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庆县平原造林苗木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延庆县实际情况,总结出影响平原造林苗木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是苗木质量、苗源、栽植、立地条件等。针对具体因素,采取就近调运苗木、严格控制苗木质量、认真栽植、严格管护、应用新技术等措施,以提高平原造林苗木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提高苗木成活率是提高造林工作质量的关键,是实现造林工作目的的重要保障。文章主要从提高苗木的质量、完善苗木栽植工作、完善苗木栽植后的管理工作三个方面提出提高造林苗木成活率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石岩 《新农业》2023,(21):47-48
<正>造林绿化苗木的质量影响着栽植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保证苗木的供给质量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有效措施。造林绿化苗木供给是否科学,影响着绿化造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1造林绿化苗木选择造林绿化苗木的选择极大地影响着苗木的成活率,绿化树木选择比较科学,其成活率通常情况下就比较高,反则其成活率就比较低,  相似文献   

4.
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苗、坑、土、水、管五个环节,即苗木选择、整地挖坑质量、栽植技术措施和栽植后抚育管护。只要这五个环节的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工程造林成活率就一定能够有保证。  相似文献   

5.
刘蕾  吕宣升 《农技服务》2011,28(4):516-517
从树种选择、苗木质量、整地开穴、苗木栽植等方面介绍了提高苏北马陵山区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造林、育苗等林业生产过程中,因供需矛盾、质量标准要求等因素制约,当地苗木往往不能满足造林育苗等林业生产的需求,这就要求生产单位从异地购置苗木.因诸多原因,异地苗木栽植成活率很低,影响了林业生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笔者根据多年的基层林业生产实践,探索并积累了一些提高苗木成活率的经验,下面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各地造林绿化任务逐年增加,然而造林难成林,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问题,始终是困扰林业的一个难题。究其主要原因,除没有做到适地适树和管护不良外,还有苗木质量差和栽植技术不当等因素。在造林前抓好关键性技术措施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重要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运输与栽植春季造林开始时,先将造林苗木备齐运到造林地块中心点,做不好会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春季造林春风大,干  相似文献   

8.
玉田县地处燕山南麓,中南部是广阔的平原。北部荒山基本上都是干旱阳坡,适合侧柏栽植。通过调查发现,侧柏幼苗在生长期(清明至霜降),当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即土壤水分到湿透程度)时,苗木根系活动旺盛,能够在短时间内生长出大量新生根。从玉田县2015—2017年造林试验结果看出,侧柏从早春苗木返青到晚秋苗木变紫色整个生长期均能造林,但成活率却相差很大。进入雨季下过透雨后造林,成活率很高,平均达95%以上;在干旱季节进行引水上山造林,成活率也很高,平均在90%以上;在干旱季节不引水上山造林,成活率很低,仅有20%。调查结果证明,影响侧柏造林成活率的决定性因素是水分而不是造林的季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苗造林技术,包括苗龄和苗木规格、造林季节、苗木栽植前的保护和处理、栽植等方面内容,以为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苗造林的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成为林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整地质量、苗木选择、造林季节、植树技术和抚育管护5大方面,提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须把握好的关键环节。植树造林要讲究实效,要以成活为标准。要提高栽植成活率,在栽植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握好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植苗造林苗木成活率的关键在于保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介绍了苗木类型、苗木栽植准备和栽植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2.
栽植造林技术因苗木的种类而异.容器苗带土坨,栽植过程中根系不易受损伤,因而成活率较高.造林技术也较简单.裸根苗在起苗栽苗过程中,细小的活动根多半受损伤,其成活决定于根系的再生能力和环境条件,同时也要受苗木质量、年龄、栽植季节和栽植方法诸因素的影响.移植苗由于根系发达、根茎比大,成活率一般高于原生苗.造林苗龄主要取决于树种,落叶松一般以2~3年生苗为宜,但在采伐迹地杂草繁茂地段,则以3~4年生苗为宜.  相似文献   

13.
湿地松大苗栽植在平原和通道绿化上的应用越来越广,但造林成活率一直不高,其关键是湿地松大苗的质量,很多地方采用留床一、二年的湿地松大苗栽植,侧须根少,带不上土,苗木纤细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着重介绍湿地松通过二次切根移栽方法,培育大苗。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技术措施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于2012年正式启动,经过2012年和2013年2 a的建设,已经完成造林建设任务4 333 hm2,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作者阐述了前2 a平原造林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别从苗木质量的技术控制、整地质量的技术控制和苗木栽植的技术控制3个方面提出了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今后应采取的技术措施,旨为今后平原造林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湿地松大苗栽植在平原和通道绿化上的应用越来越广,但造林成活率一直不高,其关键是湿地松大苗的质量,很多地方采用留床一、二年的湿地松大苗栽植,侧须根少,带不上土,苗木纤细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着重介绍湿地松通过二次切根移栽方法,培育大苗。  相似文献   

16.
从苗木选择、造林地整地、栽植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里下河平原地区杨树插干造林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造林质量与造林树种、整地、苗木、栽植质量、成活率或保存率、造林密度、造林面积等有关,造林质量决定着绿化工程的成败,是确保森林覆盖率快速提高、建造秀美山川的一个关键。文章结合实际种植经验,探讨了植树造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城镇地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园林绿化工程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为了更好地改善城镇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破坏地区生态环境快速好转,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程,每年营造大面积的人工林。苗木栽植是造林绿化工程的重要措施,苗木栽植的质量、苗木的成活率与栽植技术是否合理密切相关。为了保证苗木栽植的科学合理,提升造林成功率就需要对苗木栽植技术和运用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探讨了造林绿化工程苗木栽植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然后论述了具体的栽植技术,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更新造林成活率不能达到验收标准,是多年来林业的一个难题。特别是近几年来,速生丰产林整地退耕还林的实践证明,其主要原因除没有做到适地适树和管护不良外,还有苗木质量差和栽植技术不当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 杨树,多采用大株行距,大苗,小密度造林,单位面积株数少,造林成活情况对林分出材量有较大影响。即使第二年进行补植,也往往生长落后,难以弥补第一次成活率不高造成的损失。当前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苗木在造林前浸水,选适宜的造林季节,采用随起随栽的方法,栽植后立即灌水、截根探栽等。这些方法都是生产中常见的,但均不太理想,尤其苗木需要长途运输或起苗至栽植间隔较长时,常因苗木失水过多影响苗木成活。为了减少苗木的水分损失,延长苗木寿命,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作者结合农村造林的生产实际,进行了药剂处理苗木,提高造林成活率试验,有二定效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