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探明土壤深松对江淮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土壤深松(深松深度30cm)与不深松田间对比试验,研究深松对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根重、产量和倒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比未深松对照显著增加玉米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干物质量;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比对照增产21.4%;深松显著降低玉米的倒伏率,倒伏率比对照下降79.4%。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深松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促进水资源高效合理的利用.[方法]对垄作玉米进行设3个不同处理,分别为常规不深松(常规垄作)、春季播种前行间深松30 cm(春深松30 cm)和秋季行间深松30 cm(秋深松30cm)探讨不同深松时间和方式对土壤性状及玉米根系的影响.[结果]春深松30 cm后土壤紧实度显著降低.在0~20 cm深处,春深松30cm与秋深松30 cm、春深松30 cm与常规垄作的土壤紧实度差异显著.在0~40 cm深处,春深松30 cm与秋深松30 cm、春深松30 cm与常规垄作的土壤容重差异显著,两个深松处理与常规垄作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差异显著.春深松30 cm的玉米根系活跃吸收面积高于常规垄作.[结论]深松能够改善土壤的紧实度、容重、田间持水量和含水量,提高土壤的蓄墒能力,提高玉米根系的活跃度.春季深松接近作物生长期,土壤改良效果更好,长期持续深松更利于改善土壤板结结构.  相似文献   

3.
春季深松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防止农田表土流失、风蚀和犁底层加厚,为建制机械化的新型耕作制度,以德美亚1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春季深松30和40cm处理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深松对土壤紧实度、苗期土壤容重的降低和苗期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有明显作用,其中,春季深松40cm处理效果较好;深松能够增加玉米产量,其中春季深松40cm增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寻黑龙江省早熟地区玉米最适深松时期及深度,探讨不同深松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2009~2010年在黑龙江省克山县进行了玉米不同深松时间及深度耕作试验。结果表明:深松处理的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明显改善,深松处理产量好于常规耕作,秋季深松春季、夏季深松常规耕作,秋季深松40cm处理产量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深松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郑单958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时期和不同深松深度对玉米生育期土层含水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前、中耕时和秋收后不同深度的深松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含水量。深松增强了土壤的蓄水供水能力,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改善了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了玉米产量。秋收后深松40cm效果最佳,较对照提早6d成熟,...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黑土区玉米田合理的深松方式,探索不同深松处理对土壤物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进行玉米田深松改土试验。结果表明:深松改土后土壤容重和坚实度显著降低,土壤田间持水量提高;深松可以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其中以秋季深松30cm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耕法对土壤含水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耕作能有效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含水量和作物产量,该试验研究了辽西地区玉米连作不同耕作对土壤水分、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不同耕法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不同,在不同的耕法中,以一次全方位深松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在20~30 cm的土壤有效耕作层中容重为1.29 g/cm3。一次全方位深松、连年秋翻、连年沟垄交替深松能够增加玉米的株高和增大玉米的叶面积,单从产量来看,以一次全方位深松、连年秋翻和连年沟垄交替深松效果最为明显,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3.7%、10%、3%。  相似文献   

8.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常规翻耕、深翻、深松)和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对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及其相关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深翻和深松)显著增加了夏玉米农田的土壤呼吸速率,而秸秆还田显著降低了夏玉米农田的土壤呼吸速率;深耕(深翻和深松)和秸秆还田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降低了土壤紧实度;深耕(深翻和深松)显著提高了土壤温度,而秸秆还田显著降低了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适宜盐碱地区玉米生产的耕翻方式,以郑单958为试材,采取免耕(CK)、深翻+旋耕、深松+旋耕、旋耕4种耕翻方式播种玉米,研究了不同耕翻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土壤紧实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旋耕方式的松土保墒和玉米增产效果最好,深翻+旋耕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0.
旱地玉米中耕深松对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朝阳半干旱区旱地玉米中耕深松对土壤水分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深松减小了表层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孔隙度,提高了土壤的蓄水能力,促进玉米生长发育,玉米增产5.7%。  相似文献   

11.
不同耕作方法对土壤水温动态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华北高产农区连年旋耕导致耕层变浅、耕层生产能力下降的问题,在河北吴桥地区设置了6种耕作处理,研究大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法对土壤水热状况与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蓄水量的影响较大.耕作初期,深旋松耕处理土壤易于跑墒,随着时间推移,深旋松耕处理表现出利于降水入渗、储蓄更多水分的优势,并且越是干旱的时段,表现越突出,在抽雄吐丝期深旋松耕处理土壤蓄水量均极显著高于旋耕处理和间隔深松处理,其中深旋松耕50 cm处理的0~5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分别比旋耕处理和间隔深松处理增加37.67和26.41 mm,提高了60.57%和35.96%.土壤耕作结合地膜覆盖可以防止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其中深旋松耕30 cm+地膜处理的0~30和0~5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分别比深旋松耕30 cm增加18.18和24.67 mm,提高35.26%和24.64%.2)单纯耕作方法对春玉米土壤温度没有太大影响.深旋松耕结合地膜覆盖会在春玉米封垄之前气温较低时有较好的保温效应,从而延长生育期5d左右,延长了灌浆时间,利于提高产量.3)耕作方式的不同对土壤水温状况有影响,并进而影响春玉米物候期、群体LAI、干物质积累和灌浆速率以及产量的形成.所有耕作处理中,深旋松耕处理的春玉米产量显著高于深松耕作和旋耕耕作,其中深旋松耕50 cm+地膜处理产量最高达12 698.93 kg/hm2,与长期旋耕耕作相比增产27.45%.总体来看最适宜本地区的耕作处理是深旋松耕结合地膜覆盖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中耕深松对土壤蓄水及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中耕深松对土壤蓄水及玉米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应用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研制的1HS-1.2型中耕深松机,在位于阜新县他本镇马蹄营子村的国家“863”项目试验基地进行了玉米中耕深松试验,通过深松前后土壤含水量变化及玉米长势的对比,研究了中耕深松对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以及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中耕深松后土壤的水分含量比未深松土壤的水分含量明显增加,中耕深松后玉米根系的根长明显大于未深松根系的根长,中耕深松后玉米的产量每公顷增加幅度为21%.  相似文献   

13.
针对黑龙江玉米生产现状,通过对深松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地膜覆盖技术和常规耕作技术模式的比较研究,探讨了玉米栽培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量方面,秸秆还田技术和地膜覆盖技术均高于其它两个处理;在土壤容重方面,深松技术好于其它3个处理;在地温方面,地膜覆盖技术高于其它3个处理;在产量方面,地膜覆盖技术高于其它3个处理;在综合效益方面,秸秆还田技术的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4.
《吉林农业科学》2016,(6):21-25
为探讨半干旱区深松垄作对春玉米生长、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了解深松对土壤水分的"提、蓄、保、利"效果,达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土壤结构,挖掘春玉米增产潜力的目的。在吉林省半干旱区,以常规垄作为对照,开展了玉米垄作条件下春季和秋季深松30 cm的研究。结果表明,深松后耕层10~20 cm、20~30 cm的土壤紧实度从小到大顺序为:春深松30 cm秋深松30 cm常规垄作,并且春深松30 cm与常规垄作的土壤紧实度间有显著性差异。两个深松处理在0~20 cm、2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高于常规垄作。深松能促进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对产量也有小幅度提高效果。春季深松作用效果更好,长期持续的深松利于改善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15.
玉米深松免耕播种对土壤性状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北一年两熟区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玉米深松免耕播种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深松免耕播种后,土壤耕层10~40 cm土壤容重较对照田下降了1.77%,0~100 cm土壤含水量较对照高7.53%左右;能够改善玉米根系生长的土壤条件,根系粗壮,促进了夏玉米生长发育,较对照增产10.9%。  相似文献   

16.
于2011年在潍坊市昌邑卜庄镇研究了夏玉米苗期深松对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养分、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深松降低了土壤容重和土壤紧实度,提高了土壤蓄水量;0~25 cm土层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5~35 cm土层的有机质略有下降,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略有增加;植株生长发育较快,干物质积累也较迅速;叶面积指数在开花期差异最大;大喇叭口期叶片干重差异明显,开花期的干物质苗期深松均比不深松的增加;深松比不深松可增收玉米805.5 kg/hm2,增产7.65%。  相似文献   

17.
不同深松模式对早熟春玉米产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深松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早熟玉米新品种德美亚1号为试验材料,在7个不同深松模式下,研究了其对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和玉米吐丝期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的产量在处理3时达到最高;不同深松模式对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影响较大,对穗粗、穗行数等性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深松配施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氮肥利用的影响,为该地区合理耕作与施肥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设置5个处理:(1)常规种植,不施氮肥;(2)常规种植+常规施肥;(3)深松+有机肥+不施氮肥;(4)深松+有机肥+常规施肥;(5)深松+有机肥+常规施肥减氮15%。探讨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土壤理化性状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相比,深松配施有机肥明显增加玉米产量,增加幅度为4.93%,提高氮肥利用率9.94个百分点。在稳产条件下可以适当减少氮肥15%,同时提高氮肥利用率6.91个百分点。施用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4.35%~9.24%,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深松降低了土壤容重4.91%,提高土壤总孔隙度2.53个百分点,田间持水量增加1.9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山东省郯城县夏玉米最佳耕作模式,改善郯城县夏玉米农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升农田生产能力,增加夏玉米产量。[方法]以夏玉米为试验材料,开展农田深松效果研究,对比分析铁茬播种、旋耕、深翻和深松4种技术模式对土壤容重、土壤质量含水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及作物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深松耕作模式能够增加土壤疏松度,与铁茬播种模式相比,其土壤容重降低了0.07~0.21 g/cm3;与铁茬、旋耕播种模式相比,其质量含水量增加了0.08~0.14 mg/mg;其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与其他耕作模式最大相差34.9~82.0 g;此外,该模式还可增加夏玉米穗位叶面积,促进籽粒灌浆,较其他处理耕作模式可增产5.3%~5.9%,增产效果显著。[结论]深松耕作模式并秸秆还田对夏玉米农艺性状以及土壤蓄水、土壤容重等均有积极作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研究秋季深松、春季深松、传统翻耕和免耕4种耕作方式对春玉米田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杂草发生情况、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深松处理能够有效降低16~35 cm土层的土壤容重;秋季深松能在整个生育期提高2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春季深松能够提高拔节期—成熟期2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不同处理田间杂草发生状况从重到轻依次为免耕处理、秋季深松处理、春季深松处理、传统翻耕处理;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秋季深松处理、传统翻耕处理、春季深松处理、免耕处理;秋季深松处理能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