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蔬菜粉虱俗称小白蛾,属昆虫纲同翅目粉虱科,主要包括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是温室、大棚、露地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在蔬菜生产上,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常常混合发生,因其世代重叠、繁殖累积可导致爆发成灾,引起蔬菜减产甚至绝收。1发生规律温室大棚与露地蔬菜周年栽培模式使粉虱一  相似文献   

2.
<正>烟粉虱(Bemisia tabaci)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均属半翅目粉虱科昆虫,是世界性分布的多食性害虫。在陕西蔬菜上,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常常混合发生、共同为害,且体型微小,形态特征相似,很难区分,每年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正确识别和科学防治对确保陕西蔬菜持续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1两种粉虱的区别1.1形态两种粉虱的形态详见表1。1.2寄主范围在全球100万种昆虫中,烟粉  相似文献   

3.
为制定有效的烟粉虱防控措施,2008-2010年,调查了武汉市蔡甸区烟粉虱的寄主植物情况并初步评价了烟粉虱的为害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烟粉虱的寄主植物在蔡甸区达20科77种(变种),主要集中在茄科、葫芦科、豆科、十字花科、菊科植物,其中包括蔬菜、经济作物、花卉、园林植物和杂草等;对萝卜、甜瓜、黄瓜、梢瓜、四季豆、莴苣等蔬菜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4.
1977-1982年,中国农科院蔬菜所与北京市农科院植保所共同在北京菜区及在植物园、花圃等单位的温室和露地生长的多种植物上,调查并采集粉虱的成虫、卵、若虫及伪蛹壳的寄主。依据室内镜检、鉴定四龄若虫的形态特征,初步查明京郊温室白粉虱寄主植物已有65科,265种(或变种,下同)。其中,蔬菜作物8科34种,观尝植物37科73种,经济作物6科14种,药用植物8科11种,林木37科64种,粮食作物4科5种,杂草22科64种。京郊开展温室白粉虱寄主植物调查@朱国仁$中国农科院蔬菜所  相似文献   

5.
张莉 《西北园艺》2004,(5):36-37
温室白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俗称小白蛾子,是目前危害北方温室蔬菜作物的主要害虫,寄主十分广泛,包括蔬菜、果树、观赏植物、中药材和大田经济作物等,蔬菜中受害最重的是菜豆、番茄、黄瓜等.  相似文献   

6.
警惕烟粉虱大暴发导致新的蔬菜病毒病流行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1976年的7、8月份,北京地区首次暴发了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温室、大棚蔬菜上粉虱密布,菜区上空粉虱飞舞,就连家庭花卉也深受其害。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景象今日又重现。2000年8月29日和9月18日人民日报(网络版)相继发表了题为“白粉虱成虫肆虐廊坊任丘规模之大实属历史罕见”和“天津:空中飘着‘白粉虱’”两篇文章。但是,这次大发生的小白蛾子并不是以前的温室白粉虱,而是适应性更强、寄主范围更广、危害性更大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虽然这两种粉虱外形相似,也都是白色,但是仔细观…  相似文献   

7.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属同翅目,粉虱科,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我国一些地区相继暴发成灾,并迅速蔓延,目前已成为我国蔬菜、棉花、花卉等经济作物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据报道,由于地理种群的差异,烟粉虱包含了许多具有显著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8.
烟粉虱又称甘薯粉虱、棉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老百姓叫小白虫子.近几年来,烟粉虱在淮安茄果类、瓜类、豆类及花椰菜、甘蓝、大白菜类等蔬菜上危害逐年加重,种群发生量呈急剧上涨的态势,已成为大棚蔬菜生产上重要害虫,严重危害着大棚蔬菜的产量和效益.起初由于烟粉虱的形态特征似温室白粉虱,各地均将其误认为是"白粉虱"大暴发,后经有关专家鉴定,确认其主流种群"B型烟粉虱".为了有效防治烟粉虱,我们对此虫发生危害特点展开了调查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9.
粉虱是同翅目,粉虱科昆虫,是重要的世界性农业害虫之一。其中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自100多年前在希腊的烟草上被首次报道至今,它已分布除南极洲之外全球所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温室和大棚中也有严重为害[1]。烟粉虱对寄主适应性强,可为害600多种植物,包括蔬菜、经  相似文献   

10.
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属同翅目,粉虱科,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我国一些地区相继暴发成灾,并迅速蔓延,目前已成为我国蔬菜、棉花、花卉等经济作物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据报道,由于地理种群的差异,烟粉虱包含了许多具有显著遗传分化的生物型,北京地区过去以B型烟粉虱为主,近年来Q型烟粉虱演变为主要种群,Q型烟粉虱比B型烟粉虱对多种化学农药的抗药性更强,特别是新烟碱类农药对B型烟粉虱敏感,但对Q型烟粉虱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正>烟粉虱俗称小仔娥,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原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贸易往来,烟粉虱借助花卉及其他经济作物的苗木迅速扩散,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并暴发成灾,也是近年来江西新发生的一种虫害,可危害番茄、茄子、辣椒、黄瓜、南瓜、丝瓜、西瓜、一串红等蔬菜、花卉及棉花、烟草等众多作物。1形态特征烟粉虱属昆虫纲同翅目粉虱科昆虫,雌成虫体  相似文献   

12.
<正>烟粉虱是同翅目粉虱科害虫,主要危害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豆科蔬菜以及部分花卉作物,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烟粉虱主要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叶背吸取植物汁液,使叶片褪绿变黄、萎蔫枯死。烟粉虱起源于中东、东非等地,主要借  相似文献   

13.
微山湖滨湖地区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处,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大,蔬菜、大豆、花生等作物栽植面积大幅增加,尤其是温室、大棚保护地面积的迅速扩大,加之外地植物材料的大量引进,导致烟粉虱虫源逐年增加,且烟粉虱对气候条件适应性强,化学防治难度较大。自2000年以来湖区烟粉虱发生危害逐年加重。据笔者调查,该地区种植的10余种主要经济作物上均有烟粉虱发生,  相似文献   

14.
《吉林蔬菜》2011,(3):54-54
烟粉虱,近年又出现新的B型烟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1寄主番茄、番薯、木薯、棉花、烟草、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茄科、锦葵科等。2危害特点成、若虫刺吸植物汁液,受害叶褪绿萎蔫或枯死。B型烟粉虱暴发成灾,危害蔬菜、花卉十分猖獗。  相似文献   

15.
保护地烟粉虱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南通市种植业结构进一步的调整、市民消费结构日益变化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蔬菜和花卉两大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由于一品红等花卉的不正确引进,造成烟粉虱在本市蔬菜、花卉上大量发生,已成为温室蔬菜、花卉的主要害虫。2002—2003年,我们对南通地区烟粉虱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普查,结果表明:烟粉虱正在迅速蔓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蔬菜》2010,1(15):21-23
<正>番茄抗烟粉虱研究进展郭广君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蔬菜》2010(16)烟粉虱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型组成的世界性农业害虫,普通栽培番茄对其没有抗性,抗源主要来自于  相似文献   

17.
天敌昆虫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粉虱的应用及释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兴学  王文凤 《蔬菜》2006,(10):25-26
丽蚜小蜂(EncarsiaformosaGahan)是一种专性寄生蜂,属膜翅目蚜小蜂科(Aphelinidae),专性寄生性较强,主要寄生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Westwood)、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它是一种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控制粉虱的优良天敌昆虫。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是生物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蔬菜产品安全水平、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的应用概况1978年我国从英国引进天敌昆虫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粉虱技术,之后近30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河北省农科院旱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蔬菜》2015,(4):76
<正>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均是世界性害虫。两种粉虱形态相似,体被白色蜡粉,极难区分,有许多共同的寄主,常混合发生。它们直接刺吸植物汁液为害,同时分泌蜜露而诱发媒污病,烟粉虱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常规防治粉虱多采用化学农药,而粉虱种群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化学农药的长期、过量使用,导致粉虱已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北京地区的温室粉虱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是最低的,抗性倍数为0.2~1.1倍;对新  相似文献   

19.
不同农药对丽蚜小蜂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是温室蔬菜的主要害虫,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对其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国内已实现商品化生产,应用前景广阔。由于我国温室蔬菜的病虫种类较多,通常采用化学防治措施,但化学农药对寄生蜂的安全性研究较少,因此明确常用农药在通常使用浓度下对丽蚜小蜂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蔬菜上两种粉虱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害我国蔬菜作物的粉虱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和B-生物型烟粉虱[B—biotype Bemisia tabaci(Gennadius)],本文概述了它们的发生为害、田间识别特征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