频加热层积弯曲胶合构件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超过了企业相关标准,完全可以代替优质阔叶材,用于曲木家具生产。方差及直观分析结果显示, 单板含水率13%,热压压力1.7 MPa,热压时间5 min,保压冷却时间12 min,即可获得满意的弯曲构件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测法对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木材进行弯曲蠕变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大,邓恩桉木材的抗瞬间弹性蠕变能力和抗长期粘性蠕变能力减弱;在40%σb应力水平下的抗延迟弹性蠕变能力最强;在相同应力水平下,邓恩桉木材径向试件的抗蠕变能力比弦向试件强。初步评定邓恩桉木材具有良好的抗蠕变性能,可用于制造木结构构件。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溶胶作为浸注改性液,分析橡胶木经过浸注及浸注一热处理改性后物理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浸注改性使橡胶木增重率提高约20%,气干密度提高15%,平衡含水率降低6%,径向及弦向气干湿胀率均降低20%左右;而橡胶木浸注一热处理材与热处理材相比,质量损失率降低15%,气干密度提升约15%,平衡含水率降低8%,径向及弦向气干湿胀率则分别降低约5%和20%。  相似文献   

7.
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对绝干、6%、12%、18%、30%、50%、100%和水饱和8种含水率速生杨木试件进行了动态黏弹性分析.动态力学分析参数为:温度扫描范围35~ 350℃,升温速度5℃·min-1,测量频率10Hz.储能模量的变化表明:各含水率试件在整个扫描温度范围内均出现2个明显的弹性转变过程,完成次级弹性转变的...  相似文献   

8.
对杉木、马尾松、木荷、米槠幼苗不同构件的含水率与生物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树种、构件对含水率均有显著影响(p<0.001),不同树种含水率大小排序为:杉木>马尾松>米槠>木荷;杉木叶与茎、根、全株各构件之间含水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1),但马尾松、木荷、米槠各构件之间含水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针叶树种杉木、马尾松各构件及全株平均含水率均为根含水率最大,叶含水率最小。而阔叶树种木荷、米槠各构件及全株平均含水率大小次序则略有不同,最大的仍为根含水率,最小则为茎含水率。针叶树的含水率与生物量关系较为紧密,但阔叶树含水率与生物量关系则因植物种不同而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含横纹裂纹木构件的缺陷会使其在弯曲载荷下发生横纹断裂,研究含横纹裂纹木构件在载荷作用下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规律,对含横纹裂纹木构件断裂损伤的预判和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杉木为研究对象,基于声发射(AE)技术和数字图像相关法(DIC)对已预制横纹裂纹的木试件三点弯曲损伤过程进行了实时原位监测,采用声发射参数分析法研究了加载过程中微裂纹萌生和失稳扩展的声发射特征,同时结合裂尖区域的应变和位移变化信息分析木试件表面裂纹起裂和扩展的应变特征。结果含预制横纹裂纹木试件的损伤演变过程中的声发射和数字图像测量结果,所反映的微裂纹萌生、扩展规律一致,验证了声发射振铃计数、能量和幅度对裂纹损伤过程的预判。其中声发射振铃计数、能量、幅度可有效预报木试件微裂纹的萌生,木试件表面应变的变化可以有效观测裂纹萌生和扩展区域的演变。结论建立了木材微裂纹萌生、扩展行为与声发射参数和表面应变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成功地构建了基于声发射技术和数字图像相关法的原位监测含横纹裂纹木构件裂纹损伤演化的测量和评价体系,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含横纹裂纹木构件裂纹演变行为的损伤机理和原位监测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索木段软化处理效果的直接评定方法为目的,以北京杨为试验材料,水热处理温度选定于40℃、60℃、70℃、80℃、90℃,时间选定为4 h、6 h、8 h、10 h。测定试样三切面国标硬度和横切面邵氏硬度,进行与平衡处理试件和生材试件硬度值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生材的三切面硬度值和平衡处理材的三切面硬度值变化趋势一致,横切面硬度弦切面径切面,生材的三切面硬度差异相对小;薄木切削用杨木合适的水热处理温度为60°左右,横切面硬度减少率76%左右,弦切面和径切面硬度减少率在81%左右。水热处理后横切面软化率在96%左右为宜,弦切面软化率在95%左右为宜;通过木材三切面硬度值变化关系来直接判定木段水热处理效果是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