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研究固原市马铃薯不同播期对气候资源量的占有特征及确定适宜播期,开展了不同播期马铃薯生物量特征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播期马铃薯全生育期天数趋同于平均播期,花序形成后≥0℃积温与降水对产量影响很大;提前或者推后平均播期,生物量和商品薯率都不利于马铃薯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气候条件变化下不同熟期高粱品种的最适播期,通过研究中早熟、中晚熟、晚熟三个不同熟期高粱品种的不同播期与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粱不同播期对株高、穗粒重、千粒重、产量的影响显著。中早熟品种最佳播期在5月15日左右、中晚熟和晚熟品种最佳播期在5月5日左右。积温、降水量与播期的关系是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播期对株高的影响是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是最佳播期产量最高,提早和推迟播期产量都表现为减产。积温与产量、降水量与产量的关系均呈正相关,但降水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了解不同播期气象条件对酒用高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2021年在贵阳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进行酒用高粱(红缨子)分期播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4月9日播期酒用高粱产量最高,4月29日播期产量最低,两播期产量呈显著差异;产量与播种—拔节期、播种—抽穗期的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呈负相关,与日照时间、降水量呈正相关,其中出苗—拔节期降水量与产量的相关性显著;高粱抽穗之前的气象因子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大于抽穗之后;穗长、单穗质量、单穗粒数与≥10℃积温呈显著正相关。因此,酒用高粱过早播种易受低温寡照影响,过晚播种则有效积温不足,会导致穗长、单穗质量、单穗粒数减少,不利稳产高产;在气候适宜范围内,避开强降温,抓住“冷尾暖头”,适当早播早栽,是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争取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高粱是中国白酒的主要原料,其产量受生育期生态条件的影响很大,直播是轻简化栽培趋势下的必然选择,探讨直播条件下播期对不同高粱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西南地区直播高粱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5个西南地区主栽高粱品种为材料,设置5个播期,研究了播期对直播高粱出苗率、生育期、光合性能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并分析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播期对高粱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均有显著的影响,品种间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异程度存在差异。随着播期的推迟,高粱出苗率显著增加,生育期缩短,主要表现在播种—抽穗的生育日数明显缩短。抽穗期顶三叶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LAI)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实率、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均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高粱出苗率与播种后7 d均温、有效积温和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和产量与抽穗前和全生育期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较迟播而言,早播高粱生育期延长,产量较高,但出苗率低。西南地区直播高粱的适宜播期为4月15日—5月2日。  相似文献   

5.
通过气象因子对郑单958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株高与生育期间的降雨量呈正相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与各生育阶段日照时数始终呈正相关,且在拔节期至吐丝期达到极显著水平;成熟期叶面积与各生育阶段日照时数的相关程度呈上升趋势,且与整个生育期内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吐丝期至成熟期,产量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与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而在整个生育期内,降雨量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达到极显著水平。回归分析表明,在出苗期至拔节期,随着积温的增加,产量有所增加;随着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的增加,产量均逐渐减少;在吐丝期至成熟期,随着积温和日照时数的增加,产量均呈线性增加;在整个生育期内,玉米产量随着积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的增加,均呈线性增加,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加,产量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6.
沈菊  张婵娟  辛萍萍  李娜 《农学学报》2023,13(9):94-100
柴达木盆地区域东西狭长,因降水差异突出,农牧业区以中东部为主。试验与分析不同播期下气象条件及藜麦生长的差异,以期为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干旱区藜麦推广种植奠定基础。以柴达木盆地东部乌兰开展的10个分期播种试验资料为基础依据,分析播期对生长期及各期内气象条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全生育期135~157 d,所需≥0℃积温1913.6~2188.3℃;灌浆至成熟期≥0℃的积温在774.2℃及以上。分枝期、现穗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与播期、期间≥0℃积温呈明显负相关。t1株高、千粒重及产量最高,t2有效分枝数及茎粗最高,试验整体表现为农艺性状及产量与播期呈负相关,全生育期积温与茎粗及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干旱半干旱区大面积灌溉使降水对藜麦生长的影响减小,但与开花期呈正相关,与灌浆期、成熟期、全生育期及有效分枝数呈显著负相关,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光照时长与有效分枝、株高、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较好的光照有利于缩短作物生长期。播期偏晚(t9与t10)未成熟。试验结果为大面积推广藜麦种植及灾后补种等提...  相似文献   

7.
播期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适宜本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与播期,于2015 年在山西省早熟玉米区以特早熟、早熟、中熟3 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为测试材料,测定不同播期下玉米的生育期和产量及其构成。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置的4 个播期中,特早熟和早熟品种都能安全成熟,而中熟品种4 月21 日以后播种不能正常成熟。随着播期的提前,所有不同熟期的玉米品种产量均呈上升趋势。早熟和中熟品种的产量显著大于特早熟,但早熟与中熟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百粒重之间的不同引起的。在产量与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中,生育期积温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产量随积温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见,本地区适宜种植早熟品种,最佳播期一般在4月20号左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产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关中地区13个5年生苜蓿品种的干草产量和≥5 ℃积温、日照时数、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干草产量与3个气候因子间存在着正相关,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气象因子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5 ℃积温>日照时数>降水,日照时数、降水通过≥5 ℃积温对产量产生正向间接效应;日照时数、≥5 ℃积温通过降水产生负向间接效应,≥5 ℃积温对于产量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青海高原东北部马铃薯精细化气象服务及高原马铃薯的优化种植提供参考,利用互助县农业气象观测站记录的马铃薯发育期、产量以及对应时期的气象观测资料,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和积分回归等方法分析光、热、水等气候因子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海高原东北部马铃薯生长期为154d,生育期内≥0℃的积温为2 066.8℃,降水量305.3 mm,日照时数1 081.5h;气象产量在-1 443.16~696.28g/m~2,气象产量对趋势产量的贡献在-39%~16%;降水、日照、温度分别与马铃薯气象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负相关和相关不显著;马铃薯播种期、开花至块茎形成期,温度对产量的影响为正效应,其余时期为负效应,降水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曲线与温度曲线基本呈反相位分布,产量对降水的变化十分敏感,光照的影响曲线与气温相似,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1981~2006年锦州大豆产量与水分条件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981~2006年大豆产量与水分条件的关系。[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一元及多元回归分析,当P〈0.05时认为回归分析显著。[结果]近20年来,大豆生育期累计日照时数的年际波动较大,变异系数为12.0%,但0℃以上年积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其年际波动较小,变异系数为5.6%;日照时数和积温与大豆产量无明显相关性;降水量与生物量呈较强的显著正线性相关,收获指数与生育期呈负相关;全生育期、三叶期、出苗期、结荚期、鼓粒期和分枝期的土壤有效水含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依次减小,而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土壤有效水含量对大豆产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阐明了大豆产量波动规律及其气候区驱动机制,为在干旱缺水条件下实现大豆的稳产高产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大豆田间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期对夏播高粱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对夏播高粱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晋杂30号"夏播高粱为供试材料,采用5个播期的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对夏播高粱生育时期及产量表现。[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夏播高粱的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延长,播期每推迟1d,生育期延长0.48d。穗数、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产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8.3%~21.3%。通过相关分析得出,有效积温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日均温与产量呈显著性正相关、降水量与产量呈正相关。[结论]"晋杂30号"夏播高粱在晋中地区适宜播期为6月15日—6月30日。  相似文献   

12.
出于探讨播期对玉米生长影响的目的,以京科糯928、京紫糯218、京科甜183为材料,对其进行了不同播期生长性状及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推迟播期会缩短各品种生育期,减少播种到出苗、出苗到吐丝、吐丝到收获3个生育阶段的天数,使相关生长性状指标下降;适宜的播期内,相比晚播,早播的株高增加,穗位降低。不同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在不同播期下表现出差异。京科糯928在5月3日和5月9日的穗粒数、百粒重显著大于(p<0.05)5月16日;在5月3日和5月9日的穗干重极显著大于(p<0.01)5月16日。京紫糯218在5月9日的穗粒数、百粒重极显著大于(p<0.01)5月3日和5月16日。京科糯928的播期与穗干重和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57,r=-0.836),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r=-0.423),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r=0.441),京科甜183的播期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857),京科糯928的产量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r=-0.368);京紫糯218的产量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638)。适宜的播期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荆州市中稻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多项式法分析了荆州市历年中稻妥穗分化期和抽穗结实期的气象条件(温度、降水、日照时间)和中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荆州市中稻产量与稻穗分化期的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同期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同期降水量相关不显著;与抽穗结实期的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同期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高粱不同播期农艺性状差异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几个高粱品种进行不同播期的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和观察分析比较。针对播期对高粱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播期不同,对高粱生育期、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糖氮代谢、产量及品质有较大影响,播期成为限制高粱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认为,各地区应根据高粱品种和用途不同,及时有效的调整播期,以便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气象条件对南通地区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南通市2005-2009年的棉花试验资料和气象资料,使用SPSS软件,分析各个生育期的气象条件(温度、光照、降水)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无显著影响;花铃期降水量与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呈负相关,其中花铃期降水量与单株铃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花铃期日照时数与籽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铃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播期处理下绿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播种越早,生育期越长,播种越晚,生育期越短。随着播期延后绿豆株高变矮,节数变少,分枝减少,单株荚数呈下降趋势趋势,随着播期的推迟,绿豆的百粒重逐渐增加,与株荚数呈负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沈阳地区绿豆适宜的播期为5月10日至5月20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新高粱3号(XT -2)和新高粱9号(T601)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播期甜高粱不同生育阶段茎秆SS和SPS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方法]在5个不同播期条件下进行了蔗糖和酶活性测定试验.[结果]茎秆的蔗糖含量随着生育期不断升高,成熟期达到最高值.不同品种和不同播期秸秆蔗糖含量有差异,新高粱3号第二播期的蔗糖含量最高,高达7.66;,第五播期最低,仅为1.87;.对于新高粱9号来说第三播期蔗糖含量最高,达9.17;,第二播期最低,仅为6.19;.不同播期和不同品种之间秸秆蔗糖含量与SS、SPS酶活性的相关趋势有差异.除新高粱3号第一播期、第三播期的蔗糖含量与SS酶活性呈极显著相关外,其余播期的蔗糖含量与SS酶活性均呈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播期下秸秆蔗糖含量与SPS酶活性均呈相关不显著.[结论]早播时新高粱3号蔗糖含量比较高,晚播时新高粱9号蔗糖含量高.因此新疆,尤其是在北疆新高粱3号糖分积累的最适播期为5月初旬,新高粱9号最适播期为5月中旬.  相似文献   

18.
结合西吉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和同期的马铃薯产量资料,分析了西吉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以及马铃薯产量与不同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来,西吉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与地温均有不同幅度的升高,10℃初日明显提前、积温增加,降水则呈下降趋势,相对湿度变化不显著,日照时数与平均风速变化较小.除发芽期的日照时数对马铃薯...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期播种试验,分析气候变化对周口夏玉米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夏玉米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天数影响较大,对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影响较小。播期对株高影响较小,对穗位高、茎粗影响较大。果穗长、凸尖比、穗粒数受播期影响较大。随着播期的推迟和提前,百粒重变小,浚单随播期变化较大,新单变化较小。百粒重、穗粒数和理论产量与积温、日照时数为正相关关系、与降水为负相关关系,并且积温和日照时数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了解播期对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适宜播期对区域气候条件的响应,在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乌兰县开展10个分期播种试验,自4月28日起每5 d设1个播期,分析藜麦生长期、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对播期的响应。结果表明,各播期下藜麦完熟全生育期为136~158 d,播期偏晚(晚于6月2日)不能正常成熟。从播种至完熟所需≥0℃积温为1 913.6~2 188.3℃,灌浆至成熟期≥0℃积温≥774.2℃;分枝期、现穗期、成熟期及全生育期与≥0℃积温和播期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0℃积温与有效分枝数、有效分枝占比和茎粗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日照时数与有效分枝数和株高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粗脂肪含量与全生育期和≥0℃积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他所测营养成分与播期和气象因子相关不显著。由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播期明显影响藜麦的生育进程、有效分枝数、株高和粗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