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重点,如何依靠科技支撑实现高效生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从高效生态农业的本质出发,立足黄河三角洲区域特色和发展需求,分析明确了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的总体思路、支撑的重点领域,并研究提出了保障措施,以期探索出一条破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难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湿地农业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黄河三角洲湿地农业开发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农业不合理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湿地高效生态农业的概念,立足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黄河三角洲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的几点对策建议,并讨论了发展盐土农业和海水灌溉农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农业建设是当前农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重庆市通过多年的生态农业建设,形成了种养结合型循环现代生态农业模式、空间多维度开发型立体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农业多功能型融合现代生态农业模式、"互联网+科技"型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庭院经济型现代生态农业模式五大主要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对全市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生态农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着力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拓展农业产业发展链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生态化转型,向"生态"要收入,形成一种长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三角洲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冲积而形成的新陆地,也是我国惟一未被开发的三角洲。当前,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开发,既面临着水土流失、胜利油田采油对土地的污染和土壤盐渍化等老问题,也出现了黄河断流、土壤盐渍化加重、海潮和黄河洪水防御体系不配套、植被稀少等新问题。如何研究并解决上述问题,对于改善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黄河三角洲的科学合理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开发面临的问题 从长远看,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开发的任务是:重点解决土壤盐渍化、植被减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东营市、滨州市作为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发展的主战场,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抓住机遇,乘胜而上,以新思维、新机制和新举措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以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7.
丽江拉市海流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桂芳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406-3408
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丽江拉市海流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变迁,提出传统农业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为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传承和创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东营市、滨州市作为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发展的主战场,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抓住机遇,乘胜而上,以新思维、新机制和新举措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以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9.
在深刻探讨生态农业内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屯留县王公庄六位一体农牧结合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通过对该生态模式系统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分析表明,该生态农业模式系统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是中国北方农村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发展生态农业与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从生态农业的特点、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以及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探讨发展生态农业对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存在资源短缺、技术滞后、资金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推进示范建设、提升生态技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农作制度创新等对策,以期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加快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向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艳桃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2809-2812
生态农业是一个利于生态环境发展的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在实践中各地结合资源环境禀赋形成了多种独具特色的具体经营形式,但都具有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等基本特点,可形成生态和经济两个良性循环,必将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和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目前的生态农业发展尚存在一些弊端,今后需注重生态农业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同时...  相似文献   

13.
生态农业经营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发展基础上的经济性复合农业系统,不同地区的经营模式是由地域特色所决定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具有多样性、效率性、综合性以及持续性等优势,在经营模式中能够将经济与生态的有效循环体现出来。为实现生态农业经营的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现就生态农场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析,并找出主导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与生态农业发展经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上海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取统计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归纳提炼了我国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重点分析整理了上海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不同实践模式,弄清了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强省建设的要求,遵循循环农业的发展特点,提出当前在生态强省建设的框架下,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五个着力点:优化顶层设计,创新技术与模式,建立标准体系,创建示范园区,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保障生态强省建设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是当今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增效和环境保护功能,对改善和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生产健康优质的安全食品具有重大意义。简述了我国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安全现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并发展生态农业应因地制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江西传统生态农业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自宋代以来,出现了许多符合生态学原理的"原始"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江西传统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主要有水旱轮作、复种和间作模式,精耕细作模式,循环利用培肥地力模式,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等。上述优良传统,启示我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过程中,要讲究因地制宜、注重资源循环利用以及加强科技支撑和政府支持。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化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爱清  李慧玲  卞新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1078-1079,1127
生态文化必将成为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文化。生态文化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分析了农业发展进程中的文化演替规律;阐明了生态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了应对近代农业现代化出现的农业发展可持续性减弱的趋势,提出了持续发展农业必须生态化,实现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全民生态友好行为的形成是生态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及背景出发,结合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及现实意义,提出并概述了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包括立体种植、设施栽培、生态养殖、休闲农业、种养加一体化、有机农业六种发展模式。依据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生态农业发展的几种保障措施,概述了生态农业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基本原理,认为生物质作为循环农业运行模式这一复杂适应系统的适 应性主体,相互之间不断地进行生态、技术和经济交换,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生态流、技术流和经济流在循环 农业运行模式中的流动特征以及三者的联系,建立了循环农业运行模式运行机制下的生物质生态、技术与经济效益 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其进行补充说明,以促进生物质利用在循环农业运行模式中有效 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