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土从)菌(Termitomyces spp.)是我国传统的典型野生食用菌,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由于鸡(土从)菌无法人工栽培,年产量波动严重,市场价值较高,这导致了以假乱真的现象屡见不鲜,并造成了我国鸡(土从)菌市场和科研领域的混乱。通过综述鸡(土从)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与白蚁的共生关系、食(药)用价值以及鸡地从菌栽培现状等,分析和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推动鸡(土从)菌人工栽培研究以及传播正确的鸡(土从)菌知识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整个鸡(土从)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绥阳县位于贵州高原北部,地处黔中丘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候湿热,白蚁巢相对丰富。因此,鸡(土从)种类多,且分布较广,现知鸡(土从)菌有下列诸种:鸡(土从)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Berk.)Heim鸡(土从)花T.microcarpus(Berk.) Heim盾尖鸡(土从)菌T.clypeatus Heim粗柄鸡(土从)菌T.robustus (Beeli) Heim黑火把鸡(土从)菌的近似种Aff.Termitomy-ces badius Otieno每年夏季,日均温在22~24℃、雨水较多、小气候的空气湿度在75~85%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油炸对鸡(土从)菌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及液相高效色谱技术,分别测定新鲜鸡(土从)菌、油炸后鸡(土从)菌及鸡(土从)菌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新鲜鸡(土从)菌中共检出63种已知的挥发性化合物,以醛类、酮类、醇类为主;油炸后的鸡(土从)菌中共检出25种已知的挥发性化合物,以醛类、酮类为主;鸡(土从)菌油中共检出11种已知的挥发性化合物。油炸后的鸡(土从)菌中氨基酸含量普遍升高,其中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提高了1.16%和4.67%;核糖含量下降;呈味核苷酸种类及总量均高于新鲜鸡(土从)菌,只有5’-鸟苷酸(5’-GMP)含量降低。说明油炸对鸡(土从)菌风味物质有显著影响,可以提高其香味和滋味。  相似文献   

4.
(土从)宗堫(凶八夂) (土从),音Zǒng,读宗。出顾野王《玉篇》(502—557):“高足繖头,俗名鸡(土从)。”又明张自烈《正字通》(1368—1644)亦有相似记载。明杨慎(1368—1644)《升庵外集》又称鸡(土从)为鸡堫:“鸡菌,菌如鸡冠也。故云南名佳菌也,日鸡堫,鸟飞而敛足,菌形似之,故以鸡名,有以也。”堫,音Zóng,读粽。(凶八夂)是堫的异体字。郎英(1487—1559)《七修类稿》则称鸡宗:“云南土产地蕈,诗书本菌子也,而方言谓之鸡宗……以其同鸡烹食至美之故。”宗是(土从)的同音字,也是方言,李时珍说:“南楚人谓鸡为(土从)”,直到今天,在云南,仍有不少美味食菌被称为(土从)的,如长根金钱菌(Collybia radicata)为露水鸡(土从),宽褶金钱菌(Collybia platyphlla)为  相似文献   

5.
据初步调查统计,在西双版纳肉嫩味鲜的鸡(土从)菌已近十种,而被当地各族人民推为上等佳品的当举白蚁谷堆鸡(土从),其生境与别的鸡(土从)菌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6.
福州地处亚热带,近郊每年七、八月间常有鸡(土从)菌发生,经实地考察鉴定为亮盖鸡(土从)菌Termitomyces fuliginosus Heim。现将其形态特征和生态环境介绍如下:(一)形态特征:亮盖鸡(土从)菌,菌盖2~12厘米,初期圆锥形似斗笠,后渐展开呈伞形。菌盖顶呈刺状突起,光滑,突起部份中央  相似文献   

7.
自1995年Markert等提出的同功酶概念后,在许多学科中,同功酶研究已相当广泛和深入,近年来食用菌同功酶的研究进展较快。对鸡(土从)菌小白球采用直观形态观察、显微摄影分析和扫描电镜鉴定均有报道,但至今未见应用同功酶分析鸡(土从)菌小白球发育阶段的报道。本实验目的是对鸡(土从)菌两种分离生长的菌丝体的EST、PO、ACP三种同功酶进行比较分析,拟进一步提供鸡(土从)菌生活史的一个发育阶段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鸡菌属又称蚁巢伞属Termitomyces Heim。是Heim(1942)针对白蚁(termite)共生的伞菌提出的。Heim(1977)在其专著“Termites et Champignons”中描述了28种,并把它们分为2个亚属:真鸡(土从)菌亚属和早熟鸡(土从)菌亚属。真鸡(土从)菌亚属分为6个亚组和1类:条痕组、乳头组、钝顶组、粗柄组、盾形组、绵毛组和靛青色鸡(土从)类。分类学上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同担子菌亚纲,口蘑目,鹅膏菌科。早期文献中列为Tricholomataceae,不恰,因本菌幼时有菌环,其孢子特征及褶片组织均应属于鹅膏菌科。  相似文献   

9.
鸡(土从)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Berk·)Heim的人工驯化工作,菌圃是关键。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文献偶有报道,并有些进展。本研究主要对鸡(土从)菌圃的化学成分及微生物区系进行分析,以便能探索鸡(土从)菌圃的组成成分。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从福州郊区生长鸡(土从)菌的地方,挖取二个菌圃,以及带有蚁王、蚁后和小白蚁的菌圃一个。一、菌圃的分析和观察将上述挖取的菌圃,分别参照土壤理化分析法和氨基酸测定法进行分析。再将带有蚁王、蚁后的菌圃,置于直径15cm、装有  相似文献   

10.
周家炽(1942)曾进行过鸡(土从)菌和白蚁巢体的研究,提出担子孢子不能萌发为菌丝,组织分离易得到菌丝体,经培养不能产生子实体。并认为小白球菌 Aegerita duth-iei(Berk)=Termitosphaeria duthiei(Ber-k)Cierri.可能是鸡(土从)菌的一个发育阶段。Batra(1979)指出,在白蚁消化道内有很多种真菌的孢子和菌丝,在生长鸡(土从)菌的白蚁巢(Odontotermos obesus.)内,幼蚁、工  相似文献   

11.
鸡(土从)菌是高等担子菌,与土栖性白蚁共生,肉质细嫩,清香味浓,被人们视为名贵山珍。关于鸡(土从)菌生长发育的奥秘,早已引起科学工作者的探讨研究。云南地处热带、亚热带,加之低纬高原山区的自然气候,各种生物区系较为复杂,鸡(土从)子实体的形态、大小、色泽均有显著差异。早在1947至48年,前辈学者曾调查研究过云南民间十几种称呼不同的鸡(土从),认为“这些名称都是以鸡  相似文献   

12.
一、干鸡(土从)及其它干食用菌的加工方法将新鲜鸡(土从)或者新鲜食用菌铺开在篱巴或者草席上,放置于干燥通风的地方,经过晾晒而脱去水份制成干鸡(土从)和干菌。但晾晒之前切不可用水洗,否则在晾晒过程中会发生腐烂现象。这样制得的干鸡(土从)和干菌,可以长期保存。食时按需要量取出放入水中浸泡发开后,洗涤干净,或煎或炒或煮汤都可以。  相似文献   

13.
目前鸡(土从)菌尚不能进行人工栽培,而与其内生生长的拟盘多毛孢菌也许是影响其栽培的因素之一.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鸡(土从)菌上分离出一株拟盘多毛孢菌,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鸡(土从)菌上分离出一株拟盘多毛孢菌,对其进行了培养特性分析及形态学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得到Pestalotiopsis属进化树,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其为忽视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neglecta.  相似文献   

14.
鸡(土从)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又名鸡肉丝菇等,是与土栖白蚁共生的食用真菌.据报道,经常食用鸡(土从)菌可帮助消化,提神和疗痔.我省民间还用它来治疗风湿病.故它又是具有医疗保健价值的药用菌.由于鸡(土从)菌要求的生活条件特殊,迄今国内外尚未人工培养出子实体.研究证明,菌丝体含有与子实体同样或更高的营养成分和疗效成分.因此,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深层发酵的高效率生产,利用发酵产物来生产药品、调味品和营养饮料等.经检测,液体培养鸡(土从)菌菌丝体的氨基酸总量可达273.9mg/g,含有人体必  相似文献   

15.
长根菇及其栽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长根菇(Oudemansiella radicata)也称为长根金钱菌(Collybia radicata),是一种食用菌。因其外形很象鸡(土从)菌,故云南群众称它为“草鸡(土从)”、“露水鸡(土从)”等。长根菇鲜食脆而嫩,尤其是粗长的柄很可口。长根菇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都有分布,生长在灌木林地上,细长的假根长在阔叶树的根或土中腐木上。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2021,(3)
以菌丝平均日长速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组合试验获得鸡(土从)菌菌丝生长适宜培养基及培养温度:葡萄糖20 g/L,蛋白胨2.0 g/L,硫酸镁2.0 g/L,培养温度28℃。此条件下鸡(土从)菌菌丝生长最优,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1.41 mm/d。  相似文献   

17.
十四周家炽我国现代的著名真菌学家、病毒学家。他是我国第一位研究鸡(土从)菌的生态学和实验真菌学的的人。抗战期间他在昆明将白蚁巢挖至室内培养鸡(土从)菌,日夜观察,见白蚁弃巢他去;他设法用水围蚁巢,并见白蚁涉水而死,他第一次把生长鸡(土从)菌的蚁巢中的蚁后,随身带到国外请当时的昆虫专家Thomas E. Synder和Alfred E.Emerson鉴定,迄今国内引用鸡(土从)菌所生的白蚁巢中的白蚁学名,盖出于周老在Lloydia(Vol.11:139—147.1948)所发表的文章,该学报是国际的著名刊物,现改名为自然产物双月刊(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他工作严谨,凡事自己动手。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往往夜以续日通霄达  相似文献   

18.
一朵罕见的大鸡(土从)在云南省思茅倚像乡附近被发现。一天,一个放牛的老乡在放牛途中,忽然发现草坪上长有一朵大鸡(土从),出于好奇,就回村告诉村民们,大家争先恐后赶来观看。这朵大鸡(土从),经测量66厘米,菌盖直径61厘米,重量8.4公斤。食用味道鲜美,在云南尚属罕见。  相似文献   

19.
鸡菌(Termitomyces)是一类美味食用菌,人们很喜欢采食,早视为珍品。康熙贵州巡抚田雯在《黔书》中曾记道:“鸡枞菌,……初奋地则如笠,渐如盖,移晷则粉被如鸡羽,故日鸡;以其从土出,故日。”鸡菌与白蚁有关,多发生于白蚁巢的菌台  相似文献   

20.
云南野生食用菌种类繁多,丰富多彩。鸡(土从)乃食用菌之姣姣者,声誉显赫,名扬四海,历来以“山珍”著称。鲜鸡(土从)体大肉肥,脆嫩清香,鲜甜可口。集鸡(土从)烹调技艺之精华制备而成的鸡(土从)全席,菜式丰盛,口味多样,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椒盐鸡(土从),开筵首菜。生煎鸡(土从),脆嫩爽口,饮酒好菜。凉拌的锁食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