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种子芽期抗旱性与产量抗旱系数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3份水稻品种在浓度梯度(W/V)为0,5%、10%、15%,20%,25%,30%的PEG6000溶液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最大胚根长、胚芽长、胚芽鞘长、根冠比和物质转运速率等9个萌发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出15% PEG浓度为水稻萌芽期杭旱性鉴定浓度,相关性分析发现水稻的杭旱性与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根干重、物质转运速率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作为杭旱性鉴定指标,芽期杭旱性鉴定结果与大田产量的抗旱系数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苗期抗旱性不能代表水稻的综合杭旱水平。  相似文献   

2.
高渗胁迫后橡胶树萌发籽苗抗旱性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利用NaCl、PEG6000、甘露醇模拟高渗胁迫条件,对RRIM600巴西橡胶树种子进行浸种处理7d,测定了不同浸种处理橡胶树萌发籽苗的多项生理指标,并应用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影响橡胶树苗期抗旱性的主要生理指标和不同浸种处理橡胶树萌发籽苗的抗旱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与橡胶树苗期抗旱性关系最密切的生理指标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不同浸种处理橡胶树萌发籽苗抗旱性强弱依次为:甘露醇(10%)>PEG6000(15%)>NaCl(3%)>甘露醇(15%)>PEG6000 (25%)>甘露醇(20%)>NaCl(2%)>NaCl(4%)>PEG6000 (35%)>甘露醇(20%)。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致力于筛选出小豆苗期抗旱性的生理指标并据此鉴定品种抗旱性。以白红3号、白红4号、白红6号、冀红352等小豆品种为材料,对各品种苗期进行不同浓度(5%、10%、20%)PEG模拟水分胁迫处理,在处理后的3、6、9d取样(功能叶片),测定各抗旱生理指标。结果表明:5%PEG处理后6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5%PEG处理后6d的脱落酸(ABA)含量、10%PEG处理后6d的可溶性糖含量、5%PEG处理后3d的相对电导率、5%PEG处理后6d的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均可作为鉴定小豆苗期抗旱性生理指标。利用上述抗旱生理指标,初步确定白红6号和白红4号为较抗旱品种,白红3号和冀红352的抗旱性较弱。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马铃薯品种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品种间生理生化反应差异,以揭示马铃薯苗期杭旱性机制。结果表明,7个马铃薯品种苗期轻度(相对含水量50%~60%)、重度(30%~40%)干旱胁迫与正常供水相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增加了一13.67%~76.89%和一10.83%~120.09%;丙二醛( MDA)含量分别增加了一5.76%~19.O5%和-10.28%~44.79%;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一21.23%~547.70%和140.00%~1187.39%;根系活力分别增加了一63.91%~184.97%和一50.92%~126.26%。通过聚类分析可见,杭旱性强的品种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MDA含量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和根系活力呈上升趋势。生产上杭旱性较强的马铃薯品种(坝薯10号、冀张薯8号)SOD活性、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和根系活力较高,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变幅较小,表现出综合杭旱性的特征。杭旱性弱的品种在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系统和根系活力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杭旱特征。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郜俊红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141-145
本文以4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豫麦34、郑州9023、洛旱2号、洛旱6号为试验材料,在20%的PEG6000(w/v)渗透胁迫下,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幼苗期的细胞膜相对透性、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0%的PEG6000(w/v)渗透胁迫下,四个小麦品种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均下降;细胞膜相对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均上升,且与抗旱性表现一致;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同抗旱性表现不一致。由此说明,细胞膜相对透性、相对含水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小麦苗期可靠的抗旱性鉴定指标,而可溶性蛋白在小麦苗期抗旱性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绿豆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鉴定筛选苗期抗旱绿豆种质,对改良绿豆品种抗旱性、促进绿豆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绿豆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方法和信息支撑。本研究以70份绿豆种质为材料,采用苗期反复干旱法,测定幼苗存活率、萎蔫指数、株高、叶片鲜重、叶片干重、叶片含水量、生物量和胁迫指数等指标,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第1次旱胁迫后的幼苗存活率与第2次旱胁迫后的幼苗存活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萎蔫指数、株高与幼苗存活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故遴选出第1次旱胁迫幼苗存活率、萎蔫指数和株高为绿豆苗期抗旱性评价的适宜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划级,获得高抗旱种质16份、抗旱种质20份,中抗种质23份、敏感种质8份和极敏感种质3份。以第1次旱胁迫幼苗存活率、萎蔫指数和胁迫株高分别评价绿豆的抗旱性并与综合评价结果相比较,一致率分别为70.0%、58.6%和51.4%。认为第1次旱胁迫幼苗存活率可以作为大规模绿豆种质苗期抗旱筛选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7.
曹帅  刘鹏 《中国种业》2018,(9):64-67
为鉴定分枝期不同大豆品种的耐旱性,以2个杂交大豆品种和2个常规品种大豆为材料,以高分子聚乙二醇6000(PEG6000)作为水分胁迫渗透剂,通过测量叶片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探讨不同PEG浓度(0、5%、10%、15%)对分枝期(30d苗龄)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4个品种大豆叶片丙二醛含量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下降;吉育72和杂交豆2号叶绿素含量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均下降,其余2个品种表现出相反趋势。根据干旱胁迫后4个品种大豆的表型特征和对上述5种生理指标的综合反应,可知分枝期杂交豆5号和吉育88比杂交豆2号和吉育72表现出更强的耐干旱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对大麦幼苗叶片表皮蜡质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皮蜡质是植物杭逆性研究的主要性状之一。本试验采用无土栽培法,选用杭旱性不同的6个大麦品种为材料,用NaCI和PEG配制的等渗溶液模拟水分胁迫,并在胁迫6d后测定各处理幼苗叶片的表皮蜡质沉积量,以探讨同一渗透胁迫条件下二者对杭旱性不同的大麦品种蜡质沉积的影响有何差异。结果表明,处理与对照之间大麦叶片的蜡质沉积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杭旱性不同的大麦品种在同一处理条件下,蜡质沉积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但同一品种,NaCI和等渗PEG处理植株的蜡质沉积量变化不显著。对于杭旱品种,PE G处理植株的蜡质含量相对较高;弱杭旱性品种,NaCI处理的植株蜡质含量相对较高。说明蜡质的变化可能是植物响应外界环境变化而进行的自我调节,这种变化因植物种类、品种类型和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各异。NaCI处理与等渗PEG6000处理蜡质的沉积量变化不显著,可能是大麦幼苗对生境条件的进化适应。  相似文献   

9.
以茎瘤芥老化种子为材料,使用不同浓度PEG 6000(0%、5%、10%、15%、20%、25%、30%、35%),以不同的处理时间(4、8、12h)浸种处理茎瘤芥老化种子,研究PEG 6000浸老化种子对茎瘤芥幼苗叶片抗氧化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0% PEG 6000浸种处理老化种子8h,其幼苗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增幅最大,游离脯氨酸含量降幅最大,且均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芝麻耐旱性的鉴定方法及关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解芝麻的耐旱性及获得与芝麻耐旱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在发芽期,采用不同浓度PEG 6000处理不同来源不同种皮颜色的10份芝麻品种,测定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及各指标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模拟芝麻干旱处理的最佳PEG 6000浓度为15%;综合各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最优回归方程分析及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成苗率可以作为芝麻发芽期耐旱性鉴定的关键指标;利用上述方法对216份核心种质资源群体进行耐旱性鉴定,相对成苗率耐旱系数值位于12.15%~93.52%,平均为60.74%,变异系数为25.22,变异丰富且呈正态分布;资源群体的耐旱性指标值与608个多态性标记位点的关联分析,获得与芝麻发芽期耐旱性有显著关联的标记30个(P<0.05),解释率在1.99%~4.96%之间,平均2.84%。试验表明,相对成苗率是最适且最方便的耐旱性鉴定指标,适用于芝麻资源的耐旱性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