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影响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液作为种公牛的主要遗传物质,其品质好坏直接关系到种公牛的种用价值,影响母牛的受胎率及其后代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等方面。影响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营养、环境、管理、年龄、疾病、疫苗等[1]。种公牛本身是比较宝贵的遗传资源,做试验的代价比较高,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以实践经验为主。本文就影响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因素进行了简单总  相似文献   

2.
饲养管理水平与种公牛精液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公牛的原精质量受遗传因素、年龄、疾病、饲养水平、管理方法、环境温度、采精频率和采精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如何在一定环境下,提高种公牛的精液产量和质量,是种公牛站必须解决的问题.据现代繁殖学理论,精液生产能力10%取决于遗传因素,90%取决于环境,主要是饲养管理条件.营养是维持生命机能和生产精液的物质基础,营养过度、不足或失衡都会影响精液的产量与品质.本文依据白城畜牧总站10头奥系西门塔尔种公牛的群体平均饲养水平和精液品质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作了相关分析,期望能为该品种种公牛的合理饲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种公牛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工授精技术和精液冷冻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种公牛的利用率,减少了种公牛的饲养数量,但对种公牛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优秀的种公牛要具备充沛的精力、健壮的体格、优良性状的稳定遗传,并能够产生大量高品质精液。种公牛的生育能力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营养、健康状况以及饲养管理。饲养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优秀种公牛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种公牛的选择方法、国家有关种畜禽饲养的相关条例以及国内种公牛培育现状,从种公牛营养需求、科学管理等方面,分析种公牛饲养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种公牛饲养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种公牛精液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配种母牛的受胎率,而种公牛的精液品质受饲养管理、季节、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往这方面的报道很多,但品种间精液品质的差异性报道则很少。我们在长期的冻精质量监测工作中发现,荷斯坦种公牛和肉用种公牛的精液品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影响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奶牛人工授精技术是发挥优秀种公牛的遗传潜力、提高奶牛遗传品质的重要技术手段。精液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奶牛能否成功受孕。影响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遗传、年龄、疾病、饲养水平、管理方法、气候环境和采精技术等〔1〕,只有认真研究这些因素与精液品质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不断提高精液品质和奶牛受胎率,进而提高优秀基因牛的覆盖率。1年龄精液品质与种公牛体成熟有关,体成熟以前生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种公牛的精液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种公牛冷冻精液的生产中,如何提高优秀种公牛精液品质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探讨影响公牛精液品质的因素入手,提出了加强品种选育、营养调控、饲养管理和规范采精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气象因素对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种公牛精液品质受着遗传、营养、管理、采精操作、气象等多因素的影响。精液品质属于遗传力较低的繁殖性状,例如:年产精剂量的遗传力只有0.06。因此,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变化主要是环境条件的作用。在诸多的环境因素中,气象就是一组不可忽视的因子。为了提高种公牛的精液品质,我们对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近百头黑白花种  相似文献   

8.
<正>种公牛的精液品质是影响种公牛繁殖力的主要因素,各种因素通过不同的途径直接或间接影响种公牛的精液品质,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可采取有效措施,以更好地提高种公牛的繁殖力,增加经济效益。1遗传种公牛的精液品质会影响母牛成熟卵子受精与否和受  相似文献   

9.
优良种公牛对保证纯繁牛群的品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改良当地牛种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种公牛繁殖能力的因素很多,诸如遗传、年龄、营养、运动、环境条件、利用制度、疾病等。营养是重要因素之一。我站1980年从奥地利引进西门塔尔种公牛,为全省黄牛改良提供颗粒冻精。近3年来,我们将历年种公牛饲养资料进行了整理,测定了主要饲料和种公牛日粮的几种营养成分,并结合种公牛体况和精液生产情况作了初步分析,期望能为进一步改善种公牛的饲养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因素,以便进一步提高种公牛冷冻精液质量。[方法]对2010年至2020年采精记录种公牛的射精量、原精活力、精子密度、解冻活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笔者对影响牛精液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种之间、不同品种之间、不同品系之间、不同年龄、不同季节之间、不同饲养和管理方法之间,公牛的精液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遗传、气候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影响种公精液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因素,以便进一步提高种公牛冷冻精液质量。[方法] 对2010年至2020年采精记录种公牛的射精量、原精活力、精子密度、解冻活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笔者对影响牛精液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种之间、不同品种之间、不同品系之间、不同年龄、不同季节之间、不同饲养和管理方法之间,公牛的精液质量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遗传、气候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影响种公精液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正母牛繁殖力主要体现在受配率,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上,原来农村大多采用传统的养牛方法,一般母牛繁殖率和受胎率都很低。因此,必须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调整,提高母牛繁殖力,以促进养牛生产发展和提高养牛生产效益。1在育种方面重视繁殖性能1.1培育具有高繁殖力特性的动物新品种和新品系公牛精液品质和受精能力与遗传性能密切相关,而精液品质和受精能力往往是影响卵子受精、胚胎发育和犊牛生长成活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根据笔者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认为提高肉用种公牛繁殖力应抓好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遗传公牛的精液质量和受精能力与其遗传有着密切关系。而精液品质和受精能力往往直接影响受精卵数目。一头精液质量差,受精能力低的公牛,即使与产生最大数目正常卵子的母牛配种,也可能不受精,或者受精率极低,从而降低母牛的繁殖力,其所繁殖的后代有可能具有繁殖力低的遗传特性。因此选择繁殖力高的后代留做种用,是提高种牛繁殖力的先决条件。2 营养保证种公牛的营养需要,是保持其健康和利用年限的物质基础。种公牛营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精液品质…  相似文献   

14.
在人工授精技术发达的当今时代,种公牛精液品质的优劣可直接决定奶牛生产性能和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好坏,尤其在规模化养牛场更是如此。为此,本文从种公牛的品种、年龄、营养、季节、温度、湿度、光照、环境噪音、疾病、药物和精液采集等方面对影响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种公牛精液品质的管理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种公牛的精液品质直接决定母牛的繁殖力及其后代的产奶性能,从而影响整个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概述了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应采取的各种措施,以期为种公牛的饲养管理及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种公牛热应激的原因入手,综述了热应激对公牛的危害,尤其是对精液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环境控制、饲养管理、营养调控等抗热应激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种公牛生产中,其生产性能受遗传、营养、环境和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随着现代育种水平的提高,日粮营养已成为提高种公牛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胡萝卜的营养全面,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胡萝卜素等含量丰富.其中β-胡萝卜素对精子形成有独特的作用,对繁殖、免疫、抗氧化作用均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对维生素A的合成起着决定性作用.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体重1000kg的种公牛,每天需要供给胡萝卜素102mg.该试验旨在通过种公牛日粮中加喂胡萝卜,研究其对精液品质的影响,为科学饲养种公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种公牛站经过近20年的发展,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种公牛选育体系,成为国内创造培育、集中饲养优秀公牛、生产品质优良冷冻精液、推广良种的中心。一、应用现代遗传学育种理论创造培育优秀种公牛:20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把种公牛的选育作为提高牛群品质的首要任务。从种子母牛的选择选配到公牛后裔测定,最  相似文献   

19.
母牛配种受胎率低会严重影响母牛的繁殖性能,对肉牛养殖场的养殖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引起母牛配种受胎率低的原因主要包括公牛精液品质较差,母牛生理上问题,如先天的不孕,母牛的饲养管理不当,以及母牛患有生殖器官疾病等。为了提高母牛的配种受胎率,需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采取综合有效的方法,包括提高公牛的精液品质,做好母牛的选育工作,加强母牛的饲养管理和疾病的预防工作等。  相似文献   

20.
种公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公牛是提高牛群质量最关健的因素,一头种公牛自然交配,与配母牛一年大约几百头。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每年比本交能增加几倍。而用牛冷冻精液结合人工授精技术进行冷配每年配种母牛数量少则上万头,多则几万头。本文从饲养种公牛的基本要求出发,对种公牛的特性,营养与日常饲养管理、防疫和疾病防治,以及安全生产多方面做了整理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