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穗颈瘟的影响效果。【方法】2019年进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穗颈瘟的影响试验,分析氮肥运筹方式对穗颈瘟的影响。【结果】在总氮量偏多的情况下,增施氮肥越多穗颈瘟越严重;将促花期的氮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施用,使后期氮肥分布更为均衡,穗颈瘟会有所减轻;增施粒肥会加重穗颈瘟,把分蘖肥后移作促花肥和保花肥施用,或把促花肥后移作保花肥,都会使后期施氮量过多,穗颈瘟明显加重。【结论】氮肥合理的运筹方式是,在施足基肥、分蘖肥的基础上,促花肥看苗灵活掌握施用量,苗旺、叶色浓绿的少施或不施。施氮量适宜时,按基肥、分蘖肥、促花肥比例4∶4∶2施用,各时期氮肥都不过量,运筹合理,穗颈瘟轻,产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好的稻田也可作基肥一次性全层施用,土壤养分释放缓慢,穗瘟轻,省工节本,有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2.
氮肥运筹方式对旱作水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总施氮 (尿素 )量 6 0 0kg·hm-2 条件下 ,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旱作水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降低基蘖肥的氮肥用量 ,增加穗粒肥用量 ,可以延缓旱作水稻衰老 ,增加每穗实粒数和粒重 ,提高旱作水稻产量。当旱作水稻的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之比按 3∶1∶0 75∶0 75∶0 5施用时 ,齐穗期有效叶面积指数较全部作基肥施用的提高 8 4 6 % ,开花后 30d剑叶叶绿素含量提高 1 6 8mg·g-1,开花后 2 4d剑叶丙二醛含量降低 16 2nmol·g -1,每穗实粒数增加 14 3粒 ,千粒重提高 2 3g ,增产 14 %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肥料运筹配套技术,于2013年开展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不同施氮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施纯N21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5:1,氮肥基蘖肥:穗肥为6:4,基蘖肥中基肥:分蘖肥为4:6;穗肥,按促花氮肥:保花氮肥=6:4;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钾肥按50%作基肥,50%作促花肥,获得产量最高,达8 400.0 kg/hm2。  相似文献   

4.
在总施氮(尿素)量10g/盆的条件下,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新品种"绿旱一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基蘖肥用量,增加穗粒肥用量 ,可以延缓水稻后期叶片衰老,增加灌浆期有效叶面积,提高每穗实粒数和粒重,增加水稻产量.按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之比为5:1.7:1.3:1.3:0.7施用,较全部作基肥施用开花后30d剑叶叶绿素提高1.63mg/g,抽穗后35d丙二醛降低1.6nmol/gFW,每穗实粒数增加10粒,千粒重提高2.6g,增产17%以上.  相似文献   

5.
施足底肥,不施或少施分蘖肥,增施促花与保花肥可加速营养物质转化,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降低生产成本,是水稻旱育秧栽培高产高效的施氮肥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水稻氮肥运筹按基蘖肥与穗肥6∶4和7∶3两个配比模式下,对分蘖肥分1次和2次、穗肥分促花肥和保花肥的不同施用方式进行试验比较,明确了在麦草全量还田机插秧栽培条件下,水稻氮肥运筹按基蘖肥与穗肥6∶4为好;分蘖肥分2次施用有利于控制无效分蘖,促进壮秆大穗的形成;穗肥分促花肥、保花肥2次施用能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9108和皖垦糯2号生产区机插水稻生产效率,实现其优质与高产协调发展,用田间试验,分析氮肥运筹与硅肥配施对南粳9108和皖垦糯2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40%基肥、30%分蘖肥和30%穗肥的氮肥运筹配施硅肥450 kg/hm2为最佳,且与常规氮肥运筹相比,显著提高了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整精米率。  相似文献   

8.
冷浸田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的水稻田,通过合理的氮肥管理,以提高冷浸田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氮肥用量和氮肥运筹对稻谷产量及其构成、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西南地区冷浸田合理的氮肥管理提供依据.试验设5个氮肥施用水平:0(N0),90(N90),120(N120),150(N150),180(N180) kg/hm~2, 3个氮肥运筹方式,即底肥:分蘖肥:穗粒肥氮肥施用比例分别为60∶40∶0(T1),40∶60∶0(T2)和40∶20∶40(T3),以及控释氮肥1次施用处理(T4).结果表明, N120,N150和N180处理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N0和N90处理,其中以N150处理稻谷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分别为9 466.65 kg/hm~2和30.75%,氮肥的回收利用率比N120和N180处理高2.37,3.54个百分点,且N150处理水稻收获指数显著高于N120和N180处理. 3种氮肥运筹方式及控释氮肥处理间水稻产量、生物量及籽粒氮素吸收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氮肥采用底肥∶分蘖肥∶穗粒肥=60∶40∶0处理,水稻收获指数、结实率、每穗粒数均高于其余氮肥运筹及控释氮肥处理.鉴于西南地区的冷浸田氮素水平和基础地力较高,施氮量宜为120~150 kg/hm~2;氮肥运筹以普通尿素按底肥∶分蘖肥∶穗肥=60∶40∶0施用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氮肥运筹对机械穴直播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常规稻品种中嘉早17和杂交稻品种株两优189,利用2BX-10水稻精量穴直播机,研究氮肥运筹对机械直播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总量为165 kg/hm2的相同条件下,穗肥用量为总量的20%时比30%的产量显著下降;穗肥为总量的30%,苗、蘖肥用量的变化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增加苗肥用量促进分蘖;苗肥用量达40%时,分蘖高峰值最大,无效分蘖大量发生,成穗率显著下降。最高茎蘖数与苗肥施用量显著正相关。中嘉早17的有效穗因苗肥和分蘖肥的不同用量影响差异很小。株两优819有效穗数则随着苗肥用量的增加有效穗增加,但成穗率下降。株两优819叶面积指数高于中嘉早17,叶面积指数达高峰后,中嘉早17下降量少,株两优819叶面积指叶面积指数下降很快。增施苗、蘖肥对干物质总积累量影响的差异不大,但是重施苗肥、不施分蘖肥、少施穗肥的处理,其干物质总积累量显著减少。苗、蘖肥占总用量30%时,苗、蘖肥用量的变化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机械穴直播早稻合理的氮肥运筹方式以m(基肥)∶m(苗蘖肥)∶m(穗肥)=4∶3∶3为好。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不同生育期喷施液态氮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液态氮肥阿康UAN—32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喷施阿康液态氮肥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株高、高峰苗数、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分蘖期处理(免施分蘖肥+喷施阿康液态氮肥)的有效穗数比对照、促花期和保花期处理分别增加2.49%、2.49%、2.34%;促花期处理(免施促花肥+喷施阿康液态氮肥)的穗实粒数比对照、分蘖期和保花期处理增加3.97%、6.42%、6.73%;保花期处理(免施保花肥+喷施阿康液态氮肥)的千粒重比对照、分蘖期和促花期处理增加3.66%、2.77%、3.78%。实际产量处理保花期处理(免施保花肥+喷施阿康液态氮肥)最高,分蘖期、促花期、保花期喷施液态氮肥的处理分别比配方施肥对照增产1.06%、2.49%、2.79%,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在盘锦盐碱水稻土上,采用田间微区的方法,研究了氮肥不同用量和不同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各施氮肥处理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38.79%~84.9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氮肥用量为255 kg/hm2,采用40%N基施、40%N为分蘖肥、20%N为穗肥的施用方法水稻产量最高。适宜的蘖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粒肥应酌情而用,且氮肥用量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12.
氮肥运筹对水稻氮素吸收和稻田渗漏液氮素浓度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大田试验,设计3个不同氮肥水平(0、150、240 kg N·hm~(-2))和两种不同施肥比例(基肥:分蘖肥:穗粒肥=40%:30%:30%、基肥:分蘖肥:穗粒肥=30%:20%:50%),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水稻氮素吸收和稻田渗漏液氮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渗漏液中NH~+_4-N、NO_3~--N和总N浓度在施肥后第3 d达到最大、随后降低,在施氮后的第7 d,分别降为峰值的5.6%~16.9%、13.8%~22.5%、22.5%~34.5%.施氮水平处于0~240 kgN·hm~(-2)时,水稻产量、氮素积累总量(total N accumulation,TNA)和稻田渗漏液NH~+_4-N、NO_3~--N和总N浓度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在较高氮肥水平(240 kg N·hm~(-2))下,与氮肥前移相比(基肥:分蘖肥:穗粒肥=40%:30%:30%),采用氮肥后移(基肥:分蘖肥:穗粒肥=30%:20%:50%)的施肥比例,水稻产量和成熟期TNA分别增加6.2%和16.4%,稻田渗漏液NO_3~--N及总N浓度分别降低8.9%和4.8%.而对NH~+_4-N浓度影响不显著,说明适宜的氮肥运筹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和氮'素吸收,减少氮素渗漏损失.  相似文献   

13.
氮肥施用时期及用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道中  郭熙盛  王文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929-17930
[目的]为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两优6号为试材,采取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在施用等量氮肥的条件下,共设7组处理,研究氮肥施用时期及用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基肥施氮比例过高,促进水稻前期的生长特别是地上部分的生长,容易导致营养生长过旺;增加分蘖肥和穗肥的比例,可以促进水稻后期生长,保持根系的活力和提高根系的总量,能够使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衡发展;降低基施氮肥比例,增加分蘖肥和穗肥比例,能够满足水稻生长后期对养分的需求,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结论]在沿巢湖流域坡岗地区,以处理⑦(30%氮肥作基肥+30%氮肥作分蘖肥+40%氮肥作穗肥)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在总施氮 (纯氮 )量为 3 0 0 kg· hm- 2 的条件下 ,研究氮肥运筹对水稻汕优 63和镇稻 88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按基肥、分蘖肥、保花肥之比为 4∶ 2∶ 4施用 ,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含氮量 ,促进物质运转 ,增加抽穗至成熟期的物质积累 ,从而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并能降低垩白率 ,提高碾米品质和稻米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田试验,设计3个不同氮肥水平(0、150、240 kg N·hm-2)和两种不同施肥比例(基肥:分蘖肥:穗粒=40%:30%:30%、基肥:分蘖肥:穗粒肥=30%:20%:50%),研究了氮肥运筹对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特征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田面水NH+4-N和总N浓度在施肥后第1d达到最大值,随后降低,在施肥后的第7d,分别降为峰值的7.88%~17.84%和29.71%~45.55%.施氮水平介于0~240N kg·hm-2时,水稻产量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却随之降低.在高氮水平(240 kg N·hm-2)下,与氮肥前移相比(基肥:分蘖肥:穗粒肥=40%:30%:30%),采用氮肥后移(基肥:分蘖肥:穗粒肥=30%:20%:50%)的施肥比例,水稻产量增加了6.2%、氮素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0.49%和23.72%,而氮素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说明适宜的氮肥运筹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提高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16.
氮肥运筹对不同覆盖物水稻旱管栽培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不同覆盖物与不同氮肥运筹试验,探讨了中粳稻CY-6在旱管栽培条件下,不同覆盖物、不同促花肥用量比例对群体茎蘖动态、植株性状、干物质生产、穗粒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管栽培采用地膜覆盖具有保肥、增产优势.本试验条件下最适促花肥施用比例:覆膜为21.67%,铺草为27.32%.  相似文献   

17.
基于稻草还田的氮肥优化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在水稻秸秆还田环境下不同施氮模式对土壤N素供应、氮肥利用率及其对水稻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改善了土壤的供氮能力,不论在背景氮较低的砂性土壤上还是在背景氮较高的粘性土壤上,稻草还田配施减量氮肥(N1、N3处理全年施氮量180kg.hm-2,其中桃江主试验中N1处理早稻施氮80kg.hm-2,60%为基肥,40%为分蘖肥施用;晚稻施氮105kg.hm-2,50%为基肥,40%为分蘖肥,10%为穗肥施用;桃源氮替代试验中N1、N3处理早稻施氮81kg.hm-2,晚稻施氮99kg.hm-2,N1处理早、晚稻氮肥施用分配比例为基肥30%,分蘖肥30%,穗肥40%,N3处理早稻氮肥50%为基肥,50%为分蘖肥施用,晚稻氮肥50%为基肥,40%为分蘖肥,10%为穗肥施用)处理,相对于移走稻草 高量氮肥(N2处理其中桃江主试验早稻施氮量115kg.hm-2,晚稻施氮量为150kg.hm-2,分别以60%为基肥,40%为分蘖肥施用;桃源氮替代试验早稻施氮量为108kg.hm-2,50%为基肥,50%为分蘖肥施用,晚稻施氮量为132kg.hm-2,50%为基肥,40%为分蘖肥,10%为穗肥施用)处理之间稻田系统生产力无显著差异,但每年节约60~80kg纯氮化肥的投入,提高了其边际成本报酬率。分次施氮的效果表明,稻草还田下等量氮肥不同施氮模式(N1、N3)处理之间,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水稻吸氮高峰集中在分蘖旗至孕穗期,N1模式减少了基肥施氮量,防止了因作物未能及时吸收导致的土壤速效氮的损失,而适当增加作物后期施氮量又能有效缓减作物后期生长大量吸氮的要求与微生物分解稻草固持矿质氮之间的矛盾,改善了土壤的供氮状况,其效果最优。因此,在全年稻草还田量为7500kg.hm-2的红壤稻田系统,根据投入氮肥的边际收益,全年适宜配施氮量为180kg.hm-2,且各时期施氮量优化比例为基肥30%、分蘖肥30%、穗肥40%。  相似文献   

18.
施氮时期对扬稻6号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盆栽条件下,设计基肥、分蘖肥、促花肥、花肥等7个不同时期氮肥处理,研究其对扬稻6号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基肥、分蘖肥均能显著提高拔节期、倒2叶期每株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和根干重;②在施氮量较少的情况下,无论是作为基肥,还是作为分蘖肥、促花肥施用,均能显著提高抽穗期的每株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和根干重,且施氮时期越早,促进作用越大;③在施用分蘖肥的基础上,施用促花肥能显著提高每株根干重,施用保花肥可促进不定根的伸长,增加每株不定根总长度;④产量随着每株根干重、每株不定根数、单位长度不定根重的提高而增加,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6^**、0.7159^**、0.5547^**。  相似文献   

19.
施氮时期对扬稻6号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盆栽条件下 ,设计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等 7个不同时期氮肥处理 ,研究其对扬稻 6号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施用基肥、分蘖肥均能显著提高拔节期、倒 2叶期每株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和根干重 ;②在施氮量较少的情况下 ,无论是作为基肥 ,还是作为分蘖肥、促花肥施用 ,均能显著提高抽穗期的每株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和根干重 ,且施氮时期越早 ,促进作用越大 ;③在施用分蘖肥的基础上 ,施用促花肥能显著提高每株根干重 ,施用保花肥可促进不定根的伸长 ,增加每株不定根总长度 ;④产量随着每株根干重、每株不定根数、单位长度不定根重的提高而增加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386 、0 .715 9 、0 .5 5 47 。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麦稻宽窄行(40 cm+20 cm)互套耕作模式下配施有机N无机N穗肥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单独施用有机N促花肥均表现出减产,而无机N与有机N促花肥配合施用的部分处理表现出增产,其中以处理A_6B_3(促花肥为1/2常规量的无机N肥+无机N常规量1.5倍的有机肥,保花肥为常规量无机N肥)的增产率最高,达4.60%;单施有机N促花肥的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显著降低,而保花肥对其无显著影响;混施有机N无机N促花肥处理的每穗粒数显著增多,每穗粒数也随保花肥无机N量的增加而增多;结实率在不同促花肥处理间差异较小,而在不同保花肥处理间差异较大;单施有机N促花肥可以显著提高千粒重,施用1/2常规量的无机N保花肥可以获得最高的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