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南方输水工程常受沼蛤(limnoperna fortunei)生物污损的危害。沼蛤是一种污损性入侵生物,入侵输水工程后聚团附着于输水系统表面可腐蚀附着面、降低管道过流能力、污染水质等。以沼蛤防治为目的研究二氧化氯(ClO_2)、氯胺T(C_7H_7ClNNaO_2S·3(H_2O))、高锰酸钾(KMnO_4)、次氯酸钠(NaClO)和过氧化氢(H_2O_2)5种水处理常用氧化剂对沼蛤的杀灭效果及足丝溶解特性,以得出基于化学氧化剂的沼蛤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次氯酸钠为5种氧化剂中灭杀沼蛤的最佳试剂,死亡率随次氯酸钠投加浓度增加而增大,但次氯酸钠投加浓度大于20mg/L时水体中pH等环境条件受到较大影响,依据水体中有效氯衰减规律及灭杀效果,次氯酸钠作为沼蛤杀灭剂初始投加的有效氯浓度宜为10.0~20.0mg/L。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深圳市东江水源工程的研究,在对沼蛤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生态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输水工程中沼蛤入侵的生态防治措施,研制了生物吸附池并验证其治理效果。结果表明,防治试验池的治理效果良好,为今后治理东江、西枝江沿线工程管线以及类似地区沼蛤生物污损治理和防治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不良养殖水体主要指养殖池塘中的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毒性含量超标,若不及时对不良水体加以调节处理,鱼类受其影响不仅不能正常生长,还会导致大量死亡,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研究三种漂浮植物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对生长有凤眼莲、浮萍及槐叶萍的静止水体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漂浮植物对改善水体透明度意义不大;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一旦盖度达到100%,对水质无明显改善水质作用,其中水体DO含量降低,水体TN、TP、IMn等主要水质指标较对照水体有所上升;因此,静态富营养化水体在生态修复过程中,使用漂浮植物作为净化物种时,应根据物种要严格控制其盖度,可选择地通过人工打捞的方式,从水体中取走植株固定的氮磷等元素,达到脱氮、除磷,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沼气工程残余物资源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沼气规模化与工业化生产在解决能源问题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发酵残余物沼液沼渣,国内外现有的沼液沼渣处理和利用方式不能及时、高效地消纳沼气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沼液沼渣,由此产生了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问题,已制约了沼气工业的发展。沼液沼渣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农田沼液沼渣暗灌工艺可快速、高效和大量地利用沼液沼渣,实现沼液沼渣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茶园施用沼渣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沼气》1993,11(2):44-45
沼渣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质肥料。本项目是分别利用沼渣和化学肥料作茶园基肥,进行肥效中区对比试验,观察沼渣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为山区茶叶种植业合理利用沼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草危害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高温湿热非常适合水草生长,疯长的水草大量腐烂后,会带来水体负氧化和水流不畅等问  相似文献   

8.
沼渣特性及其资源化利用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沼气工程的大力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厌氧消化残余物——沼渣和沼液,它们具有营养成分丰富,养分全面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有机肥原料。沼渣的资源化利用,能更加全面发挥沼气工程的生态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完善其产业链。文章通过文献调研,重点分析了不同原料产生的沼渣理化特性,系统总结了沼渣资源化途径,并对沼渣制肥这一方法做了经济性分析,以期为今后沼渣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农村沼气建设效应与推进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黔东南州属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落后山区,农村沼气建设入户率已达23.60%,"三沼"综合利用形成了沼液浸种、沼肥种稻、沼肥种果、沼肥种菜、沼液沼渣养鱼、沼液添加养猪等多种模式,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对保护生态、治理环境、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建议采取加大投入力度,"三沼"利用立项支持,列为规模养殖场审批条件,结合"三品"基地建设等有力措施,推进农村沼气建设与种养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富营养化水体中流速对藻类生长的调控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由于发展快、危害大、处理难及恢复慢等特点,受到全球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外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流速对藻类生长影响的研究成果,探讨水体流速大小和水华发生快慢之间的关系,并指出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横向流速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方面,对水动力其他要素研究的较少,建议将纵向断面平均流速、素动强度、水面波动特性和横向流速结合起来研究,以求更加全面准确的阐述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对水质以及藻类生长速率的影响,为制定水华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泥沙落淤对输水工程中淡水壳菜污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壳菜(Limnoperna fortunei),学名沼蛤,是原产于我国南方自然水体中的滤食性淡水贻贝。其幼虫随水流进入输水工程,在结构表面聚团附着,形成生物污损,破坏混凝土壁面,增加输水阻力,甚至堵塞管道,死亡贝体会造成水质污染。本文基于深圳市东江水源工程中淡水壳菜生物污损的工程背景,利用工程停水检修期,对输水管线系统中淡水壳菜的附着情况进行了调查。结合工程取水水源河流中淡水壳菜在自然栖息地中的附着调查及监测试验,分析了泥沙落淤对淡水壳菜附着密度的影响。对输水管线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水流流速及结构型式相似的管段,淡水壳菜附着密度与结构面上泥沙落淤显著相关。在泥沙大量落淤的结构面上,淡水壳菜的附着密度极低,且死亡率极大;在泥沙不易落淤的附着面上淡水壳菜的附着密度远高于受泥沙落淤影响的附着面。对水源河流的调查与监测试验也表明:自然栖息地中,泥沙落淤也会抑制淡水壳菜的附着。当附着面上泥沙落淤量增加5倍时,淡水壳菜附着密度可降低80%。据此,可提出利用泥沙落淤抑制输水工程中淡水壳菜污损的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2.
水文事业是为防御自然灾害,为开发、利用、管理、保护水资源提供重要信息的前期性工作和基础性事业.开展水生态监测是实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水文部门及时准确掌握水生态信息的主要方法.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对水文部门水生态监测的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启志 《农业工程》2017,7(6):67-68
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体布局,包含了生态观念和生态经济、生态制度和生态环境,其不仅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手段,还是乡村建设水平鉴别的“金指标”。主要介绍了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生态工程,并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城市河流水系承担着防洪排涝、保持生态平衡、调节微气候、提供旅游休闲场所等多项功能,对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以沈阳市沈北新区为研究区域,从水系功能定位、规划治理原则、规划治理目标3个方面介绍了城市水系综合治理规划的理念,并对沈北新区水生态体系建设与水系景观格局设计思路、整治总体布局、生态治理技术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期为其他城市河流水系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将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划分为工业、农业、生活、生态、水资源和污水处理回用子系统,以缺水程度为主要反馈因子,考虑缺水时人们用水决策偏好,通过各子系统之间的反馈关系,建立了咸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按趋势发展型方案,咸阳市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和生态用水被挤占,发展缓慢,规划年内缺水程度为9%~35%,为严重缺水;按资源环境保护型方案,生态环境得到良好保护,但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按经济发展型方案,工业发展十分迅速,但农业灌溉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超采严重,缺水情况仍存在,为3%~5%,发展可持续性差;按协调发展型方案,工农业保持13.8%发展速度,污水处理回用量增加,农业灌溉稳步发展,生态环境情况得到改善,缺水程度严重时约为0.4%,表明该方案是咸阳市水资源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6.
乔秋珍 《农业工程》2017,7(4):81-83
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加快农村小康的步伐,尤其要加强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我国农村在实现城镇化的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这是由于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环境问题的不够重视,将进一步影响生存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影响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在分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立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性缺陷,提出相关的法律意见和建议,使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生态保护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7.
缺少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及其研究制约了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分配纳入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影响了绿洲生态环境的维护与恢复重建;为此,首先明确界定了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的流域分配内涵,然后确定了绿洲生态水权的流域分配方法和模型,计算了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主要结果表明:绿洲生态水权纳入流域水权初始分配是落实三源流和干流上中下游生态水权主体权责与客体分配的重要制度保障。塔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主要在叶尔羌河流域与干流中下游;年内分配主要在3-5月和6-9月。而且,适宜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与绿洲维持恢复生态水权流域分配较高。这不仅是塔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方案确定的参考依据,也成为绿洲生态水权行政区域分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谈对雨水集蓄利用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解决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首要任务之一,由于受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该地区很难修建骨干水利工程,近几年,西部各省区大力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发展集雨节水灌溉工程,使得西部干旱缺水地区水利条件的到初步改善,为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快加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打下了临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域地形地貌、岩土特性和气候特征,按照水资源持续利用和高效开发的原则,分析了采用"节节拦蓄、长藤结瓜,上塘浇下田、自流灌溉,沟底截流,灌饮结合"等水资源高效应用措施,解决人畜饮水、灌溉用水、工副业用水、生态用水等用水问题,探求土石山区小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高效利用的措施与方法,为类似小流域区的治理开发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解决城市生态绿地灌溉用水的途径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水资源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所面临的供水危机将会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供水问题,将会面临严峻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和迎接挑战迫切需要城市生态绿地建设供水理论和技术的创新。提出以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作为生态绿地供水的稳定水源。以城市雨水收集利用作为城市生态绿地供水的补充水源,配合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城市绿地水管理技术,实现以城市水资源培育城市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