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玉米芯进行大棚生料袋栽平菇.不仅易于管理.而且出菇快.产量高.质量好.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1培养料配方将轧碎为蚕豆大小的玉米芯50kg.加尿素400g,石灰粉1.5kg,石膏粉1.5kg.普钙50g.麸皮(或玉米粉)750~850g;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使用浓度为0.2%(均指占干物料量).PH值7.5~8,料水比为1:1.9~2.3。2配料过程先将五米芯、麸皮(或玉米粉)、石膏、磷等物质混合均匀。把石灰和药剂等溶于所用水中.拌料用水量以使料达68%~70%的含水量为宜。拌料时二人合作.一人握水管均匀地向拌匀的干料上…  相似文献   

2.
筛底沙是淀粉厂生产淀粉玉米粒上罐时筛下的杂质,主要为碎玉米芯和碎玉米粒。 1试验配方 A.玉米芯100kg,麸皮10kg,豆饼面5kg,石灰4kg,磷酸二氢钾500g,尿素400g,克霉灵100g。B.筛底沙100kg,麸皮5kg,石灰4kg,磷酸二氢钾500g,尿素400g,克霉灵100g。C.棉子壳100kg,麸皮5kg,石灰1kg,石膏2kg,尿素400g,克霉灵100g。含水量均为60%~65%,pH8。按常规拌料、发酵、装袋,发菌温度控制在18~25℃。配方A装85袋,B装80袋,C装70袋(袋为28×55cm)。  相似文献   

3.
棉子壳营养丰富 ,结构疏松 ,透气性好 ,是栽培食用菌的最佳料。笔者从 1992年开始试验用棉子壳栽培双孢菇 ,获得较理想的效果。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培养料配方  1棉子壳 10 0 kg,麸皮 5 kg,玉米面 3 kg,尿素 0 .5 kg,过磷酸钙 2 kg,石膏 1kg,石灰 3 kg。水 140~ 15 0 kg。2棉子壳 10 0 kg,饼肥 10 kg,过磷酸钙 2 kg,石膏 1kg,石灰3 kg。水 140~ 15 0 kg。 3棉子壳 10 0 kg,干牛粪 40 kg或干鸡粪2 0 kg,过磷酸钙 2 kg,石膏 1kg,石灰 3 kg。水 15 0~ 160 kg。2 堆制发酵2 .1 建堆 先将上述原料按配方比例称重 ,后混合均匀 ,堆起…  相似文献   

4.
在食用菌生产中,培养料污染杂菌(尤以老菇区)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于1995年10月,将防霉剂应用于平菇栽培,效果显著。现把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一)试验材料 ①防霉剂:引自岔北化工厂菌研室;②菌种:沪平3号,杂17,赤平1号;③培养料配方:棉子壳96%,玉米粉2%,磷肥1%,尿素、黄豆粉各0.5%。总投料500kg。 (二)试验方法 按每50kg料加入一包防霉剂,按上述配方拌料,料水比1:1.4~1.5,拌匀后做堆、打孔、覆膜发酵,36小时后10cm以内料温达60~65℃,进行翻堆,以后每12小时翻堆一次,连续翻二次,料呈  相似文献   

5.
正1培养料及配方农作物多种秸秆(如麦秸、玉米秸、豆秸等)和下脚料(如玉米芯、花生壳等)都可用于栽培平菇。常用的栽培料配方有:1)麦秸80kg、麸皮或米糠5kg、玉米粉10kg、磷肥2kg、石膏1kg、尿素1kg、蔗糖1kg。2)玉米秆35kg、玉米芯60kg、石膏2.5kg、尿素0.2kg、磷肥2.3kg。  相似文献   

6.
笔者于1988年秋后对感染杂菌的培养料进行发酵和添加少许麦秸栽培平菇,取得较好效果。(一)原料处理将感染杂菌的棉子壳料摊于水泥地面曝晒3天,按每百公斤料加4公斤石灰粉拌匀,装入塑料袋内扎口备用。麦秸切成3厘米长的小段。(二)拌料发酵将棉子壳与麦秸分开拌料。污染料配方为基料70公斤,加石膏2%、石灰2.5%、过磷酸钙3%、多菌灵0.1%、磷酸二氢钾0.5%,料水比1:1.2~1.4。麦秸料配方为麦秸35公斤,另加麸皮16%、过磷酸钙1.5%、石膏1%、石灰2%、高锰酸钾0.1%,料水比为1:1.5。将污染料及麦秸料按配方各自拌匀后再混合均匀,在洁净的地上堆成1.2米高的馒头形,覆盖薄膜,上插温度计。当料温升到50℃时,揭开薄膜并在其上每隔40厘米用木棒打一到底的通气孔,再覆膜一天,次日开始翻堆,翻堆时先将表层料放在一边,再将堆心料翻于其上,以后每隔2天翻堆一次。  相似文献   

7.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姬菇8405,引自山西晋佳食用菌有限公司;平菇曲师9111,引自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生物所;猴头菇,引自山西省生物研究所。 1.2 原料与配方 ①原料:棉子壳125000kg,木屑90000kg,麸皮35000kg,以及磷肥、石灰粉等。②母种培养基:马铃薯200g,多维葡萄糖20g,琼脂20g,硫酸镁1.5g,磷酸二氢钾2g,水1000mL。③原种培养基:棉子壳41.5kg,麸皮5kg,磷肥1.5kg,石膏粉1kg,石灰粉1kg,水75kg(猴头栽培种按此配方)。④栽培种培养基:棉子壳22kg,木屑18kg,麸皮5kg,磷肥、食盐各1kg,石膏粉、石灰粉各1.5kg,水75kg。  相似文献   

8.
用发酵料栽培金针菇,它集熟料和生料两种栽培方法的优点,不仅操作简便,还能促进料中的营养物质分解转化,有利于金针菇菌丝的吸收利用。笔者自1991年开始用棉子壳料试验,成功率在95%以上,生物效率达80%~99%。 (一)季节选择 秋季气温降至25℃时开始栽培。 (二)制备培养料 选新鲜、无霉变的棉子壳,先曝晒2天,按棉子壳97%、石灰2%,磷肥1%配料,另加0.1%甲醛拌料。含水量为70%,做成1.5m宽的长条形堆,覆农膜进行发酵。当堆温达40C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复堆后堆温达60~7℃时每天翻一次堆连续7  相似文献   

9.
用麦糠栽培平菇,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省时省工。我们经过几年的大面积栽培实践,总结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现简介如下: (一)制备培养料 小麦脱粒后要及时收集麦糠,并曝晒1~2天,用石磙碾轧后置干燥的室内贮藏。配方:A.麦糠100kg.高粱粉10kg,尿素1kg,石膏1.2kg,磷酸二铵500g,石灰2.5kg,50%多菌灵100g。B.麦糠、木屑各50kg,玉米粉5kg,尿素1kg,石膏粉1.2kg,石灰2.5kg。C.麦糠100kg,稻糠15kg,尿素500g.过磷酸钙1kg。配制时,先将主、辅料混和,可溶性物质加入足量水中调料至含水量65%~70%,pH7~8,然后建堆发酵,当堆温达65℃以上,维持8~12小时,即可翻堆,发酵期一般5~7天,中间翻堆3次。经发酵后,麦糠呈咖啡色,手握无刺手感。  相似文献   

10.
高粱壳是我区重要农副产品之一,未被充分利用。笔者用高粱壳栽培平菇进行了几次试验,效果较好,并投入了大批量生产,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培养料配制配方为高粱壳95%,石膏和磷肥各1%,尿素0.5%,玉米粉和石灰各1.5%,料水比1:1.2。高粱壳曝晒2~3天,然后加辅料拌匀,尿素用少量水溶化喷入料中,石灰用少量水调成乳,再与剩余  相似文献   

11.
秀珍菇口感鲜美脆嫩,出菇季节又逢高温:正值食用菌淡季,反季节栽培出菇售价高效益好,栽培原料广适宜城乡反季节栽培. 1 原料配方因地适宜选原料①棉子壳30%,木屑15%,玉米芯30%,麸皮20%,玉米粉2.5%,石膏1%,石灰1.5,水1:1.3.②玉米芯62.5%,木屑15%,麸皮15%,石灰2.5%,水1:1.6.③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废料20%,棉子壳30%,玉米芯28.5%,麸皮18%,石灰1.5%,石膏1%,水1:1.2.④杏鲍菇废料20%,木屑47.5%,棉子壳20%,麸皮10%,石灰1.5%,石膏1%,水1:1.2.⑤阔叶木屑78%,麸皮20%,石灰2%,水1:1.2.  相似文献   

12.
北方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麦秸资源丰富,除少量用于造纸原料外,绝大部分当做燃料。近年来,笔者探索整麦秸塑料袋栽平菇技术获得了成功。生物学效率达200%~300%,且品质和口感优于棉子壳栽培的平菇。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 堆料发酵 1.1 原料处理 用打谷桶或水缸作容器,内盛3%的石灰水,每次放入几个草把,使水淹没即捞起,略滴干即可堆料。若麦秸较硬可于前1天先喷洒3%的石灰水预湿,再按上法进行。 1.2 原料配比 一般1OOkg麦秸,添加10~20kg米糠或麸皮,过磷酸钙2kg,石膏1kg,尿素700g,硫酸钙500g,若有草木灰加5kg左右。预先把辅料混匀并加水调至含水量在65%左右。 1.3 建堆发酵 ①建堆:发酵场地室内室外均可,按堆宽1.5m、高1.2m的规格建堆,长度不限,每铺一层麦秸撒一层辅料,堆料不易低于250kg。用木棒在堆顶纵向和在堆底横向各打2~3个通气孔,然后覆盖薄  相似文献   

13.
苍山大蒜,中外驰名,但其副产品大蒜秸只作为燃料。为了开发大蒜秸的利用价值,广辟食用菌栽培料,笔者进行蒜秸阳畦栽培平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1供试菌株 CCEF89,引自河北省食用菌研究所。母种培养基PDA;原种为小麦培养基;生产种为棉子壳90%,麸皮8%,尿素0.5%,白糖0.5%,石膏1%。常规制种。 2原料准备 选当年产无霉变、金黄色大蒜秸1500kg,晒干后截切成5~8mm长备用。 3试验配方 A.大蒜秸85%,麸皮10%,石灰3%,石膏1%,糖0.5%,尿素0.5%。B.大蒜秸60%,碎玉米芯25%,麸皮10%,石灰3%,石膏1%,糖、尿素各0.5%。C.大蒜秸60%,棉子壳25%,麸皮10%,石灰  相似文献   

14.
豆毛是黄豆脱粒扬晒后留下的细碎物的总称,主要成分有碎豆秸、豆荚壳和部分的豆叶,农村一般将其废弃在晒场上。以豆秸或豆秸粉为原料栽培干菇已有报道,以豆毛为原料的栽培还未见到。我们于1995、1996年采用该物为培养基进行平菇生料阳畦栽培试验,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①试验菌株:平菇PL,引自江苏省农科院;原种、栽培种由我校菌种场自制。②试验培养料配方:豆毛90%,麸皮10%,石灰另加,料水比要适当。 1.2 试验方法 ①备料:原料收购于当年黄豆收获完成后及时进行,以防雨淋霉变,用前要曝晒2~3天。②拌料及堆制:先将豆毛和麸皮按比例配好干拌均匀;把石灰放入盛满水的大缸内用木棒搅拌,保持缸底有未溶解的石灰用饱和的石灰水拌料,含水量以手握料指间有2~3滴水为宜。然后建高1.4m、宽1.6m,长不限的堆,盖薄膜发酵6~7天。其间堆内温度超过  相似文献   

15.
我地区7~8月室内气温在22~25℃,生料栽培,培养料有一个迅速升温阶段,温度高达38℃以上,会发生烧菌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试验用堆料发酵进行床架栽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料制备 ①配方:阔叶木屑78%,大麦粉或麦麸20%,石膏、白糖各1%,石灰1.5%,多菌灵0.l%~0.15%,水60%~65%,pH值8~9。②拌料:先将石膏、多菌灵、石灰、大麦粉混匀,再与木屑拌匀,将白糖溶于水中拌料。③发酵:将料堆高0.8~1m,每堆以250kg为宜,覆膜发酵一周,于第5天翻料一次。  相似文献   

16.
一般栽培平菇都用棉子壳作栽培料,我市是非产棉区,从外地购买棉子壳成本高.为此,我们就地取材用秸秆栽平菇获得高产.如太安乡李世民用秸秆栽平菇,生物效率达205%.现将他的栽培方法介绍如下:(一)制备培养料 培养料采用以下两种配方(kg):①稻草100,石膏粉1,过磷酸钙1.5,玉米粉4,麸皮3.5,石灰1.2.②稻草50,麦草40,玉米秆和油菜壳10,石膏1,过磷酸钙1.5,石灰1.2,玉米粉4,米糠(统糠)3.2.配方中加水140kg,拌匀后堆积覆膜(或草扇)  相似文献   

17.
(一)培养料配方以种植1分地面积计算,稻草(切断)500kg,尿素5kg,油枯50kg,磷肥10kg,石膏5kg,石灰5kg,甲醛250~500g,人畜粪尿500kg.(二)培养料堆制稻草切断后用0.5%的石灰水浸1天,建堆长8~10m,宽2.7m,堆10层,每层17cm,逐层添加油枯、尿素、石膏、磷肥、米糠,再泼人畜粪尿或清水,含水量为60~65%.堆中插一支温度计,堆上覆茅扇和薄膜防雨.堆制6~7天后进行翻堆,一般翻3次,并添加石膏、石灰和尿素各1kg,料干时可适当补充些水分(氨味重时可用250g甲醛兑水喷洒).堆制好的料,应呈咖啡色,无大粪块,无严重氨味,略带霉香甜面包味,手捏有弹性.  相似文献   

18.
栽培平菇多以新鲜棉籽壳作原料,但我市是非棉产区,许多菇农只能从外地运进陈的棉籽壳料。这种陈料因经堆放,一般都带有绿霉、曲霉等杂菌、螨虫,散发出霉气,用来种菇常遭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于1985~1987年,采用开水烫料、多菌灵加石灰拌料、堆料发酵、常压灭菌闷料等方法进行多次试验,结果以常压灭菌两端接种的袋栽法效果最好。现介绍如下:(一)原料配方陈棉籽壳100%,另加石灰(或过磷酸钙、钙镁磷肥)1.5%。料水比为1∶1.2~1.3。将石灰或磷肥与棉籽壳混合后再加水拌匀,闷堆半小时,然后装袋。  相似文献   

19.
在取得木屑袋栽香菇技术成功的基础上,我们于1987~1988年进行了以木屑、稻草、棉秆、棉籽壳三种代料袋栽香菇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代料配方:①阔叶木屑50公斤,麸皮10公斤,红糖750克,石膏1.5公斤,米糠2.5公斤,尿素400克(对照);②粉碎稻草40公斤,阔叶木屑10公斤,麸皮12.5公斤,石膏1公斤,红糖750克,过磷酸钙500克,尿素250克,磷酸二氢钾150克,蛋白胨5克;③棉籽壳25公斤,阔叶木屑25公斤,玉米粉500克,麸皮10公斤,石膏1.5公斤,红糖750克,尿素150克;④棉秆30公斤,阔叶木屑20公斤,麸皮10公斤,玉米粉500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1992年初筛出5个草菇菌株,1993年再次进行了室内床栽品比试验,以期寻找适合我省自然气候条件下栽培的优良品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菌株 V_(2039)引自台湾裕农菇业公司,V浏阳麻菇引自湖南微生物所,V_(18)引自山西农科院食用菌所,v_4本室选育,V_(844)引自广东微生物所。 (二)制种与栽培 母种采用PDA麸皮培养基。原种配方为棉子壳88%,麸皮10%,糖1%,过磷酸钙1%,料水比1:1.2,另加3%的石灰调至pH8.0~8.5。5月22日堆料,配方为棉子壳112.5kg,稻草5.5kg,过磷酸钙2.6kg,多菌灵130g,料水比1:1.2,料堆用塑料薄膜覆盖。5月24日第一次翻堆,加石灰2.6kg,湿度调至65%~70%;26日第二次翻堆;28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