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小彤 《淡水渔业》1994,24(6):38-39
工厂化加温式养鳖池的改进及其效用彭小彤(福建省农科院红萍中心C350003)近年来,随养鳖热的兴起,各地工厂化加温式养鳖得到了很大发展。但许多鳖池大多是按传统方式建造的,在投饵喂养、排污清淤、防治疾病时,尚有许多不便之处。笔者根据养殖实际,结合鳖的生...  相似文献   

2.
陈艳平 《内陆水产》1997,22(12):18-19
温室养鳖,将稚鳖一年养成500g左右的商品鳖,大大缩短了养殖生产周期和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及稚鳖越冬成活率。但此法要求温室设计合理、饲养管理得当,否则将事倍功半,甚至养殖失败。笔者在广东及省内一些养殖单位曾参与过温室设计及饲养管理工作,除赞同水产同行对温室养鳖的经验之谈外,也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看法。1加温方式要因地制宜加温养鳖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将水温始终控制在鳖援食和生长的最佳范围内(28-30℃)。采用何种加温方式,直接关系到加温养鳖的资金投入和经济效益。在广东等地区年平均气温较高,加温季节较短,温室结…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民用灯泡放热,提高鳖池空气温度、渗透增加水温的加温方式,保持水温28-30℃,经过135天加温试验,消除鳖冬眠期,稚鳖育成功鳖成活率75.5%,平均个体重达112克,缩短从稚鳖至鳖的养殖时间一年多,每只幼鳖获得34.8元的纯收入,广范适应于城乡居民家庭养殖,具有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如何缩短中华鳖养殖周期,增加鳖的产量,降低养殖成本,一直为广大养殖者所关注。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并结合其它养殖单位的经验,提出以下4条途径,供大家参考。1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搞好加温养殖和自然养殖的有机衔接 为尽量缩短鳖的冬眠期,目前大多数养殖场采取了冬季加温养殖的措施。如果不具备工厂余热水或温泉等热源,加温养殖投入较大,因而须在缩短加温养殖时间和缩短养  相似文献   

5.
中华鳖“白板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工健  王磊 《淡水渔业》1998,28(2):42-42
中华鳖“白板病”防治研究周工健王磊(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研究所,长沙41006)中华鳖“白板病”(暂名)主要在幼鳖、商品鳖和种鳖的人工养殖过程中发生。发病季节一般在48月份,但在加温养殖中发病不受季节限制。病鳖肺、肝、肠、胃等内脏发炎,口鼻或泄殖孔出血导...  相似文献   

6.
为了缩短养殖周期,必须打破鳖在常温养殖中冬眠的习性。采取加温措施使鳖处在最佳生长温度和科学管理进行快速养殖是目前最好的途径。由于加温设备投资大,管理技术要求强,如果用它来稀养成鳖就不划算。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利用加温设备高密度把4g左右的鳖苗培育到200g以上的优质鳖种,既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又可为室外精养和鱼鳖混养提供优质鳖种。 一、采光保温棚的建造 加温温室目前国内模式很多。有全封闭的,有半封闭的,有全采光的。但实践证明,利用采光保温棚不但投资少,而且养殖过程中病害也相对少,且能常年利  相似文献   

7.
章剑 《渔业现代化》1998,25(2):15-19,31
温室养鳖采用养鳖温室自动加温控温装置、无沙养鳖新工艺和温室养鳖生态调控与综合防病新技术,稚鳖经12个月的饲养。平均现格即可达到500克的商品鳖.且可实行自繁自养。这种方式自成一个完整的相对封闭的健康养鳖体系、即自然条件下培育亲鳖.控温条件下人工孵化和稚幼鳖培育,自然条件下养成鳖。一般,稚鳖在温室内培育至幼鳖(亦可在温室中从稚鳖直接养成商品鳖)。在苏州每年9月底将稚鳖放养到温室养鳖池进行加温养殖.至翌年6月纳鳖平均规格达到250克.此时纳鳖出池并移人室外露天成鳖池饲养3个月,至9月底长成平均500克左右的商品鳖…  相似文献   

8.
稚鳖室内电加温越冬试验稚鳖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越冬的成活率较低,为了探索稚鳖的越冬技术,我们在隆回县鱼苗场进行了稚鳖室内电加温越冬试验取得理想的效果。采用加温越冬的方法,将水温调至适合鳖生长的最佳温度,改变鳖的冬眠习性,延长其生长期,从而达到缩短鳖的养殖...  相似文献   

9.
全封闭温室养鳖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金兰  杨广 《淡水渔业》1999,29(5):30-31
近年来,中华鳖的人工养殖在我国日兴月异,在鳖的人工养殖中,人们为了缩短养殖周期,冬季采取加温养殖方式,全封闭温室以其高保温性曾一度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它又缺乏大棚温室所特有的透光性,水质不易控制,因而,对养殖技术的要求较高。寻找全封闭温室养鳖的合适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刘树君  陈朕 《河北渔业》2000,(6):15-15,24
<正> 针对目前集约化温室养鳖存在的投资大,成本高,病害多,品质下降和池塘养鳖生长期长,见效慢等问题,我们提出了温室养殖稚鳖,池塘养殖商品鳖的中华鳖二级养殖方法,使商品鳖既能从品味上保持野生鳖的特点,符合消费者需求,又能提高甲鱼养殖的经济效益,经过两年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1 试验条件和设施1.1 温室 采用坐北朝南塑料大棚,棚内建面积80m~2,水深1.2m稚鳖池2个,加温方式为水下烟道直接加温方法,室内北侧设管理通道和吃食台。  相似文献   

11.
曹焱中 《淡水渔业》1998,28(3):41-42
加温养殖的幼鳖进入常温养殖前的变温锻炼曹焱中(湖北罗田县三里畈地热开发公司)鳖的冬眠,并非是生理上的需要,而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适应。长江流域鳖冬眠期有5—6个月,广东省2—4个月左右。而海南岛和台湾南部的鳖几乎不冬眠。因此人们为了加快生长速度,采用冬...  相似文献   

12.
控温养鳖有两大类型:一是全封闭工厂化养殖,加温设施主要为有压锅炉,并配空压机,优点是厂房保温性能好,但缺少自然光透入,且投资较大。另一种是塑料薄膜大棚控温养鳖,加温用有压或无压锅炉,优点是养殖棚内自然光充足,投资少。通过实践,采用双层塑料薄膜大棚控温养鳖较为理想,温差变幅不大,在养鳖允许范围之内。由于透光性好,并有辅助增温与保温效果,能在14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养成商品蟹,而且鳖病明显减少。自稚鳖至幼鳖培育,幼鳖至成鳖饲养,其成活率均在95%左右。 试验点设在江都市中外合资龙都特种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塑料薄膜大棚有效面积  相似文献   

13.
在甲鱼冬季加温养殖中 ,由于幼鳖的放养密度大 ,水温不稳定 ,以及水质恶化等因素的影响 ,幼鳖易发疖疮病和腐皮病 ,大大降低其成活率。我场在1998年冬季加温养殖中 ,部分幼鳖池并发该两病 ,由于防治及时 ,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出温室时大部分病鳖痊愈。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致病因素导致鳖病发生的原因很多 ,其中主要有 :a)饲料营养不全面 ,投饲量过大;b)室内空气未加温 ,气温低于水温 ,出现“气雾” ,影响光照强度并传播病原;c)密度过大 ,规格不整齐;d)稚鳖带病入池 ;e)水质恶化 ,水温不稳定。2主要症状该病是由产气单孢菌…  相似文献   

14.
中华鳖是我国名特优养殖品种之一,本文作者全面概述中华鳖的人工加温养殖操作规程,以飨全国各养鳖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显祥  曹侦 《齐鲁渔业》2013,(10):32-33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又称甲鱼、团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动物。随着中华鳖人工养殖的迅猛发展和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养殖技术也日趋成熟,各地都发展形成了适合当地特点的养殖模式。江浙及以南地区主要采用阶段性加温养殖模式,即将稚鳖在温室中养殖,  相似文献   

16.
现代技术养鳖,一般在冬、春季利用热源进行加温,打破甲鱼冬眠期,采用配套养殖技术,在12~15个月内把稚鳖养成商品鳖。1994年,在省计委、科委的支持下,根据我所的地理位置和技术优势,利用工厂余热,建起了一座工厂化温室养鳖场。现将1994~1996年加温养殖稚鳖情况报...  相似文献   

17.
按常规的池塘养殖,从出壳的稚鳖养成500克左右的商品鳖,长江流域一般需3~4年,长江以北需4年以上,如果采用快速加温养殖在12~16个月,可达商品规格,单位面积产量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8.
自1993年9月2日开始,笔者将人工孵化的244只稚鳖,除移200只入室内常温池养殖越冬外,其余44只采取人工加温方法养殖。到1994年3月22日止,存活率达91%,总重量4千克,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将加温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豫西地区几种甲鱼流行病及罕见病的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西地区的甲鱼养殖起步于八十年代末,进入九十年代,温室加温养殖在该地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95、1996年掀起了甲鱼养殖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有加温条件的养殖场占当时该地区总甲鱼场(户)数量的65%以上。温室养鳖的兴起,高度的集约化养殖方式,使该地区的鳖产量大幅度提高,但管理技术措施的滞后,也导致一些甲鱼病在该地区暴发与流行。1995~1997年,笔者通过对该地区上百家甲鱼场(户)甲鱼病的调查及诊治可知,危害较大的甲鱼流行病主要为“鳃腺炎、无名死亡、出血性肠炎、肠炎性脱肛、白点病、钟形…  相似文献   

20.
<正> 鳖的生长缓慢,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养殖,一般3~4年才能长到500g左右,如果采取加温的措施,打破鳖的休眠期,使其终年摄食生长,将使养殖周期缩短,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1994年9月开始,我们在县特种水产繁育场利用地热水进行了快速养鳖的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