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明代部分散佚茶书辑考与题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是茶文化最为隆盛时代,其表现之一是反映茶事生活的著作特别众多,据人不完全统计,明代茶事专著共有五十余部,其数量相当于从唐至清时期茶书的一半.然而明代也是茶文化著作散佚最为严重的时代.于是我们在文献之海中淘选,得出如下部分佚著,并对其进行辑考与题录.  相似文献   

2.
王建平 《农业考古》2012,(5):275-282
明代茶文化史上有两件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一是开创了散茶冲泡的瀹饮法时代,"开千古茗饮之宗";二则是文人们热衷于编写茶书,是中国古代茶书最多的时期,几乎占我们古代茶书总数的一半。虽然"也有少量茶书,或出于文人的一时戏笔,或其内容全部系抄袭而成"[1],但大部分茶书还是坚持原创,注重创新,"崇新改易,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3.
刘金芳  万斌 《农业考古》2004,(2):156-157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兴于唐。”作为享有国饮之称的茶,不仅可消渴解乏,满足人体生理健康之需要,而且还成为人们进行社交的媒介及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美好享受。于是,自古而今,就有了以茶为礼、以茶待客、茶宴茶食茶话会等茶礼茶俗,茶的品饮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其中,评茶与品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茶叶饮用方式,茶之评与品,虽皆为饮茶,然而各自内涵却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4,(4):219-222
近来撰写古代茶书评析,首先要做的是确定茶书的成书年代,从而揭示其在茶史上的地位和价值.翻检手头的几种茶文化著作,发现诸书关于明代一些茶书的成书时间,却互有不同,有的虽然一致,但也存在问题.这几种茶文化著作是:陈彬藩、余悦、关博文主编<中国茶文化经典>,其附录万国鼎<茶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茶书提要),其附录布目潮风<(中国茶书全集)解说>(以下简称全集解说),其附录余悦、周志刚<中国古今茶书简目>(以下简称茶书简目);阮浩耕、沈冬梅、于良子点校注释<中国古代茶叶全书>(以下简称茶叶全书);朱世英、王镇恒、詹罗九主编<中国茶文化大辞典>(以下简称茶文化辞典).  相似文献   

5.
池宗宪 《农业考古》2002,(4):275-275
品茶可以是轻松平凡事。也可以用心喝出清香和品味。品茶要得好滋味 ,贵在好茶、好水之外 ,还要有一颗对茶的好心情才能凝精聚神细细的由茶的实体抽离出意象 ;才能穿透茶的种植、制作工序找到滋味与含脉 !那么 ,深深解构茶的每一细节 ,便成为茶痴的基石。可惜的是 ,短缺了一份深入浅出对茶的认识与解析 ,就少了一份对茶集合天时、地利、人和多元变化的了解 ,就无法深思品茶原来潜藏了婀娜多彩的面貌 !《茶文化大系》是以一份尊敬茶的心情所编写 ,所筹划的 !是用最浅显的文字记述茶在多元变动因素中如何脱颖而出 ?并期待带给华人品饮艺术的一…  相似文献   

6.
我的茶书缘     
爱书藏书已有很多年了,我的书房兼卧室里几十书柜里塞满了书,连睡觉的床上也堆积了一摞摞的书。由于近几年来业余爱好茶文化研究,又收藏了大量的茶书以及茶的报刊杂志和音像制品。自唐朝第一部茶书《茶经》到清末,中国古代茶书绵延千年,卷帙丰硕,可惜已佚不少。  相似文献   

7.
闫茂华 《农业考古》2019,(2):137-142
北宋文学家苏轼宦海沉浮、命运多舛,颠沛流离中留下海量文献。挖掘梳理其茶诗词资源不难发现,苏轼一生与茶为伴,对茶有着独特体悟,以茶安命,是他的生存智慧。他品茶、种茶、斗茶、写茶,表现非凡茶意人生,是中国茶艺术之魂和中国茶文化推动者。  相似文献   

8.
王河 《农业考古》2002,(4):254-259
中国的茶文化到了明代 ,又峰回路转 ,豁然出现一个崭新的天地。那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千古茗饮之宗”叶茶瀹泡法 ,已全面取代了自唐以来习惯持久的饼茶碾煎法。明人以百倍热情关注、总结新的茶饮方法所带来的千变万化的文化现象。于是新的茶学著作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另一方面 ,当旧的饼茶煎饮法宣告终结时 ,对以往茶文化进行空前规模地总结的重担 ,自然落在明人的身上。于是一大批汇编前人丰硕成果的茶文化著作 ,在明代隆重推出 ,宣告中国古代茶文化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一、茶品著作据统计 ,明代的茶事专著共有 5 0余部 ,其数…  相似文献   

9.
周文棠 《农业考古》2001,(2):254-255
茶文化书籍是传播茶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 ,尤其是著名茶界人士的著作 ,其影响呈金字塔式向下扩散。许多茶著中谈及茶史大都引用茶史资料 ,如不加以详尽了解 ,一不小心便产生错误。今以《广雅》中茶事内容为例商榷其作者与时代 ,并分析其对茶文化史的影响程度。望海内博雅 ,有以教之。《广雅》云 :“荆巴间采荼作饼 ,叶老者 ,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 ,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 ,以汤浇覆之 ,用葱、姜、橘子之 ,其饮醒酒 ,令人不眠(1) 。”这段文字是茶界公认的茶文化重要史料 ,但作者是谁 ?作者是什么时代著的 ?却有不同意见。陆羽认为是…  相似文献   

10.
王河  真理 《农业考古》2005,(4):212-218
明代赵之履《茶谱续编》是一部散佚了的茶书,此《续编》原附于钱椿年《茶谱》之后一起出版的,故名《茶谱续编》。后明代顾元庆将钱椿年的《茶谱》和赵之履《茶谱续编》进行删校,两书合为一书,掠为己有,并以顾元庆《茶谱》之名行世。钱氏之《茶谱》与赵氏之《续谱》,反不被人知晓。这种鸠占鹊巢的现象应该加以更正。笔者查阅了众多历史文献,以图恢复赵之履《茶谱续谱》本来面目,故云辑考。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的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因为有60多部茶书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因为品茶这一行为在广大国民中的广泛存在,因而,品茶这一行为所形成的文化丰富多彩,丰富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及民俗等各传统文化分支,而更重要的是品茶这一行为所形成的相关文化凝聚了中国国民的心态、精神追求和性格,因而,研究明清中国茶文化有助于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在明清中国茶文化中,文人品茶所形成的茶文化是最为精彩,最具有时代特色和最能反映国民性。  相似文献   

12.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7,(5):236-239
笔者曾撰《明代几种茶书成书年代考》(《农业考古》2004年第4期),对明代张源《茶录》、熊明遇《罗茶记》、罗廪《茶解》、闻龙《茶笺》、屠本《茗笈》、屠隆《茶说》等六种茶书的成书年代予以考定。近日获阅郑培凯、朱自振主编的《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以下简称茶书汇编)和谢文柏主编的《顾渚山志》二书,从中发现了新材料,足以匡正我原先的一些错误结论,现特以作修正,以免以讹传讹,贻误他人。原先查阅的几种茶文化著作是:陈彬藩、余悦、关博文主编的《中国茶文化经典》,其附录万国鼎《茶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茶书提要),其附录布目…  相似文献   

13.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7,(2):205-213
一.茶书定义与分类茶书定义典籍本指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古代图书。茶文化典籍是指古代记载有关茶文化内容的图书,简称为茶书。茶书是指专门论述茶叶种植、加工、冲泡、品尝的古代茶学著作,也包括许多专门论述历代茶政、茶法和茶叶贸易的著作。但后者大多属于社会经济史和法制史范畴,如宋代的《本朝茶法》、《茶法易览》和明代的《茶马疏》、《茶马志》、《历朝茶马奏议》等,与茶艺专业没有直接关系,故就专门学习茶艺的作者来说,可暂不涉猎此类茶书。古代还有一些农学著作,如唐代《四时纂要》、元代《王祯农书》、明清的《农政全书》…  相似文献   

14.
朱自振等编著的《中国古代茶书集成》,收录唐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茶书114种,纵览其中所关联的汉水流域茶文化,史迹清晰,意蕴深厚。分别呈现唐至五代茶之出、茶之事、水品次等基本内涵;宋元时期茶艺掌故及其意蕴、茶之生长环境与采拾、茶政体系及其样貌等发展样态;明清时期茶诗意向、水品意蕴、陆羽生平、茶之品名等多元意蕴。基于中国古代茶书,探究历史时期汉水流域茶文化,可为当下对其内涵研究、价值开掘、品牌塑造和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延续宋代茶文化的繁荣景象,借助布衣皇帝朱元璋的"诏罢龙团"新风,茶界开创了散茶时代,开千古瀹茶之宗,茶事开始返朴归真。这使得明代的茶文化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局面,代表性的事件就是明代编、辑茶书成风,据不完全统计,考明一代,有名有姓的茶书即有68部,而其中,专论煮泉品水的,就达8部之多。茶道的社会化程度,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古典园林活动的茶文化研究不仅是对茶文化和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丰富和重新诠释,更是从茶和茶文化这一角度深层次挖掘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文人园林生活的精神内核。通过分析茶文化与茶类植物、园林泉水、园林建筑、园林活动等的密切关系,结合种茶、采茶、制茶、泉水、煮茶、品茶、茶诗、茶画、茶联、茶类景题等文人园林活动,发掘茶文化对古典园林、文人气质、文人生活的影响,来延续园林精神和茶文化传统,彰显园林文化和茶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性,创造出富有禅意的园林茶景观。进而提升园林意境,提炼文人气质,扩大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传播效应,以达到名茶与名泉、名园互相影响、共同发展、互相促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陈耀铭 《农业考古》2003,(4):202-205
陆羽《茶经》,“一之源”:有人断句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又有人断句为:“……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中国古代茶叶全书》中又看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  相似文献   

18.
宋诗与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茶文化 ,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人蔡条《铁围山丛谈》中曾说 :“茶之尚 ,盖自唐人始 ,至本朝为盛 ,而本朝又至佑陵 (即宋徽宗 )时益穷极新出 ,而无以加矣。”主要表现在茶叶采摘制作以及品茶艺术方面 ,在唐代发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意义。宋代文化艺术繁荣兴旺 ,关于茶学的著作层出不穷 ,大量的笔记杂著、文集诗词 ,其中茶文化的内容比比皆是。今试就顾廷龙主编、清朝吴之振等辑的《宋诗钞》中有关茶文化的内容 ,略加分述 ,以管中窥豹 ,从一个侧面了解宋代茶文化发展的历史风貌与特色。一、茶叶…  相似文献   

19.
茶起源于我国,饮茶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历程的缩影。唐代陆羽的《茶经》认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馄、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可见,茶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相似文献   

20.
李新玲 《农业考古》2006,(5):108-112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皎然最引人注目之处是他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中出现了“茶道”一词:“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大意是谁能知道茶道的全面真谛?只有仙人丹丘子才能够做到。这里的“茶道”一词指的是“品茶之道”,即在同诗中提到的“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之道。皎然在诗中将品茶艺术归纳为三个层次:“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清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显然,皎然诗中所说的“得道”,是品茶悟道之意,即通过品茶而进入艺术境界,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悟得人生处世之道,达到人生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