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近年,随着省市各级政府相关扶持奖励政策的有力拉动,我县作为全省生猪大县2012年上半年生猪饲养总量80.2万头,其中出栏42.1万头,存栏38.07万头,规模以上养殖大户已经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生猪产业为主导的现代畜牧业体系.全面做好规模养殖场防疫监管工作,是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我县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实践经验,就我县规模养殖场防疫监管谈几点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县生猪饲养量达45万头,以规模饲养、科学饲养为主流。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各种疫病不断发生,因此防疫灭病成了关键。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养殖户的自主性很强,这也带来了很多利和弊,有的养猪业户想怎么养就怎么养,想怎么防就怎么防,这给我县防疫灭病带来了很大麻烦,尤其是猪瘟防疫。今年我县猪瘟时有发生,给养猪业造成了一定损失,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县从2000年3月1日起,大力改革生猪防疫体制,全面实行了动物免疫证制度。即:改“全年春秋两次防疫”为“四季四次普防结合月月补针的常年防疫”;改“猪瘟单一防疫”为“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多种疫苗的综合防疫”;改“年终按户统筹收取防疫费”为“边打防疫针边按头据实收费”;改“给生猪卡耳作防疫标志”为“依法给已防生猪发给《动物免疫证》,做到一猪一证,证随猪行”;改“防疫不影响检疫而检疫又不管防疫”为“生猪及其产品一律凭兔疫证上市检疫、交易,对无有效免疫证者,由检疫员加倍补收防疫费,从而达到以检促防的…  相似文献   

4.
我县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 ,自2000年以来 ,全面推行动物防疫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 ,使动物防疫数量、密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使大家畜、禽等病死率下降到2%、3%、7%以下 ,稳定的疫情促进了全县以生猪、奶牛为重点的畜牧产业和养畜小区、养畜大户快速发展。目前 ,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21.9万头 ,牛饲养量1.5万头 ,其中奶牛0.7万头 ,家禽120万只。2001年全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25.6%。全县发展养殖大户275户 ,其中百头以上奶牛小区5个 ,百头以上养猪大户20个 ,3万只以上养鸡大户5个 ,养殖业已成为…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县养殖业仍然是以千家万户散养为主,这种养殖结构给畜禽安全生产带来一定威胁。农村防疫工作不尽人意,某些畜禽疾病时有发生和流行。我们对本县15个乡镇417户作调查,普查1849头生猪,传染病死亡39头,占2.1%,普查6018羽家禽,传染病死亡1155羽,占16.19%,普查1249只兔,  相似文献   

6.
山区县猪瘟防疫的做法与成效卓宜恒(福建省建宁县畜牧兽医站)建宁县位于福建西北部,是个村落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县,1992年全县饲养生猪15万头,存栏生猪9.5万头。1989年前,该县实行猪瘟春秋季节防疫。存在着免疫程序混乱,队伍不稳定,防疫收费困难等...  相似文献   

7.
我县是一个养猪大县,常年出栏肉猪150万头,外销仔猪170万头,饲养母猪18万头,养猪收入约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今年以来,我们以贯彻《动物防疫法》为契机,加强对生猪沿户防疫和临柱产地检疫力度,到目前为止,猪瘟和仔猪副伤寒的防疫密度分别达到了9230%和93.60%左猪临栏产地检疫率达到65.3%,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具体作法1.1深入宣传发动,使《动物防疫法》家喻户晓动物防疫法颁布后,我们即开展了及时的宣传活动.在县、各乡镇、村及交通要道,张贴宣传《动物防疫法》及宣传资料,发放了《动物防疫法》手册15000本…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县通过深化改革、抢抓机遇、加大投入、大力发展等措施做大做强畜牧业,现已发展成为遵义市的畜牧大县。现将我县生猪产业现状及生产发展建议介绍如下,供同仁参考。1生猪发展措施及成效1.1开展“五包”有偿技术服务2002年,我县首先在风华镇试行生猪“五包”有偿技术服务,当年进入“五包”服务的有494户,2310头生猪,生猪死亡率降至0.05%。“五包”试点的成功和推广,增强了防疫员的责任心,提高了防疫质量,降低了生猪死亡率,到2006年,各年生猪死亡率都在1%以内,低于国家规定(5%)4个百分点以上,提高了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1.2积极培育养殖…  相似文献   

9.
生猪饲养为闽侯县畜牧业主导产业,2002年可饲养生猪62万头左右,年出栏生猪41多万头,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养猪生产主要分布在青口、南屿、上街、荆溪等地。1生产现状1.1猪舍建造不合理,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据统计,全县年饲养生猪200头以上的专业户有262户,饲养42万头左右,占全县生猪饲养量近70%。由于养猪户多,猪舍之间距离近,几乎连片,没有适当的自然隔离空间,兽医防疫、消毒设施不健全,猪场没有病猪隔离舍和病死猪尸体无害化处理设施。1.2饲养数量大、密度高,对环境污染严重全县饲养的生猪主要分布在青口镇梅溪、后福、宏屿、青…  相似文献   

10.
我县从1976年改生猪春秋两季防疫为四季防疫,到1979年改为月月补针,至今已整整十年。十年来我县生猪死亡率由1976年的12.2%下降到1985年的3.7%,基本控制了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主要传染病。现将我县防疫改革的情况报告如下。一、防改的依据春、秋两季防疫始于五十年代,它对控制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月7日,我县动物防疫监督所邀请新闻部门对全县动物防疫工作进行执法检查,发现生猪调运户李某所购生猪耳标与省兽医工作总站统一供应的耳标不符,且部分生猪耳部有鲜血,系打挂耳标所引起。县监督所执法人员立即对该生猪收购点进行全面检查,经查李某生猪收购点卫生条件  相似文献   

12.
过去,我县是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大传染病的重疫区,每年死于这三大传染病的猪占全年死猪总数的比例相当高。1976年疫病普查统计:全年死猪总数50168头,死于三大传染病的10789头,占21.05%(其中猪瘟7895头、猪丹毒1136头、猪肺疫1668头)。后来经过加强兽医队伍建设、扩大防疫注射面、提高注射质量,以及改春、秋两季防疫为随时补针、卡耳标记防疫,使全县生猪死亡在饲养头数逐  相似文献   

13.
落实生猪免疫耳标解决防疫收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强县位于陕南山区,家畜防疫收费难是影响防疫的老问题。2002年9月全县实行家畜免疫耳标制。秋季防疫时存栏家畜22.31万头,防疫家畜20.69万头,佩带免疫耳标率92.7%。2003年市县联合检查中发现,该县生猪免疫、防疫收费带免疫耳标同时进行,全县生猪凭免疫耳标上市、交易、屠宰率  相似文献   

14.
我县生猪适度规模养殖,笔者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浅谈生猪养殖环境卫生及防疫综合治理、生猪养殖环境的最佳控制方略等,从根本源头上解决规模猪场疫病综合防控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云尾乡是个半山区乡,人们分别分布在20个行政村内,居住分散,其中九个完全属于山区村。农户都有养猪的习惯,现有大小猪的存栏数有8000多头。由于地大人稀,交通不便,特别是山区村,加上防疫员和兽医人员不足,群众对生猪防疫的必要性缺乏认识,所以给生猪防疫工作带来困难。若按照以往的防疫做法,根本无法进行,就完不成防疫计划指标。例如,1985年春季防疫,溪源村生猪防疫密度只完成3%,而南坑村则更差,只达到应该防疫数的1.5%。结果在同年的7~8月间,仅南坑村死亡生猪就有76头,农户损失严重。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兽医站…  相似文献   

16.
自2009年12月份以来,我县陆续发生猪流行性感冒病死案例,各乡镇都有报告,笔者对发病的12个养猪重点户、32个生猪散养户进行了病例调查和现场诊断。12个养猪重点户、32个生猪散养户共存栏835头、发病543头、发病率65%,死亡92头(其中能繁母猪63头)、死亡率17%。  相似文献   

17.
生猪台帐是登记农户生猪存栏、免疫、出售等情况的一种簿册。生猪台帐制度是动物防疫管理部门为加强生猪防疫管理 ,制定并实施以台帐与防检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建立生猪台帐 ,规范生猪防疫管理 ,有利于防疫监督 ,确保生猪生产安全。1 生猪台帐制的最初实践衢州市衢江区最早建生猪台帐的是廿里镇塘坞村。该村存栏生猪 3 3 0 0头 ,其中母猪450头 ,分布于 7个自然村 60 0多农户。要严格按照区畜牧兽医站规定的生猪免疫程序、免疫密度做到每头生猪按期免疫、到户检疫确实存在一定难度 ,该村防疫员于 2 0 0 1年 2月采取了按户立帐、逐户登记、分…  相似文献   

18.
山羊佩戴免疫耳标引发破伤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春天,我县城东镇防疫山羊2163头,全部佩戴免疫耳标。在防疫后15∽30d的时间内,先后有7户16头发生羊破伤风,死亡11头治愈5头。大公镇防疫山羊5530头,有40户67头发病,死亡45头,治愈22头。  相似文献   

19.
为了节省人力物力,提高猪瘟免疫效果,我县从1987年起,对猪瘟免疫程序进行了改革:从过去的每年春秋两季突击全面防疫,改为春季拉大网与平时补针相结合。1987年生猪饲养量427140头,注射猪瘟疫苗289121头,三次大检查平均密度达87.1%。全年仅发生猪瘟或疑似猪瘟疫点5个,病猪90头,比上年减少85.78%。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免疫标识制度的顺利实施 ,我县采取了防检结合、以检促防的措施 ,把耳标用于实施产地检疫的过程中 ,即在防疫时出具免疫凭证 ,在实施产地检疫时凭免疫证实施检疫并挂耳标 ,确保头头防疫 ,头头检疫 ,这样耳标既是防疫标识 ,又是检疫标识 ,确保了防疫密度 ,又杜绝了只出证不检疫的现象。2002年我县免疫生猪121.6万头次 ,免疫率达到99.7 % ,产地检疫挂耳标45.3万头 ,产地检疫率达到98.3 % ,县内无重大疫情发生。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队伍素质近年来 ,我们加强了防疫检疫队伍的素质教育 ,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有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