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种公鹿茸重性状与年龄相关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本文探讨了我国人工选育的双阳梅花鹿和西丰梅花鹿品种、长白山梅花鹿品系、天山马鹿清原品系和乌兰坝东北马鹿等 5个品种品系种公鹿的茸重性状与鹿年龄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一定年龄段 ,茸重性状与年龄之间呈强正相关并建立了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 ,为预测并比较茸鹿种公鹿各年龄时的茸重水平和制定茸重标准及早选种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工选育茸用鹿品种(品系)的种质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品种(品系)形成、体质外貌特征、生产性能(产茸、繁殖)和遗传性能等方面对中国人工选育的双阳梅花鹿品种、长白山梅花鹿品系、天山马鹿清原品系、西丰梅花鹿品种、乌兰坝马鹿品种等茸用鹿品种(品系)的种质特性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充分合理利用茸用鹿种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养鹿大国.驯养茸鹿具有悠久历史,目前驯养茸鹿近50万头.主要以梅花鹿、马鹿为主。近十几年来.中国茸鹿育种取得了巨大成绩.先后培育出了具有高产优质等特点的双阳梅花鹿品种(1986)、长白山梅花鹿品系(1993)、天山马鹿清原品系(1994)、西丰梅花鹿品种(1995)、乌兰坝马鹿品种、兴凯湖梅花鹿品种(2003)等6个优良品种(品系).对改良低产茸鹿.促进我国养鹿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茸鹿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养鹿业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0多年来 ,逐步建立起一支宏大的茸鹿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茸鹿育种及推广的专业队伍 ,培育出双阳梅花鹿、西丰梅花鹿新品种和长白山梅花鹿、天山马鹿清原品系 ,使梅花鹿成品茸平均单产由选育前 0 .50~ 0 .74kg提高到1 .2 3~ 1 .30 kg,马鹿鲜茸平均单产由选育前的 2 .70 kg提高到 7.1 5kg,推广优良种鹿 1 80 0 0余头 ;“高产马鹿选育”和“塔里木马鹿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1驯养优良品种或品系 近几年,我国人工育成了双阳梅花鹿和西丰梅花鹿2个梅花鹿品种,1个长白山梅花鹿品系;育成天山马鹿清原品系和1个塔里木马鹿品种;杂交繁育了东天杂交和花马杂交等杂交鹿。这些鹿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比未经培育的鹿种可提高鹿茸产量30%.60%。若能购买饲养这些鹿,尤其购买其中的特级,甚至超特级种公鹿的后代,且神经类型为安静型,茸型呈眉枝小和根细上冲乃至肥大的多头茸,遗传呈显性的,则增产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1饲养优良品种或品系鹿 近16年,我国人工育成了双阳梅花鹿和西丰梅花鹿两个品种,一个长白山梅花鹿品系;育成天山马鹿清原品系和一个塔里木马鹿品种;杂交繁育了东天杂交和花马杂交等杂交鹿.这些鹿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可比未经培育的鹿种提高鹿茸产量30%~60%.若能饲养这些优良品种或品系,尤其是饲养纯种中的特级、甚至超特级种公鹿的后代,且神经类型为安静型、茸型呈眉枝小和根细上冲乃至肥大的多头茸,遗传呈显性的,则增产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茸鹿人工选育品种品系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我国人工选育的梅花鹿和马鹿 6个品种品系的 2 0多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 ,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变异系数除鲜茸重的较高之外 ,其他很小 ;公鹿的留种率很低 ,茸重性状的选择差很大 ;遗传力和重复力均较高 ;世代间隔较短 ;鲜茸重的遗传进展和年改进量较大 ;梅花鹿种公鹿的种用年限较短 ,并明显低于马鹿的 ;梅花鹿品种品系间和马鹿亚种间杂交F1茸重性状和繁殖成活率性状的杂种优势率非常显著 (P <0 0 1 )。此项统计分析为茸鹿的优质高效育种、提高纯繁选育速度、杂种优势利用、杂交培育新品种和育种规化及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1997年 9月 ,在 97秦皇岛中国养鹿学会暨鹿产品博览会上 ,哈尔滨特产研究所展出一幅 96- 13号天山马鹿初角茸 ,鲜重为 10 4 1kg ,单产超过普通马鹿的 10余倍 ,成为初角茸单产的世界之最 ,夺得了博览会金奖。相继于 1988年、1989年、2 0 0 0年和2 0 0 1年分别获得头锯、2锯、3锯、4锯茸的 8 76kg、14 8kg、16 4kg和 19 7kg的世界之最 ,即连续获得了各锯次鹿茸单产的世界五连冠 ,引起世界同行业的嘱目。现把情况介绍如下 :1 鹿的品种 该鹿品种为天山马鹿清原品系 ,其父系与母系均为特别高产的种鹿。父亲 36号 ,辽宁省清原参茸场…  相似文献   

9.
清原马鹿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自 1972~ 2 0 0 2年 12月采用个体表型选择、单公群母配种和闭锁繁育等方法 ,研究并应用饲养管理综合配套技术、幼鹿培育技术、马鹿人工授精新技术及研究生化遗传特性和产茸量的遗传标记、品种及其种鹿标准和经过引种 ,风土驯化 ,确定系祖鹿和建立选育群 ;多组选育群自繁 ,合成“杂交”选育 ,精选F1 和F2 代种鹿和扩繁 ;扩大品系鹿数量 ,改善品系群品质 ;提高品种选育群品质 ,扩繁数量 ,品种形成和推广应用 4个阶段 ,5个世代的系统选育 ,育成了清原马鹿 330 0只。该品种具有体貌一致 ,体型较大 ,体质结实 ,鲜茸平均单产8 6kg ,成品茸年均单产 3 1kg ,鹿茸粗大、肥嫩 ,粗蛋白质 (6 3 7% )和氨基酸总含量 (39 6 % )高 ,茸的优质率达93% ,繁殖成活率高 (6 8 6 % ) ,生产利用年限长 (15年 ) ,适应性强 ,遗传性能稳定 ,茸 (鲜 )重遗传力 0 37,重复力 0 75 ,年改进量 0 4 86kg ,杂交改良效果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等典型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0.
<正>影响茸鹿繁殖力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管理因素等。提高茸鹿繁殖力的技术措施包括:加强育种、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改善饲养管理、增加适龄母鹿的比例等措施。1影响茸鹿繁殖力的因素1.1遗传因素不同品种、品系或类群有着不同的繁殖力。通常梅花鹿的繁殖力比马鹿高,天山马鹿比东北马鹿高,杂交鹿的繁殖力因遗传基础发生了改变又比双亲都高[1]。1.2环境因素影响茸鹿繁殖力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光照和温  相似文献   

11.
系统报道了48年来我国几个主要单位开展家养马鹿(♀)与梅花鹿(♂)杂交,即马.花杂交试验研究工作及其马.花杂交F154只290副茸的鲜茸产量和2只创记录者各锯龄的锯茸规格茸型和鲜茸产量、本交繁殖方法,并探讨了采用马鹿人工授精和同期发情等现代繁殖技术,大规模高效开展育成杂交,尤其清.双杂交和清.西杂交,乃至培育茸肉血兼用型鹿与该项最佳杂交组合的显效性,为养鹿业种鹿场、良繁体系、良繁基地和大型企业名牌鹿的产业化高效生产经营提供了新理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一种新的茸鹿繁殖方法,2007~2008年对469头马鹿,79头梅花鹿进行性别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控制冻精情期受胎率马鹿为87.21%,梅花鹿为60.76%,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性比率(指产公仔率)马鹿为90.95%,梅花鹿为93.75%,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性别控制冻精与普通冻精输精比较,马鹿情期受胎率之间、性比率之间和梅花鹿性比率之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梅花鹿情期受胎率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普通冻精受胎率马鹿为94.89%、梅花鹿为61.63%,性比率马鹿为50.22%、梅花鹿为49.06%,性别控制冻精受胎率整体接近普通冻精,性比率则提高40%以上,比较分析认为对茸鹿X、Y精子分离进行性别控制试验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选用8只雄性成年梅花鹿,6只雄性成年东北马鹿,在我国传统饲养模式下,每月采集鹿血液样品,进行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及生长激素(GH)浓度年周期变化规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①梅花鹿血清IGF-1质量浓度4月份上升较高,5月份略有下降,到6月份达到一年周期变化的最高值,7月份开始逐渐下降,7~10月份均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从11月至翌年3月,梅花鹿血清IGF-1质量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从翌年4月开始,IGF-1水平又开始回升。梅花鹿血清GH质量浓度在夏季的4~7月份相对处于较高状态,2月份梅花鹿血清GH质量浓度为一年中的最低水平。梅花鹿血清GH质量浓度相对比IGF-1质量浓度水平高,且变化趋势具有同步性。②马鹿血清IGF-1质量浓度4月份较高,5月份略有下降,到6月份达到一年周期变化的最高值,7月份开始逐渐下降,7~10月份均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11月份略有上升,从12月至翌年3月,马鹿血清IGF-1质量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从翌年4月开始,IGF-1水平又开始回升,5月份同上一年的变化规律,又有一个下降的水平。马鹿血清GH质量浓度全年均较为平稳,但在夏季的4~8月份相对处于较高状态。③梅花鹿与马鹿血清IGF-1及GH质量浓度变化同步,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点,梅花鹿血清IGF-1及GH水平均高于马鹿血清IGF-1和GH水平,梅花鹿IG  相似文献   

14.
采用“屠宰性状测定方法”对应用人工授精技术手段所获得的西丰梅花鹿(♀)与天山马鹿(♂)杂交F1的头2、锯公鹿与母本西丰梅花鹿做了屠宰试验,结果表明,其主要肉用性状屠宰率、净肉重和净肉率分别为61.94%、59.05%、60.17%和62.34%;46.93 kg、48.16 kg、25.01 kg和35.45 kg;47.89%、45.86%、42.38%和46.04%。并确定此种杂交组合方式为适宜的肉用鹿杂交组合之一,为我国长白山鹿业的肉用鹿生产和市场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浅谈选育梅花鹿和马鹿繁殖速度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依据统计遗传学繁殖速度的理论和方法 ,并依据品种品系鉴定时可繁殖母鹿数、母鹿的繁殖成活率及其净繁殖率 (R)和繁殖年代与成年鹿只的死淘率等 ,探讨了人工选育的双阳梅花鹿品种、长白山梅花鹿品系、西丰梅花鹿品种和塔里木马鹿品种从选育鉴定到 2 0 0 1年时的繁殖速度和该年年末繁育的鹿只存栏数 ,为制定品种 (系 )繁育计划、规范鹿种销售市场、修订和制定鹿品种审定标准 (试行 )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选择58只成年梅花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只,在精料补充料中添加 1%的鹿用预混料,并于收获头茬茸时,颈部皮下注射“再生茸生长剂”6ml;对照组 20只,不使用预混料和“再生茸生长剂”。结果表明,试验组三杈茸鲜重比对照组提高13.49%(P〈0.05),再生茸平均单产提高221.05%(P〈0.01)。试验组平均纯增经济效益是增加投入的7.56倍。  相似文献   

17.
先后分3批次,对176头梅花鹿进行了增茸试验。结果,添喂纤维素酶曲组比对照组,鹿茸产量分别提高17.38%、26.78%和31.81%,平均每头增产129g。试验组采食量比对照组低7.48%,饲料消化率随纤维素酶曲添加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消化率在添喂纤维素酶曲70g/头组,分别提高9.48%(P<0.01.)、7.82%(P<0.05)和8.81%(P<0.01).试验组鹿茸氨基酸和无机元素含量都有增加的趋势。血清氨基酸除胱氨酸和组氨酸外,其它氨基酸试验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无机元素含量除锰外,其它元素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流式细胞分离仪分离的梅花鹿X和Y型冷冻精液与常规冻精对62头3组同期化处理的马鹿进行直肠把握人工授精。结果表明,0.25 mL/支含106个有效精子的X和Y型冻精产仔率分别为43%和37%,而0.25 mL/支含107个有效精子的常规冻精产仔率为55%,X、Y型冻精与常规冻精组间差异显著(P<0.05),所产后代性别比率分别为0∶10,9∶0和5∶6,X、Y型冻精与常规冻精组间差异显著(P<0.05),X、Y型冻精与常规冻精所产后代出生及60 d时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