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使用索氏提取法对2种不同的山苍子核提取山苍子核仁油的出油率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蒸馏过精油的山苍子果核的出油率为25.5%,新鲜山苍子果核的出油率为27.4%。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我省桂油生产的现状,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发展桂油生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阐明了低含醛量的桂油甚至变质掺杂的桂油,可通过分馏方法,加工成为符合出口质量要求的桂油,或单离出高纯度的肉桂醛。  相似文献   

4.
香桂油存在于香桂的木质结构油细胞中,其含量的多少依香桂本身的生物特性、品种、立地条件、季节而异。从植物中提取芳香油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压榨法、蒸馏法和浸提法三种。因原料资源分散,香桂初油的提取一般是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本文在介绍香桂的经济用途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直接火水蒸汽常压蒸馏的蒸馏原理及操作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影响松杉针叶油出油率的因素很多。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找出了影响松杉针叶油出油率的五个主要因素。1、树龄对出油率的影响在提取针叶油时发现,枝梢越细,木质部越少,树皮越嫩,出油率越高。于是,我们对不同树龄针叶出油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幼树针叶油的储存量高,提取出油率  相似文献   

6.
水剂法提取核桃楸种仁油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剂法提取核桃楸种仁油,是利用种仁中非油成分对油和水“亲和力”的差异,以及油水比重的不同而将油脂和蛋白质等分离开来。主要技术指标是:核桃楸种仁与水按照1∶4体积比进行120目粒级粉碎,浆料pH值调试范围为4.0左右,经过55℃水浴温度2.5小时加热,再经过每分钟5000转离心机的20分钟离心作用,即可完成核桃楸种仁油水剂法提取的基本过程,这种方法预计可实现出油率70%左右。  相似文献   

7.
省沽油种子油脂分析与功能特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省沽油野生和栽培种子为材料,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和GC-MS联用仪,对其种子出仁率、出油率、种子油脂肪酸组成与含量、油脂理化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省沽油种子出仁率为49.78%~51.90%,种子出油率为27.82%~32.72%,属于高含油量种子;种子油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70.2%~80. 3%,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59.4%~67.7%,n-6 PUFA/n-3 PUFA为5.2~6.2,S FA∶MFA∶PUFA为1 ∶ (0.4~0.9)∶(0.8~6.6);种子油脂具有酸值和过氧化值较低的特点,属于亚麻酸类油脂.省沽油是一种很好的木本油料树种,可用来开发功能性植物油脂.  相似文献   

8.
在本县油用牡丹适宜区域内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紫斑牡丹的抗逆性、花瓣数、结实率、遗传稳定性及产量、百粒质量、出油率等综合性状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适宜高海拔易旱区推广的适应性广、生长势强、抗寒抗旱等抗逆性强、瓣化程度低、结籽量大、出油率高、油质好的油用牡丹优良品种,在自然条件相近的周边县及全市范围内具有推广栽培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车锡平  康军  郭峰 《沙棘》2002,15(3):32-34
沙棘籽油、果油及其等量混合油以10ml/kg、20ml/kg及40ml/kg三个剂量,分组给小白鼠ig,观察7d,皆未测出LD50。最大耐受量试验,沙棘籽油、果油及其混合油各50ml/kg,分组给小白鼠ig,观察7d,各组鼠皆无死亡。室温或冰箱贮存6个月,12个月或24个月不同时间的沙棘籽油、果油及其混合油各50ml/kg,分批、分组给小白鼠ig,观察7d,各批、组小鼠皆存活,无死亡。表明沙棘籽油、果油及其混合油对小白鼠的最大耐受量相同,皆为50ml/kg,相当于临床用药量的200倍。沙棘籽油、果油及其混合油在室温,或在冰箱贮存6个月,12个月或24个月后,它们的最大耐受量相同。混合油的急性毒性没有随贮存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野生秋橄榄(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秋橄榄种子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检测的3个因素中萃取时间对秋橄榄种子油的萃取效率影响最大,其次为温度和压力。在CO_2流速约为60 L/h的条件下,秋橄榄种子油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45℃、25 MPa,每次1.5 h,秋橄榄种子出油率可达5.70%。  相似文献   

11.
王花兰  王立公 《甘肃林业》2014,(4):F0003-F0003
甘肃紫斑牡丹是优良的油用牡丹类型,具有抗寒、耐旱、籽实饱满、可提供食用油等多项优良特性,其种籽出油率及α-亚麻酸含量均超过其他产区的牡丹。  相似文献   

12.
桂油是由肉桂枝叶经水蒸汽蒸馏而得.当前,我国桂油生产以土法蒸馏为主,士法蒸馏一般选择山脚有长期流水的地方生产,以木柴作燃料,甑身采用木板制作,甑盖上安装厂一只瓦质冷却器,以竹管为导液管,以铝制金属桶为油水分离器,接口处均用黄泥密封.这种设备对交通不便,原料运输困难的山区肉桂产地,具有现实意义.但是采用土法蒸油出油率只有0.3%~0.6%,不及锅炉工业化出油率1.0%~1.5%的一半,其主要原因除设备原始落后外,还与原料处理不当、接口漏气严重、冷却面积不够、油水分离不彻底等因素有关.笔者根据实地调查分析,认为采取如下几项措施可以提高桂油蒸馏出油率.  相似文献   

13.
樟树种子油提取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树籽核仁含有40%左右的油脂,通过索氏提取、超临界CO2萃取和超声波3种提取方法对樟树种子油提取做了对比研究。其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都能用于樟树种子油的提取。索氏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和超声波3种提取方法的出油率分别为36%、30%和28%,提取所用时间分别为7~8h、1.5h和1h。  相似文献   

14.
广西容县将玉桂皮加工成桂板或桂砖,然后蒸煮成桂油销往欧美、日本和东南亚市场。至6月6日,全县已外销经过深加工的桂皮7600多吨,桂油3.5万公斤,总收入6220万元人民币,桂农人均414元,出口创汇1100多万美元。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容县发动群众连片开发荒山种植玉桂。他们允许土地有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研究成功的新工艺,可使桂油得率比现工业生产提高50%,比土法生产提高一倍。  相似文献   

16.
岩桂叶精油蒸馏出油率及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岩桂叶精油在蒸馏过程中的出油率及化学成分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在常压水上蒸馏情况下,岩桂叶的蒸馏出油率达到3.92%,其出油量的87.76%集中在蒸馏前期的60min内,以后随蒸馏时间的进行逐渐下降。岩桂叶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11个,以黄樟油素为主,其含量达到95%以上。各化学成分在蒸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是:黄樟油素和芳樟醇的含量随蒸馏时间的进行逐渐减少;其它化学成分的含量均随蒸馏时间的进行而逐渐增  相似文献   

17.
云南栽培的材油兼用型桉树的桉叶油产油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直干桉为代表,对云南栽培的材油兼用型桉树进行了(1)林木不同修叶量与其生长量关系的研究;(2)不同栽培型的林木桉叶产量及不同坡向种植的林木桉叶出油率;(3)不同采叶季节的桉叶出油率;(4)鲜叶及自然风干叶的桉叶出油率等的桉叶油产油性能研究.其系列研究结果表明:桉树林木的修叶量以修叶高度占植株树冠长度1/3为标准进行,此修叶标准不影响桉树的生长;桉叶产量与种植地的立地条件和栽培型密切相关,只有在种植地立地条件较好,经营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才能使所栽培的桉树林木获得较高的桉叶产量;生长在阳坡的桉树其桉叶的出油率较阴坡高,但差异不显著;在桉树生长缓慢的季节,其林木桉叶的出油率较生长迅速季节高,但差异不显著;自然风干叶较鲜叶出油率高,但差异不显著.此外,对云南栽培的几种材油兼用型桉树的桉叶油产油性能比较的研究结果则表明:直干桉、蓝桉、史密斯桉单位面积的产叶量、桉叶产油量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桉叶油中所含的桉叶素以史密斯桉最高,为81.6 %,其次是直干桉,为71.1 %,蓝桉为69.2 %.  相似文献   

18.
萃取沙棘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沙棘(Hippophae rhamnoedes Linn.)油的最大得率为目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超临界CO2萃取沙棘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h。同时,为了得到游离酸含量和水分及挥发物较低的优质沙棘油,采用二级分离的方法分离沙棘油,通过分析、比较一级分离和二级分离所得沙棘油物理指标,认为二级沙棘油分离是一个好的方法,具有工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杉木间伐材热降解处理制取吸油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杉木间伐材为原料,经蒸煮、纤维帚化疏解、热降解处理制备出植物纤维吸油材料。研究了吸油材料的吸油性能及其与热处理温度、抽出物的关系等问题。结果表明,经过350℃热处理试样的吸油量最大、吸水量最小,吸油量与吸水量之比值最大,高达77.5,是原料用蒸煮纤维的10倍以上,显示出卓越的吸油性能。蒸煮纤维在200~500℃热处理时,试样的热水抽出物与1%NaOH抽出物含量随热降解温度升高而减少,苯醇抽出物含量则在200~250℃时减少,300℃时增大,400℃后急剧减少。研究表明,纤维表面的亲油性物质对吸油能力有重要影响。制备过程中的热水、苯醇抽出物等的生成、分解、挥发对其选择性吸油能力影响较大,亲油性物质在热降解过程中生成并附着于纤维表面使吸油材料的亲油性提高。  相似文献   

20.
毛乌素是中国干旱、半干旱沙区典型沙地,其中水分是最大限制因子,随着未来全球变化,尤其是降水变化进一步激烈,将给这里的陆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和生产力带来巨大影响,本文选择毛乌素沙地优势灌木油蒿为研究对象,人控4种降水量梯度来探讨油蒿幼苗的生理生态对降水量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施水量的油蒿幼苗净水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叶片温度、光能利用率、水分利用率日变化动态存在明显差异,当少量施水时,幼苗受到明显水分胁迫,故而关闭气孔,降低气孔度和蒸腾速度,以免过多的蒸腾失水。当充分施水时,幼苗叶片气孔开放,提高气孔导率、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降低叶片温度、以此提高光合作用。不同施水的油蒿幼苗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生态适应策略,幼苗荧光效率随着施水量增大,从机理上解释了幼苗光合作用随着施水量的增加而增长;向后剔除变量分析表明,随着施水量的增加,限制幼苗净光合速度的主要因子逐渐减少。当充人地水时,幼苗主要受到光合有效辐射和叶片温度的限制。当中度施水时,幼苗主要受到蒸腾速率、胞间/大气CO2浓度差值的限制,不少量施水量时,幼苗主要受到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大气CO2浓度差值、叶片/大气温度差值及其大气温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