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梅大棚设施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大棚设施栽培促进苏州地区杨梅提早成熟。[方法]以苏州引种的4个杨梅品种为材料,研究大棚设施栽培对果实品质、成熟期和物侯期的影响。[结果]大棚栽培可以提早杨梅的物候期和果实成熟期,但对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结论]大棚设施栽培可以促进杨梅果实提早成熟。  相似文献   

2.
以主栽品种东魁和荸荠种杨梅为试材,进行单层膜和双层膜促成栽培,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对果实成熟发育过程中品质指标进行动态分析,为设施栽培的精细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设施栽培模式下,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硬度、谷氨酸含量、总糖含量、葡萄糖含量等指标显著性提高,柠檬酸含量显著性降低;成熟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糖酸比显著性提高;同时,在3种栽培模式下果实品质指标变化基本一致,设施栽培未改变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而2个品种间总氨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苹果酸含量变化趋势有差异,这与品种特性有关。综上所述,设施栽培模式有利于杨梅果实单果重、风味的提高,未改变果实品质形成规律,有利于提高杨梅果实品质与商品性,可根据设施内品种特性制定具体管理方案,实现精细管理。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山梨醇和蔗糖对春蜜桃不同发育时期果实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5年生春蜜桃为试材,于其幼果期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山梨醇和蔗糖,研究其对果实和叶片可溶性糖组分及其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及果实品质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熟期(盛花后77 d),喷施5 g/L山梨醇、50 g/L山梨醇、0.5 g/L蔗糖和5 g/L蔗糖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清水对照分别提高19.81%、32.03%、29.01%和37.13%;5 g/L蔗糖、5 g/L山梨醇、50 g/L山梨醇的色调角h°比对照分别降低8.63%、5.61%、7.28%。果实发育初期,以还原糖为主,蔗糖含量最低;果实成熟期,各处理果实蔗糖含量占总糖的69%~77%。在果实和叶片发育过程中,果糖和葡萄糖变化趋势一致,蔗糖变化幅度最大。果实成熟期蔗糖含量最高,山梨醇含量最低;而叶片蔗糖含量最低。山梨醇和蔗糖处理均能改善春蜜桃果实着色及品质,其中,以5 g/L蔗糖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方法对杨梅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魁杨梅为试材,研究不同施肥方法对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面喷施康壮素,可以提高杨梅品质,以浓度为45 mg康壮素/L水处理效果最好,还原糖、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等品质指标分别比对照提高36.6%,7.3%,19.7%;施杨梅专用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增加叶片百叶重与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杨梅品质,每株施肥8 kg并分两次施入,可使果实总糖、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3个指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5.3%,25.3%,15.0%.  相似文献   

5.
研究杨梅穹顶棚架栽培模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拟解决杨梅成熟期常遇雨水和果蝇为害致使果实品质下降的问题。以‘东魁’杨梅为试验材料,于2016年在浙江青田开展杨梅穹顶棚架栽培试验,对采收期果实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穹顶棚架栽培模式下杨梅果实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糖、Vc含量及甜度分别提高10.3%、19.2%、10.5%、17.6%、20.3%和17.8%,同时,可滴定酸含量减少24.5%,虫果率降低92.0%。杨梅采用穹顶棚架栽培模式可以达到避雨防虫的效果,进而提升果实品质,有效促进杨梅绿色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品种杨梅Myrica rubra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以‘早佳’‘Zaojia’和‘荸荠种’‘Biqizhong’2个杨梅品种为试材,比较研究了果实的单果质量、可食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有机酸、维生素C质量分数和在成熟过程中糖和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早佳’杨梅单果质量高于‘荸荠种’杨梅,可食率及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总酸质量分数相近。随着果实成熟,2个品种杨梅的总糖质量分数在果实成熟中后期均快速上升,总酸质量分数在果实成熟期都呈现出先缓慢上升后快速下降的趋势,而2个品种维生素C质量分数变化趋势不相一致。成熟果实的品质指标表明:‘早佳’杨梅柠檬酸质量分数占总酸质量分数的92.0%,草酸质量分数最低,仅占4.0%,因此‘早佳’杨梅属于柠檬酸型水果。‘早佳’杨梅商品经济价值优于‘荸荠种’杨梅,成熟期早,完全成熟的‘早佳’杨梅果实中的总糖、葡萄糖和果糖质量分数均高于‘荸荠种’杨梅,完全成熟的‘早佳’杨梅中葡萄糖、果糖质量分数比‘荸荠种’杨梅高28.0%和51.2%,总酸质量分数接近,糖酸比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在白龙江干热河谷地带的武都大堡油橄榄园设置3个生草类型(毛苕子、自然生草和清耕)和2个水分(补灌和不补灌)交互的6个处理,研究果园生草及补灌对油橄榄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旨在为揭示生草增产提质的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生草与灌水处理对油橄榄单株产量、果实游离脂肪酸质量分数、总多酚质量分数、果肉生长的交互效应达极显著水平,对果实干基含油率、单果质量的交互效应达显著水平;在不补灌条件下,间作毛苕子处理较清耕增加油橄榄单株产量8.79%,且该处理下果实横径、纵径和果实体积均显著高于自然生草;此外,生草处理较清耕提高油橄榄果实含油率。在补灌条件下,间作毛苕子和自然生草均较清耕提高单株产量,增幅分别为10.56%和5.79%;自然生草条件能显著提高果实横径、纵径、果实体积和单果质量,自然生草处理果实游离脂肪酸、总多酚、还原糖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间作毛苕子处理,间作毛苕子处理的果实横径、纵径和体积均显著高于清耕。在不补灌和补灌条件下,间作毛苕子的油橄榄果实单果质量均显著高于自然生草和清耕。根据果实品质综合指数的大小,不同生草及灌水处理油橄榄果实品质高低的顺序为间作毛苕子+补灌自然生草+补灌间作毛苕子+不补灌自然生草+不补灌清耕+补灌清耕+不补灌。综上所述,在补灌条件下,间作毛苕子有助于提高油橄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8.
衰弱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杨梅的新病害,为有效防治衰弱病,对设施东魁杨梅开展生物有机肥+抗重茬微生态制剂混施试验,每棵树的施用量为生物有机肥6 kg·株-1+抗重茬微生态制剂0.2 kg·株-1,滴水线沟施,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在成熟季测定杨梅树叶片和果实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抗重茬微生态制剂对杨梅树势和果实品质有较好的改良作用,对梢长、叶长、叶宽方面有明显促进作用,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64.52%、23.86%和12.22%;对总糖含量、总黄酮含量、单果重和花青素含量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9.82%、10.42%、7.27%和3.45%;同时抑制总酸的生成。综上所述,在杨梅滴水线沟施生物有机肥+抗重茬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衰弱病树营养生长,恢复树势,提升果实品质,减轻杨梅衰弱现象。  相似文献   

9.
杨梅是大众十分喜爱的水果,具有健脾、消食、止渴等功效。杨梅露地栽培在果实发育成熟期,适逢春夏阴雨季节,温暖潮湿,果实极易吸水而馊。采用大棚设施栽培,既可减轻杨梅病虫害发生,提高产品质量,又可提前上市15天左右,延长采摘8-10天,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大枝疏删对杨梅冠高、果实品质及采摘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枝疏删是东魁杨梅树冠矮化、果实品质提升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东魁杨梅最佳的修剪时间为夏季,适宜的年修剪量为2~3条直立性大枝,13 a生树的矮化率28.89%~43.46%。夏季修剪后,平均单果重25.42 g,可溶性固形物12.82%,果实钙含量339 mg·kg-1,株产量82.75 kg,站立采摘率88.82%,分别比对照增加了62.74%,1.84百分点,10.42%,67.17%和62.07百分点,成熟期提早了5 d,而总酸下降了0.26百分点。东魁杨梅果实品质优化,采摘安全系数极大地提高,适宜各杨梅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玉环柚’果实为试材,观察了大棚设施栽培对‘玉环柚’物候期和果实裂果的影响,测定了大棚与露地栽培‘玉环柚’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色泽与糖、有机酸等品质成分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大棚设施栽培使‘玉环柚’物候期提前,成熟期提早10d,裂果率下降21个百分点。大棚设施栽培对单果重几乎没有影响,但提高了转色期色泽参数的L、a*、b*值,表明大棚设施栽培促进‘玉环柚’着色。蔗糖是‘玉环柚’果实积累的主要糖,占总糖含量的76%;葡萄糖和果糖在果实发育过程几乎保持恒定水平,二者之和仅占总糖含量的25%;大棚设施环境对‘玉环柚’果肉蔗糖含量影响较大,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大棚果的蔗糖含量都高于露地,且大棚栽培的‘玉环柚’蔗糖含量提早约45d。‘玉环柚’果实有机酸以柠檬酸为主,果实含酸量除在幼果期较高外,在果实发育进程中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大棚果的酸含量与露地果接近或略有下降,表明大棚栽培方式对‘玉环柚’果实酸含量影响不大。以上结果表明,大棚环境有利于‘玉环柚’果实着色和糖分积累,起促早成熟、防裂果与提高品质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设施番茄果实发育对单果重和产量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以"毛粉802"、"超世纪番茄大王"和"苏粉9号"为材料,探讨了单果重和果实发育速率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规律,并对番茄果实发育参数与单果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呈"S"曲线变化;果实发育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R与单果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T_(max)、T_1、T_2和R_3与单果鲜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土壤干旱对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酚类物质时空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土壤干旱对果肉、果皮、种子和果梗中总酚时空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果期(花后30d)种子中总酚含量最高,而成熟期(花后110d)则果梗中含量最高,且土壤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5%)对总酚的空间积累无明显影响。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果肉和种子中总酚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但土壤干旱导致幼果期果梗、果皮、果肉和种子中总酚含量分别比CKⅠ(不控制灌溉,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5%±5%)提高了8.1%、7.1%、8.9%、8.1%,比CKⅡ(采用塑料膜避雨设施,其他同CKⅠ)提高了6.3%、8.0%、19.0%、7.0%;成熟期果梗、果皮、果肉和种子中总酚含量分别比CKⅠ提高了6.8%、14.4%、46.1%、-10.0%,分别比CKⅡ提高了10.5%、33.8%、86.6%、28.7%。土壤干旱并不改变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酚的时空积累规律,但能促进果实各部位总酚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衰弱病杨梅的抗逆性、增强树势、改善果实品质,研究了氧化剂(HMAO)对衰弱病杨梅树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HMAO灌根处理有利于杨梅的营养生长,HMAO 600和300倍液处理的梢长显著长于CK,分别比CK增加90.91%和84.36%;梢粗以HMAO 600处理的最粗,为3.23 mm;光合速率以HMA...  相似文献   

15.
以东魁杨梅为试验材料,于2016年4-6月在浙江省青田县开展杨梅设施栽培试验,研究穹顶棚架栽培对杨梅提质增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穹顶棚架大棚内昼夜温差相对较大;杨梅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还原糖、总糖平均含量分别增加5.9%、9.9%、14.9%和8.4%,可滴定酸含量降低9.6%,提高了果实固酸比;果实纵横径、果实硬度、单果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避雨后棚内土壤水分含量及相对空气湿度下降,棚内杨梅落果率较露地降低15.1百分比,杨梅产量得到提高,挂果时间也适当延长;防虫网、园艺地布的铺设有效降低了虫果率,其中,棚内平均虫果率为2.0%,露地平均虫果率为38.0%,虫口减退极为明显.综上,杨梅采用穹顶棚架栽培可达到避雨防虫、改善气候环境的效果,进而提升果实品质和经济产量,有效促进杨梅高效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6.
以大棚和露地栽培的‘早钟6号’枇杷为试材,测定了枇杷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色泽与糖、有机酸等品质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大棚设施栽培提高了早春棚内温度,有利于促进果实提早发育与成熟,成熟期比露地提早约40~50 d,平均单果重61 g左右、比露地提高了69%。露地与大棚枇杷中葡萄糖、果糖、蔗糖的变化趋势基本相近,都随果实发育而呈上升趋势,山梨醇则相反,随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成熟时大棚枇杷的各种糖分含量均高于露地,以总糖含量计大棚枇杷比露地枇杷高约40%。大棚枇杷的奎宁酸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陡降至低位,随后呈缓缓下降趋势至成熟期;而露地果实是先缓缓上升至一高点后再随着果实的快速生长而下降。苹果酸的变化与奎宁酸不同,大棚枇杷的苹果酸先急升5倍后再随着果实的发育呈下降趋势,至成熟时最低;而露地枇杷的苹果酸先有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再随着果实发育逐渐下降至成熟时最低。成熟时大棚枇杷的总有机酸含量为0.34%,仅为露地的一半。因此,大棚环境有利于枇杷果实发育与糖分积累,从而提早成熟、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熟期杨梅品种果实在成熟中的品质动态变化,本研究以早梅、乌梅和晚梅3个杨梅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及内在品质测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个杨梅品种果实发育过程大致分为2个阶段,均呈“低—高”动态变化,第1个阶段为果实发育迅速期,纵径、横径和单果质量增长明显;第2个阶段为果实发育平缓期,纵径、横径和单果质量增长均比较缓慢。随着果实的不断发育,3个杨梅品种的总糖含量在果实成熟前中期均快速上升,中后期上升缓慢,总酸含量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呈现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生物炭基肥对衰弱杨梅树果实品质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生物炭基肥对衰弱杨梅果树果实品质的改良作用,以东魁、荸荠种、早炭梅8801等3个杨梅品种的衰弱植株为试验材料,以常规施肥处理为对照(CK),设置生物炭基肥2.5kg·株-1·年-1 (L1)、5.0kg·株-1·年-1 (L2)、10.0kg·株-1·年-1 (L3)3个处理,研究生物炭基肥不同用量对东魁、荸荠种、早炭梅8801等3个品种杨梅衰弱植株的果实大小(果实纵横径)、单果质量、果实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V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基肥对衰弱杨梅树果实品质的影响不同,各品质指标差异与杨梅不同品种、生物炭基肥施用量有关。与CK相比,施用生物炭基肥10.0kg·株-1·年-1,东魁杨梅树果实Vc含量显著升高,增幅达23.3%;荸荠种杨梅树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分别比CK增加19.93%、7.76%和10.56%;而早炭梅8801杨梅树施用生物炭基肥5.0kg·株-1·年-1,单果重比CK增幅达16.06%。综上说明生物炭基肥对衰弱杨梅树果实品质有一定的改良作用,建议生产上适度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杨梅新品种黑晶的果实发育与主要品质指标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温岭大梅和东魁杨梅为对照,测定了黑晶杨梅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纵横径、单果重、糖、酸和花色苷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生长速率都呈双S型的曲线变化。在6月中旬果实进入快速膨大期,糖含量迅速上升,可滴定酸含量快速下降,花色苷大量积累,此期是黑晶杨梅果实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与温岭大梅和东魁杨梅相比,黑晶杨梅具有高糖低酸、富含花色苷的品质特性,具有较高的生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东魁杨梅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时期喷施不同质量分数的硼肥对东魁杨梅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维生素C、果实纵横径、株产等为评价指标,综合分析硼肥处理后东魁杨梅果实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不同程度促进了东魁杨梅果实品质及产量,其中以开花期喷施较高质量分数(4 g/L)的硼肥(处理Ⅱ)以及果实膨大期喷施较低质量分数(2 g/L)的硼肥(处理Ⅲ)提质增效作用更明显。处理Ⅱ、处理Ⅲ株产分别为54.2 kg、51.4 kg,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23.7%、17.3%,差异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2.9%、12.3%,分别高出对照2.2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酸度分别比对照降低11.4%、12.5%,且差异水平达到了显著,而2018年4个处理均有降酸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