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为探索我县高粱种植最佳适宜品种,遵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安排在习水县进行了7个高粱品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红缨子今年在我县种植单产最高(377.96㎏/667m2);红矛糯今年在我县种植单产最低(238.64㎏/667m2)。  相似文献   

2.
糯高粱杂交种辽粘4号(LA-25/7037选)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于2005年以自选不育系LA-25为母本,外引恢复系7037选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2009—2010年参加全国高粱品种区域试验,综合抗性强,高抗丝黑穗病,抗叶病,活秆成熟,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14.7kg/667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94.1ks/667m2,是适于酿酒用的优质糯高粱杂交种。  相似文献   

3.
粤彩糯2号于2010年春、秋季和2011年秋季在佛山三水南山镇种植鉴定和进行不同基肥的比较试验。种植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生育期81~85 d,每667 m2鲜果穗产量792~976 kg,穗长16.0~18.3 cm,秃顶长0~2.6 cm,秋季产量明显高于春季,且秃顶长较短,秋季种植表现优于春季。不同基肥的比较研究发现,以粒满丰生物有机肥作基肥,苗移栽后恢复快、长势壮,每667m2施100 kg增产效果明显。粤彩糯2号品质综合表现优于其他试验品种。  相似文献   

4.
高粱不同叶龄栽培对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索高粱育苗移栽的最佳栽培叶龄,于2007年在仁怀市实施了高粱不同叶龄栽培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时期移栽,同等施肥条件下,从3叶到7叶,高粱产量随着移栽叶龄的加大而增加,5~6叶后,随着移栽叶龄的继续加大,高粱产量逐渐降低,苗龄分别为25 d和27 d的5~6叶龄,个体与群体生长协调、经济性状好、产量高(353.3 kg/667m2和321.0 kg/667m2),是高粱最佳移栽叶龄.  相似文献   

5.
王懿  穆元相  周瑞王勇 《农技服务》2014,(1):49+48-49,48
为探索我县高粱种植最佳适宜品种,遵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安排在习水县进行了7个高粱品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红缨子今年在我县种植单产最高(377.96kg/667m2);红矛糯今年在我县种植单产最低(238.64kg/667m2)。  相似文献   

6.
一、冬菠菜 (一)品种.圆叶菠菜. (二)用种量.每667m2用种5~7kg. (三)种植方式.条播或撒播.667m2用种量条播5kg左右,撒播7 kg左右.  相似文献   

7.
糯高粱是酿酒的最好原料,川东南地区是我国糯高粱种植的主要区域。由于该种植地区丘陵广布,糯高粱品种"老、乱、杂"现象严重,栽培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等因素,致使糯高粱种植效益较差。本文就如何提高川东南地区糯高粱种植效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高粱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及籽粒酿酒品质,筛选出适宜遵义市生态区域种植的优质酒用高粱品种,为酱香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原料保障。【方法】选取贵州辖区内种子企业已登记(或正在登记)的黔高8号、红珍珠、台糯9号、红缨子、红茅糯6号、茅粱糯2号、金粱糯1号和金粱糯8号等8个酒用高粱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品种的产量及籽粒酿酒品质。【结果】8个参试品种籽粒千粒重、不完善粒及淀粉含量均符合贵州省地方标准《酱香型白酒酿酒用高粱》(DB 52/T 867-2014)要求,其中,红缨子和茅粱糯2号产量高(分别为276.03 kg/667m2和254.39 kg/667m2),抗性好,而且淀粉(总淀粉含量分别为65.25 g/100g和64.85g/100g)及赖氨酸(分别为0.20 g/100g和0.21 g/100g)含量高,蛋白质(分别为9.99 g/100g和9.84 g/100g)、脂肪(分别为3.9 g/100g和3.85 g/100g)及单宁(分别为1.71%和1.93%)含量适中,粗纤维(分别为1.55%和1.65%)及灰分(均为1.5%)含量较低,是生产酱香白酒的优质酒用高粱品种。【结论】红缨子和茅粱糯2号可在遵义市作为酒用型优质高粱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9.
糯高粱杂交种辽粘6号(LA-34/0-01选)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于2006年以自选不育系LA-34为母本,外引恢复系0-01选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2010~2011年参加全国高粱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03.7 kg/667m2,2011年参加全国高粱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01.8 kg/667m2。2012年2月通过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熟期早、农艺性状优良、综合抗性强、适于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10.
三围立体强化栽培密度对杂交水稻Q优6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遵义市部分农户稀大窝种植水稻(密度0.6~0.8万穴/667m2),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在低水平(产量350~400 kg/667m2)上徘徊的情况,应用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研究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条件下不同栽培规格对超级稻品种Q优6号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旱育秧、适当增大移栽叶龄(6~7.5叶)、移栽规格为40 cm×45 cm、每窝采用等边三角形单株苗距7 cm移栽、大田每667 m2施1 500 kg厩肥基础上补充化学氮磷钾肥、科学管水等强化栽培措施的应用,Q优6号的大面积产量可达579.7 kg/667m2以上,高于常规栽培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种除草剂在高粱不同生长时期施用的除草效果及对高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使用农达、38%琇去津、史它隆3种除草剂对泸糯8号和泸州红1号2个高粱品种在移栽前7d、移栽前、移栽成活后和中耕期进行除草处理,观察3种除草剂在不同施用时期的除草效果及对高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除在移栽成活后、中耕期施用农达有强药害外,其余各处理基本无药害,除草效果以农达最好,史它隆仅对宽叶杂草效果较好,38%琇去津药效较慢.相对于清水对照,在移栽前7d施用农达、移栽成活后施用38%琇去津对杂交和常规高粱的产量及其生长性状的增加效应最明显.[结论]为高粱地杂草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引进了多个杂交糯高粱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泸糯8号、泸糯10号产量比常规高粱增产50%以上,出酒率提高0.6个百分点,适宜在川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不同密度条件下糯玉米产量及品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鲁糯6号玉米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粗、穗粒数下降,秃尖增加,鲜穗产量和商品穗数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6.0万株/hm2时鲜穗产量最高,达到20 022.0 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各密度间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油分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淀粉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鲁糯6号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高粱品种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川南地区高粱生产、加工现状,引进新优高粱品种对其主季、再生季的生长性状、产量性状、抗性、再生性能等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泸糯9号、8号生育期适中,抗病、耐旱、抗倒伏,再生力强,产量高,综合性状良好,经济效益较高,可作为高粱头季、再生季栽培品种在自贡及相似生态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糯小麦与普通小麦配粉粘度参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2个糯小麦和2个普通小麦品种面粉及其配粉的粘度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糯麦粉与普通小麦粉粘度参数存在较大差异:面粉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和反弹值均以普通小麦粉较大,差异达1%显著水平;峰值粘度以普通麦粉较大,但与糯麦1号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稀懈值则以糯麦粉较大,差异达1%显著水平.随着添加糯麦粉比例的增加,配粉处理的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和反弹值呈显著下降趋势,峰值粘度表现为先降低而后升高,稀懈值则呈明显上升趋势,糊化温度升高但变幅较小.配粉糊化特性的变化趋势与添加的糯小麦品种类型关系密切,糯麦1号配粉与糯麦2号配粉的变化特征明显不同;以豫农949与糯麦1号配粉效果最优,有利于改善面条品质,新麦18号与糯麦1号次之,糯麦粉添加比例以10%~20%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适于延安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及生产需要的优良糜子品种,试验对引进的25个粳性糜子品种和20个糯性糜子品种进行了连续3 a大田试验示范研究。主要从生育期特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3个方面对不同糜子品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45个糜子品种都有较强的抗寒性、抗冻性,所有糯性糜子品种都有中等抗旱性,25个粳性糜子品种除陇糜5号、榆糜3号、陇糜7号、陇糜8号、陇糜9号、陇糜10号、陇糜11号、榆糜2号具有较强抗旱性以外,其余抗旱性都处于中等水平。内糜7号、晋黍7号、晋黍5号的千粒重连续3 a不但稳定而且高于其余糯性糜子品种;晋黍5号产量表现出稳定高产的特性;此外,晋黍1号和内糜8号产量虽有波动但平均产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粳性糜子品种榆糜3号的生育期为77.00 d,内糜1号的生育期仅为58.33 d,在所有品种中最短,其余粳性糜子品种的生育期都介于这两者之间;榆糜3号产量在粳性糜子品种中仅次于内糜9号,内糜9号的平均千粒重和产量都是所有粳性糜子中最高的,产量达3 256.7 kg/hm~2。总的来说,45个糜子品种均能够在延安地区正常生长;但各品种的性状间存在差异,在生产中可根据不同...  相似文献   

17.
袁平  曹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580-6582
[目的]开展了连粳7号不同稻作方式比较试验,使其在徐州市产量结构和稻作方式达到完美结合,最大程度地提升超级稻的增产和增收效应。[方法]结合徐州地区近几年的栽培方式,系统比较4种稻作方式(机插秧、抛秧、手插秧、直播)对连粳7号产量和生育进程的影响。[结果]不同稻作方式对连粳7号生育进程、农艺性状、茎蘖动态和产量都有不同影响。产量上,手栽稻和抛秧稻相当,分别为9 756.0、9 700.5 kg/hm2,机插稻低于手栽稻和抛秧稻,为9 171.0 kg/hm2,直播稻最低仅为8 613.0 kg/hm2。纯收益上,抛秧最高,达14 781.0元/hm2,其次为机插秧13 438.5元/hm2,手栽稻再次为12 766.5元/hm2,直播稻最低为12 243.0元/hm2。[结论]建议政府加大力度扶持水稻机插和抛秧,改直播为商品化育秧,从而达到控减直播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对7个鲜食糯玉米品种开展麦后复种育苗移栽试验,分别从生育进程、果穗性状、综合品质和产量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甜糯8010适合灵武市冬麦后种植。  相似文献   

19.
优质高产杂交糯稻新组合嘉糯1优3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嘉糯1优3号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用糯稻不育系嘉农wxA1与恢复系嘉糯恢3号配组育成的杂交糯稻新组合,2009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生育期合适,高产稳产,米质优,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本文重点介绍该组合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高产制种技术要点,供栽培及育种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两种施锌水平下,对12个玉米杂交种的产量、生物量、累积吸锌量、锌利用效率和锌响应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杂交种之间、杂交种与锌肥处理互作之间的玉米产量、生物量和累积吸锌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天塔1号、天塔2号、天塔5号、天塔8号、天塔9号、天塔212和津甜1号对锌响应度为正值,其余为负值;在玉米累积吸锌量方面,除津甜1号、天塔8号、天塔7号和天塔212的低锌水平低于高锌水平外,其余均高于高锌水平;不同杂交种中,天塔8号、天塔5号、天塔2号、天塔1号和津甜1号低锌水平组的玉米产量低于高锌水平,其余高于高锌水平;天塔2号和天塔7号的锌利用效率属于双低效型,天塔5号、天塔8号、天塔212、津紫鲜糯均属于双高效型,津糯1号属于低锌高效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