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桂花品种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梅  侯喜林  郝日明 《园艺学报》2009,36(11):1667-1675
 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SRAP) 分子标记, 以柊树[Osmanthus heterophyllus ( G. Don. )P. S. Green ] 和华东木犀(Osmanthus cooperi Hemsl. ) 为对照种, 研究了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 )88个品种、1个野生种的亲缘关系, 18对SRAP引物共获得296个位点, 其中248个为多态性位点, 多态性比率达83.78%。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6.4个位点和13.8个多态性位点。其中, 银桂品种群的Shanon信息指数( 0.3412) 和遗传多样性指数( 0.2191) 最高。遗传变异估算表明: 桂花遗传分化系数为52.95% , 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品种群之间, 说明品种群体间遗传分化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以遗传相似系数0.762为截值, 可将91份种质分成6类; 各品种群的品种往往聚在一起; 四季桂品种群与其他品种群遗传距离较远; 色质较深的金桂往往与丹桂品种群的多个品种聚在一起。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与基于形态的传统分类学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适合我国南方地区栽培的枣优良品种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亚峰  何钢 《果树学报》2007,24(5):640-643
利用荧光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适合我国南方地区栽培的26个枣优良品种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对引物共扩增得到88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817条,多态性比例达到了92.2%,体现了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系统聚类结果表明大部分来源于北方地区的鲜食品种聚为一类,彼此间亲缘关系较近;制干、兼用品种和南方本地品种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酥脆枣与孔府酥脆枣亲缘关系很近,而河南鸡蛋枣与湖南鸡蛋枣之间存在着较远的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3.
选取了30个主要性状,对四川省59个桂花品种进行数量分类,结果表明,开花季节为桂花品种分类的主要标准,作为一个比较高级的分类标准是比较适宜的,这也是目前桂花分类工作者已经达成的共识;花色作为比较主要的分类标准是可行的;四季桂类与秋桂类关系较远,秋桂类中,金桂与银桂关系较近,与丹桂相对较远。这与史书记载丹桂出现较晚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RAPD技术在石榴品种分类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55个石榴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15条多态性好的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共扩增出12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2条,多态性百分率73.6%,说明品种间有变异。应用TFPGA软件计算55个石榴品种间的Nei’s遗传距离,并用UPGMA法构建聚类图,将55个石榴品种分为4个类群,从DNA水平上揭示了石榴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采用UPGMA法聚类的结果与形态上的分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即与根据花色和果味进行的分类没有相关性而与瓣型进行的分类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河南部分牡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萍  王子成  尚富德 《园艺学报》2006,33(6):1369-1372
 利用AFLP技术对30个牡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3对引物组合进行选择性扩增, 共产生151个位点, 其中96个为多态性位点, 占63.5%。其中2个受试品种产生了特异性位点。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遗传距离0.25将30个牡丹品种划分为5个聚类组, 与传统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杨谷良  秦仲麒 《北方园艺》2010,(23):123-125
利用8对引物对30个梨品种进行AFLP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03个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为135条,占所有标记数的66.5%,证明不同梨品种在DNA水平上存在广泛的遗传差异。根据AFLP标记结果计算不同梨品种间的遗传距离,通过聚类,发现所有品种聚为4个组:第1组主要是日本梨及与日本梨有亲缘关系的部分品种;第2组为中国砂梨品种;第3组只有2个品种:黄冠梨和清香梨,它们的一个共同亲本为新世纪梨;第4组是康德梨,其亲本中有1个是西洋梨,被单独聚为一类。从聚类结果看,不同的品种之间表现出了一定的地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DNA扩增片段序列对樱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从130个任意寡核苷酸引物中筛选出48个引物, 对8个樱桃种及2个种间杂交种的总DNA进行PCR扩增, 产生的多态性用于遗传分析。利用两种距离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并构建出种间及品种间亲缘关系的聚类图。结果表明, 扩增位点总数为840个; 23个甜樱桃品种及4个酸樱桃品种各自聚为一类, 多态位点数分别为569和247个, 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67.74%和29.40%。毛樱桃、草原樱桃(变种) 与欧李聚为单一组群; 中国樱桃与寇尔特亲缘关系较近, 聚为另一单一组; 甜樱桃、酸樱桃等其他种在亲缘关系上分歧较大; 樱桃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0623 ~ 0.2719之间, 并且从分子水平上可以鉴别。聚类图聚类分析结果总体上与李属分类标准相一致。除甜樱桃‘红灯’品种外, 均扩增出了1个以上的特有RAPD标记, 据此可以进行品种鉴定或杂种优良性状预选。  相似文献   

8.
大花蕙兰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来源于日本、韩国和美国的42个大花蕙兰品种和两个国产兰属原生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9对多态性引物在50~500 bp内共扩增出1 597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1 565条, 多态性比率9810%。单引物对扩增的带数156~193条, 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带数177条。42个品种具特征带或缺失带。大花蕙兰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丰富, 品种间的相似系数0.3399 ~0.8223, 平均相似系数0.5783。UPGMA聚类结果将供试品种分为4大类, 与根据花枝类型或花径大小、花色等形态指标分类的结果相吻合, 同一产地来源甚至同一育种公司选育出的品种能基本上聚类在一起, 反映出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云南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荧光标记引物的AFLP分子标记技术, 用筛选出的“3 + 2”引物组合, 对48份云南芋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3对引物共扩增出184个DNA位点, 平均每对引物可检测出56.3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高达91.8% , 云南芋种质资源在DNA分子水平上表现出极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 野生种质和栽培种质的亲缘关系较远, 栽培种质基于AFLP标记的分类结果与形态性状基本一致, 少数材料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省42份枣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8条引物共扩增出76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70条,多态性位点比率92.0%;按照42份枣种质间的遗传距离构建UPGMA聚类图,42份枣种质被划分为4个大类、10个亚类,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从聚类结果看,原产自甘肃省的枣品种遗传背景相似,主要根据原产地进行聚类,目的性品种交换现象较少。另外,对6个未知身份的枣品种进行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1.
ISSR.PCR技术在桂花品种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利用ISSR.PCR方法对桂花的19个品种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74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3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共扩增出9o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DNA条带79条,占总扩增片段的87.8%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6.92条。根据ISSR扩增结果,应用RAPDistance软件进行Nei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计算,利用UPGMA法构建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的结果把供试桂花的l9个品种分为8个大类,并对4个品种群的遗传关系和种下分类系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河南17 个桂花品种的RAPD 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尚富德  伊艳杰  张彤 《园艺学报》2004,31(5):685-687
 采用改良CTAB 法提取河南17 个桂花品种的基因组DNA , 利用RAPD 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类研究。从100 个10 bp 的随机引物种筛选出15 个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进行扩增, 共产生121 条带, 其中87 条为多态性带。根据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 得出反映各品种间亲缘关系的树状图。各个品种群内的不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接近, 而不同品种群间亲缘关系较远。RAPD 对基因组的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学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3.
以‘籽银桂’桂花叶片DNA为材料,以2 × Es TaqMasterMix 预混液为基本体系,针对影响SCoT-PCR反应的退火温度、模板DNA用量、引物浓度等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适于桂花SCoT分子标记的反应体系。12 μL反应体系含有30 ng模板DNA,引物浓度为0.4 μmol ? L-1,不同的引物退火温度分别为48、49.9、54.3或56 ℃。利用该体系对12个桂花品种进行分析,扩增条带清晰,扩增产物在150 ~ 2 200 bp之间。12 条引物共扩增出24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38条,多态性比率为97.47%。在相似系数0.57水平处,‘九龙桂’形成第Ⅰ组,其余11个品种形成第Ⅱ组。第Ⅱ组中‘柳叶桂’、‘香云’、‘早籽黄’、‘大花金桂’、‘桂冠籽金桂’、‘鹅黄’、‘籽金桂’和‘醉云’8个花色不完全相同的品种聚在一起;‘金桂’、‘早银桂’和‘籽银桂’3个不同花色的品种聚在一起,说明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花色不完全相关,这与其它分子标记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部分板栗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采用7对M+3和E+3引物组合对30份板栗和日本栗栽培品种进行了总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共获得962条可统计的条带,其中852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百分率达89%。揭示了板栗丰富的遗传多样性。7组引物在30个品种中检测到数目不等的品种特异带型,对供试板栗品种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7对引物能将30个板栗和日本栗品种完全区分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来源地相同的板栗品种资源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振启  陈洪国 《北方园艺》2012,(17):101-105
根据刘玉莲制定的桂花5级分类标准,对咸宁桂花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咸宁市桂花包括4个品种群,即四季桂品种群、银桂品种群、金桂品种群和丹桂品种群。四季桂品种群有9个品种,其中当地品种5个,引入品种4个;银桂品种群有19个品种,其中当地品种15个,引入品种4个;金桂品种群有18个品种,其中当地品种12个,引入品种6个;丹桂品种群有16个品种,其中当地品种7个,引入品种9个。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编制了咸宁桂花品种分类检索表,为充分挖掘咸宁桂花品种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梨新品种及其亲本的AFLP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荧光AFLP技术, 对20个梨新品种及其23个亲本(共43个品种) 进行研究。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7对用于扩增, 共获得784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699条, 多态性为89.2%。扩增结果显示, 7对引物组合在29个品种中扩增出特征带, 每对引物组合均能将所有品种鉴别开, 表明荧光AFLP技术用于梨品种鉴定的效率很高。通过聚类, 从分子水平对梨新品种及其亲本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 并对20个梨新品种进行分类, 为梨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Floral morphology,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and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and verify genetic diversity within a white sapote cultivar collection and to develop molecular markers for germplasm identification. On the basis of floral morphology, the cultivar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type I included 23 cultivars with large ovaries and small anthers; type II included 13 cultivars with small ovaries and large anthers; and type III included one cultivar, named ‘Maltby’, with a large ovary and large anthers. DNA was isolated from 39 cultivars of white sapote and subjected to RAPD and AFLP analysis using 24 and 7 primers, respectively. One hundred and sixty-eight RAPD and 286 AFLP bands were used to assess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among white sapote. Sixty percent of the RAPD and 77% of the AFLP amplification products were polymorphic among accessions. RAPD or AFLP markers differentiated all white sapote cultivars effectively. Moreover, each flower type was characterized as specially associated with two RAPD bands. UPGMA dendrograms based on RAPD and AFLP data, showed the majority of the cultivars from flower type I and flower type II clustering together. Finally 101 RAPD markers and 220 AFLP marker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a neighbor-joining dendrogram. This showed that the 37 cultivars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six distinct clusters, between which th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was as low as 0.00–0.55, even though the cultivars were morphologically very similar. The remaining two cultivars namely ‘Smathers’ and ‘Maltby’ were found genetically very distant from the other cultivars in RAPD, AFLP or combined RAPD and AFLP based dendrogram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level of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white sapote cultivars is diverse and the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data may lead to representation of the cultivar relationships as well as flower type discrimination.  相似文献   

18.
萱草部分野生种和栽培品种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黎海利  董丽 《园艺学报》2009,36(8):1203-1208
 借助AFLP标记对35份萱草野生种和栽培品种进行亲缘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 7对引物组合对萱草共扩增出条带380条, 其中多态性条带357条, 平均多态性达到93.39% , 单对引物扩增条带19~85条, 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多态性条带51条。7对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均超过90.0%。种质资源相似系数为0.3822~0.9656, 平均相似系数为0.7039。UPGMA聚类结果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 即早花、中花和晚花类, 同一产地的品种基本能聚在一起。AFLP标记技术能较好地从分子水平揭示萱草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