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天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808-17810
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影响农地流转推进缓慢的原因,据此从产权、社会保障体系、融资渠道、农地流转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旨在推进农地快速、合理、规范流转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农地流转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926-7927
基于粮食安全的概念,从农地流转对粮食产量、粮食的稳定供给、粮食的合理分配3个方面的影响对农地流转是否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农地流转并不必然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相反可能威胁到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土地制度是一直"三农"问题的根本和核心,农地流转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30多年前的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它以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首次将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归农户家庭,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1978年以后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过程表现为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制度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过渡、演化、形成和完善的四个历史时期的演进过程。与此同时,农地流转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农地流转的萌芽阶段、农地流转缓慢发展阶段、农地流转迅速发展阶段、农地流转大规模迅速发展阶段四个演进阶段。农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非粮化"、耕地抛荒严重等突出问题。最后给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闽台农业合作中农地流转的内在驱动力与现实推动力,认为实现农地在台商和农户之间的合理流转有助于提高农地利用率;针对当前农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对农民土地权益、交易费用、台商农地租赁使用权保障以及基层政府的农地行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提出若干措施来健全农地流转机制,促进农地合理流转。  相似文献   

5.
健全农地流转市场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路燕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8):121-123
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分析了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及现阶段农地流转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健全农地流转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三元结构视角下的农地流转利益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农地流转与农业农地、资本和劳动力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农地流转之困境,即农地产权主体缺位,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剖析了农地流转困境之原因:农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农村资金投入不足,城乡收入二元分割.从农地产权制度、农村资金投入、农村劳动力结构角度,提出了完善农地、资本、劳动力三元结构协调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遗留制度以及集体所有制的产权安排,遭遇了新时代变化的适应性困境。表现在:改革红利消失和“三农问题”仍然严峻;政府“低成本”征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冲突;新型城镇化战略遭遇土地制度短板。这些问题均与现行农地制度下农地配置中单纯行政权力主导而缺乏市场均衡化流转,以及农地产权主体不清导致利益争夺无序有关。加之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仅处于较低水平状态,也影响了农地主体自由流转农地的行为决策。目前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比较明朗,即加快农地市场化流转已经成为各界共识。但要形成农地健康流转的市场机制,必须突破目前产权主体不清和社会保障制度配套不全两大制度障碍,夯实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硬核”,并形成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保护带”。  相似文献   

8.
农地经营权流转是优化农地资源配置、推进农业高效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陕北农村振兴的必然选择。然而,陕北农地经营权流转面临供需不足且不匹配的困境,主要源于陕北农地资源禀赋差、流转服务体系不健全、流转成本和流转风险高,导致农地经营收益和流转租金低,供需双方顾虑多。因此,应从提高农地收益率、完善配套服务、化解各种风险和设置农地持有成本等方面入手破解农地流转供需困境。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对比法,对农地使用权价格与农地流转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农地使用权对比,农地承包经营权是前者存在的前提,并且具有历史范畴和动态属性,发展到一定阶段,将会消失。非流转情况,农地使用权价格是农地承包经营权价格的表现形式;流转情况,存在农地使用权价格、农地承包经营权价格、农地流转价格等形式,其中农地流转价格是农地承包经营权价格地表现形式。农地使用权价格与农地流转价格取决于地块的用途、使用年限以及各自的价格形成机制等因素。由此得出结论:流转前,农地使用权价格与农地流转价格关系较为复杂,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流转后,理论上农地使用权价格大于农地流转价格。  相似文献   

10.
以处于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13个省份为样本地区,分析影响农地流转率的主要因素,并应用SPSS16.0软件对各因素与农地流转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因素与农地流转率的相关程度,提出了促进农地流转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农地流转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胡建  刘永利  许月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706-20708
在对保定市耕地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保定市耕地资源减少的原因,并提出了城市化进程中耕地安全机制构建的具体措施,即:建立区域补偿机制,完善耕地综合价值补偿机制,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和加快耕地保护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康雄华  王世新  刘武  雷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4034-4036,4048
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于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从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农户家庭状况、耕种土地条件、国家宏观政策、集体干预程度和其他因素等五方面分析入手,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显著因子,并以湖北省4个典型区域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模型的求解.结果表明,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显著因子共有12个,各影响因素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与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理论分析基本吻合.最后提出了促进湖北省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某工业园区为例,通过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析,以及该区农地价值评估,指出农地城市流转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及农地流转带来的资源、环境和农地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界定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概念和构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思路。以陕西省扶风县为例,以农用地分等单元为评价单元,首先根据耕地生产能力的形成机理,在农用地分等确定的耕地光温(气候)生产潜力的基础上,利用PI模型计算土壤修正系数,测算出扶风县2005年耕地的自然生产能力为98.7万t。在此基础上,选取种子投入、化肥投入、农药投入、机耕投入、灌溉投入和劳动力投入6项人为投入要素,利用Cobb-Douglass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出扶风县耕地利用生产能力为51.8万t。根据扶风县2000~2005年农村社会经济调查资料,测算出扶风县耕地的实际生产能力为39.4万t。以实际生产能力为本底,分别以利用生产能力和自然生产能力为预期,测算出扶风县耕地生产能力的现实潜力和理论潜力分别为12.4万和59.3万t。  相似文献   

15.
对长汀县的5个乡镇开展农田撂荒情况调查,分析造成农田撂荒的原因,提出解决农田撂荒难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吉发  杨强  乾杰  杨万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518-14520
根据在长白山朝鲜族自治县的调研情况,从区域经济和社会学两个角度出发来分析该地区耕地弃荒的现状,深入剖析该地区耕地弃荒的原因,并提出了杜绝耕地弃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万红莲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55-5157
为了适应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改善我国人口的生存环境,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党和政府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将退耕还林作为整个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自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西部的生态环境有了改善,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现以陕西省麟游县九成宫镇为例,对退耕还林工程进行实地调查,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对该地的经济发展和以后的退耕还林工作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农地流转制度的完善是解决我国农地流转诸多问题的关键。英国土地制度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能够为完善我国农地流转制度提供借鉴。本文总结了英国土地制度的经验,针对我国农地所有权流转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胡江艳  赵小汎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771-8772,8862
以江西省进贤县农用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MapGIS的农用地分等方法和过程,并确定了农用地等别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结果对农用地利用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洋  刘惠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62-963,969
为了分析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因素,为农地流转的定性研究提供量化的依据和支持,采用抽样调查、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是受到非农就业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由大到小排序为非农就业率、恩格尔系数、单位面积农业纯收入、交通便捷度、签订流转书面合同比率、农地流转主导因素、家庭最高文化程度、粮食安全保障率、经济发展水平、家庭人口数、农业劳动力人数和被访者年龄。为提高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建议给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能,加强部分农民的思想改造工作,扩大农民受教育的途径,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