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水稻施用颖壳不闭合专用肥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中山  张安耀  时英忠  石磊  刘亮  袁贵学  徐华明 《农技服务》2011,28(6):777+919-777,919
自20世纪80年代种植杂交水稻和霍邱县实施旱改水后,沿淮地区出现了大面积"不抿嘴稻("颖壳不闭合),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减产20%~80%)。2008年,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主持的水稻颖壳不闭合联合示范试验。对水稻颖壳不闭合专用肥示范试验效果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2.
随着水稻的连年耕作,部分稻田水稻在扬花期出现不闭颖现象,造成10%~20%的减产,严重的减产50%,甚至绝收。为此,调查分析水稻颖壳不闭颖的原因,提出防御对策,以指导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由来2004年8月16日前后,我们在接受科技咨询活动中遇到一个特殊的问题,即水稻开花后出现重颖(双颖),颖壳畸形,关闭不扰,且弯曲的像鸟嘴,颖壳之内很少结实,即使有,也只有很短的青粒米,不成熟。如农户计占山,家有4669~5336平方米杂交水稻,品种是Ⅱ优838,其中有667平方米黄瓜茬水稻,颖壳畸形,重颖不结实的约占66%左右,田中间重于田边,分布似有规律。该田既不受旱,又未施用除草剂,开花结实期无高温热害发生。而其他的田块Ⅱ优838均结实正常(排除了种子质量问题)。2原因分析经调查发现,2004年我县水稻出现上述现象不是偶然,在新安镇、舜…  相似文献   

4.
1问题的由来 2004年8月16日前后,我们在接受科技咨询活动中遇到一个特殊的问题,即水稻开花后出现重颖(双颖),颖壳畸形,关闭不扰,且弯曲的像鸟嘴,颖壳之内很少结实,即使有,也只有很短的青粒米,不成熟.如农户计占山,家有4 669~5 336平方米杂交水稻,品种是Ⅱ优838,其中有667平方米黄瓜茬水稻,颖壳畸形,重颖不结实的约占66%左右,田中间重于田边,分布似有规律.该田既不受旱,又未施用除草剂,开花结实期无高温热害发生.而其他的田块Ⅱ优838均结实正常(排除了种子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5.
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县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因稻瘟病的危害,一般年份减产5%左右,中发生年可减产10~15%,重发生年如2002、2005年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以致现在农民谈"瘟"色变。为了控制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浅湿间歇”灌溉技术,通过设置不同的施肥处理研究专用配方肥对水稻颖壳不闭合现象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各处理均未发现水稻颖壳不闭合现象,施用水稻颖壳不闭合专用肥并结合浅湿间歇灌溉模式可以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我县主要农作物,2013年种植面积为120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57%。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的病害之一,我县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稻瘟病危害一般年份减产5%左右,中发生年可减产10~15%,严重的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稻瘟病的发生与品种、气候、栽培菌源等条件密切相关。其中,品种的抗病性强、弱是内因,气候是影响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肥水管理好坏是影响水稻抗病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水稻条纹叶枯病自上世纪90年代末在我县迅速发生以来,发生程度逐年加重:2003年全县80万亩水稻几乎每亩稻田都有该病害不同程度发生;2004年条纹叶枯病大暴发,一般田块减产10%~30%,沿湖重发地区病穴率超过95%,病株率85%以上,减产超过80%,部分田块绝收。该病现已成为我县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9.
紫外线照射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种子为试验材料,经紫外线照射不同时间后在适宜条件下发芽,研究剥颖壳及不剥颖壳种子发芽最适合的照射时间.结果表明,水稻剥颖壳种子紫外线照射0.25 h的出芽最快,比对照高16百分点;水稻不剥颖壳种子照射紫外线10、20 h均比对照高8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和施肥处理对水稻颖壳不闭合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金竹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8-38,41
通过设置品种和施肥试验,研究了水稻颖壳不闭合症的田间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粳稻颖壳不闭合症明显好于籼稻,施用复合有机肥对改善水稻颖壳不闭合症效果显著;生产上应从综合因素考虑该病症的预防与防治。  相似文献   

11.
寿县水稻颖壳不闭合症状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试验、示范和调查结果的分析,初步探讨寿县江淮分水岭地区水稻颖壳不闭合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和减轻水稻颖壳不闭合症状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当地的天气变化,水稻采取合理的收获方式和适时的收获时间,直接影响着水稻产量和米质。据测定:水稻的最佳收获时期以完熟期为最好,此期谷壳变黄,籽粒变硬,米粒水份少且不易破碎,籽粒干物质重达最大值。完熟期的标志是:每穗谷粒颖壳95%以上变黄或95%以上谷粒小穗轴及护颖变黄,米粒定型变硬,呈透明状。这时期是水稻谷粒生理成熟的重要标志。水稻过早收获,籽粒成熟度不高,青瘪粒多,千粒重低,且出米率下降,容易造成减产。过迟在枯熟期收获的水  相似文献   

13.
<正>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是危害小麦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以幼虫进入小麦颖壳,吸食正在灌浆的籽粒汁液,造成瘪粒、空壳。小麦受害后,一般减产10%~20%,严重者减产40%~50%甚至绝收。近年来,小麦吸浆虫在河南省呈加  相似文献   

14.
水稻谷枯病又称水稻颖枯病,是世界性的病害,在我国长江流域各稻区均有发生,主要侵染谷粒颖壳,使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过去该病在我国南方稻区、珠江三角洲及广州市的稻田均有零星发生,但一般发病不重.  相似文献   

15.
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是危害小麦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以幼虫进入小麦颖壳,吸食正在灌浆的籽粒汁液,造成瘪粒、空壳。小麦受害后,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可达40%~50%甚至绝产失收。近年来,小麦吸浆虫呈加重发生趋势,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穗萌抑制剂"在杂交稻制种田应用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水稻制种中由于大量使用"九二○",加上种子本身颖壳封闭不严,颖壳较薄,裂壳较多,种子容易吸水,使母本植株上的种子过早突破休眠,造成收获前穗上发芽.一般年份穗上发芽率为2%~5%,多阴雨年份芽谷率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杂交水稻种子的商品价值和播种质量.  相似文献   

17.
水稻孕穗期铜制剂药害调查与分析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发现,施用硫酸铜等铜制剂对处于幼穗分化至孕穗期的水稻易产生药害,它主要是破坏水稻幼穗分化,产生颖花退化,颖壳畸形和不孕等症状,也会刺激稻茎产生大量无效次生分蘖等,造成减产或绝收。在生产上应避免在这个敏感期施用铜制剂农药。  相似文献   

18.
水稻稻曲病及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水稻稻曲病 1、症状识别 稻曲病只发生于穗部,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主要在水稻抽穗至扬花期感病,危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多则每穗10多粒.初发病的病粒大小、形状与健粒基本相同,病粒色泽稍带黄色,有充实感,不透光,剥开颖壳,可见白色絮状物.病菌孢子多在破口期进入,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逐渐膨大,将颖壳包裹起来,形成比正常谷粒大3~4倍的菌块.菌块近球形,颜色逐渐变为黄绿或墨绿色,墨绿色菌块表面光滑,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孢子).  相似文献   

19.
孙进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62-63
结合阜南县水稻生产实际,对水稻颖壳不闭合、不结实症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品种及田块、病害、药害及土壤元素失衡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措施,包括更换田块、适当提高含硫元素肥的施入比例、避免污水灌溉、增施有机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以期为减轻水稻生产上颖壳不闭合、不结实症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稻瘟病是我县主要的水稻病害之一,流行年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40%~50%,局部田块甚至颗粒无收。现针对我县稻瘟病严重发生的情况,分析探讨稻瘟病在我县水稻生产上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供基层农业人员指导水稻生产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